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新冠、持續性感染、再感染: 新冠科普術語索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常聽到新冠(SARS-CoV-2)的再感染(reinfections, RI)、持續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s, PI)、長新冠(long COVID, LC)其實是三個不同的專有名詞,但也經常被混淆。

長新冠、持續性感染、再感染

長新冠、持續性感染、再感染

牛津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表在《自然》上發現[i],

  • 普通人群中高比例(每 100 例中約有 1 到 3 例)的新冠感染會導致持續一個月更長時間持續感染(PI)
  • 一些PI具有大量突變,這表明它們可作為病毒儲存庫來傳播令人擔憂的新變種
  • 持續感染(PI)30 天或更長時間的人報告患有長新冠(LC)的可能性比典型感染的人高出 55%
  • 同一變異株的再感染(RI)則很少見

這裡將根據此研究區分再感染(RI)、持續性感染(PI),並以WHO的長新冠和兒童長新冠定義,作為此新冠科普術語索引的基礎。由於新冠與長新冠是發展不到五年的新興科學,術語索引亦將根據最新發展做不定期更新

ICD11: 長新冠

ICD11: 長新冠

長新冠

長新冠(long COVID, LC),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7 December 2022): 

    新冠後遺症(Post COVID-19 condition),簡稱長新冠(Long COVID) 是指在初次感染新冠病毒三個月後繼續或出現新症狀,症狀持續至少兩個月,無法用其他診斷來解釋的病症。

兒童長新冠

根據WHO定義(16 February 2023)

兒童和青少年的新冠後症狀(Post COVID-19/長新冠)發生在有確診或疑似新冠感染史的個體,症狀持續至少兩個月,且最初出現在急性新冠肺炎(COVID-19)的三個月內。

ICD11: 長新冠

新冠後遺症發生在有疑似或確診 SARS CoV-2 感染史的個體中,通常在 COVID-19 出現症狀後 3 個月,並且持續至少 2 個月且無法通過其他診斷來解釋。常見症狀包括疲勞、呼吸急促、認知功能障礙等,通常會影響日常功能。症狀可能是 COVID-19 急性發作初次康復後新發的症狀,也可能是初次發病後持續出現的症狀。症狀也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波動或復發。

持續性感染

識別持續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s, PI)的關鍵是是否來自同一感染。使用序列數據來識別持續性感染,通過它們是否在兩個或多個連續時間點共用一個罕見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來確定來自同一個個體的兩個序列是否來自同一感染。如果來自同一個體的序列在一個或多個位點上也具有相同的罕見SNP,則將其歸類為具有持續性感染。在Ghafari等人2024研究中,確定了 381 例持續感染,序列至少持續 26 天(11 例 Alpha、106 例 Delta、97 例 BA.1 和 167 例 BA.2)。最長的感染是BA.1,持續至少193天。現有證據表明它們代表了持續的病毒複製,儘管不能排除所有非複製RNA的持續存在。估計,0.1-0.5%的感染可能會持續存在,病毒載量通常會反彈,並持續至少60天。

再感染

不同的感染。考慮來自同一個體的一對序列,如果它們至少相隔 26 天採樣,在測序採樣時間點之間至少有一個共識核苷酸差異並且沒有共用罕見的 SNP,則表明具有相同主要譜系的再感染。對於Delta、BA.1和BA.2,與持續感染(PI)的個體數量相比,同一主要譜系的再感染個體數量較低。Alpha似乎是一個例外,超過三分之一的病例被歸類為26天或更長時間的樣本的再感染(RI),一半的病例被歸類為相隔56天或更長時間的樣本。

新冠科普術語索引列表 | WHO ICD 術語中文翻譯官方彙整


[i] Ghafari, M., Hall, M., Golubchik, T. et al. Prevalence of persistent SARS-CoV-2 in a large community surveillance study. Nature 626, 1094–1101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7029-4

