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風了|03加護病房內居然有小孩子跑來跑去(中風回憶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在加護病房時期,經歷幾件事,有的到現在還不明白,或許我的記憶有問題,或許那時我陷入一種瘋狂的意識狀態⋯⋯基本上我耳朵的聽覺沒有問題,但我的眼睛不適常閉起眼睛。分述如下:

1.       在入住加護病房的第一天晚上,加護病房的電話響起,其中有一通是從台北院區院長室打來關切某病人的病況(我直覺可能是我,畢竟我也是個在其他醫療院所擔任小主管的人),但此舉似乎引發護理人員反彈(畢竟作業受到干擾),值班的護理人員找加護病房值班醫師來接聽電話,值班醫師說了幾句話就掛上了,轉頭向護理人員表示,他最不喜歡如此狀況。

2.       我聽到鐵鏈拖行的聲音。

3.       在聽到䥫鏈拖行的聲音同時有個意象及聲音在我腦中澄現:「生死簿上沒有我的名字。」、或是有人把生死簿的我的名字遮了起來,說「我是心理師,還想要拼!」云云,有點像是有一個個體向黑白無常說話。

4.       我也聽到一些小孩子跑來跑去似乎是玩耍的聲音,納悶著加護病房內怎麼有那麼多小孩,唯一合理的解釋是工作人員帶孩子來上班,但這機率也很小,難以理解。

5.       我還聽到一些鳥的鳴叫聲,有點像是清早時會有出現的鳥聲。

6.       我感覺到我住院前二天身體精力比較充足,第三天以後體力明顯下降。

7.       我聽到一個自稱台北院區的總醫師想把他的父親送入加護病房,並要求裝呼吸器,並說他已瞭解風險。

8.       我聽到醫師們似乎在高談闊論某一病人的病情,說這種情況簡單,手術的風險很低,成功的機會很大,要和家屬溝通:我以為是在說我的狀況,結果不是。

9.       我聽到護理人員在討論有一個確診者走過加護病房,要大家謹慎把口罩帶好。--那時本來對covid-19守得好的台灣出現了缺口,有的護理戲稱近來都是「獅子王」(一個確診的獅子會長)的新聞,Covid -19的疫情好像擴散開來。

10.    有一天早上,我感覺到自己被推移到它處,因為原來加護病房在消毒清理。然後有原醫院同仁(我工作的同仁)來探望。(這應是沒有發生的事。)

11.    我聽到加護病房有一床病人有死亡風險狀況,所有的護理人員都衝過去。

12.    我經歷第一次在床上洗澡,兩個護理人員合力把我放在塑膠墊上,用類似乾洗手乾洗頭的東西執行。

(更多現場時況內容及討論,可聆聽「穗波心理師」Podcast ,EP74)

追蹤「穗波心理師(心理顯影)」FB粉絲專頁或加入「心理顯影:愛情、親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聊天室」社團可不定時收到「今日文章」、podcast預告及貓相片

