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20年是否值得繼續投資,還是該韜光養晦(書評:世界不再是平的)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我的啟發

我有在定期定額買ETF,最近在想,買ETF存股是否真能打敗通貨膨脹?

要知道,之所以理財專家提倡購買市值型的ETF,例如元大臺灣50ETF(0050),是因為它買進了臺灣前50大股票。如果你相信臺灣的經濟會逐漸向上提升,當然應該花個10年、20年,長期投資市值型的ETF。

問題是臺灣經濟會穩定上升20年嗎?

我讀完了彼得‧澤汗的《世界不再是平的》,對於這個美好的未來打了一個問號。

地緣政治戰略家澤汗認為,由於1. 少子化帶來的人口結構改變,以及2. 美國內部政治興起的孤立主義,將可能導致全球化進程受阻。未來世界會碎裂成區塊化。

現代世界的繁榮,源自二戰後美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並且在世界各地建立軍事基地,擔任世界警察之故。市場上要能順利交易,得要有更上層的暴力維護正義,這很好理解吧?

當然,世界警察也並非一定要美國擔任不可,美軍也不總是幹正義的事,屠殺、姦殺這種事也是沒少幹的。可是目前唯一能夠投射到世界各地的軍隊,只有美國才擁有。

假設美國採取了孤立主義,則供應鏈會立刻產生問題,遠程運輸的可能性不再。區域性的海盜也可能會興起。

那麼美國會採取孤立主義嗎?可能對於澤汗而言,這是一個不言而喻的問題,所以在書中並未詳細說明。我查了網路資料,美國公民贊成參與全球事務的比例,在2023年首次跌破六成,直逼越戰後的水準。對於俄烏戰爭,僅有民主黨人支持繼續援烏,共和黨人與大部分美國人則認為該減少支持。

所以美國逐漸走向孤立,的確是進行式。若美國減少了對於世界的參與,理所當然地就會讓地區勢力興起。

台灣缺乏物資,需要大量進口生活用品以維持基本生活,糧食自給率才30%,如果全球化供應鏈崩解,無法想像我退休時是什麼狀況。

少子化的影響更為劇烈,老年人不再工作,但是確有醫療、照護、日常生活等支出;年輕的勞動力減少,更意味著政府稅收減少,一來一往加重政府財政負擔。

在未來退休金根本不可能發得出來,遑論給予其他弱勢的福利。

少子化更會帶來整體人口銳減,代表消費市場減少。全世界的市場都變小了,經濟如何向上提升?

回到買ETF存股的問題,這樣還要繼續買嗎?我實在冷汗直流。

這本書說什麼

本書雖然討論了很嚴肅的話題,但是很容易閱讀。它不是期刊論文,不會有艱澀的字語或算式,字裡行間也常會讀到作者獨特的幽默感。翻譯還算流暢,不會有奇怪、無法理解的地方。

只是篇幅仍達將近500頁,趕時間的讀者,建議可以讀第1章〈一個時代的結束〉即可。從第2章之後,作者談了運輸、金融、能源、工業原料、製造、農業,說明了全球化供應鏈的緊密程度,以及如果供應鏈斷裂可能的影響。讀者挑選感興趣的章節閱讀即可。

全球數十年來的和平繁榮是美國擔任警察影響的

講到世界第一強國,當屬美國為主。

無論我們喜不喜歡美國,都不能忽略美國為世界霸主的事實。

美國是當代的新羅馬帝國,控制了三個大陸、兩個大洋盆地的經濟、人口與流通的關鍵節點。

現代世界的繁榮,來自美國在戰後派海軍巡邏海洋,保護全世界的商務。他起初的目的是為了對抗蘇聯,開放市場讓盟國出口商品以協助他們恢復繁榮,讓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加入以美元作為國際貨幣中心的貨幣制度,也就是布列敦森林協議(Bretton Woods)。此協議得以使前帝國與帝國殖民地把重點放在基礎建設、教育、發展,而不是把錢花在軍事上。