avatar-img
97會員
203內容數
愛因斯坦: "所有的科學都只不過是日常思維的提煉。” 對於A.H.而言,每個人的內在都住著一個好奇的小孩, A.H.藉著寫科普,提煉日常的觀察與理解, 期待科學其實也能成為大家閒話家常的有趣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H.科普(pScience) 的其他內容
這裡將陸續針對新冠科普中常用術語,根據HPO: 人類表型本體論以及ICD 11: 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 全球診斷資訊標準, 陸續更新建立索引。並輔以知識本體(ontology)知識樹協助讀者快速進入知識單元的架構。
這裡將陸續針對新冠科普中常用術語,根據HPO: 人類表型本體論以及ICD 11: 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 全球診斷資訊標準, 陸續更新建立索引。並輔以知識本體(ontology)知識樹協助讀者快速進入知識單元的架構。
有關新冠科普的術語辭典,根據ICD 11: 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 全球診斷資訊標準,以及HPO: 人類表型本體論: 提供醫學相關表型、疾病表型註釋以及對這些表型進行操作的演算法的知識本體等。
最新研究: 國際權威期刊《自然》於3月20日再次針對冠狀病毒對大腦的傷害線索 ,歸納2024年最新研究後整理了四大線索,分別為免疫風暴 (Immunological storm)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症狀、屏障滲漏 (Leaky barrier)/BBB壞了、腦部侵犯(Brain invasion)。。。
3 月 11 日上午11:55(美國東部時間)紐約時報網站與實體報紙(10日)以標題「四年過去了,新冠病毒之謎正在解開」盤點了新冠科學現在式的7個問題,有趣的是在文章最後引用了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臨床流行病學家 Ziyad Al-Aly的話作為結論,雖然新冠病毒的許多謎團已經解開,但事實上...
這裡策展的是 2020 年公民科學事件簿:#長新冠(#Long Covid) 一文的精選圖。補充英文版於文末。 長新冠教科書由民眾發起: 「長新冠」一詞是由倫敦大學考古學家艾爾莎・佩雷戈(Elsa Perego)在推特上推廣來自患者創造的術語而興起的。” 從一條相當不起眼的推文。。。
這裡將陸續針對新冠科普中常用術語,根據HPO: 人類表型本體論以及ICD 11: 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 全球診斷資訊標準, 陸續更新建立索引。並輔以知識本體(ontology)知識樹協助讀者快速進入知識單元的架構。
這裡將陸續針對新冠科普中常用術語,根據HPO: 人類表型本體論以及ICD 11: 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 全球診斷資訊標準, 陸續更新建立索引。並輔以知識本體(ontology)知識樹協助讀者快速進入知識單元的架構。
有關新冠科普的術語辭典,根據ICD 11: 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 全球診斷資訊標準,以及HPO: 人類表型本體論: 提供醫學相關表型、疾病表型註釋以及對這些表型進行操作的演算法的知識本體等。
最新研究: 國際權威期刊《自然》於3月20日再次針對冠狀病毒對大腦的傷害線索 ,歸納2024年最新研究後整理了四大線索,分別為免疫風暴 (Immunological storm)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症狀、屏障滲漏 (Leaky barrier)/BBB壞了、腦部侵犯(Brain invasion)。。。
3 月 11 日上午11:55(美國東部時間)紐約時報網站與實體報紙(10日)以標題「四年過去了,新冠病毒之謎正在解開」盤點了新冠科學現在式的7個問題,有趣的是在文章最後引用了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臨床流行病學家 Ziyad Al-Aly的話作為結論,雖然新冠病毒的許多謎團已經解開,但事實上...
這裡策展的是 2020 年公民科學事件簿:#長新冠(#Long Covid) 一文的精選圖。補充英文版於文末。 長新冠教科書由民眾發起: 「長新冠」一詞是由倫敦大學考古學家艾爾莎・佩雷戈(Elsa Perego)在推特上推廣來自患者創造的術語而興起的。” 從一條相當不起眼的推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一篇半年前來自德國學者的回顧研究報告Curr Nutr Rep. 2021 Dec;10(4):352-363. 這研究怎麼說?  武漢肺炎後遺症一般認為會持續數週到數個月,包括疲勞、體力退化、睡眠困難、焦慮、憂鬱、關節或是肌肉疼等。飲食調理可以做什麼?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長新冠增加情緒障礙風險 長新冠確實還是跟神經精神情緒的疾病,息息相關。許多相關的大型研究,都指出新冠比起其他呼吸道疾病,諸如流感之類,更會影響病人的神經與精神心情預後。其中Lancet的23萬多人的大型資料庫研究指出,在新冠後六個月的追蹤,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有情緒障礙求診,其中有8.63%的個案是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千萬不可小看肺炎鏈球菌!歷史及醫學文獻上告訴我們,即使青壯年感染流行性感冒,合併肺炎鏈球菌感染,可能病程進展快速,短短48小時就過世,相當可怕!」
