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可以借到書,就沒有人買書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關於「去圖書館借書」近期有兩則討論,一則是:去獨立書店不買書都去圖書館借書,一則是:作者很難從圖書館的借閱獲得收入!前者討論得挺熱烈的,後者好像沒有激起什麼太大的討論,只在threads上看到!而最近瞄到的是「出版會不會完蛋」!但與出版與書相關的任何議題,我應該在那年的1111之後就關上了所有跟出版有關的粉絲頁,除了工作有往來、出版界的朋友外,我就不再追蹤那些「只把Facebook拿來做行銷」的作者、出版人的帳號(即使是朋友我也不加!因為真的很像在看廣告XD)

做了電子書來賣後,在數據上的確是「被借閱」的數量遠遠大於「被購買」的數量,在文化部推廣雲端書庫的借閱之下,我也從「被借閱」的次數得到一些收入。當然,被借閱的所得遠遠不及「被購買」的金額,這也讓我思考過,究竟要不要把書放上雲端書庫以被借閱的方式讓讀者閱讀?

raw-image


如果每個人都用借的,就沒有人要買了怎麼辦?(假設一本書定價為三百,自出版、找經銷商發行的,一本書可以拿到一百多一點點,但被借閱一次可能只收不到五元,這看怎麼談比例或折扣讓折的條件而有所不同。)

對於一個沒有流量也沒有名氣更沒有資源的小作者(我)來說,我可能比較專注思考「怎麼讓更多人知道我、看見我」,把書放上雲端書庫更像是一種「行銷」的手法!且不論到底有沒有人要買或借?「要讓更多人知道我、看見我」才是創造「買我」的機會吧!先且不說「借不用錢」「買要付錢」這兩件事!在這個閱讀力低落的年代,更要思考的是「怎麼讓人想要閱讀」這件事吧?

如果閱讀習慣、閱讀人口都降到難以支撐出版的時候,管他借還是買,很殘酷的事實就是:「沒有人(沒有太多人)要讀書啊!」但喜愛閱讀的族群還是有,而且撇除「書」(紙本或電子書)這種形式,大部分人的生活其實無時無刻都在讀、在閱讀訊息啊!

那麼,去把願意讀「書」的讀者找出來,或是去養成「讀」書的習慣,可能對我來說,才是比起思考「被借閱的時候我拿到好少錢」這件事重要許多!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借閱」,很多人甚至是先借了覺得可以才下手買的,那麼身為一個想要做書賣書、想把部落格文章都結集成冊、自出版的作者來說,我想「說服讀者」把我整理好也編輯好過的文章(雖然你可能在網路上看過)以書籍形式放進自己的書櫃,才是我首要做的事吧!至於放上雲端書庫提供借閱,可能更像是我用了四個平台、四個社群網站勤奮不懈的寫文、推文是一樣的功用:

被看見!我要被看見!然後請你支持我,謝謝!

這就是個分眾時代,你永遠不知道其他地方還有沒有你的目標族群?你有沒有可能就那麼恰好地,在哪個瞬間,得到了珍貴的、你完全沒有料想過的青睞!(尤其是我這種名不見經傳、沒有流量、不愛拋頭露面、不愛跟風,也不太懂怎麼展現自己的作者!任何一種被看見都是珍貴的。)或者再從這樣的過程中,漸漸地建立起小小的讀者群,少少的,始終專一、忠誠的讀者!

我想若我有一天能成為很暢銷的作者,我應該也不會在乎借閱有沒有分潤到收入、是不是分得太少了?對現階段的我來說,100個人借閱我可以看兩場電影、租一個月的Netflix+一杯星巴克呢!(我的夢想真小啊XDDDDD)

也當然,如果你喜歡我這樣勤奮不懈,也還覺得我寫的文還行,那就用買的支持我吧!整理過、編成書的文章,還是跟網路上部落格寫爽的有差啦!