布列敦森林協議雖然在1973年終止,但是美國仍持續影響世界,在各大洋巡航,從1980-2015年的繁榮是美國創造的安全和貿易秩序的人為結果。

美國與盟國之間對於蘇聯的抵抗成功了,1990年代是美好的時代,蘇聯瓦解了,伊斯蘭世界趨於平靜,中國改革開放,德國統一,亞洲四小龍崛起。

如果沒有世界和平,世界將會碎裂成數個小世界。全球化無法持續下去,市場將會變成區域化、國家化、小型化。

可是這情況不再,人口結構已然改變。

少子化的影響

少子化的原因從工業化、都市化開始,工業化讓農場減少人力,政府在都市提供公共服務,吸引更多人往城市居住。人們從原本的農場生活轉到城市,不再需要生過多的子女。

此外,工業化也吸引女人工作,不再需要綁在家裡生兒育女,這也是少子化的原因之一。

人口結構老化的國家,通常是較早工業化的國家,他們有更多的資本可以儲蓄與投資,生產力成長,但是缺乏年輕人消費他們的產品,這些通常都是出口導向經濟體;而出生率雖然下跌,但是年輕勞工尚未災難性銳減的國家,則屬於消費導向型經濟體,有強大的消費能力,美國提供的全球秩序,剛好可以讓這些國家保持平衡。

過去數十年的經濟成長,事實上是因為人口成長。但是人口成長的主因,不是因為人們多生孩子,而是公共衛生政策與進步的醫療技術,使得人類壽命延長,死亡率低於人口增加速度。

但是現在死亡率已經追上人口增加速度了,未來人口勢必急遽減少

2020年代開始,世界各國將迎來大波的退休人口潮,包含中國、英國、德國、俄羅斯、西北歐國家、日本、韓國、加拿大、西班牙等,當然這其中也有台灣。

這不代表人口結構還算年輕的國家,如拉丁美洲、非洲、中東的國家就沒事,這些國家大多數是開採經濟體(extractive economies),專門出口原料商品,進口糧食與消費品,他們並未經歷能讓經濟持續成長的因素,例如教育水準提高、現代化國家、技術成長等。

在安全且全球化的世界,也許這種混合模式可以緩慢發展,但是在不安全且分裂的事界,貿易會受到許多限制。

少子化的未來無法逆轉,未來消費人口將會銳減。加上美國採取保守策略,全球化將會碎片化成不整合的區塊。

如果不再全球化,則世界上許多城市的人口應該會銳減,至少台灣就會面臨重大的危機,因為我們的石油、糧食、天然氣等及其他原物料都仰賴國際貿易進口

未來需要新的經濟制度

台灣屬於資本主義國家,摻雜了一點社會主義,但是無論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恐怕都無法面對少子化。資本主義追求更多,但是消費市場減少的蕭條,會產生裙帶資本主義,讓有政商關係的人操作制度,以控制越來越小的餅;社會主義雖然講求公平,但是市場越來越小,最終只是情況越來越惡化。

作者認為,在這樣的局勢下,傳統的舊帝國主義或重商主義可能興起, 這種國家必具備明顯的綜合文化優勢、強大的海軍、很多年輕人。

但是你已經看到問題了,問題就是年輕人不夠。

未來是美國獨大,其他各地紛亂的世界

在未來,勞工變少,納稅人也變少,退休者需要大量資金供養,經濟成長與科技進步將會停滯 。

雖然少子化是大災難,全世界都是,但是有些國家情況好一些,這些國家有美國、法國、瑞典、紐西蘭。

少子化會導致GDP成長無法持續,例如西班牙、英國、澳洲,每年GDP可能會降低2%。更為嚴重的國家,例如德國、義大利、日本、南韓、中國,每年GDP可能降低4%。

美國、法國等少子化輕微的國家,則可能會每年降低GDP1%。

尤其是美國,在各方面得天獨厚。而且美國人口夠年輕,雖然最終也會迎來少子化危機,但是他有數十年可以觀察其他國家怎麼做。

運輸、金融、能源、工業原料、製造、農業,這些經濟關鍵因素,美國本土都實力雄厚

美國在地理上佔有極大的優勢。有更多適宜居住的土地可以支持兩倍於目前兩億三千萬的人口,都還不會擁擠。

美洲大陸生產的糧食原物料、能源都超過自身的人口消耗。而且美國國內水道運輸方便,運輸成本便宜。

仰賴海運的美國國際貿易,只佔美國GDP的10%。也就是說,美國人不依賴國際海運貿易提供食物和能源。美國與墨西哥也建立了能互相強化的關係,類似此關係的例如澳洲與紐西蘭,和東南亞國家的關係。

