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理財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首先我要鄭重聲明,關於理財,我在這邊說的完全不是任何的新想法,全部都是網路上搜尋得到的說法。嚴格說來,我只是在這邊再重申幾次,算是結個善緣。

該怎麼說呢....最近詐騙猖獗,那我從詐騙來說好了。


我很驕傲且偏激地認為,人可以分為三等,一種是覺得努力很麻煩的人,一種是稍微做點努力弄出點成績來的人,一種是經常可以在努力中得到成就感且因此擅長努力的人。哪種人高等哪種人低等就不說了,實際上我也不認為高等就代表比較不會被詐騙,因為會不會被詐騙,終究還是屬於信任度的問題。

假設我有大筆資產,我念很多書,可能代表我不會被18歲假扮檢察官的車手騙,但是不代表我不會被真的有耶魯大學碩士學位的人騙去私募基金。這是個講階級的社會,每個人的階級背景也自然而然會形成不同的信用價值與言語效力。


因此我話說在前頭,談到投資理財,最重要的還是風險管理。不要碰私募基金,不要碰境外保單,不要碰金管會管不到的東西,即使推薦人再有能力跟你再親密,他自己本身也很有可能是受害人之一,除非你另外擁有那非常稀缺非常可信任的權力管道可以辨別真偽(國際金融組織比如IMF的人脈之類),否則在理財方面,將擁有某種程度的官方保證作為交易窗口是比較好的。這個概念我想是完全通用的。也因此我也不打算在這邊特別推薦要由我介紹買什麼買什麼,若有理財行動還是建議各位親自到大銀行的正式窗口去做初步理解。

另外有鑑於至今為止也有不少行員濫用職權盜取客戶財富,有時銀行的規模、信譽也是考慮範圍之一。



好,回到理財概念。在這邊大概先說三種簡單的投資標的:股票、基金、指數型基金。


股票很簡單,先不看炒盤技術面基本面什麼的,單純就是看好某家有前景的公司並投資它,之後跟著分紅的意思。舉例買個台積電,買個聯發科什麼的。


基金的本質則是類似集資的概念,基金公司將大家的錢集中起來,根據某個標的,再由基金管理人進行操盤的動作。實務上比方來說,我若買了一隻20年前很夯的基金「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那這家基金公司把大家的錢集中以後,可能會一部分投資東非礦業,一部分投資南美洲礦業,投資內容由專業投資人判斷決定,並且定期發給你財報,告訴你他們的操作分配表,以及每期營收多少。


指數型基金,也就是俗稱的ETF,近來的財金話題寵兒。跟基金一樣,做的是將大家錢集資再投資的動作。只是所謂的指數,指的是它的收益成長會幾乎貼合市場指數上上下下,做到的方式是幾乎完全的分散,也完全的不操作不干涉。舉例來說,所謂的標普500指數ETF,指的是貼合美國500隻普通股(約佔美國80%)的基金,用最簡單無腦的看法就是這500家公司我都投資總資金的0.2%去做到幾乎分散的結果,所以投資報酬結果也最接近市場大盤本身。

台灣有一支有名的股票叫0050,雖然是股票,但是其實它的本質是指數型基金,也就是買這支股票,等於是把錢拿去分散投資「被元大選出的台灣前50名代表性企業」的標的,算是一般台灣人可以用最低門檻接觸到ETF的方式了。


現在回來討論為什麼這麼多人推崇指數型基金好了。假設我們以「市場平均值」為標準好了,那麼整個投資市場可以視為一場「零和遊戲」,也就是說在任何瞬間,都有將近一半的人會贏市場平均,也有將近一半的人會輸給市場平均。

在傳統的基金中,我們把錢交給基金公司,這代表我們需要養一群基金管理人,他們將會以我們的本金的一部分作為基金經理費,而這部分將會吃掉我們不少的投資報酬,假設年利率2%,那就是以基金淨值日利率0.0055%來做計算(每100萬1年扣掉2萬)。而ETF因為幾乎不做任何操作,就是分散買,所以在這經理費部分非常非常低廉,幾乎只收手續費跟保管費用。(簡單來說就是沒花錢養專業金融人士操盤啦)