話說,我即將出國玩,網上廣告蓋版的、字花花綠綠的、重點講得不清不楚的文章真是看得我頭痛,不如買書來看~喔對!我回來也會再寫新的書!真的帶點旅行攻略的那種!到時,我應該直接做成書,而不放在部落格和文字平台了!而原先日本三十天的遊記,我也從部落格全面撤下放上購買連結:

不論是買還是借,我都歡迎你光臨,期待有一天你成為我的頭號粉絲:

《一個人上路,去日本住三十天!》購書與借書連結:https://lihistatus.com/aqke5

raw-image


博客來5/7~7/6熱賣新書88折

https://activity.books.com.tw/crosscat/show/sys04001_A00000050245/1/?place=E220505000000129&area=77

不管這世界多少人拋棄了書,不管這世界如何看待出版會不會已死!你想做什麼你就去做;這世界不會因為你的哀嚎、他的看衰而改變使用者習慣,但這世界因為你的專注、你的誠懇,讓你正在做的事情而存在!

來吧!來閱讀,也來買書吧!

喔對了!matters或方格子的讀者可以打賞給我,覺得打賞沒支持到我或是覺得付錢沒有拿到東西,就來買書吧!哈哈哈哈!

圖:《一個人上路,去日本住三十天!》購書與借書連結頁面的截圖。台灣雲端書庫Facebook幫我做的圖檔。博客來熱賣新書88折,有46人收藏耶!如果你是其中一個,快來帶回家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換日線的沙龍
20.4K會員
913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換日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4
看到一個推理故事用一本書來講這種關於版面與閱讀之間的關係,雖然故事我沒有特別喜歡,我也會力薦所有做書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Thumbnail
2025/02/24
看到一個推理故事用一本書來講這種關於版面與閱讀之間的關係,雖然故事我沒有特別喜歡,我也會力薦所有做書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Thumbnail
2024/09/05
做電子書有不少細節要留意,跟紙本書不同,它有很多很多的想像空間!製作上也有不少眉眉角角,若有心製作,總會有那麼靈光閃現的瞬間,透過思考使用者習慣、親身使用與實作,是可以有很多變化的!閱讀,從來都不是只有紙本書這個選項,如果能讓閱讀添加一些有趣的互動,也是「書」存在的一種可能!
Thumbnail
2024/09/05
做電子書有不少細節要留意,跟紙本書不同,它有很多很多的想像空間!製作上也有不少眉眉角角,若有心製作,總會有那麼靈光閃現的瞬間,透過思考使用者習慣、親身使用與實作,是可以有很多變化的!閱讀,從來都不是只有紙本書這個選項,如果能讓閱讀添加一些有趣的互動,也是「書」存在的一種可能!
Thumbnail
2024/07/03
喜歡布袋戲、看歌仔戲長大的中年人,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書,這本有聲書!實在是太趣味了!
Thumbnail
2024/07/03
喜歡布袋戲、看歌仔戲長大的中年人,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書,這本有聲書!實在是太趣味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最近很喜歡看書,也很喜歡把書中有感的句點把它記錄下來,也很喜歡把閱讀過程中的頓感分享。因為看書是輸入,而分享是輸出的。把它融入到生活當中文字就會成為您生活當中的活寶貝。 很多時候我們為了讓別人開心滿足然而會忽略了自己的真正感受。 看著別人的生活以為那也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因此迷失了自己。 這些年
Thumbnail
