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時候聽話的孩子長大後卻開始叛逆?- 親子關係修復系列1


這兩天,鋪天蓋地的看到以馬兄妹的新聞與評論,作為一個在矽谷執業的婚姻與家庭治療師,我心有所感,希望分享這十多年來,我在諮商現場上觀察到的親子問題與心得,藉此拋磚引玉。首先,先簡述一下事件概況:以馬內利英語分享了兄妹兩人的每日作息,其中可看到小學的他們每日行程滿滿,文中有幾個亮點讓我特別印象深刻: 孩子週間幾乎都在車內吃完午/晚餐,而且可能只花20分鐘。車上吃飯是因為要趕著前往練琴,而且每日練琴都到11:00。孩子每天睡眠不到六個半小時。


身處卷王大本營的矽谷,我常常接到希望修補親子關係的來訪,通常,都是長大後的二代說要修補和父母親的關係,有些時候是父母希望我幫他們「導正」他的成人子女。有些來訪者告訴我:他們雖然長大了,但卻總是想到父母在他年幼時說的那些刻薄的話。有些人比不過優秀的兄弟姐妹、埋怨父母不公,然後開始抑鬱嗑藥。有些人因為孩童時期父母太過嚴苛,長大之後衍伸出飲食障礙或是濫交。還有家長跟我訴苦,他的孩子小時候非常優秀懂事,可是卻找了一個家世背景相差懸殊的另一半,從此被帶壞、變得叛逆,希望我可以「導正」他的孩子。


很多華人家長非常嚮往成功,而且是「人人稱羨的」成功,他們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延伸(extension),而非獨立的個體。優秀的孩子在世俗的定義下的確是很成功,但有一部分人在成功的背後卻「搞不清楚自己是真的喜歡」,還是只是嚮往「獲得大人/旁人的掌聲和讚美」。有人因為長期情感需求沒有被滿足,長大後逐漸發展出人格障礙(例如:自戀型人格障礙); 有些人則是找不到人生方向,做事缺乏內驅力。有些來談者告訴我他長大後、經濟獨立後第一件事就是遠離自己的父母,擺脫操控。我相信從網路上我們只能看到片面的訊息,而非小兄妹的生活全貌。

然而,本文的誕生,是我想用一個家庭治療師以及母親的角度,來分享三個能真正幫助孩子心理健康成長與家庭正向發展的觀點。



一.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非父母的延伸(extension),而很多的親子衝突說到底就是因此而來。華人文化很常會將孩子當作自己的延伸,卻忽略了孩子自出生後便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需要學會尊重他的命運。


「你這麼做讓我很丟臉」、「你以後會感謝我」、「我希望你們不要在一起是為了你好,你知道嗎?只有真正為你好的人才會告訴你實話」有沒有覺得這些話很熟悉?父母將自己的顏面與孩子的行為做了連結、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到孩子身上,其實是因為無法分割自己與孩子是不同個體。你因為孩子的優秀而感到驕傲,但是如果沒有孩子的成就,你還能夠喜愛與欣賞自己嗎?你還會喜歡你的孩子嗎?有些大人在育兒過程中,逐漸將期待與壓力都放到孩子身上,甚而美其名地說「我都是為了你好」。我很喜歡于美人曾經說過的一段話:我並不期待我的孩子功成名就,他只要能養活自己就好,我自己就能夠達成所有我想要的目標。在我眼中,這位母親不把自己的期望強加於孩子身上,光是這件事就已經非常了不起。



二. 對我來說,兒童人格的圓滿才是父母的首要任務。我們最終都會離開這個世界,作為父母,我們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孩子就算沒有我們,還是能夠好好地活下來。


在看了以馬兄妹的故事,除了驚訝他們無法好好坐在家裡吃飯還有睡眠很少之外,讓我更印象深刻的,是看到他們在簡介裡寫下「如果我彈錯同一個地方,會很自責」以及「拿到同等第六名的優等,一走出比賽現場,就放聲大哭。」我在想,他們知道自己可以犯錯嗎?他們犯錯之後還能夠喜歡自己嗎?我的一位優秀女工程師來訪剛好今天和我說:「我不能接受自己犯錯。」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從小只要我犯錯,爸媽就會把我臭罵一頓。」


