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鄧寧-克魯格效應:笨的人講話越大聲?#知識達點滴 24052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歡迎光臨知識達點滴,打點你大腦的點點滴滴。讓我每天分享近期所學所思所感,用幾分鐘時間,給大腦注入一點營養劑,就可以讓我們變得更通達事理人情,變得更聰明。


💡 本日新知:笨的人不知道自己笨不是他的錯,都是大腦惹的禍

本日推薦: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我可能錯了》

本日提問:下次遇到一知半解卻大放厥詞的人,你會怎麼做?


笨的人講話越大聲

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又稱鄧克效應(DK effect),直白一點或說井蛙現象,是一種認知偏誤。缺乏智識能力者大腦會製造一種虛幻的自我優越感,誤以為自己比旁人更懂更有思考能力。

美國康乃爾大學社會心理學家大衛・鄧寧和賈斯汀・克魯格將之歸咎於元認知的缺失,造成能力低下者無法正確地認識到自己欠缺部分,反而是非常有才幹的人容易低估自己的能力。如下圖所示,實驗結果證明,測驗成績較低的人會高估自己成績,成績越低與想像落差越大,反而測驗成績高的人會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好。

raw-image


然而在現今社會,一個人越自信,講話越擲地有聲,就能使人越信服。

「越是聰明的人,對於自己的看法就越缺乏自信;他們表現得越沒自信,就越不受到信任。而政治,是眾人之事。」

所以有時候我們會看到很魔幻的現象,常常看到沒讀多少書的網紅大肆批評或推崇某些事物,群眾便一窩蜂撻伐或跟風,專家學者出面澄清闢謠,提供多項證據,有時候還要被盲目的粉絲攻擊。專家學者所處的研究環境,周遭通常都是擁有相同智識水平的人,因此某些問題看法,在他眼裡是常態,是一般常識,若要提出新的見解,肯定要做足功課準備才敢發表,發言態度一定盡量保持溫良恭儉讓,避免被同溫層打臉攻擊。

但網紅不用,網紅說話大聲就贏了,自信就會產生聲量,就會產生信眾。

我們如何應對?

如果有一天,你遇到一個對事物一知半解,用自己的濾鏡看世界,卻大放厥詞還想說服你認同他的看法的人,要怎麼應對比較好呢?

A. 講話更大聲,更有自信的使他信服

B. 溫和理性,客觀分析說服他

C. 微笑點頭,快快結束話題離開

我會選C,我也推薦大家選C。

因為思考能力缺乏者,通常會對智性說服抱有敵意。並不是每個人都是菩薩,面對不理性的人還能如如不動,保持客觀冷靜。更何況,即使你客觀冷靜說理,對方也許只會繼續咆哮,質疑你憑什麼指指點點,跳針重複同樣問答輪迴,又或者是直接避而不談,離開現場。

人生苦短,把時間留給喜歡的人事物就好,所以我強烈推薦大家選C,不要浪費時間精神辯論下去。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你怎麼有辦法肯定,你不是那個智識較為低下,思考不全面的一方呢?

