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殺人犯Ⅰ:你以為的反省,只會讓人變得更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過年期間除了看飢餓遊戲被各種殘忍包圍,只看完第一部之外,就是讀完這本書。日本的犯罪事件和霸凌的預防、矯治反省、實踐,著實帶來了許多重要的想法,而這些也值得每一個希望社會能更好的人注意、努力。

反省真的是一件困難的事。首先否定自己就已經相當困難,再者對於這個否定還得給出社會期待的回應。加害者對於這樣的要求,在已然被發現犯罪之後,似乎沒有太多的選擇,部論是為了假釋、為了減輕刑期、為了博取同情、、、為了種種的原因,很可能都不是真切的反省,或者這樣的反省並不代表降低再犯率、真摯的了解自己所作所為所帶來的問題,很大的程度就是上下交相賊,演一齣已反省、才原諒的大戲。

書的標題很聳動,你以為的反省只會讓人變得更壞。變得更壞是後來的結果,也就是做這觀察到的再犯有時候比初犯還來得更冷血無情,或者更毫不在乎。因為反省停留在表面,甚至被迫,而真正事情發生的原因並沒有認真的探討,更遑論加以解決。最後導致的就是社會成本提高,矯治無效,而再犯的後果不論是否較初犯為重,多數人的看法就是更不值得原諒。

在作者的分析中,提出了加害人也是被害人的脈絡。也就是過去的經驗中,不被愛、缺乏人際間良好互動連結,乃至於過去的經驗讓他把不好的情緒不斷的壓抑、累積,終究導致了最後的犯罪結果。其中,最後這個不斷壓抑情緒的類型,就是強迫反省,讓加害人在沒有同理的接納前,迫於形勢,又再度的遭受傷害,而這個加害的角色放大,被害的角色不受關注,使得加害人對於社會、人際產生的隔閡,致使對犯罪行為、各樣情緒麻木而鑄下各種錯誤。

幾個作者改編的例子都指出,加害人的加害行為背後,還有一個更前置的理由。而這個理由有可能來自主要照顧者,也可能是正式教育系統習以為常的加害/被害觀點,導致了本來反應出小問題的偏差行為,最後演變成犯罪行為,付出更多的代價以及社會成本。

避免這類型的悲劇再度惡性循環,作者先是指出悔過書、角色書信、內觀都可能有好的操作和效果不彰的操作,二者最大的差異在於加害者的情緒、經驗處理。解決加害者的情緒困境,抒發既有的不滿情緒,重新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共感能力的人,並且建立與他人的關係是降低犯罪的不二法門,協助者若能有效的幫助加害者先走出傷害他人並非無關緊要,藉著重複引導了解自身、從而同理被害人,才能把更生、對加害事件的反思,真正的進入到加害人的生命,也才能獲得有效的矯治。

