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愛的藝術》談愛的問題不是對象問題,而是能力問題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關於失戀、分手,我們常常會說:「下一個會更好、下一個對象會更適合自己。」但是,憑什麼下一個會更好?我們之所以相信未來會更好或下一個會更好的理由,到底只是一種生存式的期望,還是我們真的從過去學到了些什麼?而這個「什麼」或許是一種經驗、一種感覺、一種自我知識上的成長,使得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擁有更接近想望的能力。本書作者─德國哲學家暨心理學家弗羅姆(Erich Fromm 1900-1980)提出一個顯而易見,卻不容易實踐的問題,我們都知道什麼是愛,但是愛的能力到底是什麼呢?


我認為愛最可貴的是愛的「動機」,一種理想上是無條件式的動機(多少還是會受社會環境的價值所影響),而使愛成為可能的這個動機的「基礎」,決定了愛的性質(時間性、普遍性、藝術性等)。所以,愛是由動機而產生的主動的活動,而不是被動的。例如:愛人的人與被愛的人哪一個才是擁有愛的人呢?只有主動的去愛的那一方才真的擁有愛。於是,單戀算不算是一種愛,單戀的人有沒有可能失戀呢?有這方面經驗的人我想都會同意,單戀也是一種愛,它同樣讓愛人的人在過程中獲得了照顧、責任、尊重以及了解等愛的能力的實踐與分享的快樂,即便對方只有被愛的接受而沒有愛的給予。


但是,我們真的擁有百分之百主動的引發愛的動機的可能嗎?俗話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人們因為有「緣」所以再一起。緣難道是我們可以掌握的嗎?而緣的背後所表現的,不就正是因為我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又剛好誘發了動機,所以才遇見了對的人。而我之所以會在這樣的時間、地點、遇見他,全然和我的目標、年齡、能力、價值觀、選擇等有所關係,如同物以類聚,今天在同一間公司上班或同一間學校上課,不過是因為我們的能力相似、生活範圍相近。除非是因為非自願的因素所導致,例如:當兵也許是男生在一生之中,除了國中的常態編班之外,最後一處能夠打破階級的階段,讓我們得以與不同階級的人互動、交流、生活,雖然某部分來說還是有物以類聚的因素,年齡(18~35歲)、性別(男性)、居住地還是差不多(中部大部分在成功嶺受訓、北部則在金六結),但是相較於自我選擇的工作、居住環境、對象,算是比較被動的結果。愛的動機雖然並非百分之百的主動,但是我們依然能夠百分之百的主動去掌握我們所能夠掌握的,而這就是愛的能力展現的所在。


根據內政部婚姻狀況統計資料,台灣2015年30-39歲未婚人口男性比例高達47%,女性比例高達33%,表示有愈來愈多人選擇晚婚或不婚。我想各位身旁多少都有這種人;條件很好,工作穩定、高學歷、年薪高、或有房有車等,但是卻苦無對象,為什麼呢?撇開不婚的人,那些想婚的人為什麼沒有辦法去愛呢?這便是愛的能力的問題。


下一個會比上一個還要好的原因,並非對方的條件更好、更完美、更理想,而是雙方彼此是否皆有愛人以及被愛的「能力」。這種能力,弗羅姆稱之為「愛的藝術」。藝術的能力,有天生的、也有後天努力的,相同的是,要想專精任何一種藝術的必要條件是─專注。我想大多數的人都同意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因為沒有了愛便會讓我們感到不安。但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又花了多少時間去學習愛的能力呢?有人說,學生時代一定要談個戀愛,因為一出了社會,愛也就不再單純了。或許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出了社會,我們就忘了愛的能力了。似乎我們總認為愛只是對象的問題、被愛的問題,而不是愛人那一方的問題。這將導致一個結果,就是當愛的動機被啟動時,我的愛是「墜入式」的愛,而非「屹立式」的愛,誤認為短暫而狂歡式的愛是成熟的愛,但那其實是「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的不成熟的愛;而非「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的成熟的愛。


愛如果作為一種藝術、一種能力,似乎便是能夠一生持續追求的,而經由能力的熟悉與成長,讓我們的生命更加的蓬勃,因著愛的給予而接受了更多的愛。愛的學習不在愛情片、情歌、言情小說之中,而在自身的行動,唯有真實的去愛、被愛,才能建立合理的信念,並以此作為判斷及思考的基礎。先從自愛開始吧(不是自私),因為能夠過好一個人的生活、獨立的獲得愛,我相信一樣能夠過好兩個人的生活。

