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小學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所謂帶小孩就是把童年複習一次,或是過另一種童年一次。小孩準備上小學對父母來說實在是一件大事,對我們這種在異鄉對當地教育體系完全沒經驗的父母來說挑戰更大。

對當事人,也就是我家小章魚來說似乎完全不緊張,反正去就對了 (爸爸深感認同!!!!) 但學校就只有在2月初開了一次入學說明會,稍微講一下要準備什麼,給了一個紙袋的資料,然後就直接到開學典禮了。加上我們都只有在台灣唸過小學對日本的經驗是0,雖然好像不應該太複雜,但總會懷疑是不是自己忘記什麼,還好在請教有經驗的朋友與小章魚保育園的同學家長後有點概念了。

只不過,所謂的「有點概念」其實也不是「充滿信心知道要做什麼」,而是「知道大家都沒信心也不知道要做什麼」…稍微誇大了點,但即使是日本父母,他們也會說「現在的教育和我們小時候很不一樣了」,更多的是「其實我都不記得了,以前都是我媽處理的」。也是啦,問我小學入學準備了什麼,我也只能給一樣的回答,而且我媽曾是小學老師,雖然不是在我學校任教但也有熟人在,不管經驗值還是應變能力都遠勝現在的我。

除了問人當然也會自己找一下資料,大部分的網路文章都是教家長要如何準備,但我在附近的區立圖書館發現了一本《小学校が100倍楽しくなる 小学生のおやくそく》(讓小學變有趣一百倍的小學生承諾) 是一本小學老師以小朋友的目標讀者的繪本,教小朋友如何適應小學。自己看完後借回家和小章魚又一起念了一遍,再補充一些地區與學校差異,他好像也更清楚了。真心覺得台灣應該出一本類似的繪本。

綜合育兒前輩的建議、網站與書籍的資訊,普遍適用的準備工作大概如下:

  • 所有東西都要寫/貼名字。小孩弄丟東西的功力永遠超乎我們想像。
  • 練習自己走路上學,包括途中要注意 (地震可能有掉落物、車輛不容易看見行人、沒有人行道) 的地方、可以求救的地方。
  • 調整作息。小章魚的小學進校門時間是0800-0815,上午四節下午一節中間沒有午休,最好能九點半甚至九點就寢。我記得我小學時是0700-0735到校,上午四節、下午0-3節依年級不同,中午有45分鐘午休。之前看過一篇研究討論東亞家長的下班時間都太晚,連帶小朋友上床睡覺的時間也晚,但早上上學時間反而早,對小朋友發育並不健康。
  • 學著坐好坐滿45分鐘,有話要講不可以打斷別人。這兩點超難,我小時候雖然不愛說話或亂跑但也做不到,小章魚相對成熟 (出生月份在同年級前30%,我是後17%) 應該比較可以…吧?等待的耐心是腦部發展進度決定的,時間沒到就是沒辦法 (攤手)。
  • 學習關心別人、保護自己。這是從家庭教育到社會教育都包含的人生功課啊,要成長得快就是多練多討論,要讓小孩可以安心和大人講則是我們平常就要營造的環境,真的再忙也得和他說:「抱歉我剛剛在忙/在講別的事,你可以告訴我你本來想說什麼嗎?」

其他硬體準備像是書包、手提袋、文具、餐具、制服、運動服等別說台日差異,各校差異都很大。說到書包,大家對日本小學生書包的印象就是ランドセル (源自荷語ransel,方形背包之義),又貴又重又厚。雖然近年來許多學校已經不要求要背ランドセル,地震防護也有專用的椅背墊-防護頭套;也有的學校有規定的書包,而運動用品公司也有開發「看起來像ランドセル但是輕很多也便宜近半的運動背包」。但放眼望去,日本小學生還是幾乎全員背ランドセル,只是顏色比古早的紅黑二色繽紛了許多。