推薦給覺得社會還是有許多不幸事件的朋友,每一個人都可能有機會拉潛在加害者一把,努力建立人與人的關係、共感,都能讓社會往更進步、祥和的方向邁進。

avatar-img
97會員
511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蔡書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為一個對工作高度投入的人,看一下運動圖鑑也是挺合理的。這本書相當的日本,不管是畫風或者是整個介紹結構,特別是有些小欄位,加上了許多與日本有關的訊息。對普及運動常識而言,這是一本輕鬆簡單的入門書,可以大概了解運動的起源跟主要的規則,當然不可能在一本書中說完所有的運動細節,但可以知道運動和生活的關聯,
對於求學時代一直有軍訓課的安排,卻對民防概念模糊的無以復加。印象中的軍訓課就是基本教練、各種戰爭型態介紹、不知道在幹嘛的武器介紹,而且這些介紹還都是分組報告,不知道去哪抄來一堆自己也看不懂的資料糊弄糊弄就拿到學分了。工作的關係也做過民防編組,大概就是把去年的資料拿出來,年度改一改,還很積極的曾經把民
為了讀書會開始認真讀起買了但是放在書架上很久的中國研究相關書籍,挑上這一本就是看上大數據監控的部分。全書談的是中國的監控,而有別於單談新疆的大監控與再教育營,但實際上讀來,就是密度、強度的差異,手法類似,也恐怖莫名。 先從中共政權的槍桿子、筆桿子談起,先是集權的暴力壓迫,少數的族裔還有聲音消音在世
選後來看這本書,格外有既視感。所謂的第三勢力居然是TMD,時代力量跟小歐緊追在後,選至上的設計讓政治變得更利益分贓,但究竟是怎麼回事,以及詳細的運作可能的情況如何,這本書都給出了初步的洞見。 空戰的興起和社群的經營是現下不得不的走向,政治人物紛紛經營起社群,政府機關也猛追各種聲量。實際上達成什麼,
由7個短篇小說組成的這本書,描述著7個看似無關卻又有種關聯的故事們,他們都寫著那些少數的故事,人數上的少數。這些故事很可能就在你我身邊,也可能因為人數太少、聲量太小始終沒有得到注意,或者那些注意並不正面,但這些真確的事每天都在發生,而這些微小聲音的等待,或許就是被聽見。 出櫃的艱難,不僅是同志,但
這個新的概念其實是從podcast聽到的,然後也去找了書來看,覺得頗為有趣。除了是一個新的領域之外,到底新的概念是什麼、不是什麼、可能是什麼以及可能不是什麼的討論中,想要呈現一個新的領域如何產生,以及他想解決的問題,包含問題意識、策略以及可能產生的結果。 結構上不是特別的嚴肅,內容有一些各種討論的
作為一個對工作高度投入的人,看一下運動圖鑑也是挺合理的。這本書相當的日本,不管是畫風或者是整個介紹結構,特別是有些小欄位,加上了許多與日本有關的訊息。對普及運動常識而言,這是一本輕鬆簡單的入門書,可以大概了解運動的起源跟主要的規則,當然不可能在一本書中說完所有的運動細節,但可以知道運動和生活的關聯,
對於求學時代一直有軍訓課的安排,卻對民防概念模糊的無以復加。印象中的軍訓課就是基本教練、各種戰爭型態介紹、不知道在幹嘛的武器介紹,而且這些介紹還都是分組報告,不知道去哪抄來一堆自己也看不懂的資料糊弄糊弄就拿到學分了。工作的關係也做過民防編組,大概就是把去年的資料拿出來,年度改一改,還很積極的曾經把民
為了讀書會開始認真讀起買了但是放在書架上很久的中國研究相關書籍,挑上這一本就是看上大數據監控的部分。全書談的是中國的監控,而有別於單談新疆的大監控與再教育營,但實際上讀來,就是密度、強度的差異,手法類似,也恐怖莫名。 先從中共政權的槍桿子、筆桿子談起,先是集權的暴力壓迫,少數的族裔還有聲音消音在世
選後來看這本書,格外有既視感。所謂的第三勢力居然是TMD,時代力量跟小歐緊追在後,選至上的設計讓政治變得更利益分贓,但究竟是怎麼回事,以及詳細的運作可能的情況如何,這本書都給出了初步的洞見。 空戰的興起和社群的經營是現下不得不的走向,政治人物紛紛經營起社群,政府機關也猛追各種聲量。實際上達成什麼,
由7個短篇小說組成的這本書,描述著7個看似無關卻又有種關聯的故事們,他們都寫著那些少數的故事,人數上的少數。這些故事很可能就在你我身邊,也可能因為人數太少、聲量太小始終沒有得到注意,或者那些注意並不正面,但這些真確的事每天都在發生,而這些微小聲音的等待,或許就是被聽見。 出櫃的艱難,不僅是同志,但
