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讀中庸的話總覺得是要做那個人群裡中間的人,不卑不亢,不特別突出、也不特別邊緣,但上了高中、大學好像坐那個中間的人並不是那麼有用,我就開始懷疑這樣的道理,為什麼他要叫我們循中庸之道呢?
後來,我才發現「中庸」是個人要平衡,行為舉止有所為有所不為,不過於偏激也不過於順從,人在社會上就是要一直平衡各種關係,平衡工作和家庭、平衡家人和朋友、平衡自己的內心,不過於自卑也不過於自大。而達到「中和」的處世態度,意即「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接中節,謂之和。」人本就有七情六慾,中庸告訴我們要表現得當、有度。
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平衡的狀態,就像化學反應會達到動態平衡,產物生成的速率和反應物產出的速率會相同而平衡。世間的東西很多都是動態的,就像白晝與黑夜,在冬天時黑夜時間比較長,在夏天時白晝的時間比較長,它每天都在變化,但最終總會達到一個平衡點。這也是社會運作的準則,在政府機關中,各個部會互相制衡;在公司、企業中,總裁、營運長、董事長相互制衡。人也是如此,一個懂得如何表達情緒有度、懂得圓融處事的人更受人喜愛與中用,而能將自己內心平衡而至中和的人更能活的舒適自然,不過度牽掛、惱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