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委員好難當!!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出品桌遊《法案現場—中山南路一號》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對我們來說,答案是非常肯定的。

無論是從老師小時候學習的:「政」是眾人的事,「治」是管理;或是從「政治即生活」的角度。

如果我們希望透過教育讓生活更美好,我們就無法迴避政治對於生活的影響。

身為民主教育的一份子,我們很重視傳達民主、自由、平等、尊重的價值給學生,無論家庭的政治立場為何,都值得被每個人尊重。

raw-image

在我們的民主課程中,除了分享各國的政治制度以外,也會帶領學生理解民主的優勢、劣勢、機會和挑戰。

民主自由很像氧氣,我們看不見、摸不著,平常甚至很容易忽略它,但若少了民主自由,就像缺氧一樣,我們將難以生存。

這週的民主課,我們使用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公督盟) 發行的桌遊:《法案現場—中山南路一號》。

raw-image

透過桌遊,學生得以一窺立法委員的工作內容,以及對於法條立場的攻防。以下是學生的課程記錄:

今天初次體驗了由「公民監督國會聯盟」設計的「法案現場」,一款模擬台灣立法流程的桌遊。其實我蠻意外的,因為很多桌遊在設計時都會刻意簡化流程讓娛樂性大於真實性,但這款桌遊十分完整的呈現了台灣的現況。特別是在攻防卡的設計,讓我們知道台灣立委及黨團會用哪些骯髒的手段來達成目的。
我覺得他是非常真實的議題桌遊,他完整的呈現了立法的工作和流程,也可以從遊戲中了解現在社會的議題,知道立委是如何立法,感覺自己就像立法委員一樣,當中還有「攻防卡」,我最印象深刻是可以給別的立委謠言,然後他們手上有招開記者會澄清,就可以打掉,這也是遊戲設計蠻厲害的地方,嚴肅的議題又可以帶有競爭和娛樂性。
今天我們在課程中玩了一款和立法院相關的桌遊《法案現場-中山南路1號》,這款桌遊讓我們充分了解、體驗立法流程,我覺得十分有趣,桌遊中遇到的阻礙也讓我們聯想到現實中的一些問題,像是黨派勢力的大小會直接的影響到法案的通過與否,而黨派通常是以對自己是否有利來選擇法案,而非社會大眾是否需要。如果之後有機會再玩這款桌遊,我希望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在專心想辦法讓自己需要的法案通過的同時,也能注意其他玩家的操作動向!
「法案現場」這個桌遊很有意思,也製作的很好,從當中可以一邊玩桌遊,也可以一邊學習到整個的流程,以及會有的政策等等,清楚明瞭,可以邊玩邊學習。我自己也覺得玩起來有些難度,也需要深入的思考及分析,但玩到了第二回合的時候就有比較了解怎麼玩,以及牌的功能等,過程中也非常需要動腦,也要留意其他人的行動。過程中要理解其他人的目標,以及如何讓自己的分數提高等,這一步也是我覺得最有挑戰性的地方。
這個桌遊簡單概括一個法案的流程,也讓我們稍微的了解,牌卡功能多樣、有趣,但也因部分運氣的問題很多遭到攻擊的牌抵達不了,後面才發現其他人目標不同但為時已晚,無法切換方式,希望下次再玩能觀察局勢再做決定。
這次的民主課體驗了公督盟製作的「法案現場 中山南路1號」,讓我深刻體驗到立委的不容易和政治界的黑暗面。其中的攻防卡是我最印象深刻的,因為每每到了選舉,總是會出現各種口水攻防,看了也是格外諷刺。這次在遊戲中拿下最高分,一部分是運氣幫助,但更多時候是我很清楚哪些法案符合自己的利益,但回到遊戲外,很多法案都是為了讓人民的生活更好,但各政黨卻為了各自利益而犧牲了種種法案,令人不勝唏噓。
raw-image
