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式英文學習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們喜歡用臺語形容一件事情很容易做到,就像在呷飯一樣。

初生嬰兒不需要教導他們怎麼吸吮奶水一樣,天生下來就會吸吮,會主動覓食,拿起東西就往嘴巴塞,肚子餓了就找東西吃。這是老天爺自動幫人類內鍵配備好的功能,不需要另外下載軟體,不需要額外的引導指導或教導。

前提是要覺得肚子餓!

肚子餓是頭腦趨動我們身體去覓食的主要關鍵。

學習一項新技能,頭腦不會主動用警訊的方式告訴你,因此需要外在的環境來啟動學習的需求。這個外在的環境,就叫做社會性,或稱之為社會互動、社會腦。

能流利使用英文,等同於取得好工作的門票,又與賺得較高的薪水畫作等號。這樣的思考邏輯,就隱藏了取多社會互動的脈絡。「社會性」是時常在演變的,但需要怎麼面對及應變,卻沒有一套標準的作業程序。

英文從小學到高中階段設定為學校科目,家長的思維就視英文為學校科目,學校怎麼考試,就怎麼準備這一個科,補習班也跟著社會思維脈絡設定教材、聘請講師。家長喜歡吃佛跳牆或是pizza,學校及補習班就負責去採買食物,大雜燴似地丟一堆教材,聘請臺灣籍和外籍講師同步做教學。

在此,我還是要強調學校及補習班這樣的學習方式沒有任何的錯誤,有系統、漸進式的學習外語,對孩子的語言學習一定有幫助。錯誤的是學習的觀念及延展的時間。

我的孩子進入小學階段時,我花了很多時間探訪英美語補習班。在我學生時期曾接觸芝麻街美語的教材,因此第一家詢問的補習班就是芝麻街美語。第一次帶孩子去時,班主任細心地告訴我和孩子,要先透過英語文檢測,最基礎的程度是A,依序是B、C、D,先設定孩子的程度,才能入班漸進式學習。

女兒當時在美國就讀小學一年級,回臺唸小學二年級時參與芝麻街英語檢測之後,結果是在B的程度。我雖然訝異,但基於相信芝麻街美語的教材品質,也就先報名一期三個月的課程。

三個月期滿,我沒有再讓女兒去補習。同時期一起上課的媽媽問我,為什麼當初這麼推薦芝麻街美語,如今卻不再繼續上課?

我的看法是,雖然教材設計是純美式的,但因為是臺灣人所規劃的學習方式,導致芝麻街美語和其他美語補習班沒有什麼兩樣。

綜觀臺灣的補習班,所採取的學習策略大同小異,首先告訴家長,補習班引進的是英國或美國當地使用的教材,建議一週至少上課二次到三次,一次兩小時,一小時臺灣籍老師、一小時外籍老師,規定回家作業及課間隨堂測驗,背單字、寫句子、學文法、開口說。

然而,這樣的學習方式,像是要一個初生嬰兒還不能吃副食品,就要把魚、肉、蛋、奶、菜、水果、五穀雜糧絞碎一起吃進肚子裡。

結果會怎樣?小孩被餵食的內容不對、時間、方式者不對的情況之下,上吐又下瀉,完全沒有消化吸收。

以餵食嬰兒的思維,思考學習英語的基礎方式

在臺灣的英語文學習,我們沒有像新加坡或菲律賓設定為官方語言,先天學習的環境相對較弱之下,我們就要試著檢視孩子的學習觀念和方式是不是應該像嬰兒吃東西一樣。

一開始,先餵母乳。爸爸或媽媽試著用自己的聲音(而不是用錄音教材),每天花10分鐘唸故事或唱兒歌給孩子聽。至於在孩子的什麼階段開始,就看家長的意願。如果家長能心甘情願地做這件事,就像母親的情緒穩定,母乳的品質才會好一樣,唸故事和唱兒歌是一件快樂的事,親子之間要能充分享受這樣的過程,才有啟動學習的契機。

接著,媽媽母乳漸漸退去之後,就進入配方奶階段。家長可以選擇一些錄音教材(而不是影音教材),看家庭生活的情況,邊做家事邊陪孩子一起聽,並且試著陪孩子一起學習。

我的女兒是在小學三年級時,開始閱讀「大家說英語」。那時候,我把自己當做是非專業家教老師,單純聽廣播教材,沒有看影音,先搞清楚雜誌的使用方式,才進入課程。那時候的她,雖然表現一副無奈,趴在桌上不想學的樣子,還好我是用一起學習的態度,女兒勉強撐幾個月,最後才說不想再用這本雜誌。

女兒回想當時為什麼她不太想用「大家說英語」學英語,她說課程內容太無聊。我仔細思考這件事,突然覺得我當時的確用錯教材。女兒在美國唸過一年小學,聽力自然沒有太大的問題,而「大家說英語」是基礎級的英語課程,對她來說當然是太過簡單,因此而感到無聊。

若你一天吃三餐,早餐、中餐和晚餐是不同的食物搭配,要把英語文學好,就要跟餵食孩子一樣。那麼,我們是不是就要用一天三次的頻率來學英文呢?

