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紐西蘭的生活,一開始就定位成遊玩的生活模式,但作息仍然是有個主軸來貫穿,那就是‘’上學‘’。
首先,大兒子入讀了附近的公立小學。由於他很快就適應了,我們接著也想把小兒子送去學校。他還不到三歲,只能送去類似幼稚園的學校,當地叫做“Pre-school Centre”, 一般的上學日,他可以在學校待到下午三點鐘。
再來,就安排我太太進去當地的一所社區大學選讀一些課程,希望對融入當地生活有所幫助。果不其然,她在課堂裡很快認識了不少來自亞洲的媽媽,很自然的就打成一片了。
一系列的安排就緒之後,我的研究所課程也開始了。這麼一來,我們一家四口就全都是學生的身份了。最格式化的生活步調就是,一大早分別把他們一個一個送到學校,然後我才趕去大學做我的學生去。
為了方便下午時間的所有活動,我把課程全部集中到上午,或頂多午餐後加多一節,然後就得回家開始我對亞洲的‘’遠距工作‘’。
我沒有辦法像其他同學一樣,大部份時間花在圖書館或是電腦室裡頭。若有小團體討論的需要,只好央求他們把時間安排在晚上或是週末。這大概是給我最大壓力的一件事。
在小兒子放學之前,我基本上可以在書房好好專心做事。主要是文書之類的,例如撰寫傳真文件,或部份電郵聯繫(當時即時聯繫主要還是傳真和電話)。須要使用長途電話討論的事,全集中到三點半之後。
兩個兒子回家後,每個房間就全都是他們的遊樂場,吵雜和嬉鬧聲就差沒掀翻屋頂。這時候,我只好自己待在後院走動,手持電話,專心的和遠在亞洲不同國家的同事和客戶談我的生意。
我家小孩不太喜歡傍晚時分在後院草地上活動,因為那個時候戶外的沙蠅(Sand Fly)最猖狂。我曾有過一次被咬上百次的經驗,也因此很快就免疫了。因此,後院成了我的工作場域,不會受到干擾。
因為五個鐘頭的時差,我只工作半天的下班時間之後,就是專心陪孩子玩耍。不論是到附近公園,還是在他們的房間,我都必須完全的陪伴。尤其,大兒子須要做功課時,我更須要想盡辦法纏住小的,以免他干擾他哥哥。
最大的挑戰要算是飯後的時間了,小兒子把他喜歡的卡通錄影帶全都搬出來,就得陪他一片片的播放,一路陪他觀賞到上床時間到。
那麼,我的學校功課怎麼辦呢?
我只好配合孩子的睡覺時間,一起就寢。然後,隔天清晨趁他們還在沉睡時,自己起床到客廳看書,做功課。秋冬時分,氣溫降到接近零度,實在冷得可以。我只好點燃壁爐,靠近爐邊取暖,努力K書。想起小學課本讀過的夜半‘’鑿壁引光‘’,我這清晨‘’爐邊苦讀‘’的記憶,也是永難磨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