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學三部曲之二:如何藉由現象學思考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現象學的三種結構形式、三種常用的進路。分別是:1. 部分與整體、2. 同一與多重、3. 顯現與不顯現。


  1. 部分與整體:整體(whole)可分析出不同的部分(parts);片段與(pieces)與環節(moments)。片段與環節的主要差異在於,片段能夠獨立於整體之外,例如:蘋果可以獨立於蘋果樹之外、輪胎可以獨立於自行車之外、我可以獨立於某團體之外。環節則是不能獨立於整體之外,例如:紅色不可獨立於蘋果之外、聲音不可獨立於空氣之外、視覺不可獨立於眼睛之外。也就是說,片段能夠單獨被經驗到,環節則必須與其他環節一起存在才能被經驗到。


  然而,語言卻給我們一種能夠單獨討論環節的錯覺。當我們單獨討論環節時,環節是抽象的被思考著。當不可獨立的部分(環節)被視為可獨立(片段)的部分討論時,將導致思考上的危險。例如:我們常以片段的方式思考心智,便會認為心智有「知識的問題」、「外在世界的問題」,但事實上,心智是環節的、是無法單獨脫離外在世界的,如同心智無法獨立於大腦。


  我們總是有把不能獨立者獨立開來、把抽象者當成具體者思考的危險。因為語言中的抽象性容易誤導,讓我們誤認為可被談論的就是以具體的方式向我們呈現。而對現象學理解的重要性在於,現象學的哲學分析有助於我們分辨片段與環節的不同,進而分析不同環節如何建構出整體。例如:看與被看兩者如何做為環結並構成一整體、經濟與社會契約如何做為環結並構成人類的關係。


  2. 同一與多重:我們知覺事物的方式是有結構的,我們能夠以不同的表達方式傳遞同一個事實。例如:輕聲細語的說話或大聲的喊出來,都呈現了同一個事實。同一事實可以由多種方式表達,然事實本身並不等同於各個表達形式。例如:正立方體的「同一性」與「面、面相、輪廓」是不同的層次。「事實」與「語言表達」所屬的層次亦是不同的。這也是一般哲學常件的謬誤:即錯置的具體性(misplaced concreteness);如同將環節當作片段的錯誤。事實是在多重表達形式之中與背後的同一者,事實總是能以我們已知之外的形式顯現,事實的顯現總是有所保留。


  某個事件,曾經參與過的當事人、將某事紀錄的人、從紀錄(報章雜誌)閱讀的讀者、將某事做為藝術品等各種不同媒材表達等,都是不同的、多重樣態的經驗方式。而在各種不同的、多重的經驗方式中,我們還能認知到是同一件事的原因在於:事實的同一性。而每一次鈴聽同一首音樂、每一次欣賞同一幅畫,都僅是事實的部分顯現。事實的同一性並非多重經驗中的其中一種,例如:戲劇的某場演出並非戲劇本身。然而,同一性也並非等於多重經驗的總和,因為彼此是不同的層次;同一性「超越」了多重經驗、超越了表象的層次,同一性不能被化約為表象。


  然而,同一性卻必須由表象、經驗所給出。回到正立方體的例子,假設我今天看到正立方體的三個面,為什麼我會知道我還有另外三個面未看到?因為我藉由在不同時間旋轉正立方體得出不同的輪廓,同時輪廓呈現給我正立方體的「同一性」。因為前一秒的輪廓經驗、前一秒所顯現與遮蔽的部分不同於後一秒的輪廓經驗,彼此都是事實的同一性的一種可能呈現。現象學分析的便是描述某一特定事物所適宜的多重呈現樣態。例如:一個藝術品的同一性不同於政治事件的同一性,現象學便是指出每一種存在的「適當」狀態,適當的顯現、適當的理解,避免同一性受到表象經驗化約的影響。


  3. 顯現與不顯現:又稱滿實與空虛意向(filled and empty intentions),空虛意向指得是一個意向,一個不顯現的意向。例如:在看電影之前,我們聊著這部電影的種種,我們以空虛意向著電影,以不顯現的狀態談論著電影,因為我們還未真正看到電影、電影還未在場顯現。直到我們看著、感知到正在播放的電影、滿實意向著電影、電影在場顯現。


  不顯現的空虛意向又分為一種是呈現於預期,如看電影之前;一種是呈現於記憶,如看完電影之後。事物總是在顯現與不顯現之間流動,哲學的傳統則是偏向討論顯現而忽略不顯現的部分。現象學的重要性便是在釐清屬於某一問題對象的顯現與不顯現,以及滿實與空虛意向的組合。不顯現也是一個現象,也需要被重視。唯有覺知不顯現,我們才能理解不在眼前的後悔、事物不在眼前所產生的情感,如:思鄉之情。