先準備麵包

用食物來描述一個複雜難懂的事。學英文這件事,當然就是用西方文化代表性食物「漢堡」來形容,是最為恰當的。

首先,要準備二片麵包,一片是代表青少年、一片代表家長。二片麵包的形狀和進烤箱的溫度要一致。麵包帶給人體的營養成份是碳水化合物,意味著學習的動力。

麵包為了要保存,通常是要進冷凍庫,但如何從冷冰冰的麵包,變成又香又熱的麵包呢?

我習慣會在前一晚,就從冷凍庫拿出來退冰。也就是說,如果你自己想要學習一件新的技能,要青少年做一個他原來不熟悉的事,應該要讓他先在一般(常溫)的環境下,觀察一陣子(退冰),然後進入一個學習空間或環境時,也要慢慢讓他逐步學習。

這個「退冰」的步驟,在臺灣的英文學習環境裡,不管在國小英語課、美語安親班等各個部門都做得很好。原因當然是大多數的教育者,深怕太過高壓的環境,會讓青少年對學習英語產生恐懼而不再學習,因此普遍對於熟悉英語學習的過程,都能安排得當。

但就像我之前說的體制設計問題,這個「退冰」的過程,顯得有點太久了!久到麵包都呈現軟爛的程度。

我和家中女孩男孩共同學習英文,以及近期與青少年用聊天的方式學習英文文化的過程中,我發現如果小學三、四年級還沒有開始「瞭解」(不用立即開始背頌)動詞有過去式(進烤箱烤麵包),到了國中階段,麵包真的會呈現軟爛的狀態,老師在講什麼文法、詞性,真的會霧煞煞。

為了吃牛肉,去養一頭牛?!

要做一個漢堡,當然要慎選肉品,看是要從傳統市場買絞肉,還是要去超市買現成的肉片。

但我個人的建議,是從養一頭牛開始準備。

你說這樣太誇張!

但其實一點也不誇張!

買現成的肉,像提短暫的享受,只吃一、二餐;而養牛,再讓牠生小牛,就能製作無限個的漢堡。

養牛的過程,就是累積閱讀或觀看文本的過程。

要跳脫學英文是一門考試學科的思維,也就是不能把牛養在柵欄裡,這樣牛會不健康。要讓牛在草地上奔馳、吃草、享受陽光。

在草地上奔馳,意謂著要多方面選擇文本。若是習慣閱讀的青少年,就去找書來看;若是喜歡看影片的,就去Youtube找影片;若是喜歡追劇,那一定要訂購一個串流平台,看是要Netflix、HBO、Disney+都可以。

牛吃草的過程,就是背單字。牛每天要吃多少草,就背多少單字。一天沒吃草,牛肯定健康出問題。

在草地上享受陽光,意謂著持續而溫暖的動力。有些青少年的動力來自於家長、老師,有些則來自同儕互相學習,有些自己會有動力的來源,可能是聽歌或追一個喜歡的演藝人員。

所以,問問你自己,在英文的學習路上,你養牛了嗎?

最後,再加入佐料

漢堡裡的蔬菜和醬料是決定口感和味道的關鍵之一。

學英文的目的,是為了能溝通。面對面時,要能聽、能說;需要瞭解國際脈動,能讀;需要讓別人瞭解什麼時或爭取什麼權利時,要能寫。

因此,學會種植新鮮脆綠的蔬菜,以及學會調出好吃的醬料,就是養成能在對的時機,端出能用的技能。

這樣,這個漢堡的賣相就很好。

種植新鮮脆綠的蔬菜,要靠環境來養成包括土壤、陽光、水、養分。學語言的面向來說,就是要瞭解那個語言的文化。

美國、英國、紐澳和南非等地區都是英語系國家,講英語的文化都不一樣。如果你的個性是奔放自由,那就接觸美國美語的文化;如果你的個性是比較溫和,那就接觸英國英語的文化。