可能有人會說,可是我們養專業人士啊,他們幫我們操盤賺錢,給他傭金不是正常的嗎?不,不是這樣的。投資市場上有句名言:「經過專業所做的操盤判定,其實不會比擲硬幣的結果好多少。」

這句話是真的,也有相當程度的數據可以作為佐證。而且應該無論各位怎麼查各種資料,只要將投資時間拉長,看每年、每三年、每五年之類的波段績效總表現,會有大約90%以上的基金效益會輸給大盤。


實際做投資是很艱難的。當一支股票你100買進,跌到90賣嗎?跌到80賣嗎?一直不賣會不會跌到20?第一金在台灣的史上最高點是1200,現在大約20左右,不懂停損會欲哭無淚。

又台積電當初從200漲到400,賣嗎?假設手上就這麼一張台積電,那麼400賣掉,恐怕就再也沒機會買回來了。

除了某些天賦異稟,可以幾乎全職看盤的人以短線進出做股票以外,我想絕大多數的人都很難真正做到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吧。我們對股票的理解是往往一年365天,可能就那麼其中20天是今年最賺的波段,可是這20天很可能因為心理因素只賺10天不到(就賣出),無法享有完全利益。

又另一方面買單一股票也可能淪入某些非系統風險,整疊股票變廢紙。

但是買ETF,等於一次投資50家以上公司,買的指數會最貼近大盤,也就是長年下來,非常很有可能贏過大多數人,不會擔心某家大公司忽然倒下的風險。


總而言之由於ETF兼具以下優點:

1.風險足夠分散

2.長時間比較下獲利相對較高

3.減少大幅基金操作成本


因此對於一般尚未做投資的朋友而言,不論是單筆投入或者定期定額,都非常推薦從ETF開始。

單筆投入的話當然希望建議選相對低點投入,如此效益較大。

而定期定額的話,只能說「最好的投資時機是十年前,第二好就是現在。」


很多知識很基本,但是知識要派得上用場有兩個條件:

其一這知識本身要被信任。

其二是這知識本身會被使用。


==========================================

整篇文章如果看不下去,而還沒開始理財的朋友們,那我由衷希望你們按照下面步驟走:

1.到元大(或凱基或什麼其他有名的都可以,隨你開心)證卷開證卷戶

2.手機操作股票APP

3.開始設定每個月扣_______元 (依照自己目標)買0050或0056或者00878。他們本質差別不大,就差在分配股息多少而已,有很多人說反對高股息ETF,在我眼中覺得無論如何,至少有開始買絕對都比沒買好。他們的反對多半是絕對的計算中算出歷史差異值,但在我眼中就是都能買了不算後悔的東西,沉沒成本不算高的東西。


什麼東西叫高沉沒成本?郵局儲蓄險、儲蓄保單、投資型保單,這些都算是沉沒成本極高的東西,會是我強烈建議不要做為投資標的的物品。


以0050為例,2014年2月9日股價為58,如今為將近136,中間幾乎不管什麼操作,最後結果都是賺。

raw-image

這是網路上有人統計到2023/12/07的數字,來看看2003年到如今的結果吧。

我設定每個月存5000元,存20年,可知本金約120萬。

raw-image


可以得到大概316萬的結果。(如果每個月存1萬直接加倍就好)


這當然只是一個歷史估算,但是絕對沒過度樂觀,標準普爾指數從1968年的100點,到2024年的5000點,有將近三分之二的世紀可以證明大盤長期下來是勢必往上的。


至少在不做其他功課不用功的風險下,這是非常高CP值的理財方式吧?


如果您問這是不做功課,那要是想做功課呢?

