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情感創傷系列1:走向不被過去牽絆的人生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童年情感創傷:走向不被過去牽絆的人生 Picuture: Caleb Woods on Unsplash

童年情感創傷:走向不被過去牽絆的人生 Picuture: Caleb Woods on Unsplash

我在一個不談情緒的家庭裡長大,但最終,我成為一個和孩子談情緒也會和她道歉的媽媽。


如果你問我你覺得承受過童年創傷的孩子該如何讓自己好起來,走向不被過去牽絆的人生?我會回答:成為自己一直以來渴求的父母親,好好的愛惜並疼愛自己

在我的治療室裡,很常見到有「敘情障礙」的來談者。敘情障礙是指一個人無法說出自己的情緒,只能說出一些片段、畫面、某些細節或是某種印象。通常出現於童年遭遇心理創傷的人身上,因為這些人必須得透過情感解離的方式,才能抽離當下的痛苦之中。

 

有些人可能會告訴我:

 

心理師,但是我童年的時候並沒有被虐待或是毒打啊!?

 

其實,長期的情感忽視也是一種情緒型的虐待,只是我們有一大群人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習以為常不把他當一回事,就這樣糊哩糊塗地長大了。

 

這些孩子長大後,有些人和原生家庭的父母一直維持著疏離的關係,有些人則是明知道和父母親關係不好,但卻不斷地想要和他們靠近。

 

「我的媽媽心理生病了,總是和我說她為我犧牲多少,說我是壞女兒,她生我養我結果我卻沒有好好聽她的話,說我不孝。」我的當事人痛苦的和我說。

 

有很多人在情感匱乏的家庭下長大,花了一生在治癒不幸的童年。

 

你可能會問我:那心理師,我們到底該如何與創傷共存、走向不被過去牽絆的人生呢?


關於這點,我相信人是可以超越原生家庭的限制,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大人,因為我本身就是親生經歷的實踐者。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雖然並沒有從家庭中得到情感上的支持,但一路以來有過很多位重要的長輩出現,他們的出現讓我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視與被疼愛的,也讓我有可以仰賴的依附對象。

 

而我療癒之路的另一個關鍵點在:與原生家庭拉開的台美距離。

 

在離開原生家庭後我去了美國唸研究所,我和先生組建了自己的家庭,開始有了自由空間去建立我們想要的生活,我也終於過上了我所嚮往的不被干涉的人生(當然,沒有後援的育兒生活就是我們得付出的代價)。

 

十幾年和家人分隔兩地生活,我理解到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我才是掌握我未來的人,就算周圍的人沒有愛惜我,我愛惜我自己。所以,我不花時間去回想父母過去所做的事,或是希望他們和我道歉,因為人無法改變他人,只能改變自己的心態。也就是說,我們無法讓我們的父母和我們道歉(因為有些父母可能根本不覺得自己有錯),而我若是執著的希望他們能看見我、和我道歉,那無非只是讓我的生命浪費在不確定的事上和無盡的自怨自艾裡。

 

成為自己內心渴求的那個父母親


在我的診療室裡,我時常和我的當事人說:請想像一下,如果你是你自己的爸媽,你會和小時後那個受傷的你說些什麼?這個練習其實至關重要,因為當你自己心理夠強壯,能夠想像自己是那個照顧和關愛自己的父母親時、能夠在你傷心難過時,拍拍自己的肩膀告訴自己:一切都會沒事的。你才能夠真的從童年創傷中重生。

 

很多華人子女一生在等待父母的道歉,而我覺得放下和感謝其實才是我們愛惜自己的表現。


當我理解到沒有好好的被愛過的父母親不懂怎麼愛人的時候,我選擇了放下怨恨,也放過了我自己。很多父母親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其實是知識不足夠,原因可能很多種,有些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育兒知識、有些是就依照自己童年被照顧的方式去照顧自己的孩子,也有些人是真的太過忙碌或是孩子多,所以無暇顧及孩子的個別需求和心理健康。我曾經聽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父母他們的智慧沒有延伸到情感的世界。我們的父母也是人,他們也有他們的不足,就像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缺點一樣。

