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創早餐會,每週一次的線上聚會,由 EiMBA 校友會發起,藉由創業家們交流經驗,開啟更多的機會。此次分享者為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 CIDA 的秘書長盧佳宜,帶來自己在設計行政十年的工作心法,讓更多人認識這個職位。
「一個好的設計行政可以幫老闆每天節省三小時。」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的盧佳宜,在職場打滾十年,經手超過 70 個大小專案,處理過的預算加總累積超過 1 億元。從專案執行到專案經理,再到現在總監的位子,盧佳宜走了十年。
「有些人認為生活跟工作要分開,但是我享受工作中有生活,生活中有工作。」因為協會業務的緣故,佳宜的足跡踏遍全台灣以及多個國家。能持續做好一份設計行政的工作,要有一顆「像海綿、總是充滿好奇」的心,因此佳宜總是樂於從工作中獲得養分。
過去佳宜合作過教育部、交通部、工業局、中小企業處、地方政府、台鐵、郵局、新北捷運等大大小小的單位機關,一年大約同時經營 6 至 7 個專案。若問起什麼是一個「專案」,以佳宜自身的經驗來回答,就是協助甲方完成一個任務。
好奇心、使命必達、抗壓性,這三項特質,是佳宜自我盤點身上擁有的特質。這些特質,讓她可以勝任設計行政這個職務。雖然不是創業者,但是做為重要的左右手,這樣的特質使她能像自己說的,幫助老闆每日省下至少三小時的時間,是團隊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動者。
然而,當她需要新成員加入團隊時,哪些會是特別看重的能力呢?佳宜認為,她會看中計劃力、執行力跟即時修正力。現在已是主管的她,在帶領團隊時,會觀察組員的這幾項特質,來判斷對方現在身處哪個階段、可否承擔更多責任。
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至今已 55 年的歷史,主要協助工業設計產業發展得更完善。過去串聯傳統產業與工業設計產業,讓需要工業設計師的傳產業者能找到對的資源,因此也曾協助商圈轉型、品牌設計輔導或開發等等。近年更著重工業設計的國際交流,以及透過募資,協助設計師與傳產測試市場。
「努力尋找最佳解方,這是設計行政的執行原則。」談起做人處事的判斷標準,佳宜認為尋找最佳解是她秉持的態度。像是,每每辦理完活動的檢討會,以更有建設性的角度來說,她更看重能否將一次活動的經驗萃取,作為讓下一次活動更好的養分。舉例來說,曾經有次活動在基隆舉辦,同事認識了返鄉創業的青年老闆,而在另一場基隆地方創生的活動中,需要邀請基隆的返鄉青年來分享,但是原本安排的人無法參與,同事靈機一動想起前一次活動的邀請對象,剛好符合返鄉青年的條件,便主動提出解決方案。
在所有的活動類型中,佳宜經手專案有三分之一的類型是辦理競賽,也因此累積了許多的 know-how,其中最重要的,是需釐清辦理競賽的目的以及競賽體質評估。釐清辦理競賽的目的—「要增加品牌的知名度,和要尋找合作對象的做法不一樣。」前者可以將重點著重在增加收件數,後者則是要找到專精且專業的潛在合作對象。競賽體質評估利於對競賽有興趣者,分析是否值得花費時間心力投入。從前置、宣傳、評選到公告,這四個階段中,隱藏著許多的眉眉角角。而競賽落幕後的頒獎典禮和晚會,不單純只是為了公開發布榮耀而準備,更是為了提供參與者與評審交流機會,讓競賽更臻完整的方法之一。
Q:做一個專案,或是辦一個活動,要讓他在時效之內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佳宜:我覺得做事情最重要的還是人和。我很感謝團隊夥伴都擁有一顆不放棄的心,要去相信自己的團隊。另外,一個活動若能找到核心的人把整體架構出來,再讓其他人去定義其他的部分並且執行,事務可以更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