那我推薦你去網路搜尋綠角ETF,也就是直接購買美股ETF的方式。會負擔較高額的手續費,但是因為購入國外資產,更有效做到資產分散風險(畢竟台灣嘛,會不會打仗導致台股崩掉不知道R),「投資效益不一定比較高,但是主打就是分散風險」。


至於聽到某些靠台股在幾年內就賺幾百%的奇人,老實說當鄉野傳奇比較實在。此類故事的本質更常會是手上資金千千萬,花個50萬押中某個寶,漲上200%再拿來說嘴的人居多。但是1000萬中的50萬的增加200%,那其實真正的算法也不過是正10%的報酬率而已喔。

讓理財回歸紀律與時間發展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米漿的沙龍
4會員
33內容數
123
小米漿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0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6XmHpPil6w剛好有幸朋友傳了這篇給我,趁著腦迴路還夠用的時候,來進行一些內容摘要與心得分享。 在提到演講內容之前,必須先有的一個概念:摩爾定律,由Intel的創始人之一摩爾所提出的,內容大概就是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
2024/06/0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6XmHpPil6w剛好有幸朋友傳了這篇給我,趁著腦迴路還夠用的時候,來進行一些內容摘要與心得分享。 在提到演講內容之前,必須先有的一個概念:摩爾定律,由Intel的創始人之一摩爾所提出的,內容大概就是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
2024/05/01
當我們在念高中時,對於文理組的選擇總是讓人感到徬徨。有些人天生理解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但是有些人則不溫不火,不確定自己擅長的是否喜歡,不確定自己喜歡的是否擅長,應該說人有百百種,選擇什麼路線或者說法對自己比較有利,那就會自然去做其中的選擇。 最常見的理科diss文科的說法叫做「不就是因為念不下去
2024/05/01
當我們在念高中時,對於文理組的選擇總是讓人感到徬徨。有些人天生理解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但是有些人則不溫不火,不確定自己擅長的是否喜歡,不確定自己喜歡的是否擅長,應該說人有百百種,選擇什麼路線或者說法對自己比較有利,那就會自然去做其中的選擇。 最常見的理科diss文科的說法叫做「不就是因為念不下去
2024/04/23
來了來了,敲碗許久的沙丘2三刷觀後感。(結果根本沒多少觀眾在期待) 對我來說,沙丘是一部奇幻且充滿想像力且氣勢磅礡的作品。在某個程度上我感覺得到作者思考世界的方式、價值觀與我相去不遠,比如說一部1963年的文學作品,照理說應該是對民主陣營歌功頌德且視之為圭臬的時代,描寫出的宇宙背景卻是一個極權
2024/04/23
來了來了,敲碗許久的沙丘2三刷觀後感。(結果根本沒多少觀眾在期待) 對我來說,沙丘是一部奇幻且充滿想像力且氣勢磅礡的作品。在某個程度上我感覺得到作者思考世界的方式、價值觀與我相去不遠,比如說一部1963年的文學作品,照理說應該是對民主陣營歌功頌德且視之為圭臬的時代,描寫出的宇宙背景卻是一個極權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希望未來的某一天,可以變得有錢?如果現在的你有這種想法,那麼很遺憾的告訴你,你願望成真的機率為零,你這輩子不可能會有錢。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希望未來的某一天,可以變得有錢?如果現在的你有這種想法,那麼很遺憾的告訴你,你願望成真的機率為零,你這輩子不可能會有錢。
Thumbnail
理財的書籍看了很多本了,但有點想要來看看如何用人生的角度來看待財務這件事情,看看能不能給我什麼新的想法,就來看看這本書吧!
Thumbnail
