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的連續性光譜與三大面向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台灣長期全有或全無的零容忍政策之下,似乎用藥者只有這兩個選項能選,要嘛繼續使用,要嘛就是完全戒除不用,好像在全有跟全無兩者之間沒有任何其他的選項可言(台灣也不容許除了完全戒除之外有其他任何選項)。

根據美國精神科醫療診斷參考用書 DSM-5,即將物質濫用及物質依賴歸類在一起,合稱為物質使用疾患(物質使用障礙)。

不過,在減害的理論當中,成癮一詞已經被過度濫用了,有些人只是每隔兩、三天小酌一罐啤酒,有些人只是每週六、日留宿在朋友家邊玩 slam 邊打砲一整個晚上,有些人甚至一年只使用個兩、三次而已,不同的冰友們都會有不同的玩法,頻率及使用劑量也都不盡相同,但上述的例子卻都會被歸類為物質成癮,只要沒有完全戒除,放棄使用的話,不管是每天都用,還是一年只使用一次,全都算是種物質成癮。

而從減害的觀點來看,成癮不該被這樣隨意使用,成癮本身也更不該被汙名化,帶有負面的意涵,與懶散、自制力差、失控、道德敗壞等這些常外在加諸在用藥者身上的負面標籤連結在一起,甚至還會稱呼冰友們為毒蟲。

其實,用藥是一種連續性行為,這裡的連續性是以用藥量、使用頻率、使用後產生的傷害來做相對性的評估,比如:一個健康的人每晚喝一杯酒只能算一般社交用量,但如果是糖尿病或 C 型肝炎患者的話,每晚一杯酒可就是重度使用等級了。

因此,用藥行為可以看作是一道光譜,就像是性別光譜或是政治光譜一樣,從最左邊的完全不用,到最右邊的混亂使用之間,還存在有許多不同階段的使用模式:

一、完全不用,從未用過或已完全戒除。

二、嘗試性,因好奇而試了一到數次,但不會帶著藥物。

三、偶爾,在聚會、特殊活動、假日、性愛趴裡,當別人在用時,也一起跟著用。

四、規律性,已建立了固定的用藥模式,可能每週末都會用一下。

五、重度,比較主觀一點,只要用量超過健康所能負荷,或是文化規範時,即為重度。

六、濫用,DSM-5 及醫學界的正式用語,代表就算已經出現了負面效果了,還是不顧一切去使用。

七、依賴,同樣也是 DSM-5 及醫學正式用語,表示日常生活已經幾乎都繞著藥物打轉,並會出現生理依賴現象,或是出現了耐受性,不使用身體會出現戒斷症狀,迫使自己去使用來緩解不適。

八、混亂使用,也就是物質成癮,指的是已經失控生活各項活動全都以藥物為優先,也分辨不出來到底是為了用藥而用藥,還是為了避免戒斷症狀而用藥。

另外,除了光譜之外,各位冰友們還會受到藥物功效、心理狀態、社會環境三大面向影響,而改變自己的使用習慣,在光譜上面游移,比如:原本只是規律性地週末在家呼煙,到了後來被網友推坑嘗試了 slam 之後,變成每天下班都要打一劑,變成重度使用或濫用了。

而影響用藥者的用藥習慣則可以從三大面向來看:藥物本身的藥理、個人狀態、社會環境,這三大因素彼此環環相扣,同時影響著用藥者的使用意願與習慣。諾曼 • 厄爾 • 辛堡在 1984 年提出了這個理論。辛堡發現,對藥物的社會風氣越開放,用藥者心理自由度便會越大,更有助於用藥者發展出自己控制藥物使用的習慣與規則,這些習慣與規則又被帶進了社交團體裡,降低團體內成員的藥物濫用狀況。

藥物包含了:藥效與強度、參雜了什麼物質、使用方式、是否合法;個人狀態包含了:身體健康狀況、心智與情緒狀態、原生文化與文化認同、歸屬感、對藥物的使用動機與期待;背景環境:社會、經濟、生活環境給予的壓力、支持性團體與資源、所處社會文化對用藥的態度、個人所處的特定社群文化。

比如:今天某 A 在台灣用 slam 的方式來玩,有穩定工作,期待 slam 過後能讓性愛快感提升,並有加入一個有許多網黃的約砲群組,除了在上面約砲外,也會跟群組的成員嬉鬧,三種面向都支持著某 A 頻繁地在家玩 slam。

但不管如何,內心不要嚴厲批判自己、理解藥物的優缺點、不帶罪惡感的眼光看待藥物,執行減害,做好物質使用管理,並留意自己藥物取得、藥物純度、藥效強弱、身體健康狀況、內心情緒與感受、對男同志圈的認同與歸屬感、社會對於用藥者及男同志的不友善等等,都會影響到藥物的使用模式,避免濫用、依賴、成癮的問題發生,才能玩的更盡信!

參考資料來源:《挑戰成癮觀點:減害治療模式》、《減害心理治療:務實的成癮治療方法》,佩特 • 德寧博士、珍妮 • 利特,台北,心靈工坊

raw-image



歡迎加入我的沙龍,此處只討論減害、愛滋感染與防治、性別與性愛議題相關,任何涉及鼓勵違法的行為都不被鼓勵,除此之外,若對減害及女性主義(性解放)有不理解的話,可以參考我的文章。另外,本沙龍為十八禁,請未滿十八歲者請勿擅入,謝謝各位的配合。也歡迎各位冰友們或是小帕們(HIV 感染者)的加入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