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AI當務之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AI只是個工具,人類將用這把鑰匙開啟什麼樣的時代才是重點。也許30年後回頭會發現,在此之前人類都還在洪荒時期,是AI把我們帶入真正的文明世紀。

GPT是大型語言模型(LLM)的一種,大型語言模型是人工智慧(AI)的一種,而人工智慧可以說是「量子技術」的一種。

AI除了用來聊天(就像一開始我們只是把電腦當打字機),最重要的功能是幫助我們更容易理解和運用「量子技術」,所以AI即將開啟的,可能是一個顛覆所有事物與超越任何想像的「量子時代」。

那時,人類的宇宙觀將由「粒」轉「波」,世界不再是由0與1組成:由於「量子疊加」的演算能力,讓原來猶如「用魚叉捕魚」的人類,瞬間可以「撒網海撈」;而遠在宇宙各一端遙不可及的事物,其實是相互牽引與糾纏;我在地球上使個眼神,同時會影響火星上的某一粒沙......,太多以我們目前洪荒時代的思維,是無法想像的事!

因此對應AI的教育政策,就不會只是師資培育的調整。這個新時代將帶來新的國際互動,引發新的國家競爭,所以必須提升到國家發展甚至國家安全的層次.

教育部的當務之急,應該是積極發展自己的「大型語言模型」,否則,我們的下一代除了是看「抖音」長大,從小用AI的他們,更會習慣在中國的語言模式、思考模式、見識觀點、價值文化中成長,這絕對是國安危機。

其次,必須有系統地帶領學校「數位轉型」,讓學校開始進入「智能治理」與「數據治理」的時代。因此包括學制、課綱、人員、組織都要全面檢討與重置,最重要的是,給學校更多自主空間,廢除目前「上對下」,以KPI課責的管理思維,學校才能因應瞬息萬變的環境,淬練組織韌性。

更具體的是猶如「班班有冷氣」、「生生用平板」,要開始規劃建置各校的AI系統。讓行政可以開始訓練自己的AI系統,更精準、有效、快速地處理行政事務。師生則都能很方便地使用AI,其實AI就跟手機一樣(未來兩個會結合),師生只需要很好用的手機和暢行無阻的系統環境,並不需要去懂手機的設計與開發。

最後,必須讓學校重回「教育機構」的定位,而不再一直是各「教育行政機關」的「教育派出所」。目前的學校充塞太多各級政府的計畫與政策,各校都已失去與在地緊密連結而生成的獨特臉譜,這種益趨同質而均一的教育,絕對無法創造多元而異質的教育力,因應瞬息萬變的數位變局。

因應AI數位化時代的挑戰,教育部要做的事真的很多!



