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在大家面前稱讚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請不要在大家面前稱讚我:不是不上進,而是太早學會大人的消極,新世代的「好孩子症候群」

先生、どうか皆の前でほめないで下さい: いい子症候群の若者たち》


✍️作者:金間大介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24/03/26

raw-image
raw-image


📝我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時不時的會跟大學三年級的兒子和高中一年級的女兒討論書裡的內容。我發現或許是國情的差異,根據作者金間大介的研究,日本現今大學生普遍具有這種「好孩子症候群」:不想過於顯眼、希望平均分配與平等對待、無法自行做出決策、極度擅長請人代勞、競爭意識低落、重協調勝於競爭、重從眾勝於協調、自我肯定感低…等等,這些在我與孩子們討論中,確實有部分人是屬於這些類型,而且並不限於大學生(書裡提到強調是以25歲以下的年輕人為主要對象進行的調查),但在台灣社會應該不是佔多數。

raw-image
raw-image


就如同作者在書裡提到:「年輕人不喜歡變化,避免挑戰、防守這種一面倒的保守取向,是因為培育年輕人的日本社會就是如此。」,我從前在日本人開設的賣場工作時,屬於台灣人的兼職員工流動率比較大,日本主管一開始不能理解,覺得公司算穩定成長,福利也不錯,怎麼台灣人都不會害怕換工作,而且都很勇於表達意見,跟較為保守的日本國情還是有所不同。

raw-image


這本書不但討論了「好孩子症後群」的人們會有的狀況和表現,也在最後提出了給這類人的正向建議。如同我的小女兒說的,真正影響的還是環境,如果是能夠包容與願意跟學生們互動的老師,學生們也會很踴躍參與跟老師的互動,而大三的兒子已經經過面試進入大公司實習,也並沒有如書中提到的,現在日本的年輕人面試不穿正裝會感覺突兀,反而是像書裡說的,日本社會現在都希望面試的年輕人自由穿著,更能顯現自己的個性等等,台灣已經是這樣了,所以國情跟社會氛圍不同,年輕人的表現也確實差異不小。


但這本書提到的觀點很值得深思,無論是父母家長或是教育工作者,都可以從書裡的觀點思考面對孩子們成長過程會產生的變化。

raw-image


「人總是認為影響氣氛的源頭在自己以外之處,但其實來自你自己。」,這最後一章「給好孩子症後群患者的年輕人們」,提出了更多深刻思考的方向,讓我想到同屬日本作者池上彰的書:《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我相信不止在年輕世代,成人的我們,同樣也存在著「好孩子症候群」,同樣也有為什麼要工作這樣的消極感受。我想,這本書或許也能帶給讀者更多觀察自己和孩子們的視角。

