身為主管,該怎麼 #面對抱怨?

身為主管,該怎麼 #面對抱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上班免不了抱怨,身為主管,該怎麼 #面對抱怨?

抱怨除了情緒字眼很多外,還經常會出現重複的句子(好幾次想回話「好~我真的聽到了,剛剛有講過嚕」),我嘗試著在片段的、重複性的、情緒性的句子中找出幾個重點:

💡現在是誰在說話(代表哪個身分?)

💡要傳達的內容是什麼?

💡想把這些意見傳達給誰?


除了「聽」以外,我會「拋」問題引出更多內容,更想知道他是用什麼樣的標準來理解這件事。同時也個別聽各方表述同一事件,從中拼湊出各自「篩選」掉什麼資訊,人真的很難保持中立,特別是在負面情緒中,與其提醒他們要保持客觀,試著自己找出蛛絲馬跡,有時能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以為大部分的抱怨並不是想聽到建議,只是希望獲得理解表示「理解」,但不能讓同仁以為是「認同」,這是門功夫,但很值得練,如果每個來抱怨的回去都說「老闆挺我」、「明明就是贊同我」…這下子更有得吵了。理解之後我不急著出手,還是希望依循既往的流程、規範走,尊重且不過多干涉,否則大家會以為越級報告有特殊功效,都來門口排隊,我可吃不消!!


雖然不能給你解決員工抱怨最好的方案,但至少能分享怎麼做會獲得反效果

🚫質疑、追問理由:是嗎?他會這樣嗎? 確定不是你誤會了?

🚫安撫情緒就打發:好了好了,罵過就舒服了吧,快回去工作吧

🚫放下問題:不就一件小事,別放心上。我昨天跟你說的報告寫完了沒?


道理很簡單,想想自己不喜歡人家做什麼就通達了

avatar-img
克萊珥的沙龍
2會員
2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克萊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打工者必須釐清打工不是打雜,而是培養職場競爭力的過程。對工作的態度決定生活質量和人生的層次,隧道視野效應理論描述視野越小,能力提升越受限。
這次重新檢視艾蜜莉提到多重潛力者常表現在四種工作模型中的樣貌,現在的我略為接近愛因斯坦模型(Einstein Approach):「擁有一份可以完全支持生活的全職工作或事業,同時又讓你保有足夠時間與精力,去追求你熱衷的其他事物」。但身為多元潛力者的我,如您所知,就不想和別人有一樣的名字、一樣的內容,
輔導企業的高階主管問我,退休後「助理」要怎麼安排? ☘交接給下一位高階? 人家有自己的人馬了,而且誰知道他會不會跟前老闆互通有無? ☘轉任其他工作? 沒有特殊的工作技能 主管一離開(不論離職或退休),跟在身邊2、30年的助理變成燙手山芋
打工者必須釐清打工不是打雜,而是培養職場競爭力的過程。對工作的態度決定生活質量和人生的層次,隧道視野效應理論描述視野越小,能力提升越受限。
這次重新檢視艾蜜莉提到多重潛力者常表現在四種工作模型中的樣貌,現在的我略為接近愛因斯坦模型(Einstein Approach):「擁有一份可以完全支持生活的全職工作或事業,同時又讓你保有足夠時間與精力,去追求你熱衷的其他事物」。但身為多元潛力者的我,如您所知,就不想和別人有一樣的名字、一樣的內容,
輔導企業的高階主管問我,退休後「助理」要怎麼安排? ☘交接給下一位高階? 人家有自己的人馬了,而且誰知道他會不會跟前老闆互通有無? ☘轉任其他工作? 沒有特殊的工作技能 主管一離開(不論離職或退休),跟在身邊2、30年的助理變成燙手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