  當我們尋找某物而未得時,呈現與我們的是此物的不顯現。我們總是活在未來與過去裏,活在有所距離與有所超越裏,活在未知與存疑的事物裏;並不是活在只有五種感官的世界中。事物若沒有不顯現的襯底,便無法被顯現、被理解。事物的同一性只能由跨越顯現與不顯現的「差異」給予出來。


  綜上,藉由現象學思考「部分與整體」,讓我們得以避免語言抽象性的謬誤,避免把不能獨立者獨立開來、把抽象者當成具體者思考的危險。而藉由現象學思考「同一與多重」,則讓我們避免事實的同一性受到表象經驗化約的影響,因為彼此是不同的層次。提醒著我們要不斷追求各種事實「適當」的存在狀態。最後,藉由現象學思考「顯現與不顯現」,提醒我們不管顯現或不顯現都是事物的存在形式,唯有在顯現與不顯現的差異中,事物的同一性才可能被給予。在對現象學的進路有了初步認識之後,下篇文章將重新思考「何謂建築現象學」?

2019/9/8

7會員
530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要怎麼好好休息 + 避免工作過量?《黑貓創作報#4》午安,最近累不累? 這篇不是虛假的關心。而是《黑貓創作報》發行以來可能最重要的一篇。 是的,我們這篇講怎麼補充能量,也就是怎麼休息。
Thumbnail
avatar
黑貓老師
2024-06-29
《現象學十四講》摘要https://youtu.be/yNlzMPU4woQ?feature=shared
Thumbnail
avatar
2023-10-11
《精神現象學》 筆記9/18「通過一個特定的顯現方式,它誘導著對方,使對方發生外化,而這意味著對方現在本身也是一種力的交織。一方是誘導關係,另一方則是一種特定的、具有相反內容的關係,在這裡,每一方面就其自身而言都是一種絕對的顛倒一種絕對的更替。但是這兩種關係其實是同一種關係......
Thumbnail
avatar
Nine
2023-09-17
翻譯文章/如何像現象學家一樣思考?(下)歸根究底,現象學還原幫助我們理解的正是這個生活世界——即使這種「不自然的態度」將會將我們帶到日常經驗之外,它最終仍然會把我們帶回來,使我們得以將從思考事物中獲得的哲學洞察力應用到我們每天的生活之中。
Thumbnail
avatar
莊逸心
2023-04-10
翻譯文章/如何像現象學家一樣思考?(上)學習實踐胡賽爾所說的「現象學還原」,是否可以讓我們得到一種更獨特的、豐富的世界觀?從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到身體上愉悅或痛苦的感受;從改變商業戰術到提高醫療成果和減輕病患的恐懼,現象學呼籲我們專注在經驗的意義與價值上,使我們得以在不同的層次理解我們自身,以及我們所處的世界。
Thumbnail
avatar
莊逸心
2023-03-31
超越存在:现象学流形构成中的感官结构与统一性【关键词】流形;数;统一性;同一性;蒙加里奥;去沉淀化 一、胡塞尔开创性的工作对“胡塞尔主义者”的影响[③] 二、胡塞尔对逻辑学心理主义和超越论心理主义进行了区分, 问题的解决诉诸于“数”和“流形” https://yamcode.com/okn6sbkmpd
avatar
offpypi
2022-07-08
雨天的現象學 怡婷是我的大學同學,在我研究所畢業沒多久就驚聞她的死訊 每當想到她,會想起當年在學校聽她好不容易選修一門現象學 在探討存有與存在的時候,教授的考題是:甚麼是妳日常在使用而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的。 她很驕傲的說,她的回答是耳朵,平常看不到必須要照鏡子才看得到但是很重要。 我覺得她的回答很有啟發性
Thumbnail
avatar
Francis Kao
2020-10-22
胡塞爾現象學作為近代西方歐陸哲學發展的中心近代西方歐陸哲學圍繞著胡塞爾現象學發展。 在《邏輯研究》中,胡塞爾指,所有現象都是意向行為,而構成意向行為的重要元素是意向性 (intentionality)。意識通過不同方式 (如關注、理解、記憶、關聯、幻想等) 把某些東西變成意向對象,此一亦主 (內在) 亦客 (外在)、無主 (內在) 無客 (
Thumbnail
avatar
汶俊 (筆名:無言)
2020-08-06
七百讚謝詞:後真相時代的投票現象學我們的良心,在一個極度隱微的意義上被收買了......?
Thumbnail
avatar
哲學家替代役
2020-01-02
我第一次的現象學體驗:麥當勞的 Hello Kitty 太空裝娃娃筆者向讀者們分享一段自己兒時回憶的深刻體驗,並且使用 胡塞爾 的現象學作出進一步的評析。
Thumbnail
avatar
朱建豪
2018-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