喔,親愛的,你不會知道,因為你的大腦總是喜歡讓你感覺良好

今天的知識達點滴就到這裡,我們明天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uni同學,我很好奇
9會員
55內容數
我是在人生這堂課中陪你學習思考成長的好同學Yuni 很高興跟你分享我的課堂筆記 希望能為你帶來一點點正面的幫助~
2024/06/04
為什麼有人會喜歡與恐懼近距離相處呢?通常說到恐懼之物,大多數人都是能閃多遠閃多遠,偏偏有人就是樂於給自己製造驚嚇。想要知道為什麼有人會喜歡去高空彈跳、看鬼片、逛鬼屋……就得先瞭解,恐懼究竟是怎麼產生的……
Thumbnail
2024/06/04
為什麼有人會喜歡與恐懼近距離相處呢?通常說到恐懼之物,大多數人都是能閃多遠閃多遠,偏偏有人就是樂於給自己製造驚嚇。想要知道為什麼有人會喜歡去高空彈跳、看鬼片、逛鬼屋……就得先瞭解,恐懼究竟是怎麼產生的……
Thumbnail
2024/06/03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由美國的Katharine Cook Briggs和她的女兒 Isabel Briggs Myers提出的,她們受到榮格對心理類型的見解啟發,設計出這項性格測驗,將人的性格分為16種類型……
Thumbnail
2024/06/03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由美國的Katharine Cook Briggs和她的女兒 Isabel Briggs Myers提出的,她們受到榮格對心理類型的見解啟發,設計出這項性格測驗,將人的性格分為16種類型……
Thumbnail
2024/05/28
在華人社會長大的我們,最討厭的大概就是「別人家的小孩」吧?從小就被比較到大,總會有一個別人家的小孩做得永遠比自己好。但是比較心理,並不只有華人社會擁有,這其實是全人類的共同課題。我們的大腦本來就在乎公平,喜歡比較,這帶來的感覺就像性愛、金錢與迷幻藥……
Thumbnail
2024/05/28
在華人社會長大的我們,最討厭的大概就是「別人家的小孩」吧?從小就被比較到大,總會有一個別人家的小孩做得永遠比自己好。但是比較心理,並不只有華人社會擁有,這其實是全人類的共同課題。我們的大腦本來就在乎公平,喜歡比較,這帶來的感覺就像性愛、金錢與迷幻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達克效應的主旨,即越無知的人越是自信,而實力超過一個層級的人反而過於謙虛。作者從個人見解出發,分享了三種與達克效應相關的個性,彼此之間有點接近,卻不太一樣的情形。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達克效應的主旨,即越無知的人越是自信,而實力超過一個層級的人反而過於謙虛。作者從個人見解出發,分享了三種與達克效應相關的個性,彼此之間有點接近,卻不太一樣的情形。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越是聰明的人,對於自己的看法就越缺乏自信;他們表現得越沒自信,就越不受到信任。而政治,是眾人之事。」
Thumbnail
「越是聰明的人,對於自己的看法就越缺乏自信;他們表現得越沒自信,就越不受到信任。而政治,是眾人之事。」
Thumbnail
★心理學證實,滔滔不絕令人反感,話少更能贏得人心。
Thumbnail
★心理學證實,滔滔不絕令人反感,話少更能贏得人心。
Thumbnail
#「我知道啊,嘿呀,那個我都知道。」 #「我朋友也都在練馬拉松呀,還好啦沒什麼困難,養成習慣就好。」 #「XX企業總經理是我國小同學的弟弟,跟我還算熟啦!」 #「製作影片很簡單啦,現在一堆AI工具可以用,我跟你說啦,其實網路都很多資源,沒那麼困難啦!」
Thumbnail
#「我知道啊,嘿呀,那個我都知道。」 #「我朋友也都在練馬拉松呀,還好啦沒什麼困難,養成習慣就好。」 #「XX企業總經理是我國小同學的弟弟,跟我還算熟啦!」 #「製作影片很簡單啦,現在一堆AI工具可以用,我跟你說啦,其實網路都很多資源,沒那麼困難啦!」
Thumbnail
「無知比知識更常孕育自信。(Ignorance more frequently begets confidence than does knowledge.)~出自 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所著的《人類起源》(The Descent of Man)一書中。
Thumbnail
「無知比知識更常孕育自信。(Ignorance more frequently begets confidence than does knowledge.)~出自 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所著的《人類起源》(The Descent of Man)一書中。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Thumbnail
固定型思維模式常常讓我們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使我們的行動和決定受限於外界的評價和期望。這種思維模式往往導致恐懼失敗,害怕挑戰,因為失敗在這種思維下被視為個人能力的不足。相反地,成長型思維模式則鼓勵我們專注於自我提升和學習。在這種思維下,挑戰被視為成長的機會,失敗則是學習和進步的一部分。
Thumbnail
固定型思維模式常常讓我們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使我們的行動和決定受限於外界的評價和期望。這種思維模式往往導致恐懼失敗,害怕挑戰,因為失敗在這種思維下被視為個人能力的不足。相反地,成長型思維模式則鼓勵我們專注於自我提升和學習。在這種思維下,挑戰被視為成長的機會,失敗則是學習和進步的一部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