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為什麼學了再多身心靈課程,我的人生還是都沒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前言


我有時候會聽到有人說「為什麼我學了再多身心靈課程,我的人生還是都沒變?」,其實這也不限於身心靈課程,所有的學習課程都是用同樣的方法在運作。




為什麼我會覺得我的人生一成不變?


我們可以看看下面這張圖:

因果循環三要素:信念、行動、事件

因果循環三要素:信念、行動、事件


因果循環是由「信念」、「行動」、「事件」組成,原則上「事件」已經是發生的結果,如果不想一再遭遇到相同的事,我們可以有兩種選擇:


  1. 改變「信念」
  2. 改變「行動」


透過課程學習而來的東西,會轉化為「知識」。


我們其實未必能將知識轉化成信念,因為我們接收到新的資訊時,我們不見得會想要把這個資訊留在腦海中。畢竟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訊息遠超過我們能夠負荷的量,如果每則訊息都要記住、都要融會貫通,我們的精神力完全無法負荷。


所以其實我們的潛意識會主動幫我們分類,把「不重要的訊息」排開,可能是封存,可能是直接丟棄。我們只會記住對我們來說重要的事,而對我們最重要的事,就會列入我們的「信念」清單。


「信念」是我們所有人的重要組成之一。


當我們相信什麼信念時,我們的行動會改變;我們的行動改變時,我們遭遇的事件會改變;而我們遭遇的事件,又會去加深我們的信念


換句話說,你打從內心相信的信念(也可稱價值觀、概念),將會決定你所遭遇到的事。


既然如此,你覺得「信念」會是這麼容易改變的嗎?




我要怎麼改變自己的人生?


我們學習任何課程,我們聽老師講課,基本上都是試圖改變「信念」,並進而引發後續的變化,好讓自己的生活產生改變,因為改變想法乍看之下是最輕鬆的選項,好像什麼都不用做,人生就會有變化一樣──


事實上,要打破輪迴的迴圈,最困難的就是從改變信念開始。


所以一般人在獲得某個新的概念、想法、知識後,儘管這些知識還無法直接化為新的「信念」,但他們會先付諸「行動」,透過新的行動來產生新的事件,藉由過去不曾體驗到的事件來真正感受到新的信念代表著什麼,然後慢慢學會接受這個新的信念。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俗語會說「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理論上你要待在原地不斷思考,想到自己頓悟,當然也可以,但這樣的難度遠比「先做再說」要難得許多。


許多宗教會反覆研讀某些經典,就是在試圖直接透過改變信念來影響自己的一生,但往往他們要反覆研讀幾十年,才能理解某段話的意義,甚至可能直到死前都無法理解教義──這是當然的,因為他們一開始就選擇了地獄難度的關卡。


許多能夠被人稱頌的教義、經典都是偉人們經歷了許多事件,結合自己人生的結晶才統整出來的「結論」。如果我們拋棄脈絡,只看最終被傳誦的金句,我們要真正理解當中的意義,自然是難上加難。


所以事實上,要真正能「讀懂」某些概念,最好的方法是:


實際去做做看,再依照自己的反應,去調整成更適合自己的行為模式。


我絕對不推崇「完全模仿偉人的行為」,把自己當作偉人二號之類的存在。因為那會讓人失去自我,學到後來會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但是只擷取自己覺得不錯的部分來模仿,模仿後根據自己的好惡以及自己所處的環境來進行調整,這樣的方法就很值得推薦──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進」。


只不過──


因為嚮往而追尋新信念的同時,也務必記得「我是誰」。


過去已經有人總結出一套不錯的概念,這東西肯定是值得參考的,但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記得「我是誰、我在哪、我身邊都是怎樣的人」──別人的想法當然很棒,但我們在吸收知識的過程中,必須根據自己的條件來篩選、刪除、新增適合自己的概念。


否則,我們可能會學到不適合自己性格、不適合自己所處環境的知識。如果懂得調整還好,但若是堅持拿不適合自己的信念來蠻幹,通常最後不僅沒獲得更舒適的生活,反而還會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亂。




我不小心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團亂了,該怎麼辦?