 

父母通常會用他們認為好的方式去照顧自己的孩子,但卻未必是最適合孩子的方式。

 

最終,我理解了父母當年的不容易,還有為什麼無法成為我心中那個理想中溫暖的依附對象,我漸漸學會把焦點放在父母親為我的付出,感謝他們讓我吃飽喝暖,接受高等教育,養成很多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些都是讓我終生受益的。

 

成為自己的父母親其實是一件非常有勇氣也不簡單的事,它背後可能代表多年的梳理內在和自我覺察,有些人可以靠讀對書、有些人是找對諮商師,有些人則是靠宗教,每個人的方式都不盡不同。我一直深信,就算你的童年充滿創傷,如果你願意,還是能夠拯救你自己。

 

如果你是一個忽視孩子情感、造成創傷的父母,也不需要過度內疚,因為你的童年可能也接受過相同的遭遇,或是你根本不知道這是個問題。不要因爲過去的錯誤而覺得沮喪,中國最知名的說書人樊登曾經說過: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今天。種樹就好比我們對孩子開始用有愛、有溫度、討論情感的方式去灌溉、滋養他,種樹也代表著我們開始用愛去澆灌、滋養自己。我們雖然十年前沒有這麼做,但是我們今天開始也絕對不遲。

 

現在開始勝過從未開始。

 

希望透過本篇文章,能給有相似經驗的讀者一些慰藉與希望,你不孤單,而且我相信你能過上你想過的人生。

  

延伸閱讀:

《The Body Keeps the Score》(中文版《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Running on Empty : Overcome Your 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中文版《童年情感忽視 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卻又難以承受?(二版)》


如果你喜歡本篇文章歡迎您分享,並請標明出處。All right reserved.

 

 

關於我

我是朱映蓉 (Emily Chu) ,美國持照心理師,奔四的中年婦女,從大學就熱愛心理學直至今日。台灣是我的家鄉,目前居住於加州矽谷。致力於分享簡單、易懂的心理學知識與書籍給社會大眾和家人朋友。信箱:emilychutherapy@gmail.com  

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milyChuMFT/

 

寫信給心理師

如果您希望我能回覆你的人生、家庭、婚姻難題,歡迎您寫信給我。如果我認為您的難題可以同時幫助到很多人,也願意讓我在我的部落格、Podcast分享您的故事,我很樂意分享我的視野和心理學知識,帶您用不一樣的角度看待您的問題。

“ 我相信每個人的故事都是十分可貴的 ”

如果您願意的話,每個人都能從別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看見別人也與自己一樣身處相似的困境。我們都將會從別人的故事中更加了解自己,就如同我們閱讀的時候總是會對與自己產生共鳴的金句印象深刻。

當我回覆您的信件的時候,您將會得到心理師的濾鏡去拆解您的問題,並且有具體的建議供您使用。

Disclaimers:「寫信給心理師」這個專題提供的是心理師的知識與視野,它無法也無意取代專業且長期的心理治療、精神醫療或診斷。當您寄信給朱映蓉心理師的時候,即代表您同意我使用您部分或是全部的信件內容,也同意我修改您故事的長度或是語意,使之更加清晰易懂。信中的姓名我將會更改以維護您的隱私。

