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動畫不是動漫 I 你說什麼!!

2024/02/1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上一篇討論到我認為的「定義」應該如何,也就是關於語詞確切的內涵如何。

這篇則是反過來,看看語詞的呈現。

討論的這個部分,總覺得有種長輩思維的感覺,回想學生時期會被念到「字都不會寫」,寫字寫錯寫注音什麼的,但是現在看著網路上各種言論,各種應該當作錯字、誤用、還就是他要表達的?

很明顯完全是沒有選字,一種不在意發出了什麼的狀態,這也沒什麼好講的了。

但另一個部分,那些不是出錯,人人都這麼用著,卻有著矛盾的字面呈現,這次要來討論這個。

動漫≠動畫

近年來,不管是行銷操作、還是社群的傳播便利,總之接觸到ACGN文化的人是越來愈多的,就算不去接觸,也很容易在一些地方知道流行作品的內容。

也就是多了更多「動漫迷」,那種只看過幾集鬼滅之刃、咒術迴戰這些出圈作品的人,雖然不清楚內涵,反正流行是這樣,就跟著追這些「動漫」。

作為經常追番,又有一定年齡的資深宅宅來說,動畫是動畫,不能用動漫來稱呼。

這是我之前的想法,在這次思考倒是有些調整。

「漫」在哪裡

一般來說「動漫」有兩種用法,一種是動畫+漫畫的簡稱,要用這個就得一起包含到兩者,而像是輕小說改編,或是原創作品就根本不能這樣使用,否則「漫」在哪裡?

另一種用法則是專指動畫,而且變成是現今主流的使用方式,但卻沒有來由,所有人就這樣跟著用了。

但自然語言就是這樣,並不是誰設計好讓眾人使用,而是眾人都在使用才有這種用法。

而當認為動漫=動畫是成立的之後,我才發現這個用法並不能說是矛盾的。

從字面上來看,「動」當然沒什麼好說的,而「漫」若不以「漫畫」解。字面上的解釋為—沒有限制、沒有約束、隨意,也就是「動漫」=沒有約束的動態。

不比「動畫」—動態的圖畫,來的直觀明確,但反正沒毛病就是。

前理解

就不比較哪方優劣了,而是使用「動漫」跟「動畫」的群體根本上就不是同一群人。

現在使用的「動漫」的人,也許是只看主流動畫的人,又或者是跟隨流行品味來發表意見,更可能是根本沒在接觸漫畫的人。

而堅持著動畫就是「動畫」的人,或許會去追原作漫畫,又或者是看著漫畫成長過來的,因此對於「漫」的解讀才會如此不同。

用前理解*來解釋,不過是一個字的差別,對於有持續關注的人,這些是關係到很多細節的認定,但就淺層接觸的人而言,看到的範圍就只是熱門的幾部作品,並不需要區分那些沒有認識過的細節,半也不那麼在意,使用「動漫」足矣。

就怪怪的,其他例子

另外點幾個跟「動漫」類似的,語感上很不合用,但所有人還是用得很開心地的語詞。

走心

—往心裏去、認真了。

先提另一個詞,「走神」—分心,兩個相似的詞,卻是完全相反的涵義,也是挺奇妙的。

把詞拆解開來,走是動作,心是賓語,配合主語,也就是當事人的注意力跑走了。

注意力應該預設在原位,而不是靈魂出竅到哪個所在,而移動只能是跑離原位=分心。

往心裡去的解釋就更令人困惑,是什麼往心裏去?不是字面上的物件出現,這是跟字面對不上的,移動的只會是「心」。

科普

—各種專業知識的普及。

另一個被用到氾濫的詞彙,或許有意見的人沒那麼多,至少我沒看到哪邊有人表示不妥。

但一如前面的例子,字面就跟內涵對不上,每次看到「科普」出現,我都會在內心吶喊哪裡「科學」了。

不是所有專業都是科學,至少我感興趣的哲學領域有在使用「哲普」一詞,這樣的用法就貼切多了。

語感*

然後說這麼多,這些詞彙不就是所有人都用得好好的嗎?

這就是我寫這系列的出發點,探討雖然怪怪的,但還是被廣泛使用的詞彙。

誠然,語言具有流動性,隨著使用會被開發出新的含意。

但同時,中文是圖形文字,文字符號本身就具備含意。

而造詞原則有矛盾的詞彙,使用時表達的內涵與呈現就會互相打架。

一如前面的走心,既可作認真、亦可作分心,是心走了直觀、還是OO走進心理好用,很是模稜兩可。

不過反正嘛,大眾都在用不是。



刀郎〈羅剎海市〉真那麼神嗎?那就看你擁有怎樣的「前理解」了-

「中國用語入侵」是個問題嗎?問題的癥結和根本的解決之道何在?-

35會員
85內容數
這邊的一系列文章裡,我會分享生活觀察中,各種跟其他人想法差異的內心論戰。 也許引用各種其實我不熟的理論來為思考下結論,希望能給各位帶來啟發,或各位帶給我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