今天下午臨時玩了一個叫做「中山南路1號 法案現場」的桌遊,公民監督國會聯盟以台灣立法院的三讀為主題,讓台灣的民眾可以更加的認識台灣立法院立法的流程。這個遊戲非常還原,所以玩著非常累,雖然說規則沒有太難,但是流程還蠻複雜的,也正是因為這樣也讓我了解了立法院的三讀流程,還有各種黨和黨之前的競爭或抹黑的方式,用遊戲的方式呈現真的蠻有趣的~這次因為有大神帶飛,所以主要的決策還是世宇負責,很想要學習的就是同時完成自己內部的決策,還觀察了別的小組,他們的策略也都被猜出來了,覺得很厲害~希望之後自己或者是和別人合作時也可以這樣
初次遊玩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出的《法案現場 中山南路一號》這款桌遊,覺得很好玩,一定要推薦給大家。這款桌遊主軸圍繞國會的立法流程,雖然是看似難懂且乏味的事情,卻能在遊玩這款桌遊時感受到選擇是否通過那個猶豫不決且糾結的心情,以及在委員會時打出的攻防卡,能看出誰和自己的意見相似/不同,競爭過程中非常有趣,玩完這款桌遊讓我對國會了解增加了非常多。
這次玩這款「法案現場 中山南路一號」的桌遊,由公督盟製作,這個桌遊主要是讓玩家模擬當立法委員,體驗從一個法案的誕生到正式立法的過程,過程蠻有趣的,順便熟悉複雜的立法過程。除了關於立法院的主題外,玩桌遊時也要非常清醒,要知道自己應該要發動什麼進攻、防守,還要去猜別人的立場,找到別人會投的法案,還有怎麼利用別人得分XD
桌遊《法案現場》模擬了台灣的立委的進行制度,了解規則的同時也會了解立法的流程,和立委之間的手段(?),桌遊中設計的流程很完整,規則會稍複雜,建議試玩幾次熟悉規則後會更好玩!這次的桌遊規則也是有點複雜的,我一開始沒有想到什麼策略,幾輪後才熟悉,希望有下次玩的機會,我希望自己可以想到更多策略,也讓自己的意圖不要太明顯,偷偷的贏:D
這款桌遊是我自己覺得數一數二好玩的大型策略遊戲之一,「法案現場,中山南路1號」,是公督盟所製作的,全台第一款以立法院為主題的遊戲,遊戲過程雖然複雜,要思考的也很多、很燒腦,但能將立法流程這種枯燥乏味的事做得有趣是真的蠻厲害的,而且其實真的遊戲過程中就是看這個法案又不有利於你,有利就推,不利就反對,小的分數卡很常都會卡在場上,所以其實也沒什麼差了,就一直讓有利的案過就好,也可以一直混亂邪惡放0分卡。
我覺得這款桌遊設計的很好,可以了解立法委員在做的事,還有很多思考的空間,在玩的時候很有趣,有一些是靠運氣,像是表態的人數,但也有很多的部份可以思考,會為了自己這組想要有更多分,出卡牌去變動法案通過或不通過,還會有每張牌對應的反對牌,出一張牌後又一直被反對挺有趣,我們這組在出牌的時候花了很多時間,因為會一直想,要出哪張牌對我們有利,可以加分,但還要想到害別人的時候,會不會扣到自己的分數,最後我們的分數是第二名,我覺得過程中很有趣、成功!也推薦大家可以嘗試遊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可能幸福學院
39會員
142內容數
可能幸福學院|非學校・親子團・幸福家|學習幸福的可能!
可能幸福學院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孩子缺乏同理心,不在乎別人的感受,我要怎麼教小孩? 弟弟跌倒哭了,孩子卻在一旁幸災樂禍地笑; 同學分享玩具時不小心弄壞了,孩子卻只關心自己的玩具,對同學的懊惱視而不見; 或者,他可能會說出一些「聽起來很誠實,但其實很傷人」的話,例如:「你畫得好醜喔!」、「你好笨!這都不會!」 看著孩子
Thumbnail
2025/04/29
▌孩子缺乏同理心,不在乎別人的感受,我要怎麼教小孩? 弟弟跌倒哭了,孩子卻在一旁幸災樂禍地笑; 同學分享玩具時不小心弄壞了,孩子卻只關心自己的玩具,對同學的懊惱視而不見; 或者,他可能會說出一些「聽起來很誠實,但其實很傷人」的話,例如:「你畫得好醜喔!」、「你好笨!這都不會!」 看著孩子