2016/11/27

    7會員
    530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要怎麼好好休息 + 避免工作過量?《黑貓創作報#4》午安,最近累不累? 這篇不是虛假的關心。而是《黑貓創作報》發行以來可能最重要的一篇。 是的,我們這篇講怎麼補充能量,也就是怎麼休息。
    Thumbnail
    avatar
    黑貓老師
    2024-06-29
    要怎麼知道自己的愛情到底是不是"成熟的愛"?愛的藝術:從孤獨到成熟的愛本篇文章介紹佛洛姆心理學中對成熟愛的五個要素,包括給予、照顧、責任、尊重、瞭解。透過充分享受奉獻的喜悅、對愛的照顧和責任感、真正瞭解與尊重對方,實踐出真正的愛。最後分享了愛的意義和價值,並推薦相關書籍。
    Thumbnail
    avatar
    Kevin_malamute |凱文-馬拉穆
    2024-01-04
    愛的藝術:從孤獨到成熟的愛,愛是一種「可以練習」的技能,不要只"想"好好談戀愛愛的藝術源自佛洛姆的經典著作,闡述從孤獨到成熟的愛之道。本篇文章探討人類對愛的需求,解釋怎樣愛一個人,並指出「成熟的愛」和「不成熟的愛」之間的區別。
    Thumbnail
    avatar
    Kevin_malamute |凱文-馬拉穆
    2024-01-02
    從鍾孟宏《陽光普照》、林佑恩《度日》梳理日常中曖昧不明的抑鬱近二十年,我們可以看見台灣電影逐漸走向產業、政策、文化、科技開始交匯的時刻,這彷彿開啟一扇機會之窗,民主自由與多元價值支持國內影像創作空間,孕育近代數個優秀電影導演與創作者成長。時至今日的台灣,可說是全球華人地區中非常重要的影像與藝術創作寶地,尤其在全球串流影音平台蓬勃發展之際,電影導演有機會掙脫環
    Thumbnail
    avatar
    bamboo
    2023-12-21
    懶得創作?或許是因為沒有活在當下|從《愛的藝術》看藝術的愛你是否也滿懷著藝術的熱忱,但卻苦於沒有心力完成?
    Thumbnail
    avatar
    玄成
    2023-05-10
    【影評】Netflix《從愛出發》無論身世人生就該走一條 你願意的路 我知道我不被歡迎,但我會證明我可以 改編自《紐約時報》暢銷回憶錄,「愛」可以成為關係的解藥,任何事物都應該以平常心對待,放開成見,人生更美。 《從愛出發》(英語:From Scratch)是由 Attica Locke 和 Tembi Locke 為 Netflix 創作的美劇限定係列。 受Temb
    Thumbnail
    avatar
    YC Sky
    2022-11-02
    我們很好,但從來就不在彼此的藍圖裡|港片經典《甜蜜蜜》看異鄉人的大城小愛1996年奪下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劇情片,以情愛為引、人生為本,鄧麗君的歌聲相伴,講一代人在移民浪潮、香港回歸前夕的集體記憶,那裡有滿載情懷的歌、繁華陌生的城和離鄉背井的人。 更多文章請見IG:@funingee_
    Thumbnail
    avatar
    放映雞_放電影
    2022-05-18
    也許我們從未懂得如何愛➤《愛的藝術》「雖然我們的意識層面害怕的是不被人愛,但我們真正的恐懼是去愛。」 —p.192 這無疑是我近期最愛的一本書!而且會一讀再讀! 為什麼我們總踏入不成熟的愛? 回到所有心理學的大哉問:自我覺察。 覺察自己的內心後,我們才能懂得愛,因此愛,是一門需要研修的藝術。 我喜歡的書中金句
    Thumbnail
    avatar
    Na個樹洞|Louna
    2022-03-06
    KPOP分析│從泡泡茶到小詩:用《愛的藝術》來看防彈2014-2019的成長對於一件事情越有所知,愛越大。認為一切果實都像草莓一樣同時成熟的人,對於葡萄一無所知。
    Thumbnail
    avatar
    喬哥
    2020-08-08
    從韓劇《愛的迫降》看南北韓用詞差異*本文涉及韓劇《愛的迫降》劇情,請斟酌收看。 韓劇《愛的迫降》(사랑의 불시착)講述因為龍捲風導致滑翔傘意外,被迫在北韓降落的財閥二世尹世理(孫藝真飾),與北韓大尉利正赫(玄彬飾)所發生的浪漫愛情故事。
    Thumbnail
    avatar
    編笑編哭/B編
    201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