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等的童年

2024/01/3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379/399!不平等的童年 20240124.1401 2024.0131.1459


全文分為2部分,1記錄、2心得



1記錄


本書的研究計畫開始於1990年,距離2024年已經有34年的時間,因此,書中僅供參考。


「出生在三壘,就以為自己打了三壘安打?」


書中的家庭被分為 中產階級 和 勞動階級與貧窮階級。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稀有資源,這些稀有資源來自家庭本身具有的文化,這些文化本身就存在不平等的價值,這些資源會經由教養方式傳承給孩子。


書中介紹中產階級父母採用規劃栽培,勞動與貧窮階級父母採用自然成長,最重要的原因是父母的生活經驗與資源這兩者的交織,而家庭所處的結構位置並不會決定教養方式。



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的教養方式被稱為規劃栽培,這與孩子產生更多的對談,對口語、抽象、質疑等能力相對發展好,安排了多個組織式活動塞滿孩子的時間;規劃栽培是按表操課,可以得到來自體制的長期回報


家庭中以講理的方式進行教養,這種方式提升了孩子的詞彙量,並且逐漸建立孩子的權利感;權利感讓孩子在面對成人、專業人士或公開場合說話等場景能夠自在表達;豐富的詞彙量是交流、交涉或爭取的基礎。另外,也可能因此出現家庭中角色的混淆。


父母是積極介入與孩子有關的體制,特別是母親。因為母親的介入,母親替小孩增加好處、反應問題或移除障礙,這塑造對小孩周圍產生個人化的情形。


中產階級孩子對兄弟姊妹的競爭意識與敵意更高,家庭關係薄弱;父母教養策略強化孩子參加活動時學到的經驗與技能;以講理作為社會控制的方法;從組織式活動中學習到組織式的能力,並且在正式團隊中不斷重複學習。但是當面對活動出現臨時性的變動時,會產生更多的衝突,像是無法接小孩前往足球隊、兩個活動同一天等。


中產階級-父母為孩子安排多個組織式活動,更看重的是組織式活動中的教育意義,並且培養孩子的義務感;孩子可能會覺得「無聊」,這個無聊來自於組織式活動都是由父母親的安排與掌控;中產階級小孩可以將A環境中展現的能力運用在B環境,但是,勞動與貧窮階級小孩,並不一定具備這種能力。



勞動階級與貧窮階級:


勞動與貧窮階級的教養方式被稱為自然成長,父母劃定邊界,要求孩子不可越界,任孩子自然成長;自然成長是在有限的規則下隨意生長,因此,是否有體制的回報,並不清楚,也不知是否有關連。


勞動與貧窮階級父母以下指令規範孩子的生活,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長期減少對話,也長期影響詞彙量與口語表達能力,在面對成人、專業人士、公開場合說話時,相對詞彙量少、簡單、簡短、小聲。


自然成長的小孩感受到的是侷限感,這是來自父母劃定的邊界。另外,自然成長的小孩在休閒娛樂上表現出更多創造性、自發性和主動性,因為,在時間上必須自己安排,並且學會更多複雜的社會技能。


自然成長的家庭與親人有較多的聯繫,因此與親人的關係也較為緊密。



差異:


轉譯能力是 中產階級 和 勞動與貧窮階級 兩者之間的落差。


中產階級和 勞動與貧窮階級 父母之間的差異是知識的差異,同樣在介入子女的教育,中產階級的母親更會活用資源,勞動與貧窮階級相對傾向服從教育工作者。


專家學者研發了新的教育政策,也就是新的標準,學校與老師會依照新的標準進行教育活動;這些新的教育政策對中產階級的帶來隱形效益,對勞動與貧窮階級的效益卻無法獲得隱形效益。


中產階級父母認為組織式活動是有意義,孩子長大後回想起組織式活動是帶來正向、勞動與貧窮階級父母認為是浪費時間,孩子長大後回想是打發時間、有事可做;中產階級孩子未曾察覺自己的優勢、勞動與貧窮階級孩子敏銳的察覺別人的優勢與自己的不足;在體制中,父母如果擁有更多資訊並且及早介入教育,更有可能將優勢傳遞給孩子;當孩子成為青年,成為中產階級青年面臨明顯且重大挑戰時,當父母已經準備好,願意且有能力介入時,這些介入往往能幫助孩子成功,但是勞動與貧窮階級的青年,卻沒有成年人的幫助介入體制;社會不平等是家庭文化腳本的複製,社會階級對於這個複製有強大的影響;中產階級家庭文化實踐符合社會體制標準、社會期待,包含教養方式,但是,對從沒上過大學的勞動與貧窮階級父母,依賴專家管理孩子的職業生涯非常合理,但是,不一定具有優勢,因為現在的體制是要求父母主動參與,才能將孩子的優勢最大化。



民族誌:


民族誌是一種研究,不是故事;揭露的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瑣事,捕捉人們理所當然的生活經驗,並且凸顯背景;研究者與被研究者對同一件事情的解讀可能完全不同,甚至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例如憤怒,原書中的10年後再訪有聯絡上的研究對象與家庭,研究對象對於本書大多表達出不滿、憤怒等情緒,只有2組家庭對內容的反應不同,最後結果是偏向正向,是貧窮白人與貧窮非裔。


量化研究可以驗證民族誌;對PSID-CDS的量化進行驗證,母親的教育程度與小孩的玩樂時間的相關性是負值,也就是母親的’教育程度越低,小孩的玩樂時間越長。



2心得


如果依照書中分類的話,我是屬於自然成長這種教養方式。


這本書是美國社會學領域的重要著作,書在2003年美國出版,台灣的出版首刷是2021年11月。


書中內容提到的規劃栽培與自然生長兩種教養模式,在現在台灣社會中還是有,並且清晰可見,而且還有可能是兩種混用,例如:在教養上,母親是屬於規劃栽培、父親是屬於自然成長等等。


書中提到的「隱形資源是來自父母本身就在體制中,因此有辦法將體制中的隱形資源提早傳遞給小孩,並且未來可以被使用」一事,因為接案的關係,近年穿梭在各種不同組織中,同時也接觸更多人,更能體會書中提到的這段。雖然有專家學者提出「運用科技想彌補教育落差」,但是科技的運用確實是可以彌補教育落差,但是,資源豐富的小孩也藉此成長的速度比過去更快。


書中有提到教育體制中的資源無法照顧需要幫助的小孩這件事情,據我所接觸過的教育工作者來說,台灣現行的教育法規在國小有許多「必須主動通報」的「法規」,沒有通報會被罰錢。


以上

0會員
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