來信請寄到:emilychutherapy@gmail.com 

致力於推廣簡單、實用的心理學知識和書籍給社會大眾和家人朋友。 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請訂閱我的方案,你的支持就是我寫作的動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來和我尋求協助的伴侶中,有很高的比例有自戀型人格的伴侶。身為自戀型人格的伴侶,常常會十分痛苦但是卻有苦說不出,甚至是覺得常常被PUA (精神情感操縱),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檢視看看你身邊是不是也遇到這樣的伴侶了呢? 而我們又該如何應對這類型的家人呢?   典型的自戀型人格特質有什麼呢? 說話
「我的老公習慣不好,煮完飯也不把東西收拾好,我必須要讓他知道他這樣做是錯的。」 「她的衛生習慣很差,每次餵狗都是把飼料丟了滿地,然後最後弄的到處髒兮兮,還不是要我去收拾。」   你也有一個和你生活習觀大不相同的伴侶嗎?是不是常常覺得很生氣罵了也沒有用? 其實這種狀況非常容易出現在伴侶的爭執裡
「我常常被工作忙得喘不過氣,我討厭我的工作但是卻走不了。」 「我很不喜歡我的老闆,其他同事也不喜歡他,我留下來是為了親眼看到他的下場。」 「我的媽媽總是對我情緒勒索,我覺得她有精神疾病,我如果沒有打電話回家她就會說我都不關心她,她讓我的人生過得好痛苦。。」   上面的心聲是我時常聽到來談
「你明明知道早點出門就不會遲到,你卻總是拖拖拉拉」 「可以很早就開始計劃去做的事情,為什麼總是得在最後幾天才開始處理?」   這種非常日常,甚至有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卻是我常常在諮商室裡聽到當事人的對話。我可以認真的說幾乎每對來找我諮商的伴侶,或多或少都會犯的一個錯,就是站在一個「認為自己的觀點
來和我尋求協助的伴侶中,有很高的比例有自戀型人格的伴侶。身為自戀型人格的伴侶,常常會十分痛苦但是卻有苦說不出,甚至是覺得常常被PUA (精神情感操縱),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檢視看看你身邊是不是也遇到這樣的伴侶了呢? 而我們又該如何應對這類型的家人呢?   典型的自戀型人格特質有什麼呢? 說話
「我的老公習慣不好,煮完飯也不把東西收拾好,我必須要讓他知道他這樣做是錯的。」 「她的衛生習慣很差,每次餵狗都是把飼料丟了滿地,然後最後弄的到處髒兮兮,還不是要我去收拾。」   你也有一個和你生活習觀大不相同的伴侶嗎?是不是常常覺得很生氣罵了也沒有用? 其實這種狀況非常容易出現在伴侶的爭執裡
「我常常被工作忙得喘不過氣,我討厭我的工作但是卻走不了。」 「我很不喜歡我的老闆,其他同事也不喜歡他,我留下來是為了親眼看到他的下場。」 「我的媽媽總是對我情緒勒索,我覺得她有精神疾病,我如果沒有打電話回家她就會說我都不關心她,她讓我的人生過得好痛苦。。」   上面的心聲是我時常聽到來談
「你明明知道早點出門就不會遲到,你卻總是拖拖拉拉」 「可以很早就開始計劃去做的事情,為什麼總是得在最後幾天才開始處理?」   這種非常日常,甚至有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卻是我常常在諮商室裡聽到當事人的對話。我可以認真的說幾乎每對來找我諮商的伴侶,或多或少都會犯的一個錯,就是站在一個「認為自己的觀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我不會說那是血淋淋地曝光——年幼的托芙是那樣坦然看待世界,希望能了卻內心的憂傷和渴望。但在《童年》一書中,卻寫實的寫出了處再父權社會的壓抑、媽媽變化無疑的情緒、哥哥從前和現在的不同、朋友靠近又疏離的疼痛感,童年的渴望卻又一去不復返....
Thumbnail
關於《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無法承受孤獨的松子,為了愛在一段又一段的關係裡犧牲奉獻,明明在每一段感情裡都全心付出,改變自己了,但為什麼最後全都以不幸收場? 是什麼讓我們失去愛的能力呢? 我只是希望你能喜歡我 松子的童年情感忽視 生而為人,我感到很抱歉 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 後記
Thumbnail
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一位育有兩個可愛女兒的媽媽,一手牽著一個女兒地來到〔藝術療癒〕的場地;那天,〔藝術療癒〕的課程主題走到了:我的家。 「感覺⋯⋯妳很想跑掉喔!」我笑著問這位媽媽。 「你怎麼知道⋯⋯」她的臉上瞬間出現驚訝,但也帶了點無奈。
