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名代表,應該是…… 吳若瑄同學有提到,過去的代工產業當成本削減、利潤便會愈高。這樣的策略難道不好嗎?」提出問題的是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的朱伯勇教授。
「就讓我來回答教授的問題好了。」文逸毫不猶豫地站到台上。
「台灣的代工產業所採行的“紅海策略”,其實只是一直在壓縮成本,衝高生產量,以量取勝。過份的壓縮,不要說保有高利潤,很可能到最後利潤僅剩不到2%、3%。以IT產業(Information Technology,台灣稱做資訊技術產業) 做例子,可能過去還有5%、6%,現在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卻會變得十分艱鉅。」
「我想,你提到了一個重點,那就是“紅海”是以量取勝,這也就是引進“藍海”這觀念的目的,是吧?!」
「嗯,我不知道該不該回答教授的問題…… 」
「喔,你不認同“藍海”這觀念。」
「也不是說不認同啦!只是如果把“藍海”這觀念當成教科書,或是捧在手上當成聖經,大概也很難發揮得出效用。」戚文逸回答。
其實,戚文逸說得沒錯。台灣有許多企業,因為太過相信理論,過於紙上談兵的結果,只把理論當萬靈丹,往往賠了夫人又折兵。
基本上,“藍海策略”是屬於非主流的作法,在執行上是充滿挑戰的。從理論到實務,也得亦步亦趨、小心謹慎。
「那要怎麼解決?既然知道問題和障礙就在那,要怎麼解決它?」發問的仍是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的朱伯勇教授。
「在書中有提到一個觀點,叫做引爆點領導法(tipping point leadership)。我覺得這個翻譯還不錯,意指在執行背離現狀的計畫時,能夠用低廉成本,迅速克服這四種障礙,並贏得員工支持。」
「大多數的企業在扭轉乾坤或改頭換面的過程中,最艱苦的挑戰就是讓員工體認改變策略的必要,並同意新策略目標。而說穿了,公司績效只有兩個選擇:達到績效目標,或是超越目標。」
研討會結束時間,是下午的4點25分,文逸走出第一演講廳。
「文逸,帥喔!今天要不是你,我們也很難贏。」參加研討會的高科代表盧得寶說。
「嗯,其實,我們運氣不太好。“藍海”是個蠻新的觀念,學校裡頭是不可能會有的。」
「那你怎麼會了解這個東西…… 」
文逸將右肩上的個人背包拿了下來,從裡頭取出了一本書。
「這是我上個星期六去書局買的。」
「是BLUE OCEAN STRATEGE (藍海策略 )耶?」另兩名代表孫如姿、吳若瑄異口同聲地說。
戚文逸點點頭。
「上星期六買的,這麼厚一本,你全看完啦?!」盧得寶愣傻眼的問。
「正好可以派上用場,不是嗎?」文逸笑著回答。
「妳不是有事要跟他說嗎…… 」孫如姿靠在吳若瑄的耳邊小聲說著。
「如果沒事的話,我要先走囉?!」
「快點啦!再不說就沒機會了…… 」盧得寶也催促著。
「我…… 」
「戚文逸,你…… 你等一下,若瑄有事要跟你說。」孫如姿叫住了戚文逸。
「我,我…… 」吳若瑄還是支支吾吾的。
「有事嗎?」
「快呀!」孫如姿、盧得寶兩人在旁邊比手畫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