收聽「穗波心理師」podcast(專門談心理與生活的Podcast 

avatar-img
206會員
386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篇文章主要分享了自己在加護病房的睡眠困難、對中藥的需求等內容,對加護病房的醫護人員有所期待與建議。
2021年5月,倒下⋯,本文講述身為醫事人員的作者突然間發生中風,剖析了當時的處境以及其所經歷過的身體感受,值得一讀。
大諮商時代,簡介心理諮商與治療如何進行。
藉由「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韓劇,談台灣、韓國兩方的精神醫療差異,並提供一些對精神病患的認識
由心理學觀點看「有生之年」
本篇文章是介紹穗波心理師提供的心理資源有哪些及如何運用
這篇文章主要分享了自己在加護病房的睡眠困難、對中藥的需求等內容,對加護病房的醫護人員有所期待與建議。
2021年5月,倒下⋯,本文講述身為醫事人員的作者突然間發生中風,剖析了當時的處境以及其所經歷過的身體感受,值得一讀。
大諮商時代,簡介心理諮商與治療如何進行。
藉由「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韓劇,談台灣、韓國兩方的精神醫療差異,並提供一些對精神病患的認識
由心理學觀點看「有生之年」
本篇文章是介紹穗波心理師提供的心理資源有哪些及如何運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回想六年前的農曆七月,突然發作故事,我扯著嗓子大吼大叫、劈頭撒髮,開始不認識家庭成員,見人就咬就打,家中所有銳器皆被藏起來,於是,喜得急性精神病房四人歡樂房!喔YA!展開本人逆轉人生!    剛清醒時,整個人被綠色布條綁緊(約束帶),在一間充滿軟墊房內,怎麼用頭撞或嘶吼,甚至大小便失禁也不
Thumbnail
患有思覺失調症的病人分享康復心路歷程,從最初的幻聽恐懼到找到合適的醫生和藥物治療,終於走出低谷,幫助自己逐漸康復和重新融入正常生活。
Thumbnail
一到了病房放下背包披上白袍後,突然感受到了緊繃緊張的氛圍, 以及聽見了護理師們看著一支手機竊竊私語。 沒有錯,我們醫院上直播了。
Thumbnail
提著裝了一台筆電、兩本書、幾件換洗衣物等的行李袋,穿著“啪哩啪哩”的涼鞋,從台大兒童醫院大樓走到舊大樓的二樓護理站,不過就300多公尺的距離,正要開口對護理師說話的我,突然止不住的咳嗽,喘不過來的呼吸頻率,似乎是嚇到了周圍的人,突然身邊多出了三位年輕護理師,有讓我先把行李放下的,有問我要不要先喝水的
早就知道我是重度腦麻的爸媽,在聽完我活不過五歲之後,驅魔、撒鹽、受洗、各式各樣求神拜佛都試試看。試圖逃避這個殘酷的事實。
Thumbnail
有些時候你的訊號沒有得到回應,不用太在意。 記得好久前剛住院要做電療時,四個床位中,有一位病人的燈一直亮著,走廊的燈也是,我根本沒辦法睡。護理人員將我換到一個很空曠的單人房,結果冷氣冷得我直發抖,一樣徹夜難眠。,說實話,不如不換。 有時候希望別人急著回應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跑醫院這麼多次,還是有一些新知。這是第一次爸爸在急診室待了五天之久。 急診室,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地方。諸多限制例如陪病者限一人兩人、疫情時只開放大門,到院內便利商店要從院外繞一大圈,設備簡約克難又找不到人問或幫忙等等,多次經驗使得我在急診室都很自在,自己到處去找椅子、找被子,問護理師,有什麼就拿來用
Thumbnail
我像個強迫症病患一樣。 一遍一遍的重覆聽著你傳來的留言。 在無法入眠的夜裡。
Thumbnail
醫院過夜無法深眠,我很害怕,很害怕媽媽突然怎麼了。一雨滴落,海就騷動。
Thumbnail
急診室內各種聲音交錯, 機器嗡鳴生, 小孩哭叫聲, 老人嘆息聲, 媽媽怒罵聲, 年輕人默默流淚聲, 也有檢查出來沒有大問題的驚喜聲。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回想六年前的農曆七月,突然發作故事,我扯著嗓子大吼大叫、劈頭撒髮,開始不認識家庭成員,見人就咬就打,家中所有銳器皆被藏起來,於是,喜得急性精神病房四人歡樂房!喔YA!展開本人逆轉人生!    剛清醒時,整個人被綠色布條綁緊(約束帶),在一間充滿軟墊房內,怎麼用頭撞或嘶吼,甚至大小便失禁也不
Thumbnail
患有思覺失調症的病人分享康復心路歷程,從最初的幻聽恐懼到找到合適的醫生和藥物治療,終於走出低谷,幫助自己逐漸康復和重新融入正常生活。
Thumbnail
一到了病房放下背包披上白袍後,突然感受到了緊繃緊張的氛圍, 以及聽見了護理師們看著一支手機竊竊私語。 沒有錯,我們醫院上直播了。
Thumbnail
提著裝了一台筆電、兩本書、幾件換洗衣物等的行李袋,穿著“啪哩啪哩”的涼鞋,從台大兒童醫院大樓走到舊大樓的二樓護理站,不過就300多公尺的距離,正要開口對護理師說話的我,突然止不住的咳嗽,喘不過來的呼吸頻率,似乎是嚇到了周圍的人,突然身邊多出了三位年輕護理師,有讓我先把行李放下的,有問我要不要先喝水的
早就知道我是重度腦麻的爸媽,在聽完我活不過五歲之後,驅魔、撒鹽、受洗、各式各樣求神拜佛都試試看。試圖逃避這個殘酷的事實。
Thumbnail
有些時候你的訊號沒有得到回應,不用太在意。 記得好久前剛住院要做電療時,四個床位中,有一位病人的燈一直亮著,走廊的燈也是,我根本沒辦法睡。護理人員將我換到一個很空曠的單人房,結果冷氣冷得我直發抖,一樣徹夜難眠。,說實話,不如不換。 有時候希望別人急著回應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跑醫院這麼多次,還是有一些新知。這是第一次爸爸在急診室待了五天之久。 急診室,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地方。諸多限制例如陪病者限一人兩人、疫情時只開放大門,到院內便利商店要從院外繞一大圈,設備簡約克難又找不到人問或幫忙等等,多次經驗使得我在急診室都很自在,自己到處去找椅子、找被子,問護理師,有什麼就拿來用
Thumbnail
我像個強迫症病患一樣。 一遍一遍的重覆聽著你傳來的留言。 在無法入眠的夜裡。
Thumbnail
醫院過夜無法深眠,我很害怕,很害怕媽媽突然怎麼了。一雨滴落,海就騷動。
Thumbnail
急診室內各種聲音交錯, 機器嗡鳴生, 小孩哭叫聲, 老人嘆息聲, 媽媽怒罵聲, 年輕人默默流淚聲, 也有檢查出來沒有大問題的驚喜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