理財的書籍看了很多本了,但有點想要來看看如何用人生的角度來看待財務這件事情,看看能不能給我什麼新的想法,就來看看這本書吧!
Thumbnail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被騙過的人,另一種則還沒被騙過。兩種人都痛恨騙子,但被騙過的人還會痛恨自己,恨自己笨,還懷疑自己貪,或者質疑自己自作多情,不然怎麼被騙的不是別人,偏偏就是自己?再怎麼善良正面的人,一但受騙,都會有段時間對人性喪失信心,也懷疑起自己的各種判斷。此時或許可資安慰的是,騙子是
Thumbnail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被騙過的人,另一種則還沒被騙過。兩種人都痛恨騙子,但被騙過的人還會痛恨自己,恨自己笨,還懷疑自己貪,或者質疑自己自作多情,不然怎麼被騙的不是別人,偏偏就是自己?再怎麼善良正面的人,一但受騙,都會有段時間對人性喪失信心,也懷疑起自己的各種判斷。此時或許可資安慰的是,騙子是
Thumbnail
這邊我分享我整理出自己關於錢的規劃,或許不是很成熟,但是可能很實用!希望能給同樣想要幫自己的金錢理出頭緒的人一些想法,多多吸收不同人的理財方式也可以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法唷!
Thumbnail
這邊我分享我整理出自己關於錢的規劃,或許不是很成熟,但是可能很實用!希望能給同樣想要幫自己的金錢理出頭緒的人一些想法,多多吸收不同人的理財方式也可以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法唷!
Thumbnail
投資理財筆記之到底該先買房還是先把錢拿去投資呢?分享在投資理財節目《兆華與股惑仔》中的學習,重要的還是要增加財商,善用槓桿增加自己的資產,並且投資過程中找出自己投資屬性及風險承受度。另外,投資可創造部分現金流。在台灣還是盡可能先買房。最重要的一點,「本金」還是很重要的,因此要努力增加收入來源。
Thumbnail
投資理財筆記之到底該先買房還是先把錢拿去投資呢?分享在投資理財節目《兆華與股惑仔》中的學習,重要的還是要增加財商,善用槓桿增加自己的資產,並且投資過程中找出自己投資屬性及風險承受度。另外,投資可創造部分現金流。在台灣還是盡可能先買房。最重要的一點,「本金」還是很重要的,因此要努力增加收入來源。
Thumbnail
其實我本來沒有想要寫關於理財的任何文章。一來是自己的方向還未定調,還在做各種嘗試;二來是覺得自己還算是幼幼班,在公開的地方這樣大喇喇地書寫這方面的文章有點搞笑。但某人說,連開始理都還沒的人更多,也許小幼幼的經驗更貼近現實,不會讓人覺得遙遠。 好吧,那就來試試看吧。反正,好像也沒什麼壞處。就算這樣的
Thumbnail
其實我本來沒有想要寫關於理財的任何文章。一來是自己的方向還未定調,還在做各種嘗試;二來是覺得自己還算是幼幼班,在公開的地方這樣大喇喇地書寫這方面的文章有點搞笑。但某人說,連開始理都還沒的人更多,也許小幼幼的經驗更貼近現實,不會讓人覺得遙遠。 好吧,那就來試試看吧。反正,好像也沒什麼壞處。就算這樣的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第六週回覆心得與感謝文 (下)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第六週回覆心得與感謝文 (下)
Thumbnail
首先我要鄭重聲明,關於理財,我在這邊說的完全不是任何的新想法,全部都是網路上搜尋得到的說法。嚴格說來,我只是在這邊再重申幾次,算是結個善緣。 該怎麼說呢....最近詐騙猖獗,那我從詐騙來說好了。 我很驕傲且偏激地認為,人可以分為三等,一種是覺得努力很麻煩的人,一種是稍微做點努力弄出點成績來的
Thumbnail
首先我要鄭重聲明,關於理財,我在這邊說的完全不是任何的新想法,全部都是網路上搜尋得到的說法。嚴格說來,我只是在這邊再重申幾次,算是結個善緣。 該怎麼說呢....最近詐騙猖獗,那我從詐騙來說好了。 我很驕傲且偏激地認為,人可以分為三等,一種是覺得努力很麻煩的人,一種是稍微做點努力弄出點成績來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