avatar-img
81會員
100內容數
留言1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宏偉-avatar-img
2024/04/29
1
目前4-5月是學校註冊組長的大月,每天接不完的電話,不斷地回答不同家長提出相同的問題,忙到懷疑人生,如果可以餵給AI制式的QA問答來訓練它來因應面對這些家長,我想應該會很有效能...至少他可以永遠調整成「語氣溫和😂」另外,我們小孩真的快被抖音統一了...一直在那邊「一鍵三連666🤣」
1
李惠銘AM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昨天聽一位校長夥伴說,他們有一份「性平案」報告一直被退,來來回回兩個多月,因為遣詞用字不夠理性客觀,充滿主觀意識和價值判斷等等,弄到行政人員都不想做了! 原來老師不只是「教師」,還得是「律師」,會寫理性客觀的陳述書;甚至還要是法官,能出冷靜公正的「判決文」。 今早則又看到教育部位因應數位化時代挑
近年來,學校教育也開始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尤其是數位科技引進以後,大家競相用「開機頻率」、「上網時數」等數據來衡量「數位學習」的成果。引得許多學校必須乾脆不關機,或者請很多學生放學來滑平板。
校長夥伴有很多是「萬寶龍控」,3月1日起,萬寶龍全產品將調漲10%,以為是供應鏈或海運問題,結果說是「策略」。 為什麼一支原子筆就得兩萬多,現在還要漲到三萬以上?因為它賣的不是「商品」,而是「客製品」,所以可以操弄「售價」策略。 相對於一般學校有學生上門就求之不得,哪敢再調高「入學門檻」
戴明強調系統運作一定會有異常,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正確判明原因並提出對策。改善系統時,不應該只憑經驗,而應該依據知識理論來訂出行動方案。文章探討了事件中的特殊和共同因,並強調要讓系統回到原有的運作狀態。
意外事件發生通常表示系統運作異常,這時應積極排除障礙,但我們通常是製造更多困難。 外力入侵傷害學童,通令各校裝設電子圍籬;學生攜械傷害同學,考慮入校搜身與檢查書包......,這些「即時反應」的作法,都會讓師生更難處,進一步破壞校園互信互動系統,讓校園變得更危疑不安。
任何一所學校,任何一位師生,都是有無限可能的;雖然「設定目標」可以幫助他們快速有效地前進,卻也可能同時限縮了發展可能。 量子力學說萬物皆有「波粒二象性」,意思是任何一個物體都能有如實體粒子般的「具體存在」(像粒子);但又能同時擁有無限狀態的「可能存在」(像波),即所謂「量子疊加」。
昨天聽一位校長夥伴說,他們有一份「性平案」報告一直被退,來來回回兩個多月,因為遣詞用字不夠理性客觀,充滿主觀意識和價值判斷等等,弄到行政人員都不想做了! 原來老師不只是「教師」,還得是「律師」,會寫理性客觀的陳述書;甚至還要是法官,能出冷靜公正的「判決文」。 今早則又看到教育部位因應數位化時代挑
近年來,學校教育也開始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尤其是數位科技引進以後,大家競相用「開機頻率」、「上網時數」等數據來衡量「數位學習」的成果。引得許多學校必須乾脆不關機,或者請很多學生放學來滑平板。
校長夥伴有很多是「萬寶龍控」,3月1日起,萬寶龍全產品將調漲10%,以為是供應鏈或海運問題,結果說是「策略」。 為什麼一支原子筆就得兩萬多,現在還要漲到三萬以上?因為它賣的不是「商品」,而是「客製品」,所以可以操弄「售價」策略。 相對於一般學校有學生上門就求之不得,哪敢再調高「入學門檻」
戴明強調系統運作一定會有異常,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正確判明原因並提出對策。改善系統時,不應該只憑經驗,而應該依據知識理論來訂出行動方案。文章探討了事件中的特殊和共同因,並強調要讓系統回到原有的運作狀態。
意外事件發生通常表示系統運作異常,這時應積極排除障礙,但我們通常是製造更多困難。 外力入侵傷害學童,通令各校裝設電子圍籬;學生攜械傷害同學,考慮入校搜身與檢查書包......,這些「即時反應」的作法,都會讓師生更難處,進一步破壞校園互信互動系統,讓校園變得更危疑不安。
任何一所學校,任何一位師生,都是有無限可能的;雖然「設定目標」可以幫助他們快速有效地前進,卻也可能同時限縮了發展可能。 量子力學說萬物皆有「波粒二象性」,意思是任何一個物體都能有如實體粒子般的「具體存在」(像粒子);但又能同時擁有無限狀態的「可能存在」(像波),即所謂「量子疊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以輕鬆活潑的風格,闡述ISO 42001驗證在AI與自然教育結合的應用。透過《灌籃高手》櫻木花道的角色設定,帶入AI技術如何與戶外教學相輔相成,並強調體驗學習的重要性。文章說明ISO 42001標準著重AI技術的可解釋性、透明度及風險管理,確保AI在教育領域的負責任應用。
Thumbnail
2025年是AI大鳴大放的一年,教育該往哪個方向孩子才會有競爭力?也許AI可以給我們答案!
Thumbnail
昨天在幫孩子檢查作業,發現其實過去到現在的題目與答案,似乎還是太過簡略,很可能會讓孩子產生許多誤解。 比如,昨天我看到的閱讀測驗大致上是說不願意幫忙別人的結果反而害到自己,然後有一題的正確答案是:我們應該要盡力幫助別人。 但身為大人的我們都知道,不是什麼忙都應該幫,而我們應該要引導孩
Thumbnail
AI 教父對OpenAI最新的o1模型表達擔憂|Google 執行長成立 1.2 億美元全球 AI 教育基金|美國半數州正推動法案規範生成式AI在選舉中的使用
