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考)的效應、定律、法則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效應、定律、法則

最常考的為 Murphy's Law (莫非定律)、Parkinson's Law(帕金森定律)和The Peter Principle(彼得原理)。這三個並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

1、 Murphy's Law (莫非定律)

它的意思是 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錯,那就一定會出錯)。原文解釋為 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作出這種選擇)。

至於,名稱由來可追溯至1949年間,由當時參與美國空軍高速載人工具火箭雪橇MX981發展計劃的John Paul Stapp上校旗下研究員首先提出,以當時亦有參與計劃的研發工程師Edward A. Murphy, Jr.命名。當時模擬實驗已清晰要求參與者把夾用正面夾好,結果還是有人連續47個夾都夾錯了,故此引申出一件事可以差到盡的時候便會差到極限。

引申為「所有的程序都有缺陷」,或「若缺陷有很多個可能性,則它必然會朝往令情況最壞的方向發展」。

它是管理哲學的一個論點,包含著悲觀主義的元素。它並不表示事情一定往好或壞的地方發展,只是讓管理者知道,能發生的事,總會發生;換言之,管理者必須對所有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作好周全的準備。

這句話可以作為對消費者使用某一物品時可能出的錯及一切所構成的不便,作出一最壞預測以防治之用,即所謂的“防呆裝置”。如3.5吋的軟碟設計上,就設計成只有一種方法可以插進機中,正是應用了這定律。

2、Parkinson's Law (帕金森定律)

也有人翻作“白京生定律”,或稱“官場病”、“組織麻痺症” 。

它是由英國曆史學家、政治學家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通過長期調查研究,在 1958 年出版了《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 )一書中所提出。Parkinson經過多年調查研究,發現一個人做一件事所耗費的時間差別如此之大:他可以在10分鐘內看完一份報紙,也可以看半天;一個忙人20分鐘可以寄出一疊明信片,但一個無所事事的老太太為了給遠方的外甥女寄張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個鐘頭,尋眼鏡一個鐘頭,查地址半個鐘頭,寫問候的話一個鐘頭零一刻鐘……特別是在工作中,工作會自動地膨脹,占滿一個人所有可用的時間,如果時間充裕,他就會放慢工作節奏或是增添其他項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時間。由此得出結論: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機構會像金字塔一樣不斷增多,行政人員會不斷膨脹,每個人都很忙,但組織效率越來越低下。這條定律又被稱為“金字塔上升”現象。

它也是時間管理中的一個概念。Parkinson's Law(帕金森定律)表明:只要還有時間,工作就會不斷擴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時間。

3、The Peter Principle (彼得原理)

The Peter Principle(彼得原理)是管理學家Laurence J. Peter在1969年出版的一本同名書中提出的,是指:在組織或企業的等級制度中,人會因其某種特質或特殊技能,令他在被擢升到不能勝任的地步,相反變成組織的障礙物(冗員)及負資產。它也闡述、解釋了人力資源中的級際競爭;原理中帶有黑色幽默,但也很現實。

4、The Butterfly Effect(蝴蝶效應)

這常聽到,連電影都有演不是?!它由美國氣象學家Lorenz在1963年提出。是指「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都將可能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Lorenz是位氣象學家,他說,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週後在美國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捲風。其原因在於: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映,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他把這種現象戲稱做“Butterfly Effect(蝴蝶效應) ”,意思為:一件表面上看來毫無關係、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帶來巨大的改變。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105會員
679內容數
這裡主要是存放一些小說、散文小品及心情日記,也有跟音樂、管樂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嚕!謝絕所有廣告性的留言與回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