就老老實實地先收拾好目前一團亂的生活,並且好好檢視自己真正的需求,以及過往嚮往的那些東西。你可以考慮跟著這篇文(如何自我解析「我為何感到受傷」?)做自我覺察練習,去梳理你的人生。


因為你也許是因為不太了解自己,才會不斷做出其實並不適合你的選擇,這些不適合的選擇一多,你就會覺得自己的人生一團糟,似乎沒有任何可取之處。


比起去做點什麼改變自己的生活,我會建議你先從「認識自己」開始。等你至少漸漸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之後,再去挑選你想學習的新概念,這樣的順序比較能讓你少受一點苦。




我覺得好累,怎麼做都不對,怎麼辦?


如果你是屬於會一直學東學西、看東看西來緩解自己焦慮的類型,我會建議你「停下來」。


停下來,什麼都不要做,單純待著就好。


每天給自己一小段這樣的時間,放空腦袋,什麼也不要想。如果你辦不到,試著搭配一些冥想音樂,幫助你放鬆。你可以站著、坐著或躺著,用任何姿勢,只要是你覺得舒服的姿勢就可以,旁邊盡量不要有其他人來打擾你,你要有一段真正只屬於你,沒有任何外力影響你的時間。


因為我自己也有這樣的症狀,我很能理解過度吸收資訊產生的焦慮是什麼感覺。我發現如果我長期沒給自己冥想的時間,我焦慮的症狀會越來越嚴重,而如果我一直忽視自己的焦慮狀態,我的身體就會開始發出各式各樣不舒服的警訊,來提醒我「該休息了」。


我也試過各種「休息」的方法,最後發現最優質的休息方法,不是追劇、運動、大吃大喝等等方法,而是「真正跟自己好好相處」。


留給自己一段「跟自己相處」的時間,什麼都不想,或者只感受自己的呼吸、自己身體的脈動,這種「認真關注自己」的時間非常重要──如果你習慣在睡前養成這個習慣,你的睡眠品質也會大幅上升。


因為許多難以入眠的原因,往往是因為腦中想著太多「跟別人有關的事」。如果你在睡前養成好好觀照自己的習慣,你有好好休息了,你的很多問題可能都會自然而然地化解──


人有很多的問題都是因為「處於不好的狀態」才會發生。例如因為壓力太大、太累又失眠,沒辦法好好休息導致判斷力下滑,容易一直犯錯,一直犯錯又導致自己精神壓力更大、不斷譴責自己,進入惡性循環。


假設你的狀況比較符合「太累、沒休息」導致你的判斷時常有誤,那你就很適合先透過每天至少一次的冥想,或者睡前冥想來改變自己的現在的困境。


你可以依你的生活型態決定要何時、在哪進行冥想,如果你睡覺時可以有獨處的空間,睡前冥想是最理想的休息型態。但如果你需要顧小孩,晚上睡前也隨時可能被吵,我就建議你挑個小孩、家人絕對不會打擾你的空檔,短短五分鐘在廁所也可以,請在那段時間戴上耳機,放你習慣的冥想音樂,進行冥想。


沒有時間空間也能找到替代的方案,別小看這短短的五分鐘,其實冥想本來就不需要花太長的時間。你不用半小時、一小時,只要每天給自己五分鐘、十分鐘的時間冥想,就已經能獲得很好的休息品質了。如果你平常睡得很差,這五分鐘的冥想可能比你睡六小時更有休息的感覺。




結語


我相信看到這篇文點進來的人,都是渴望改變的。


你可能對自己的現況感到不滿,甚至感到恐懼,不想再繼續待在現在的環境,對此時此刻遭遇的一切都感到厭倦。我想告訴你,你真的辛苦了,一路走來你肯定遇到非常非常多的困難,你一路挺過來了,你真的很棒。