最近很喜歡看書,也很喜歡把書中有感的句點把它記錄下來,也很喜歡把閱讀過程中的頓感分享。因為看書是輸入,而分享是輸出的。把它融入到生活當中文字就會成為您生活當中的活寶貝。 很多時候我們為了讓別人開心滿足然而會忽略了自己的真正感受。 看著別人的生活以為那也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因此迷失了自己。 這些年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Thumbnail
雖然紙本書市場萎縮顯而易見,但我仍衷心期盼消失的日子不要那麼快到來,甚至能夠不要到來就好了。書與書店乘載了出版時的時代記憶,也讓人在閱讀時得到他處不可取代的力量。就像作者在書中提到地震相關的故事,書與書店擁有著「和平常的自己一樣就在這裡」的意義
Thumbnail
雖然紙本書市場萎縮顯而易見,但我仍衷心期盼消失的日子不要那麼快到來,甚至能夠不要到來就好了。書與書店乘載了出版時的時代記憶,也讓人在閱讀時得到他處不可取代的力量。就像作者在書中提到地震相關的故事,書與書店擁有著「和平常的自己一樣就在這裡」的意義
Thumbnail
這就是個分眾時代,你永遠不知道其他地方還有沒有你的目標族群?你有沒有可能就那麼恰好地,在哪個瞬間,得到了珍貴的、你完全沒有料想過的青睞!或者再從這樣的過程中,漸漸地建立起小小的讀者群,少少的,始終專一、忠誠的讀者!
Thumbnail
這就是個分眾時代,你永遠不知道其他地方還有沒有你的目標族群?你有沒有可能就那麼恰好地,在哪個瞬間,得到了珍貴的、你完全沒有料想過的青睞!或者再從這樣的過程中,漸漸地建立起小小的讀者群,少少的,始終專一、忠誠的讀者!
Thumbnail
直至如今中年的我進到每一間傳統書局、獨立書店、連鎖書店,我還是會喜歡看那些小孩子才看的玩意兒!那些讓人對世界眼睛一亮的玩意兒!或者其實不是書先吸引人,而是那樣與生活緊扣的一切,帶人進入了書的世界!
Thumbnail
直至如今中年的我進到每一間傳統書局、獨立書店、連鎖書店,我還是會喜歡看那些小孩子才看的玩意兒!那些讓人對世界眼睛一亮的玩意兒!或者其實不是書先吸引人,而是那樣與生活緊扣的一切,帶人進入了書的世界!
Thumbnail
這本我在一年前就被推薦,加入圖書館的待看清單,那時(其實現在也是)我手上預約的書已額滿,根本排不進預約 (一個人只能預約10本,一本書只20個人預約),心裡有默默的想不知要什麼時候才看得到了。今年在電子書社團又被推薦一次,而且還加入文化部計次活動,真的讓人沒有理由說不,果然電子書只會讓人愈看愈多書。
Thumbnail
這本我在一年前就被推薦,加入圖書館的待看清單,那時(其實現在也是)我手上預約的書已額滿,根本排不進預約 (一個人只能預約10本,一本書只20個人預約),心裡有默默的想不知要什麼時候才看得到了。今年在電子書社團又被推薦一次,而且還加入文化部計次活動,真的讓人沒有理由說不,果然電子書只會讓人愈看愈多書。
Thumbnail
延續上回的閒聊,說到我喜歡逛書店發掘新書,相信大家都會發現這方法接觸到的書籍非常有限,而且要從數以千計的書籍封面作判斷,確實非常容易錯失好書。
Thumbnail
延續上回的閒聊,說到我喜歡逛書店發掘新書,相信大家都會發現這方法接觸到的書籍非常有限,而且要從數以千計的書籍封面作判斷,確實非常容易錯失好書。
Thumbnail
由於某些圖書館的計次借閱是每月清零,不借白不借,以前習慣每月月底在圖書館盡情地借書,看不了那麼多文字書便借漫畫和繪本,後來因為有圖書館的計次借閱服務不再設限,我便不再強行在月底大借特借。 然而,習慣畢竟是習慣,昨天還是不自覺地在圖書館看看有沒有什麼想看的書,發現之前追開的兩套漫畫也有新書可借,
Thumbnail
由於某些圖書館的計次借閱是每月清零,不借白不借,以前習慣每月月底在圖書館盡情地借書,看不了那麼多文字書便借漫畫和繪本,後來因為有圖書館的計次借閱服務不再設限,我便不再強行在月底大借特借。 然而,習慣畢竟是習慣,昨天還是不自覺地在圖書館看看有沒有什麼想看的書,發現之前追開的兩套漫畫也有新書可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