感謝皇冠文化采芹的邀約閱讀 @crownbook195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u nian 舒年書黏的沙龍
50會員
438內容數
☘️閱讀記錄📖、喜歡的書籍📚、偶爾出現生活吃喝☕️、人生感受也有一些🗓。
2025/04/28
《越讀者》 ✍🏼作者:郝明義 🎨繪者:張妙如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日期:2017/08/30 📖書籍內容簡介(摘錄自書背封面): 閱讀,是在密林裡尋找一片樹葉。   閱讀,是深夜裡孤獨地攀登七道階梯。   閱讀,是駕駛插翼跑車,跨越夢想的界限
Thumbnail
2025/04/28
《越讀者》 ✍🏼作者:郝明義 🎨繪者:張妙如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日期:2017/08/30 📖書籍內容簡介(摘錄自書背封面): 閱讀,是在密林裡尋找一片樹葉。   閱讀,是深夜裡孤獨地攀登七道階梯。   閱讀,是駕駛插翼跑車,跨越夢想的界限
Thumbnail
2025/04/25
2025/04/25 幾年前,爸爸把我放在老家的舊書給清光了,又是在沒有通知我的情況下做的,當時我的難過心痛一直延續到現在,想到我的父母親從我幼時就是這樣,完全不會尊重我的意願,隨意翻閱我的日記書信、丟棄我的物品,就如同他們從來也沒有在乎過我的感受一般。我高中畢業就離家生活,二十出頭就結婚,似
Thumbnail
2025/04/25
2025/04/25 幾年前,爸爸把我放在老家的舊書給清光了,又是在沒有通知我的情況下做的,當時我的難過心痛一直延續到現在,想到我的父母親從我幼時就是這樣,完全不會尊重我的意願,隨意翻閱我的日記書信、丟棄我的物品,就如同他們從來也沒有在乎過我的感受一般。我高中畢業就離家生活,二十出頭就結婚,似
Thumbnail
2025/04/24
《宙的暖心料理 宙ごはん》 ✍🏼作者:町田苑香 譯者:王蘊潔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bookspring.tw 出版日期:2024/04/15 📖書籍簡介(摘錄自書背封面): 宙有兩個母親。   一個是生下她的花野,一個是撫養她的風海。對年幼的宙來
Thumbnail
2025/04/24
《宙的暖心料理 宙ごはん》 ✍🏼作者:町田苑香 譯者:王蘊潔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bookspring.tw 出版日期:2024/04/15 📖書籍簡介(摘錄自書背封面): 宙有兩個母親。   一個是生下她的花野,一個是撫養她的風海。對年幼的宙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努力,而非過度讚美孩子的聰明。過度讚美只會發生在上下關係中,而不是平等的關係。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夥伴,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並肯定他們的價值。
Thumbnail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努力,而非過度讚美孩子的聰明。過度讚美只會發生在上下關係中,而不是平等的關係。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夥伴,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並肯定他們的價值。
Thumbnail
▓誇獎某個孩子,是在引起其他孩子的妒忌嗎?   這篇看到最後,我想到一件事情。小時候,還有我的孩子小的時候,會聽到老師或當爸媽的人誇獎某人,或是主張小孩是需要誇獎的。有的在班上公開誇獎某人,或選他為「模範生」,說他好,要大家跟他看齊、學習,或是在孩子群中誇獎某個小孩。大人以為這麼做,其他的孩子就
Thumbnail
▓誇獎某個孩子,是在引起其他孩子的妒忌嗎?   這篇看到最後,我想到一件事情。小時候,還有我的孩子小的時候,會聽到老師或當爸媽的人誇獎某人,或是主張小孩是需要誇獎的。有的在班上公開誇獎某人,或選他為「模範生」,說他好,要大家跟他看齊、學習,或是在孩子群中誇獎某個小孩。大人以為這麼做,其他的孩子就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請不要在大家面前稱讚我:不是不上進,而是太早學會大人的消極,新世代的「好孩子症候群」 先生、どうか皆の前でほめないで下さい: いい子症候群の若者たち》 ✍️作者:金間大介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24/03/26 📝我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時不
Thumbnail
《請不要在大家面前稱讚我:不是不上進,而是太早學會大人的消極,新世代的「好孩子症候群」 先生、どうか皆の前でほめないで下さい: いい子症候群の若者たち》 ✍️作者:金間大介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24/03/26 📝我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時不
Thumbnail
這本《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關注青少年的心智發展,作者黑川伊保子從腦科學和人工智慧研究角度出發,提出如何和青少年建立情感連結的觀點。他們主張同理孩子的感受,並且以愛和尊重來教養孩子。建議父母不要過度關注孩子自己,而是幫助他們找到喜歡到愛不釋手的事物,這是培養青少年的關鍵。
Thumbnail
這本《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關注青少年的心智發展,作者黑川伊保子從腦科學和人工智慧研究角度出發,提出如何和青少年建立情感連結的觀點。他們主張同理孩子的感受,並且以愛和尊重來教養孩子。建議父母不要過度關注孩子自己,而是幫助他們找到喜歡到愛不釋手的事物,這是培養青少年的關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