現在我希望你好好地休息,在你好好休息以前,你是沒辦法好好思考的


在你下一步準備做任何決定以前,你最好確保自己的腦袋是清楚的,而腦袋要清楚,你就必須有足夠的休息。等你休息足夠了,再來做自我覺察的練習(可見:如何自我解析「我為何感到受傷」?),做完自我覺察的練習後,你才會比較認知到「我是怎樣的人」。


當你知道「我是怎樣的人」時,你才能做出適合自己的判斷。

這個「適合自己的判斷」不該是他人告訴你該怎麼做,而是你應該自己下的決定。


而這每一步都要給自己大量的時間,對於需要休息的人而言,著急就是最可怕的毒藥──所以希望你對自己寬容些,不要太過急切。如果你越急、越想盡快脫離,你反而會像跳進流沙或沼澤一樣,費越大的力反而越難掙脫。


在這個越來越多訊息、越來越快的時代中,我們要學會的最大課題就是「停下來」。


停下,休息,審視,決定。


如果你不懂得停下,你就會永遠都被周遭的大浪捲著跑,好像隨時都要溺死一樣,只能在不斷拍來巨浪的海面上載浮載沉。但如果你懂得水母漂,懂得停下、放鬆,你能夠用冷靜的眼光找出海洋的流向,你就能順流而行,不費力地前往你真正想去的地方。


