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的宗教和少子化與黑子化(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悲慘世界》中,米里艾主教為尚萬強提供的袒護是使得後者可以走向正途的決定性關鍵。在事實上庇護一直以來都是教會行駛的權力(當然,這是量教會的力而為的,並非義務。),在環地中海戰爭頻發的時代,教會總是會收納大量的難民,而因為其權威性,使得大多數帝王也不敢強硬的殺進教會,得罪教會的後果是很嚴重的,當時的教士也有一定的戰鬥力,一方面來說,這也算是為自己留後路。

原始教會能維持的秩序是非常強韌的,並且深根於社區之中,有個好例子是《生活大爆炸》的美國哽--非常好客的亞美尼亞基督教大家庭,對這種家庭而言,教會能夠提供照顧小孩、老人的機能,他們的孩子被教會的其他大孩子帶大,他們將來也會帶大其他孩子;在老的時候被教會的成員關心,如同他們過去關心教會中的其他長輩一樣。這樣的高生育率社區自然是非常強大、且有未來的。

臺灣在國際分工上的角色(出口導向必低薪)、外來政權入侵使得本土菁英、豪紳受到壓制、中央集權式法律、政體等因素,使得能夠當任如上述牧師的角色消失,或是使得其權威大大的消失。中央的法律和福利制度替代了根據風俗所制訂出像村規或教規的規範和救濟制度,並且將年輕的勞動力送入擁擠的超大型城市,更糟的是還派生出了一般某種對於青天大老爺、包青天式的正義的嚮往,使得地方難以產生出有緊密關係網路的穩定社區,自然而然產生了低生育率和高房價的問題,對於邊緣人的協助和吸納也變得困難,且也缺乏防禦能力,給予了黑道份子極大的滋生機會和生存空間。

我想在臺灣也沒有人認為一個教會或是公廟在遭竊的時候,能想到這些宗教團體應該要全力協助這個竊賊的生活,問他是不是哪裡遇到困難了,想辦法把他導回正軌。因為教會和宮廟在現在變成純粹是一種俱樂部式場所和舉行對自己的神進行討價還價的各種小儀式的可悲地方。