與眾不同的勇氣需要孩子自發與家長的支持,我當年有得到支持所以是背運動背包,而不是當年台灣常見的橫式小學書包。現在小章魚選擇ランドセル,不知道能不能背滿六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章魚他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章魚結束最後一天的保育園生活了。 好好跟大家道別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就如李安透過《少年Pi的奇幻漂流》說的:「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然而最讓人痛心的是,沒來得及說再見。」
小章魚結束最後一天的保育園生活了。 好好跟大家道別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就如李安透過《少年Pi的奇幻漂流》說的:「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然而最讓人痛心的是,沒來得及說再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與家人的對話】 回想大學時期,每次和家人聊天,對話大多是以下這種模式: 「最近在學校都在幹嘛?」 「就讀書、做報告、準備考試呀。」 「有沒有認識什麼新同學?」 「就同學啊,還可以吧。」 「有沒有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 「還好吧,基本上就是上課、讀書、考試。」 「有沒有讓你開心的事?」 「
Thumbnail
這個科目應該是許多中文人的痛,雖然大學四年必修科目都有上,但是不同老師上得深淺不一,選用的教材也有很大的差異。此外,內容範圍龐大而不易得分,分數普遍也給的不高;是以,以不失基本分為準備要點,困難或需要很多時間準備的章節,可以適度放棄,用文學史或思想史分數來彌補。 筆者當年小學得分普遍也不高(當年考
Thumbnail
幼兒園是寶貝踏入校園生活的第一個階段,與分離焦慮主題不同,上學繪本書單希望能幫助孩子了解上學的原因、認識學校的作息與學習內容、如何與朋友相處,以及可能遇到的緊張、不安情緒,最後終將適應,並且欣然邁向上學之路。藉此建立孩子對校園生活的期待感,對學校有正向認識。
Thumbnail
雖然紐西蘭的生活,一開始就定位成遊玩的生活模式,但作息仍然是有個主軸來貫穿,那就是‘’上學‘’。 首先,大兒子入讀了附近的公立小學。由於他很快就適應了,我們接著也想把小兒子送去學校。他還不到三歲,只能送去類似幼稚園的學校,當地叫做“Pre-school Centre”, 一般的上學日,他可以在學校
Thumbnail
八月即將迎來幼兒園的新生入學,面對新環境小寶貝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分離焦慮及適應期,父母也是。入學前和寶貝共讀讓他感到安心的繪本,幫助他了解上學是什麼、做些什麼事,並相信和主要照顧者只是短暫分離,可透過一些小約定或是說再見的儀式感,讓寶貝感到安定。
孩子上幼稚園沒多久疫情就開始了,幾次差點成行的校外教學,讓孩子對校外教學更是滿心期待,就這樣到了三年級,從校外教學的資訊公告出來到成行之前,孩子帶著各種美好想像來迎接那一天的到來。 國小三年級,可以自己吃飯,可以自己上廁所,也具備分辨危險的能力,這些應該是這個年紀孩子的標配,對我來說校外教學是一場
Thumbnail
第三個任務要求葉明在短短三個月內,參加一項國際比賽並獲得冠軍。 葉明目前已經經過一波三折之後終於通過初賽可以進入決賽。 最重要的是心態的改變。
記得剛成為國小新鮮人的孩子,下課時總喜歡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探險,尋找屬於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孩子只要想獨處,就會去他自己專屬的秘密基地看看花草,發呆放空;同學邀約時,也會一起去玩學校的遊樂器材,在那裡有更多的同學,也認識了不少中高年級的學生。現在想想,真的很感謝低年級的班導,讓學生們在下課時間能充分的玩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與家人的對話】 回想大學時期,每次和家人聊天,對話大多是以下這種模式: 「最近在學校都在幹嘛?」 「就讀書、做報告、準備考試呀。」 「有沒有認識什麼新同學?」 「就同學啊,還可以吧。」 「有沒有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 「還好吧,基本上就是上課、讀書、考試。」 「有沒有讓你開心的事?」 「
Thumbnail
這個科目應該是許多中文人的痛,雖然大學四年必修科目都有上,但是不同老師上得深淺不一,選用的教材也有很大的差異。此外,內容範圍龐大而不易得分,分數普遍也給的不高;是以,以不失基本分為準備要點,困難或需要很多時間準備的章節,可以適度放棄,用文學史或思想史分數來彌補。 筆者當年小學得分普遍也不高(當年考
Thumbnail
幼兒園是寶貝踏入校園生活的第一個階段,與分離焦慮主題不同,上學繪本書單希望能幫助孩子了解上學的原因、認識學校的作息與學習內容、如何與朋友相處,以及可能遇到的緊張、不安情緒,最後終將適應,並且欣然邁向上學之路。藉此建立孩子對校園生活的期待感,對學校有正向認識。
Thumbnail
雖然紐西蘭的生活,一開始就定位成遊玩的生活模式,但作息仍然是有個主軸來貫穿,那就是‘’上學‘’。 首先,大兒子入讀了附近的公立小學。由於他很快就適應了,我們接著也想把小兒子送去學校。他還不到三歲,只能送去類似幼稚園的學校,當地叫做“Pre-school Centre”, 一般的上學日,他可以在學校
Thumbnail
八月即將迎來幼兒園的新生入學,面對新環境小寶貝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分離焦慮及適應期,父母也是。入學前和寶貝共讀讓他感到安心的繪本,幫助他了解上學是什麼、做些什麼事,並相信和主要照顧者只是短暫分離,可透過一些小約定或是說再見的儀式感,讓寶貝感到安定。
孩子上幼稚園沒多久疫情就開始了,幾次差點成行的校外教學,讓孩子對校外教學更是滿心期待,就這樣到了三年級,從校外教學的資訊公告出來到成行之前,孩子帶著各種美好想像來迎接那一天的到來。 國小三年級,可以自己吃飯,可以自己上廁所,也具備分辨危險的能力,這些應該是這個年紀孩子的標配,對我來說校外教學是一場
Thumbnail
第三個任務要求葉明在短短三個月內,參加一項國際比賽並獲得冠軍。 葉明目前已經經過一波三折之後終於通過初賽可以進入決賽。 最重要的是心態的改變。
記得剛成為國小新鮮人的孩子,下課時總喜歡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探險,尋找屬於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孩子只要想獨處,就會去他自己專屬的秘密基地看看花草,發呆放空;同學邀約時,也會一起去玩學校的遊樂器材,在那裡有更多的同學,也認識了不少中高年級的學生。現在想想,真的很感謝低年級的班導,讓學生們在下課時間能充分的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