她問我怎麼樣才能接受自己做得不好,我告訴她一件昨天發生在我家的事:

開車接女兒回家的路上,我四歲的女兒跟我說:「媽媽,我同學說我的衣服不漂亮。」

我:「那妳覺得妳的衣服漂亮嗎?」

女兒:「漂亮。」

我:「那就好啦,不用太在意別人怎麼想。」


在我心中,女兒有沒有辦法肯定她自己,比外界能不能肯定她更重要,因為我知道那才是她可以在這世界打怪的真本事。




三. 父母的成功是當你的兒女長大成人後,仍然願意與你交心長談、彼此尊重。在諮商工作中,我時常遇到「斷親」的成年人。斷親就是拒絕和親人往來的新一代年輕人,他們被父母指責不孝或是不懂禮數。許多家長跟我抱怨,他們的孩子小的時候很乖、很聽話又超級優秀,長大後卻突然變得很叛逆,他們都快要認不得了。其實,並不是孩子變了,而是很多大人從未真正的理解、接納孩子真實的樣貌,執意將他們打造成大人喜歡或欣賞的模樣,而當孩子長大有能力後,就會想辦法逃離父母,獨自療傷。

孩子大約在10歲前,他們的世界只以父母為中心,他們的乖和聽話,是因為「生存」需求,他們需要你照顧他,也害怕你拋棄他。在我看來,父母真正的成功,是孩子成年之後仍然願意與你交心長談。而真正偉大的父母之愛是:我接受了你的平庸,但是鼓勵你追尋熱愛,為之努力並且勇敢面對挑戰,至於你有沒有成功,那是你的人生,我尊重你的命運。這種對孩子的無條件正向關懷與陪伴,正是親子關係是否能健康的關鍵。


最後分享幾句我常和女兒說的話:「就算你做錯事也沒有關係,我還是一樣愛妳。」「我對妳的愛永遠不變,只因為妳是我的寶貝。」「打從妳出生的那一天,我就決定愛妳一輩子了。」那天煮飯時,我不小心把米粒灑在地板上,轉身跟女兒說:「歐~媽媽又闖禍了。」的時候,她彎起小小的身軀幫我撿米,一邊撿一邊跟我說:「媽咪,做錯事情沒關係,我還是一樣愛妳。」




延伸閱讀: 《問題不是從你開始的》











我的Podcast終於開始囉!歡迎大家收聽:心理充電站

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milyChuMFT/


關於我

我是朱映蓉 (Emily Chu) ,美國持照心理師,奔四的中年婦女,從大學就熱愛心理學直至今日。台灣是我的家鄉,目前居住於加州矽谷。致力於分享簡單、易懂的心理學知識與書籍給社會大眾和家人朋友。信箱:[email protected]  

 

寫信給心理師

如果您希望我能回覆你的人生、家庭、婚姻難題,歡迎您寫信給我。如果我認為您的難題可以同時幫助到很多人,也願意讓我在我的部落格、Podcast分享您的故事,我很樂意分享我的視野和心理學知識,帶您用不一樣的角度看待您的問題。

“ 我相信每個人的故事都是十分可貴的 ”

如果您願意的話,每個人都能從別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看見別人也與自己一樣身處相似的困境。我們都將會從別人的故事中更加了解自己,就如同我們閱讀的時候總是會對與自己產生共鳴的金句印象深刻。

當我回覆您的信件的時候,您將會得到心理師的濾鏡去拆解您的問題,並且有具體的建議供您使用。

Disclaimers:「寫信給心理師」這個專題提供的是心理師的知識與視野,它無法也無意取代專業且長期的心理治療、精神醫療或診斷。當您寄信給朱映蓉心理師的時候,即代表您同意我使用您部分或是全部的信件內容,也同意我修改您故事的長度或是語意,使之更加清晰易懂。信中的姓名我將會更改以維護您的隱私。

來信請寄到:[email protected]

致力於推廣簡單、實用的心理學知識和書籍給社會大眾和家人朋友。 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請訂閱我的方案,你的支持就是我寫作的動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