現代中國則相反,目前中國的工業結構、食物來源等,都是美國秩序的直接結果。如果美國撤手,中國會失去能源管道、進口原料、糧食,肯定會面臨政治崩潰,甚至去文明化。

從金融方面來看,因為少子化的影響,將會面臨長達20年以上的蕭條,屆時退休金制度將無法運作。退休者作為投票主力,將會出現民粹主義,政府會迎合退休者,在經濟上逐漸與其他國家斷絕,在軍事上採取更激烈的立場。

美國貨幣政策則相對保守,且美元作為唯一準備貨幣,在彌補資本損失尚有更大的餘裕。

就能源方面,美國地大,太陽能、風能潛力雄厚,又因為近幾年的頁油革命,美國成為能源出口國,完全不需要擔心能源不夠。

美國的土地資源豐富,大中西部有20萬平方英里肥沃的農地,美國的農業供應鏈都在北美,食物不成問題。

從國防方面來看,北部鄰接加拿大,有森林與湖泊隔閡,且兩方並無敵意。墨西哥是個問題,但是邊界崎嶇且高海拔,難以進攻,目前雙方也同意結盟比互相敵對好。北美西岸中段有有許多良港,且位於半島或離岸沙洲島後面。有許多港口甚至在河流處,易於防守

逆全球化

本書花了大篇的篇幅,採歷史敘事的手法介紹了人類全球化的歷史。

但是由於人口結構的改變,大多數的國家從1980年以後,人口結構就開始改變。人們不再生小孩,40年後,這些沒有孩子的世代準備退休。

在未來10年、20年內,逆全球化將會席捲全世界。

作者對於美國前景是相當看好,可能是真實數據,也可能是作者的對於美國的粉絲濾鏡。他認為雖然未來20年將會很不好過,但是美國能夠挺下來度過一切。

從人口結構來看,美國的人口還算年輕,加上與墨西哥結盟,將為美國帶來充沛的資本、富裕的消費者與充滿幹勁的生產力。

美國的地理環境充滿競爭力,煉油廠使用北美生產的原油,農業界可望採用數位、基因、自動化、工程的技術,提升美國農產品的生產量。

美國雖然撤出全球事務,這也不代表美國就此不管,作者認為更有可能的是美國只管西半球的問題。

因此2040年之後,將是美國與西半球盟國的盛世。亞洲地區則是哀鴻遍野。

作者介紹

地緣政治戰略家,畢業於東北密蘇里州大學的政治學學士,奧塔哥大學的亞洲研究碩士。他是地緣政治諮詢公司Zeihan on Geopolitics創始人。

彼得‧澤汗曾在澳洲美國大使館與蘇珊·艾森豪威爾的戰略研究中心工作,後來到奧斯丁的地緣政治情報公司Stratfor擔任分析師,最後昇到副總裁的位置。最後於2012年離開Stratfor,創辦了Zeihan on Geopolitics。

他的客戶包括能源公司、金融機構、商業協會、農業利益集團、大學和美國軍方。另著有《意外的超級大國》(The Accidental Superpower)和《缺席的超級大國》(The Absent Superpower)。

----

彼得‧澤汗(Peter Zeihan)著,吳國欽譯,《世界不再是平的》(The End of the World is Just the Beginning: Mapping the Coliapse of Globalization),新北市:感電出版。

內容總結
世界不再是平的
5
/5
32會員
19內容數
基本上什麼都寫,但是主要會是文組轉職、系統開發、科技相關。純技術筆記我放在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