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的老去
疫情後的過年,親友間的交流也較為熱絡了。拜訪了幾位已多年未見的友人,因多年未見不免彼此打量起來,追憶昔日對照如今,感嘆歲月在每個人身上留下痕跡卻是那麼不同。雖然人體的老化是必然的,但有人眉宇間的氣場軒昂,並不會隨老化而消失,反而越發飽滿與不凡,且散發出某些高貴的特質。
美國老年學家豪威爾就曾說:「衰老並非一道每個人都以同樣速度走下來的斜坡。它是ㄧ座不規則的樓梯,有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快從上面滾下來。」
這種的「不公平」應是個人趨向老化時的心態所致,那健康的心態是什麼呢?我想首先要接受老化的現實,而卻不陷於僵化的思維,拒於與他人接觸,其實人生的軌跡從不該是直線前行,而是可以重新來過的,全球首富馬斯克的母親伊梅,至七十歲仍未放棄模特兒的事業,仍活躍在時尚圈,展現自己的特色。而托爾斯泰七十二歲時才完成長達二十萬字的著名小說《復活》。
所謂年輕的定義,不在於實際的年齡,而是要勇於作自己,現實中有人中晚年才學烘焙成了蛋糕師父,有人晚年拾起畫筆開了個展。如此得到成就感也在心態上年輕起來。當然在學習的環境裡與年輕人的接觸,就將令晚年的生活充滿活力。而若自己已有專長也應不吝分享給他人,教學相長,在與人的互動中,身心都能得益,提升精神的高度,整個人也就充滿朝氣了。
而生活中有些中老年人,不間斷的豐富自己的靈性生活,在智識`學問`信仰`修行上都精進不歇,這也使自己不會有依老賣老的心態,可以結交各年齡層的人,不會有被社會遺棄的感覺。而靈性生活如参入禪境,心境上如青原惟信禪師所言:未參禪時見山是山,有箇入處便見山不是山,而今得箇休歇處,依然見山只是山。
而現實中老人的悲歌實在太多,前因後果在個案中錯綜複雜,但能操之於己的就要努力而為,至於造化弄人也只能逆來順受了。晚年的安於天命,不是消極也非懦弱,而是如常生活,順應自然。
疫情過後人際的交流增加了。欣見友人除開心之外,也目見歲月予人的不同洗練,領受了不ㄧ樣臨晚的生命態度,深刻的感受到要有尊嚴的優雅老去,是件不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