Thumbnail
我的體質是不容易感冒,可一旦感冒就一發不可收拾那種,且事前通常沒有任何感冒症狀,就直接從發燒開始,這次確診新冠不外乎也是相同的劇情。
Thumbnail
關於流感/新冠肺炎的到了今年2024年,仍持續的有確診,因為仍有一堆民眾在問這類相關問題,我把去年至今年的流感/新冠肺炎的做成一個FAQ給大家參考(就是我常遇到的,已及分享經驗的)
Thumbnail
文章提到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可能出現的後遺症-長新冠。介紹了這些後遺症的症狀和影響,並提到了美國研究團隊針對長新冠患者的調查結果。建議了轉至身心科接受更詳細的評估及調整,以及訪問康舟官網瞭解更多相關資訊。
Thumbnail
你們知道,近日流感病毒肆虐和新冠病毒蔓延,一樣都是很嚴重的問題?且在過年期間,可能會在高峰上呢! COVID-19 仍然是全球🌍主要的健康問題,但另一種呼吸道敵人 - 流感 病毒🦠。的出現,為這個冬季,增添了新的複雜和嚴重影響。一個特別令人擔憂的方面是:混合感染的風險在冬季一直在增加,即是患者
Thumbnail
新冠疫情升溫 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國內新冠肺炎併發症上周新增增515例,續創5個月來新高,死亡病例增48例也創4個月來新高,中重症和死亡個案雙創新高。疾管署提醒,未來3周新冠疫情會持續上升,約1月28日~2月3日春節前一周,與流感疫情同時在同一周,一起到達最高峰。 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COVID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一篇半年前來自德國學者的回顧研究報告Curr Nutr Rep. 2021 Dec;10(4):352-363. 這研究怎麼說?  武漢肺炎後遺症一般認為會持續數週到數個月,包括疲勞、體力退化、睡眠困難、焦慮、憂鬱、關節或是肌肉疼等。飲食調理可以做什麼?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長新冠增加情緒障礙風險 長新冠確實還是跟神經精神情緒的疾病,息息相關。許多相關的大型研究,都指出新冠比起其他呼吸道疾病,諸如流感之類,更會影響病人的神經與精神心情預後。其中Lancet的23萬多人的大型資料庫研究指出,在新冠後六個月的追蹤,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有情緒障礙求診,其中有8.63%的個案是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千萬不可小看肺炎鏈球菌!歷史及醫學文獻上告訴我們,即使青壯年感染流行性感冒,合併肺炎鏈球菌感染,可能病程進展快速,短短48小時就過世,相當可怕!」
Thumbnail
我的體質是不容易感冒,可一旦感冒就一發不可收拾那種,且事前通常沒有任何感冒症狀,就直接從發燒開始,這次確診新冠不外乎也是相同的劇情。
Thumbnail
關於流感/新冠肺炎的到了今年2024年,仍持續的有確診,因為仍有一堆民眾在問這類相關問題,我把去年至今年的流感/新冠肺炎的做成一個FAQ給大家參考(就是我常遇到的,已及分享經驗的)
Thumbnail
文章提到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可能出現的後遺症-長新冠。介紹了這些後遺症的症狀和影響,並提到了美國研究團隊針對長新冠患者的調查結果。建議了轉至身心科接受更詳細的評估及調整,以及訪問康舟官網瞭解更多相關資訊。
Thumbnail
你們知道,近日流感病毒肆虐和新冠病毒蔓延,一樣都是很嚴重的問題?且在過年期間,可能會在高峰上呢! COVID-19 仍然是全球🌍主要的健康問題,但另一種呼吸道敵人 - 流感 病毒🦠。的出現,為這個冬季,增添了新的複雜和嚴重影響。一個特別令人擔憂的方面是:混合感染的風險在冬季一直在增加,即是患者
Thumbnail
新冠疫情升溫 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國內新冠肺炎併發症上周新增增515例,續創5個月來新高,死亡病例增48例也創4個月來新高,中重症和死亡個案雙創新高。疾管署提醒,未來3周新冠疫情會持續上升,約1月28日~2月3日春節前一周,與流感疫情同時在同一周,一起到達最高峰。 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CO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