以上是我今天的分享,祝福看到這裡的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llie-avatar-img
2024/03/13
謝謝你用心的分享。我喜歡「欺騙」這兩個字。真的,在新信念還沒有建立之前,真的就是要欺騙一下自己。甚至欺騙自己:「我已經成功,我已經成為」。 這是很好的提醒。願有一天我們能夠成為自己的權威。一起一起!
S判-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13
Allie 我會用「欺騙」這個詞,是因為我小時候想扭轉「我不擅長說話、我很內向」的這個信念時,我選擇在網路上扮演一個熱情大方活潑熱心助人的模樣,對當時的我來說,我的確是在自我欺騙,我在扮演一個「好不像我」的角色。但當我改變了我的行動,我遭遇到的事件就跟過往完全不同。在一次次的驗證中,我確信了「我喜歡遇到這樣的事件」,我喜歡別人笑著看我,我喜歡別人善意對待我,因為我先用善意對待他們。起初,這是自我欺騙。但是當我透過一次次的「行動」改變我遭遇的「事件」,我的「信念」也會隨之鬆動,我舊有的信念會逐漸被我剔除,新的信念就這麼待了下來。從我自己的經驗,我可以確定這個理論是可行的,但是那個「欺騙自己」的行動必須持續進行,更重要的是,改變行動後得到的事件,必須是你打從內心喜歡的。如果符合這些條件,「信念改變」就有可能發生。也祝福你,我相信會在這裡聊天也是一種緣份
Allie-avatar-img
2024/03/13
感謝你的分享!很認同你的觀點。 對於透過行動去改變信念這一點,有一個補充的地方。 如果已經覺察到限制性的信念,那麼在創造新的經驗時,盡量提醒自己,放下舊有的信念。如果仍帶着舊有的負面想法去行動,心懷恐懼,事情出來的結果必然不理想, 這樣就只會加強舊有的信念。分享之前寫的文章,有興趣的話歡迎閱讀交流:https://vocus.cc/article/6569bc43fd897800017e87db
S判-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13
Allie 如果帶著舊有的恐懼去行動,往往會選擇一樣的道路,所以在新的信念尚未建立起來時,你所做的行動其實是要「欺騙自己」的,你必須欺騙自己已經成為了你所嚮往的那個模樣,並做出行動,而不是繼續用既有的模式行動,這樣只會陷入無止盡的迴圈。我看完了你的文章,我們的人生中的確充滿了許多「他人灌輸給我們的知識」,而當我們沒有任何質疑就接受時,他會潛移默化地就變成「信念」。其實按理來說,我們的信念是有保護機制的,所以我們不會單單接受一個新知時就馬上接受,馬上轉化成信念,而是需要很多次的刺激、很多事件的累積,才會被納入「信念」。所以當我們太過習慣某種載體灌輸給我們的知識時,當我們從未質疑時,我們就很容易被大量灌輸各式各樣可能不適合自己的信念。回顧我們過去幾十年的軍事化教育就可得知一二,但同樣的接受方式你放到現在這個網路時代,如果你對於看到的一切訊息都沒有質疑,你會被各種帶風向的假消息攪成一灘爛泥。我跟你一樣有權威的課題,所以我很能理解你的感受,一起加油!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方向,不再輕易受他人擺布,取回自己的力量,是我們共通的課題。
avatar-img
《斜著向前走 | Slash GO!》
106會員
90內容數
斜槓不是為了賺更多錢,只是因為我想做就做! 國中斜槓寫小說,高中斜槓畫插畫,大學斜槓畫漫畫──現在又要斜槓寫部落格、做Podcast,到底有沒有在念書/工作呢? 這個部落格會分享我從小到大斜著向前走的過程,以及一些心靈成長、自我成長相關的故事,若有興趣歡迎追蹤訂閱,並留言讓我知道你的想法哦~
2025/01/06
儘管前一篇文似乎找到了新的方向,但2025年的第一週,我發現我整個人是提不起勁、很乏力的。 雖然因為通靈體質,我的狀況的確會受到集體意識影響,現在因為大多數人的狀況都不好,我的心情也很容易受到影響,但這個無力感真的太強烈了,無力到我不禁回頭審視自己原本的計畫,我看到計劃的第一個念頭竟然是:20
2025/01/06
儘管前一篇文似乎找到了新的方向,但2025年的第一週,我發現我整個人是提不起勁、很乏力的。 雖然因為通靈體質,我的狀況的確會受到集體意識影響,現在因為大多數人的狀況都不好,我的心情也很容易受到影響,但這個無力感真的太強烈了,無力到我不禁回頭審視自己原本的計畫,我看到計劃的第一個念頭竟然是:20
2024/12/30
又到了年末總回顧的時間,以前我都是在噗浪上簡單打打心情跟總結,既然今年開始用方格子,就順手整理成文章吧!
2024/12/30
又到了年末總回顧的時間,以前我都是在噗浪上簡單打打心情跟總結,既然今年開始用方格子,就順手整理成文章吧!
2024/11/24
2024年十一月初,休息了半年多的我開始收心,打算回歸職場,但找前端工程師工作的路莫名地不順遂...
2024/11/24
2024年十一月初,休息了半年多的我開始收心,打算回歸職場,但找前端工程師工作的路莫名地不順遂...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世堅無奇不有,如果以一種單一的方式存活,豈不是錯過很多種可能性?
Thumbnail
世堅無奇不有,如果以一種單一的方式存活,豈不是錯過很多種可能性?
Thumbnail
自我成長核心- 就是創造自己想要的改變 兩種常見的「沒選擇」思維是什麼? 只有完美的機會才是機會 這不是我的責任,只好等待環境改變 缺一不可的成長模組 建立思維 - 掌握自己內心想法,並讓這些想法引導你往想要的成長方向前進。 展開行動 - 將你腦袋中的思維,利用決策與行動,帶到現實生活中
Thumbnail