Thumbnail
可是大家知道嗎?人是沒辦法選擇性壓抑情感的,當我壓抑負面情緒的同時,我把其他快樂、平靜的情緒也一起壓抑了,於是我無法感受幸福,也無法丟掉不知道源頭在哪的焦慮。
Thumbnail
  孩子們的情緒是很純粹、很直接的,開心就笑、難過就哭。或許某些時間是這樣的。但比起直接衝到滿的情緒,還有一些咬著唇、說不出來,或是曾經嘗試說了但卻被忽視、被反對的情緒。孩子們是會學習壓抑的,即使是一個3歲的孩子。所以我特別討厭『制約反應』這個詞。   我一直都在學習理解孩子的情緒,因為那些說不出口
Thumbnail
童年,從嬰兒時期開始,就會影響著我們內心的孤寂感。嬰兒時期,對於依戀的需求,亟需從和母親或主要照顧者的關係中獲得。一個出生才三個月的孩子,就可以因為他呼喚母親(或主要照顧者)沒有得到關注、回應和同調(一種同樣頻率的互動)而出現沮喪、低落和不知怎麼辦的空洞反應...
Thumbnail
有些人,把「神」想像和期待後,發現神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有些人,把「父母」想像和期待後,發現父母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有些人,把「孩子」想像和期待後,發現孩子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這是他們無法接受的失落及挫敗。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國泰CUBE App 整合外幣換匯、基金、證券等服務,提供簡便、低成本的美股定期定額投資解決方案。 5分鐘開戶、低投資門檻,幫助新手輕鬆進軍國際股市;提供人氣排行榜,讓投資人能夠掌握市場趨勢。
Thumbnail
我不會說那是血淋淋地曝光——年幼的托芙是那樣坦然看待世界,希望能了卻內心的憂傷和渴望。但在《童年》一書中,卻寫實的寫出了處再父權社會的壓抑、媽媽變化無疑的情緒、哥哥從前和現在的不同、朋友靠近又疏離的疼痛感,童年的渴望卻又一去不復返....
Thumbnail
關於《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無法承受孤獨的松子,為了愛在一段又一段的關係裡犧牲奉獻,明明在每一段感情裡都全心付出,改變自己了,但為什麼最後全都以不幸收場? 是什麼讓我們失去愛的能力呢? 我只是希望你能喜歡我 松子的童年情感忽視 生而為人,我感到很抱歉 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 後記
Thumbnail
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一位育有兩個可愛女兒的媽媽,一手牽著一個女兒地來到〔藝術療癒〕的場地;那天,〔藝術療癒〕的課程主題走到了:我的家。 「感覺⋯⋯妳很想跑掉喔!」我笑著問這位媽媽。 「你怎麼知道⋯⋯」她的臉上瞬間出現驚訝,但也帶了點無奈。
Thumbnail
可是大家知道嗎?人是沒辦法選擇性壓抑情感的,當我壓抑負面情緒的同時,我把其他快樂、平靜的情緒也一起壓抑了,於是我無法感受幸福,也無法丟掉不知道源頭在哪的焦慮。
Thumbnail
  孩子們的情緒是很純粹、很直接的,開心就笑、難過就哭。或許某些時間是這樣的。但比起直接衝到滿的情緒,還有一些咬著唇、說不出來,或是曾經嘗試說了但卻被忽視、被反對的情緒。孩子們是會學習壓抑的,即使是一個3歲的孩子。所以我特別討厭『制約反應』這個詞。   我一直都在學習理解孩子的情緒,因為那些說不出口
Thumbnail
童年,從嬰兒時期開始,就會影響著我們內心的孤寂感。嬰兒時期,對於依戀的需求,亟需從和母親或主要照顧者的關係中獲得。一個出生才三個月的孩子,就可以因為他呼喚母親(或主要照顧者)沒有得到關注、回應和同調(一種同樣頻率的互動)而出現沮喪、低落和不知怎麼辦的空洞反應...
Thumbnail
有些人,把「神」想像和期待後,發現神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有些人,把「父母」想像和期待後,發現父母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有些人,把「孩子」想像和期待後,發現孩子沒有照著自己的期待做及回應,就失望和感覺挫折了。 這是他們無法接受的失落及挫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