Thumbnail
2025/04/29
▌孩子過度依賴、凡事都要人幫,我要怎麼教小孩? 「媽媽幫我穿衣服!」「爸爸幫我開!」「這個我不會用,你幫我弄!」 明明是孩子能力範圍所及的事情,例如:自己吃飯、穿脫衣物、收拾玩具、打開零食包裝、甚至自己拿水喝⋯⋯他卻總是習慣性地尋求協助,發出「幫我~」的指令。 當你鼓勵他自己試試看時,他可
Thumbnail
2025/04/29
▌孩子過度依賴、凡事都要人幫,我要怎麼教小孩? 「媽媽幫我穿衣服!」「爸爸幫我開!」「這個我不會用,你幫我弄!」 明明是孩子能力範圍所及的事情,例如:自己吃飯、穿脫衣物、收拾玩具、打開零食包裝、甚至自己拿水喝⋯⋯他卻總是習慣性地尋求協助,發出「幫我~」的指令。 當你鼓勵他自己試試看時,他可
Thumbnail
2025/04/25
▌孩子講不聽、凡事都說「不要」,我要怎麼教小孩? 「寶貝,來穿外套,外面冷。」「不要!」 「晚餐有你喜歡的玉米喔,快來吃飯。」「不要!」 「時間到了,要把玩具收起來囉。」「不要!我不要!」 你溫和地提出要求,孩子的回應卻總是一個響亮的「不要!」,或者乾脆把頭轉開、完全不理會。 你試著重
Thumbnail
2025/04/25
▌孩子講不聽、凡事都說「不要」,我要怎麼教小孩? 「寶貝,來穿外套,外面冷。」「不要!」 「晚餐有你喜歡的玉米喔,快來吃飯。」「不要!」 「時間到了,要把玩具收起來囉。」「不要!我不要!」 你溫和地提出要求,孩子的回應卻總是一個響亮的「不要!」,或者乾脆把頭轉開、完全不理會。 你試著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桌遊《議起上奏》,模擬古代文人向皇帝呈上奏摺的形式,學生可以在遊戲中了解議論文的結構與寫作方法,結合寓教於樂的概念,讓孩子在遊戲中潛移默化地學好學滿議論文,加深對議論文寫作的理解,每一位參與的學生皆是滿臉的意猶未盡呢!
Thumbnail
透過桌遊《議起上奏》,模擬古代文人向皇帝呈上奏摺的形式,學生可以在遊戲中了解議論文的結構與寫作方法,結合寓教於樂的概念,讓孩子在遊戲中潛移默化地學好學滿議論文,加深對議論文寫作的理解,每一位參與的學生皆是滿臉的意猶未盡呢!
Thumbnail
想像一下,10 天前立法院內發生的衝突,如果設計成一款桌遊,會是什麼模樣呢?才想起來,其中一方要把「會議主席送上主席台」,然後另一方要「阻止主席上台繼續主持」;這不就是維京人的經典桌遊「國王棋」(hnefatafl) 嗎?文末有遊戲圖解說明書喲!
Thumbnail
想像一下,10 天前立法院內發生的衝突,如果設計成一款桌遊,會是什麼模樣呢?才想起來,其中一方要把「會議主席送上主席台」,然後另一方要「阻止主席上台繼續主持」;這不就是維京人的經典桌遊「國王棋」(hnefatafl) 嗎?文末有遊戲圖解說明書喲!
Thumbnail
曼哈坦 第一次玩覺得規則不會到很難,但又很需要思考及合作,因為是四人一組,所以玩到後面就變成二打二,非常的有趣。 一開始大家都很和平,我也想說先放比較小的建築,並且以多為主,但到了第二回合,就開始互相比誰的比較高,所以這時後就變成一打一,也從這時後開始,分數就越來越少,後來也變最少分,但中間玩的
Thumbnail
曼哈坦 第一次玩覺得規則不會到很難,但又很需要思考及合作,因為是四人一組,所以玩到後面就變成二打二,非常的有趣。 一開始大家都很和平,我也想說先放比較小的建築,並且以多為主,但到了第二回合,就開始互相比誰的比較高,所以這時後就變成一打一,也從這時後開始,分數就越來越少,後來也變最少分,但中間玩的
Thumbnail
曼哈頓 規則https://punchboardgame.pixnet.net/blog/post/463394453 這是一款老桌遊,規則和計分方式相對簡單,但整體的遊玩體驗是很好的。 我所遊玩的是新版的擴充版本,增加了額外的計分規則,也會讓每一次的策略都有所變化,最後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結果。