自我成長核心- 就是創造自己想要的改變 兩種常見的「沒選擇」思維是什麼? 只有完美的機會才是機會 這不是我的責任,只好等待環境改變 缺一不可的成長模組 建立思維 - 掌握自己內心想法,並讓這些想法引導你往想要的成長方向前進。 展開行動 - 將你腦袋中的思維,利用決策與行動,帶到現實生活中
Thumbnail
一、為什麼上這堂課? 像是如何跟不滿足於現況的自己相處? 或是要怎麼樣找到屬於自己的熱情方向? 要如何自我成長,讓自己更喜歡自己的人生? 對於現在生活,整體而言是穩定的,但外在世界不停的更迭前進,似乎也不能忽視.如何能夠在紛擾的世界裡,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與方向,並朝目標前行.是我這幾年緩慢思考的
Thumbnail
一、為什麼上這堂課? 像是如何跟不滿足於現況的自己相處? 或是要怎麼樣找到屬於自己的熱情方向? 要如何自我成長,讓自己更喜歡自己的人生? 對於現在生活,整體而言是穩定的,但外在世界不停的更迭前進,似乎也不能忽視.如何能夠在紛擾的世界裡,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與方向,並朝目標前行.是我這幾年緩慢思考的
Thumbnail
有很多時候,生命會突如其來的給我們上一課, 或許,你可以?
Thumbnail
有很多時候,生命會突如其來的給我們上一課, 或許,你可以?
Thumbnail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變的越來越好,甚至希望我今天改,明天馬上就變好,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是不可能的嘛!既然不可能馬上就變好,我們可以知道原因,好好的跟自己相處,讓改變慢慢發生,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Thumbnail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變的越來越好,甚至希望我今天改,明天馬上就變好,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是不可能的嘛!既然不可能馬上就變好,我們可以知道原因,好好的跟自己相處,讓改變慢慢發生,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Thumbnail
有的靈魂喜歡這樣,有的喜歡那樣。每個靈魂的角度都會不一樣,於是才有你、我、他。 要求別人跟我一樣的角度、一樣的方式來歷練人生,那完全是沒有意義且不合理,因為如果那樣,根本不需要分出彼此了。
Thumbnail
有的靈魂喜歡這樣,有的喜歡那樣。每個靈魂的角度都會不一樣,於是才有你、我、他。 要求別人跟我一樣的角度、一樣的方式來歷練人生,那完全是沒有意義且不合理,因為如果那樣,根本不需要分出彼此了。
Thumbnail
人總在各種情況下不斷成長,無論你是否同意,我們都透過各樣人事時地物,持續獲得不同的領悟。本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在人生中的轉折和成長,透過對愛和記憶的思考,找到了面對未來的信念。
Thumbnail
人總在各種情況下不斷成長,無論你是否同意,我們都透過各樣人事時地物,持續獲得不同的領悟。本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在人生中的轉折和成長,透過對愛和記憶的思考,找到了面對未來的信念。
Thumbnail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一切存在的本質其實都是隨時在變化的. 世間萬物沒有什麼是恆久的. 友情,愛情,親情,財富. 包括生命都不是恆久的. 所以不要太執著,你的人生才能看開. 你的神,你的老師,你的師父其實就是一種智慧. 就是一種力量,能量. 這些都存在於你的內在,
Thumbnail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一切存在的本質其實都是隨時在變化的. 世間萬物沒有什麼是恆久的. 友情,愛情,親情,財富. 包括生命都不是恆久的. 所以不要太執著,你的人生才能看開. 你的神,你的老師,你的師父其實就是一種智慧. 就是一種力量,能量. 這些都存在於你的內在,
Thumbnail
我有時候會聽到有人說「為什麼我學了再多身心靈課程,我的人生還是都沒變?」,其實這也不限於身心靈課程,所有的學習課程都是用同樣的方法在運作。 為什麼我會覺得我的人生一成不變?...
Thumbnail
我有時候會聽到有人說「為什麼我學了再多身心靈課程,我的人生還是都沒變?」,其實這也不限於身心靈課程,所有的學習課程都是用同樣的方法在運作。 為什麼我會覺得我的人生一成不變?...
Thumbnail
生命中的每一塊拼圖、每一次事件,都是人生的一大轉機。 回顧目前的生活,發現成長都在那些細節中不經意地發生。 如果大學沒有被室友排擠,我不會學會獨立,我還會是那個依賴別人的寄生蟲。 如果大學畢業沒有和男友分手,我不會開啟我的靈性之旅,我還會是那個充滿受害者情節的我,我也不會發現自己內心擁有的
Thumbnail
生命中的每一塊拼圖、每一次事件,都是人生的一大轉機。 回顧目前的生活,發現成長都在那些細節中不經意地發生。 如果大學沒有被室友排擠,我不會學會獨立,我還會是那個依賴別人的寄生蟲。 如果大學畢業沒有和男友分手,我不會開啟我的靈性之旅,我還會是那個充滿受害者情節的我,我也不會發現自己內心擁有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