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職管筆記#37|「冠籃之路」冠軍由誰定義?

2024/04/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年假期間看了一部名為「冠籃之路」的電影,故事描述一位職業籃球隊的教練,因故被法院裁定進行社會服務,帶領一支由智能障礙者組成的籃球隊,從陌生到熟悉,從不知如何訓練到帶領他們前進特奧會。

這部電影中演繹的幾件事,很觸動從事身障職業重建工作的我。


如何與差異相處

電影開頭很有趣的一幕是當主角知道所要帶領的球隊成員是智能障礙者時,他問法官「我該如何稱呼他們」,完全演繹出沒有遇過障礙者,不知要如何與他們互動的囧,而法官回答他「就叫他們的名字就好」。

如果要說這部電影具教育意義,這絕對是其中一個亮點,在看到障礙之前,先知道他們就是他們,他們就是個「人」。

不是每個人都有與障礙者相處的經驗,很多時候職場人員因為擔心不知如何與身障者互動而保守拘謹,有些人會像這位教練提出詢問「我該如何跟他們互動」,就服員常會在職場輔導的同時提供示範,但撇除所謂的輔導技術、互動技巧,而簡單地招呼問好點頭示意,就是很棒的開始。


歧視不分國籍

電影中其中一位成員每逢比賽都因工作無法請假而缺席,視角帶到他的職場,他在餐廳後場擔任洗碗工作,雇主禁止他到前台,擔心被客人看到反感,對他提出想請假參加球賽的請求充耳不聞,終於在最後一次他成功向雇主表達想參加比賽的想法也出賽了,而雇主給他的回應是「你被開除了」。

曾經遇過有些服務業性質的廠商,雖然願意雇用身障者,但要外貌、行為舉止看不出來有障礙的身障者,其中的考量不乏因爲擔心消費者觀感不佳。這樣的職場,即便工作能力可以匹配職場需求,但障礙樣貌外顯的求職者,往往在面試就有進一步的機會。

而身障者在獲得工作的同時,似乎都伴隨著「求職不易,要珍惜工作」的眼光,在工作與休閒活動時間衝突時,往往被期待以工作為主,因為要珍惜工作。曾想幫服務對象倡議,有足夠的年資了,總可以排一天休假去參加自己想參加的活動吧!但家屬擔心因此遭職場反感而勸說服務對象放棄活動以工作為主。對服務對象而言,珍貴的不只是難得的活動,更是在活動中被群體接納的支持。

似乎是因為總聽專家學者分享國外的服務制度,易讓人有國外環境較好的迷思,不管是福利服務、還是社會環境,但實際上呢?我想歧視不管在哪片土地上都有,不同的是法規可以讓人用以維權的力度不同。依附感是每個人的基本需求,在不同家庭背景、生活經濟考量下,妥協或不妥協似乎也沒有絕對的對錯。


關係有開始就有結束

電影中的球隊成員,因為曾經經歷過教練的更替,對主角的到來一開始並不抱太大的期待,其中一位隊員更是覺得好人必須永遠都在,確實主角並無久任的規劃,在一段彼此都知道合作關係終會結束的情況下,交付情感與信任未來就需要面對傷心、失落。

在職重服務中,曾經遇過輾轉不同服務窗口都被拒絕,好不容易被開啟服務的身障求職者,因為一段不短不長好時陪伴建立服務關係,在穩定就業達到結案指標時,總擔心結案後找不到我怎麼辦?以後如果遇到困難沒有人幫他怎麼辦?萬一哪天我離職了,他可以找誰?

說實話,緣起緣滅,沒有任何單一的支持是永遠的,好人終究會離開,但我相信會有下一個好人、再下一個好人、再下一個好人......。


冠軍由誰定義

實在不想再爆更多雷,這真的是一齣很棒的電影,裡面有許多亮點:同儕支持、自立生活、照顧與獨立的糾結,以及最後對冠軍定義的歧異。許多在障礙者現實生活中沉重的議題,用喜劇的方式呈現,就像透過心智障礙者單純小世界的演繹,人生也會有許多可愛的解讀。

一起看電影吧!



7會員
39內容數
小職管的實務工作反思與隨筆,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願我們能溫柔以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