Thumbnail
曼哈頓 規則https://punchboardgame.pixnet.net/blog/post/463394453 這是一款老桌遊,規則和計分方式相對簡單,但整體的遊玩體驗是很好的。 我所遊玩的是新版的擴充版本,增加了額外的計分規則,也會讓每一次的策略都有所變化,最後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結果。
Thumbnail
3/18(一) 今天玩了《曼哈頓》和《機密代號》兩款桌遊,前面這一款是需要花一些時間規劃的,因為它需要去蓋自己的大樓,但是也會有一人跟你搶位子,所以也要規劃好自己要放哪,這次我跟仲諺合作,剛好我們的分數比較低,我們想辦法拓展自己的領土、拿到更多分數,最後我是有跟芯妍並列第二的,我覺得還不錯👍🏻
Thumbnail
3/18(一) 今天玩了《曼哈頓》和《機密代號》兩款桌遊,前面這一款是需要花一些時間規劃的,因為它需要去蓋自己的大樓,但是也會有一人跟你搶位子,所以也要規劃好自己要放哪,這次我跟仲諺合作,剛好我們的分數比較低,我們想辦法拓展自己的領土、拿到更多分數,最後我是有跟芯妍並列第二的,我覺得還不錯👍🏻
Thumbnail
W5 3/18 《曼哈頓》 雖然遊戲規則感覺很簡單,但很重策略(對我來說),要一直思考如何分佈建築才能得高分,還有目標針對誰之類的,但我覺得設計的不錯,很有趣。 《機密代碼》 這款遊戲學校有,我也玩過,但是老師有改一個規則分攤隊長的壓力,我覺得很不錯,是很有效的規則,我們玩了兩局,都是紅隊贏
Thumbnail
W5 3/18 《曼哈頓》 雖然遊戲規則感覺很簡單,但很重策略(對我來說),要一直思考如何分佈建築才能得高分,還有目標針對誰之類的,但我覺得設計的不錯,很有趣。 《機密代碼》 這款遊戲學校有,我也玩過,但是老師有改一個規則分攤隊長的壓力,我覺得很不錯,是很有效的規則,我們玩了兩局,都是紅隊贏
Thumbnail
「心得體驗」參加「150桌遊展/第8屆」的心得 這天我第一次參加了一個桌遊展覽,這是一個讓人興奮又新奇的經驗。我帶來的是一款名為「思路之旅」的桌遊,從一開始進入展覽場地,我就感受到了一股濃厚的遊戲氛圍,四處都是人們在玩遊戲、交流和互動。展覽場地裡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桌遊,從傳統的棋盤遊戲到現代
Thumbnail
「心得體驗」參加「150桌遊展/第8屆」的心得 這天我第一次參加了一個桌遊展覽,這是一個讓人興奮又新奇的經驗。我帶來的是一款名為「思路之旅」的桌遊,從一開始進入展覽場地,我就感受到了一股濃厚的遊戲氛圍,四處都是人們在玩遊戲、交流和互動。展覽場地裡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桌遊,從傳統的棋盤遊戲到現代
Thumbnail
今天是第一次打這麼大的場地,打起來真的很累,因為要一直跑來跑去,但同時也更刺激更好玩了! 規則有很大的差異,和之前玩的規則不一樣,但我比較喜歡這次的規則,因為這樣把別人的盤打到地板上的話就可以交換進攻的人,而且也更需要技巧,所以就不會無腦的丟。 也因為有一對一的規則,所以就很需要默契和阻擋的技巧
Thumbnail
今天是第一次打這麼大的場地,打起來真的很累,因為要一直跑來跑去,但同時也更刺激更好玩了! 規則有很大的差異,和之前玩的規則不一樣,但我比較喜歡這次的規則,因為這樣把別人的盤打到地板上的話就可以交換進攻的人,而且也更需要技巧,所以就不會無腦的丟。 也因為有一對一的規則,所以就很需要默契和阻擋的技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