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寄來網路梗圖,是「小時學過最沒用的才藝」,包含樂器、書法等等。倘若社會這麼功利,很難產生善的循環。
紀錄片「最後的樂器維修師」脫穎而出,贏了本屆奧斯卡金像獎。
這部短片講加州洛杉磯一間舊倉庫裡有四個老人,替學生修理樂器。影片分四段:弦樂器、銅管、木管、鋼琴,藉著技師個人經歷和學生回饋,探討藝術教育。
維修技師來自各種背景,有一位說起與音樂結緣,乃小時看到黑白電影「科學怪人的新娘」,醜陋的科學怪人被當怪物,在森林聽到瞎子拉小提琴,那位盲人大方開門,音樂成為兩個靈魂相濡以沫的媒介。也有個亞裔女孩彈奏一小段貝多芬,外人難想像不同膚色的她在異國求學的孤獨,但能從她指尖的音符領略到正能量。
技師們不僅修補受損的樂器,也用善心替不同世代搭起心橋,讓各階層小孩有機會攜手走向世界。
影片結束時,老中青校友拿起樂器大合奏,相當感人,我想,他們長大後各自升學、就業,並不一定選擇小時學習的某種才藝當賺錢工具,但他們也會樂於奉勸大家,趁年輕,多接觸陶冶心靈的才藝。畢竟,時時刻刻算計哪些東西的利用價值,不累嗎?世界該更寬闊,年輕生命成長時,豐富多彩的體驗,都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