最後,我認為要調出好吃的醬料,是最難的一部分。優美地講出對的語調,或者寫出文字優美的短文,就像是調醬料一樣。如果你不知道從何學起,去買別人調好的醬料,就像模仿別人說話或句子一樣,把好的句子背起來。背久了,就應該有機會自己學會怎麼講話和寫文章。

你準備要做漢堡的各種食材了嗎?

avatar-img
15會員
99內容數
觀察分享青少年學習的社會現象及文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頻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臺灣政府提出了2030雙語國家政策,旨在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但成績提昇未如理想,本文探討教育體制對教學成效的影響,以及重新思考英文學習的持續重要性。
從出國前的認識到出國後的生活,藉由網路時代的變遷,回顧當時的筆友文化的交流,在一個全新的國度展開生活。
上課學英文已不再是唯一的選擇,越來越多的活動和媒體平臺提供豐富的英語學習方式。從廣播、YouTube到各種社會教育活動,都成為了快樂學英文的途徑。本文介紹了這些新興英語學習的方式,以及部分相關活動的詳細規劃。
透過Netflix影音內容測試你對英語系國家文化的認同感。若喜歡看英語類型影視作品,有助於學習英文的文化認同感。
孩子們對於學習英文的目的往往有不同的理由,因此導致了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法。文章中提到了三種不同類型的目的,分別是應付學校考試、精進英文學習以及達到海外求學或工作的能力。此外,作者也強調了要將英文學習目的設定在生活中找到有趣的感覺,以此來激發學習興趣,並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學習方法。
補習文化在臺灣社會的蓬勃發展,從戰後經濟起飛,到現今白領階級的父母需要補習班和安親班來照顧孩子,甚至英文補習測驗也成為社會焦點。儘管成績突出的例子顯示沒有補習也能取得好成績,但補習對於不同的學生成效也不盡相同,自制力及引導均可能影響成效。
臺灣政府提出了2030雙語國家政策,旨在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但成績提昇未如理想,本文探討教育體制對教學成效的影響,以及重新思考英文學習的持續重要性。
從出國前的認識到出國後的生活,藉由網路時代的變遷,回顧當時的筆友文化的交流,在一個全新的國度展開生活。
上課學英文已不再是唯一的選擇,越來越多的活動和媒體平臺提供豐富的英語學習方式。從廣播、YouTube到各種社會教育活動,都成為了快樂學英文的途徑。本文介紹了這些新興英語學習的方式,以及部分相關活動的詳細規劃。
透過Netflix影音內容測試你對英語系國家文化的認同感。若喜歡看英語類型影視作品,有助於學習英文的文化認同感。
孩子們對於學習英文的目的往往有不同的理由,因此導致了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法。文章中提到了三種不同類型的目的,分別是應付學校考試、精進英文學習以及達到海外求學或工作的能力。此外,作者也強調了要將英文學習目的設定在生活中找到有趣的感覺,以此來激發學習興趣,並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學習方法。
補習文化在臺灣社會的蓬勃發展,從戰後經濟起飛,到現今白領階級的父母需要補習班和安親班來照顧孩子,甚至英文補習測驗也成為社會焦點。儘管成績突出的例子顯示沒有補習也能取得好成績,但補習對於不同的學生成效也不盡相同,自制力及引導均可能影響成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讓小孩提早學英文,必須在以親子關係為優先、尊重沉默期、不強逼填鴨、讓孩子自由玩樂、豐富的聽說環境... 這些前提之下,才是有益的。重要的不是起跑的時間點,而是充分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順應天然優勢,因勢利導。
聽一個到台灣求學的外國人說,因為語文基礎差所以需要在心裡把老師講的中文念好幾遍才能理解意思…… 就覺得,這情形我也有過啊? 難道我其實是外國人?! 大概進入國小正式開始有系統的學習之後,我就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老師用一個方式就要三四十個小孩都達到一樣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在開始
其實不只是口中說出的是語言,從我們嘴裡吃進去的,也是語言。「食物」也可以作為一種語言。
Thumbnail