反對中文科普 ACGN心得 生活、政治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猶太人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介紹了舊約聖經對於猶太人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對於抽象事物的詮釋和觀點。文章中談及了舊約聖經對於統治權力和家庭價值的看法,以及猶太人經歷的國家興衰。透過深入瞭解猶太人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們的價值觀和行為。
Thumbnail
讓我們拐個彎提一下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因為涉及的層面很大,當然也包含對教會的影響,這裡面牽涉的東西很複雜,影響有好有壞,我也只能稍微提一下。 首先教會錢變多以後 ,有錢贊助藝術文化活動,修道院也是,修道院收納一堆有錢人家子弟之後,開始規劃更好的空間,首先就是藝術。 簡單說,文化水平的提升非常重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從個體視角分析解構少子化的原因後,再以客觀視角與主觀視角帶入,讓原因自然成為主客觀視角的聯繫,相生相息,當生命體驗到無上境界的崇高,所帶來的生生不息時,即便是少子化或沒生小孩,也會生機蓬勃起來。
Thumbnail
中世紀有個有趣的現象,職位越高的神職人員有著兩面特性,一種是神學根基深厚,基本上在辯論上打遍天下無敵手,又善於政治權謀,一路往上爬,最後封頂,開始推動各種改革。 可惜,這種教皇很少(但不是沒有),更多是財團好控制的傢伙(像文藝復興時期赫赫有名的麥帝奇家族),這種人往往膽小如鼠又很卑劣,偏偏自尊心又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早期教會各有不同神學觀念,這一點現代也一樣,而你要能說服人家信你,以現在來說,其中一種方式就是用漂亮的教會、流行音樂、免費咖啡之類有的沒的。 你說講道理?不,坦白說就是算是初代教會也不是這樣,那是一些教父在意的,民眾有飯吃就好,現在的話大家都有飯吃,所以有些改走享樂主意罷了。 其實這也是羅馬政府
Thumbnail
宗教可以是一個很美好的事物。他使人有力量、獲得寬慰。  不知為什麼,有一些些人卻會誤用裡面的論點, 無論是有意無心,用了裡面的故事來審判別人。
Thumbnail
我從很小就進入到宗教中,或許是我想逃避當時困難的處境吧! 很多宗教都以家庭當包裝,缺少家庭溫暖、自信、肯定和支持的人就會被吸引,然後進入宗教過一個全新的生活,只要他一直沒有發現表裡不一的地方。 只要有名氣功勞,一定全是宗教的栽培功勞,一旦有了一些失敗失形象的事,那就一定是信徒個人的問題,而為了讓
講了一些初代教會與羅馬帝國之間的關係,我們先回頭談一下早期教會的狀況。  在耶路薩冷,因為使徒都在那邊,基本上就是本家,但「沒有教會」,其實一開始他們都還是去聖殿宣講(不然五旬節三千人受洗你想那是哪種場地,耶路撒冷哪裡可以塞三千人),其他城市也大多去猶太會堂,直到被迫害,而且有外邦人加入,因此開始
最近讀了很多教會史的書,因為還沒讀完(對,我同時讀好幾本,依照歷史時期主題閱讀而不是整本書讀),所以暫時沒書評好寫,但對於初代教會倒是有些東西可以談。 是這樣的,我見過太多牧者強調要跟隨初代教會的腳步,彷彿那是個無比美好的年代。 但那個年代恐怖極了,絕不是那種千人大教會還唱歌跳舞集體起乩的狀況,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猶太人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介紹了舊約聖經對於猶太人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對於抽象事物的詮釋和觀點。文章中談及了舊約聖經對於統治權力和家庭價值的看法,以及猶太人經歷的國家興衰。透過深入瞭解猶太人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們的價值觀和行為。
Thumbnail
讓我們拐個彎提一下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因為涉及的層面很大,當然也包含對教會的影響,這裡面牽涉的東西很複雜,影響有好有壞,我也只能稍微提一下。 首先教會錢變多以後 ,有錢贊助藝術文化活動,修道院也是,修道院收納一堆有錢人家子弟之後,開始規劃更好的空間,首先就是藝術。 簡單說,文化水平的提升非常重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從個體視角分析解構少子化的原因後,再以客觀視角與主觀視角帶入,讓原因自然成為主客觀視角的聯繫,相生相息,當生命體驗到無上境界的崇高,所帶來的生生不息時,即便是少子化或沒生小孩,也會生機蓬勃起來。
Thumbnail
中世紀有個有趣的現象,職位越高的神職人員有著兩面特性,一種是神學根基深厚,基本上在辯論上打遍天下無敵手,又善於政治權謀,一路往上爬,最後封頂,開始推動各種改革。 可惜,這種教皇很少(但不是沒有),更多是財團好控制的傢伙(像文藝復興時期赫赫有名的麥帝奇家族),這種人往往膽小如鼠又很卑劣,偏偏自尊心又
Thumbnail
雖然黑暗時期的教會想辦法保存了過去的知識,但那個時代還有各種問題,首先是西羅馬帝國消失,東羅馬帝國本身也積弱不振,反倒穆斯林很強大,吞吃了地中海南、東岸還有西班牙一代的地盤。 而歐洲的政治勢力還在重新學習如何治理國家,因為有太多民族、語言、風俗存在,基本上歐洲再也沒有像羅馬一樣的超大型帝國了。
Thumbnail
早期教會各有不同神學觀念,這一點現代也一樣,而你要能說服人家信你,以現在來說,其中一種方式就是用漂亮的教會、流行音樂、免費咖啡之類有的沒的。 你說講道理?不,坦白說就是算是初代教會也不是這樣,那是一些教父在意的,民眾有飯吃就好,現在的話大家都有飯吃,所以有些改走享樂主意罷了。 其實這也是羅馬政府
Thumbnail
宗教可以是一個很美好的事物。他使人有力量、獲得寬慰。  不知為什麼,有一些些人卻會誤用裡面的論點, 無論是有意無心,用了裡面的故事來審判別人。
Thumbnail
我從很小就進入到宗教中,或許是我想逃避當時困難的處境吧! 很多宗教都以家庭當包裝,缺少家庭溫暖、自信、肯定和支持的人就會被吸引,然後進入宗教過一個全新的生活,只要他一直沒有發現表裡不一的地方。 只要有名氣功勞,一定全是宗教的栽培功勞,一旦有了一些失敗失形象的事,那就一定是信徒個人的問題,而為了讓
講了一些初代教會與羅馬帝國之間的關係,我們先回頭談一下早期教會的狀況。  在耶路薩冷,因為使徒都在那邊,基本上就是本家,但「沒有教會」,其實一開始他們都還是去聖殿宣講(不然五旬節三千人受洗你想那是哪種場地,耶路撒冷哪裡可以塞三千人),其他城市也大多去猶太會堂,直到被迫害,而且有外邦人加入,因此開始
最近讀了很多教會史的書,因為還沒讀完(對,我同時讀好幾本,依照歷史時期主題閱讀而不是整本書讀),所以暫時沒書評好寫,但對於初代教會倒是有些東西可以談。 是這樣的,我見過太多牧者強調要跟隨初代教會的腳步,彷彿那是個無比美好的年代。 但那個年代恐怖極了,絕不是那種千人大教會還唱歌跳舞集體起乩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