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中學生的解憂之書》:做一位懂得孩子心的大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成為一位能洞察孩子內心的大人,似乎是一項挑戰。我是一位小學中年級學生的母親,也是一名多年來在國中擔任導師的教育者。

最近,我投入了半天的時間閱讀《家有中學生的解憂之書》,這本書深深觸動了我,讓我反思自己的教學與育兒方式。

去年,我偶然在網上看到作者尚瑞君分享她的育兒哲學,深受啟發。因此,當她的新作問世時,我毫不猶豫地購買了這本書,希望能從中找到靈感,幫助我與孩子們相處得更為融洽。

接下來,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在此書上特别有感觸的部分,一同來認識中學生時期的他們。

孩子不主動幫忙?先從「叫得動」開始

作者在書中提到孩子是父母的鏡子,他們的言行舉止都會輸出父母過往教養的輸入。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會變成一種特別的生物,產生很多莫名其妙的改變,不再是那個父母說什麼就做什麼的小孩。例如,孩子原本小時候都很喜歡幫忙的,但是到了青春期,他們的荷爾蒙改變了,他們忙著探索與發展自己,他們的世界也會從原先關注家人的動向,變成眼中、心中只想到自己的人,他們的世界是「我最重要」。

如果你沒有提醒他注意到家人的需求,他真的沒辦法想到這麼多,因為這是大腦慢慢發育的進程,讓孩子要從家庭的群體走向個體的分化。

如果父母需要幫忙,真的不要等孩子自己發現,而要說出來,告訴孩子去做。先從「叫得動」開始,才會讓他們慢慢變主動。

作者在書中提到帶孩子去大賣場購物,孩子自己先進車子內,没主動幫忙放所買的商品。而作者提醒需要幫忙,而產生行為和思考的改變,下次就知道要幫忙了。

我的導師生活裡,也常遇到類似的事,當我需要有人幫我移動教室桌子時,我隨意叫了一位同學幫我,他竟然回答我:「為什麽是我?」當下聽到時,我有些難過,

可是身為老師的我,需教導他學會幫助别人。我回答他「老師喜歡你的幫忙!因為你強而有力的身驅,可以幫老師不少忙的,且你以後需要老師幫忙時,老師也會義不容辭的幫忙你」於是他帶著笑容,幫我完成任務了。

作者在這部分的結論是,該教孩子的還是得教,該溝通的還是要溝通,不能只覺得孩子已經長大了,應該自己要會、要懂。而我的體悟,也是凡事都需要透過教導而得到成長和學習,從小就需要教他們,而不是認為有些事等長大了再教。

面對孩子網路的沉迷,需上得去也下得來

相信現今的父母和師長們對於孩子在手機網路的沉淪無法自拔而感到無力吧!連身為大人的我們也是很難抗拒手機網路的誘惑,更别說中小學生了。

作者在書上建議,如果父母能換個心態,把電腦遊戲當成是孩子的另一個朋友,是不是就願意花一些心思來理解孩子的朋友呢?再來了解孩子為什麼要玩電腦遊戲的「動機」是最重要的。

如果是有「目的性」,當他達到目的就會顧意暫告一段落,改做其他事。最讓人擔心的是,孩子只是為了打發時間、排遣無聊,或不想面對現實世界的功課、責任、人際交往等,這才是問題。

我認為先了解孩子為何沉迷的原因,才能根本上解決孩子無法抗拒手機的誘惑,還有此階段的孩子是需要他律再到自律的時期。

所以,我曾在班级聯絡簿上貼在通知單及親自打電話和班上家長溝通,建議家長在半夜12點將孩子的手機放自己身上代為保管。這樣做,一來是能夠確保孩子們的睡覺品質,再來就是幫忙管理時間的運用。但前提是,要和自己的孩子達成手機管理的共識。

最後,我們也要適時讚賞孩子自我控制的管理能力,也教導他們在這個時期,能夠做一個負責任的小大人。在教養的路上,願你我都能做一個懂孩子真正内心世界的大人;懂得放手和接手孩子成長困惑的大朋友。


珍妮老師真心推薦

2024第11本閱讀筆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珍妮老師的沙龍
43會員
150內容數
大家好! 我是珍妮閱讀筆記坊粉專經營者 我是珍妮老師 熱愛閱讀 熱愛寫閱讀筆記 興趣是唱歌、看電影、畫畫、聊天……. 歡迎大家多跟我交流
珍妮老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停止不開心:在善變的世界裡,從容的笑著》讀後感分享,探討如何正面看待生活中的挑戰與不如意,並以自身經驗和教學心得,闡述接納自己、微笑面對困境的重要性,鼓勵讀者成為自己人生的黑馬。
Thumbnail
2025/04/23
《停止不開心:在善變的世界裡,從容的笑著》讀後感分享,探討如何正面看待生活中的挑戰與不如意,並以自身經驗和教學心得,闡述接納自己、微笑面對困境的重要性,鼓勵讀者成為自己人生的黑馬。
Thumbnail
2025/04/14
繪本《許願瓶》故事敘述索索兔將夢想裝進瓶子,與朋友們一起實現願望,過程中經歷夢想遺失與重拾希望,學習放下與轉身。故事適合親子共讀,也啟發大人重新思考夢想與人生。
Thumbnail
2025/04/14
繪本《許願瓶》故事敘述索索兔將夢想裝進瓶子,與朋友們一起實現願望,過程中經歷夢想遺失與重拾希望,學習放下與轉身。故事適合親子共讀,也啟發大人重新思考夢想與人生。
Thumbnail
2025/04/13
這是一篇關於黃大米《人生就是一次次的得到與放下》的讀後感。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原生家庭中經歷的不公平待遇,以及她如何學習放下與和解。文章也包含一些書中金句,例如「不要花時間追究問題,要花時間解決問題」和「人生要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最後,文章誠摯推薦這本書,並分享了閱讀心得。
Thumbnail
2025/04/13
這是一篇關於黃大米《人生就是一次次的得到與放下》的讀後感。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原生家庭中經歷的不公平待遇,以及她如何學習放下與和解。文章也包含一些書中金句,例如「不要花時間追究問題,要花時間解決問題」和「人生要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最後,文章誠摯推薦這本書,並分享了閱讀心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討論了青少年使用抖音及小紅書的風險與影響,包括專注力、判斷力及媒體識讀能力等,同時也提供家長建議,幫助引導孩子適當使用網路社群,以及保護孩子的網路安全。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討論了青少年使用抖音及小紅書的風險與影響,包括專注力、判斷力及媒體識讀能力等,同時也提供家長建議,幫助引導孩子適當使用網路社群,以及保護孩子的網路安全。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長和孩子如何適當使用及瞭解新科技的文章。鼓勵家長以「親子共學」心態面對新科技,適當引導孩子學習如何運用科技創造更大價值,同時孩子使用網路的正確觀念,注意資訊安全和隱私。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長和孩子如何適當使用及瞭解新科技的文章。鼓勵家長以「親子共學」心態面對新科技,適當引導孩子學習如何運用科技創造更大價值,同時孩子使用網路的正確觀念,注意資訊安全和隱私。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