這個新的概念其實是從podcast聽到的,然後也去找了書來看,覺得頗為有趣。除了是一個新的領域之外,到底新的概念是什麼、不是什麼、可能是什麼以及可能不是什麼的討論中,想要呈現一個新的領域如何產生,以及他想解決的問題,包含問題意識、策略以及可能產生的結果。 結構上不是特別的嚴肅,內容有一些各種討論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最近看了一本書「不讓你孤獨」, 書中先是描述了近年來幾起駭人的殺人事件,每個犯人間有個共同點, 就是他們社交退縮、不擅表達、創傷沒有被接住。 接下來舉了一些教育現場的實例, 最後給了家長及老師們一些方法得以發現、接住這群孩子。 可能我不是老師,我對於這本書其實沒有很深刻的記憶點, 但
Thumbnail
這是《教出殺人犯》系列的完結篇。作者以監獄裡的受刑人為書寫對象,論述受刑人如何能夠更生,他們有更生的可能嗎?
Thumbnail
作者岡本茂樹說,如果你認為「懂事」、「體貼」、「堅強勇敢」、「獨立自主」就是「好孩子」的樣貌,那麼你就該擔心這孩子將有很高的機率會成為罪犯!
Thumbnail
原書名《教孩子反省就是教成罪犯》 這本書有著聳動的書名「教出殺人犯」,乍看還以為是本描述如何教出殺人犯的恐怖小說。但細看書籍介紹,原來本書的核心理念是─徹底消除「做錯事就該反省」的價值觀。
Thumbnail
 作者整理了病態犯罪者的治療史,清楚說明為何治療效果不彰?哪種治療方式反而助長再犯率?目前學界對治療採取何種態度?而書中提出歐美法庭對病態犯罪者的裁量,肯定會顛覆你固有的看法。
Thumbnail
報復心態對自己百害而無一益,但是在發生的當下,自己卻很難脫身,彷彿順水推舟一般,劇情急轉直下進入報復心態的反射動作後,回過神來自己已經在懊悔中無法自拔。諸如此類的習慣,事後回想總下決心要改變,不再讓消磨自己的習慣影響自己,但是要改變積習已久的慣常,遠比想像中艱難,習慣的事情,就像例行公事的排程,因為
Thumbnail
這本是2017年光現出版,2023年遠流出版同書名第一、二集,今年2024年即將出版第三集。根據第三集李茂生教授的推薦序,以「遺著」這點來看,再比對內容,光現這本應該就是第二集。
Thumbnail
過年期間除了看飢餓遊戲被各種殘忍包圍,只看完第一部之外,就是讀完這本書。日本的犯罪事件和霸凌的預防、矯治反省、實踐,著實帶來了許多重要的想法,而這些也值得每一個希望社會能更好的人注意、努力。 反省真的是一件困難的事。首先否定自己就已經相當困難,再者對於這個否定還得給出社會期待的回應。加害者對於這樣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最近看了一本書「不讓你孤獨」, 書中先是描述了近年來幾起駭人的殺人事件,每個犯人間有個共同點, 就是他們社交退縮、不擅表達、創傷沒有被接住。 接下來舉了一些教育現場的實例, 最後給了家長及老師們一些方法得以發現、接住這群孩子。 可能我不是老師,我對於這本書其實沒有很深刻的記憶點, 但
Thumbnail
這是《教出殺人犯》系列的完結篇。作者以監獄裡的受刑人為書寫對象,論述受刑人如何能夠更生,他們有更生的可能嗎?
Thumbnail
作者岡本茂樹說,如果你認為「懂事」、「體貼」、「堅強勇敢」、「獨立自主」就是「好孩子」的樣貌,那麼你就該擔心這孩子將有很高的機率會成為罪犯!
Thumbnail
原書名《教孩子反省就是教成罪犯》 這本書有著聳動的書名「教出殺人犯」,乍看還以為是本描述如何教出殺人犯的恐怖小說。但細看書籍介紹,原來本書的核心理念是─徹底消除「做錯事就該反省」的價值觀。
Thumbnail
 作者整理了病態犯罪者的治療史,清楚說明為何治療效果不彰?哪種治療方式反而助長再犯率?目前學界對治療採取何種態度?而書中提出歐美法庭對病態犯罪者的裁量,肯定會顛覆你固有的看法。
Thumbnail
報復心態對自己百害而無一益,但是在發生的當下,自己卻很難脫身,彷彿順水推舟一般,劇情急轉直下進入報復心態的反射動作後,回過神來自己已經在懊悔中無法自拔。諸如此類的習慣,事後回想總下決心要改變,不再讓消磨自己的習慣影響自己,但是要改變積習已久的慣常,遠比想像中艱難,習慣的事情,就像例行公事的排程,因為
Thumbnail
這本是2017年光現出版,2023年遠流出版同書名第一、二集,今年2024年即將出版第三集。根據第三集李茂生教授的推薦序,以「遺著」這點來看,再比對內容,光現這本應該就是第二集。
Thumbnail
過年期間除了看飢餓遊戲被各種殘忍包圍,只看完第一部之外,就是讀完這本書。日本的犯罪事件和霸凌的預防、矯治反省、實踐,著實帶來了許多重要的想法,而這些也值得每一個希望社會能更好的人注意、努力。 反省真的是一件困難的事。首先否定自己就已經相當困難,再者對於這個否定還得給出社會期待的回應。加害者對於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