育兒知識不只會隨時代不同,還有各門各派,光是「食」就有人全親餵、有人母奶擠出全瓶餵,也有加入配方奶混合哺餵、或者全配方奶瓶餵。 無論哪一種餵法,小孩有吃飽就好。所以學會觀察小孩吃飽的訊號就成了很重要的功課,而非依照「餵多少」、「餵多久」來判斷,大人都有大小餐,更何況是孩子。 身體癱軟、嘴巴緊閉、
Thumbnail
這是作者在臺灣學習中文的真實故事。從一開始的困惑到逐漸熟悉的過程,帶有情感和回憶的成長旅程。故事中穿插著生活中的細節和食物的美好,讓人在閱讀中情不自禁地感受生活的溫暖。
【透過教材課程延伸互動,培養孩子自我思考的能力。(圖/思必可外語補習班提供)】 【李婉如/ 報導】語言是打開世界之窗的鑰匙,伴隨全球經濟的激烈競爭,台灣朝著2030年雙語國家的目標邁進,許多家庭花很多時間在孩子的英語學習上,但孩子不會說英文、不願開口說卻是台灣外語學習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孩子英語教育的文章。如何用願力和力行,為臺灣孩子培養良好的英語表達能力和書寫能力。讓他們一開口,一寫字,就讓世人認出來。而且,是充滿好感,充滿敬佩的那種。
Thumbnail
#人類圖教養 #飲食 剛剛於早午餐店,看見一旁的孩子前面,面對著一碗黑胡椒鐵板麵 遲遲無法入口,而在孩子對面的母親正在講電話,並且要求他吃完才要離開.... 其實孩子跟身體的連結是順暢,身體需要吃什麼或是不吃眼前的食物都會很明確的表達出現 人類圖教養的課,我沒有
Thumbnail
雖然早期教育對於英語學習有利,但在適當的年齡開始學習仍然能夠取得良好的成果。關鍵在於教學方法和持續的學習支持。特別是幼兒時期,家長建議先確認母語是哪個語言,母語認同不僅是關係到語言,也牽涉到文化價值。  
Thumbnail
這就是美國全國都正在英文教改的內容,這就叫做SoR,118英文課綱就該修正成這樣子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讓小孩提早學英文,必須在以親子關係為優先、尊重沉默期、不強逼填鴨、讓孩子自由玩樂、豐富的聽說環境... 這些前提之下,才是有益的。重要的不是起跑的時間點,而是充分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順應天然優勢,因勢利導。
聽一個到台灣求學的外國人說,因為語文基礎差所以需要在心裡把老師講的中文念好幾遍才能理解意思…… 就覺得,這情形我也有過啊? 難道我其實是外國人?! 大概進入國小正式開始有系統的學習之後,我就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老師用一個方式就要三四十個小孩都達到一樣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在開始
其實不只是口中說出的是語言,從我們嘴裡吃進去的,也是語言。「食物」也可以作為一種語言。
Thumbnail
育兒知識不只會隨時代不同,還有各門各派,光是「食」就有人全親餵、有人母奶擠出全瓶餵,也有加入配方奶混合哺餵、或者全配方奶瓶餵。 無論哪一種餵法,小孩有吃飽就好。所以學會觀察小孩吃飽的訊號就成了很重要的功課,而非依照「餵多少」、「餵多久」來判斷,大人都有大小餐,更何況是孩子。 身體癱軟、嘴巴緊閉、
Thumbnail
這是作者在臺灣學習中文的真實故事。從一開始的困惑到逐漸熟悉的過程,帶有情感和回憶的成長旅程。故事中穿插著生活中的細節和食物的美好,讓人在閱讀中情不自禁地感受生活的溫暖。
【透過教材課程延伸互動,培養孩子自我思考的能力。(圖/思必可外語補習班提供)】 【李婉如/ 報導】語言是打開世界之窗的鑰匙,伴隨全球經濟的激烈競爭,台灣朝著2030年雙語國家的目標邁進,許多家庭花很多時間在孩子的英語學習上,但孩子不會說英文、不願開口說卻是台灣外語學習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孩子英語教育的文章。如何用願力和力行,為臺灣孩子培養良好的英語表達能力和書寫能力。讓他們一開口,一寫字,就讓世人認出來。而且,是充滿好感,充滿敬佩的那種。
Thumbnail
#人類圖教養 #飲食 剛剛於早午餐店,看見一旁的孩子前面,面對著一碗黑胡椒鐵板麵 遲遲無法入口,而在孩子對面的母親正在講電話,並且要求他吃完才要離開.... 其實孩子跟身體的連結是順暢,身體需要吃什麼或是不吃眼前的食物都會很明確的表達出現 人類圖教養的課,我沒有
Thumbnail
雖然早期教育對於英語學習有利,但在適當的年齡開始學習仍然能夠取得良好的成果。關鍵在於教學方法和持續的學習支持。特別是幼兒時期,家長建議先確認母語是哪個語言,母語認同不僅是關係到語言,也牽涉到文化價值。  
Thumbnail
這就是美國全國都正在英文教改的內容,這就叫做SoR,118英文課綱就該修正成這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