Thumbnail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教育的變革不僅僅依賴於內容本身的創新,更需要技術的支撐來打破傳統模式的束縛。Academic Labs 正是以這一理念為基礎,結合了 Web 3.0 和 AI 技術,打造出一個革新的在線教育平台。這個平台不僅提高了教育資源的創建與共享效率,還保障了數據的安全性和用戶的隱私。
Thumbnail
人工智能:革命性技術的崛起與挑戰 1. 什麼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是指由人類創造的機器或系統,能夠模仿人類智能,執行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務。這包括學習、問題解決、語言理解、視覺感知等能力。AI系統可以處理大量數據,識別模式,並根據這些信息做出決策或預測。 2.
Thumbnail
AI的世界充滿了創新和潛力,涵蓋了許多領域,包括但不限於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電腦視覺和機器人技術。AI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複雜而多層面的,既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戰。社會需要在技術發展和倫理規範之間找到平衡,確保AI技術的應用能夠真正造福人類。
Thumbnail
先寫結論: AI真的很厲害,而且只會愈來愈厲害,但我們人類還是得繼續學習。而且因為AI工具的便利,人類學習將更貼近學習的本質---為了成長和幸福。 以往為了應付工業化進程而必須花大量時間反覆記誦或演練的重複性工作,將大量減少,也不再需要花大量時間學習某些特定目標的應用技能工具,如:『文件繕打
大語言模型能夠生成文本,因此被認為是生成式人工智慧的一種形式。 人工智慧的學科任務,是製作機器,使其能執行需要人類智慧才能執行的任務,例如理解語言,便是模式,做出決策。 除了大語言模型,人工智慧也包含了深度學習以及機器學習。 機器學習的學科任務,是透過演算法來實踐AI。 特別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本文以輕鬆活潑的風格,闡述ISO 42001驗證在AI與自然教育結合的應用。透過《灌籃高手》櫻木花道的角色設定,帶入AI技術如何與戶外教學相輔相成,並強調體驗學習的重要性。文章說明ISO 42001標準著重AI技術的可解釋性、透明度及風險管理,確保AI在教育領域的負責任應用。
Thumbnail
2025年是AI大鳴大放的一年,教育該往哪個方向孩子才會有競爭力?也許AI可以給我們答案!
Thumbnail
昨天在幫孩子檢查作業,發現其實過去到現在的題目與答案,似乎還是太過簡略,很可能會讓孩子產生許多誤解。 比如,昨天我看到的閱讀測驗大致上是說不願意幫忙別人的結果反而害到自己,然後有一題的正確答案是:我們應該要盡力幫助別人。 但身為大人的我們都知道,不是什麼忙都應該幫,而我們應該要引導孩
Thumbnail
AI 教父對OpenAI最新的o1模型表達擔憂|Google 執行長成立 1.2 億美元全球 AI 教育基金|美國半數州正推動法案規範生成式AI在選舉中的使用
Thumbnail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教育的變革不僅僅依賴於內容本身的創新,更需要技術的支撐來打破傳統模式的束縛。Academic Labs 正是以這一理念為基礎,結合了 Web 3.0 和 AI 技術,打造出一個革新的在線教育平台。這個平台不僅提高了教育資源的創建與共享效率,還保障了數據的安全性和用戶的隱私。
Thumbnail
人工智能:革命性技術的崛起與挑戰 1. 什麼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是指由人類創造的機器或系統,能夠模仿人類智能,執行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務。這包括學習、問題解決、語言理解、視覺感知等能力。AI系統可以處理大量數據,識別模式,並根據這些信息做出決策或預測。 2.
Thumbnail
AI的世界充滿了創新和潛力,涵蓋了許多領域,包括但不限於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電腦視覺和機器人技術。AI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複雜而多層面的,既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戰。社會需要在技術發展和倫理規範之間找到平衡,確保AI技術的應用能夠真正造福人類。
Thumbnail
先寫結論: AI真的很厲害,而且只會愈來愈厲害,但我們人類還是得繼續學習。而且因為AI工具的便利,人類學習將更貼近學習的本質---為了成長和幸福。 以往為了應付工業化進程而必須花大量時間反覆記誦或演練的重複性工作,將大量減少,也不再需要花大量時間學習某些特定目標的應用技能工具,如:『文件繕打
大語言模型能夠生成文本,因此被認為是生成式人工智慧的一種形式。 人工智慧的學科任務,是製作機器,使其能執行需要人類智慧才能執行的任務,例如理解語言,便是模式,做出決策。 除了大語言模型,人工智慧也包含了深度學習以及機器學習。 機器學習的學科任務,是透過演算法來實踐AI。 特別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