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去圖書館借書」近期有兩則討論,一則是:去獨立書店不買書都去圖書館借書,一則是:作者很難從圖書館的借閱獲得收入!前者討論得挺熱烈的,後者好像沒有激起什麼太大的討論,只在threads上看到!而最近瞄到的是「出版會不會完蛋」!但與出版與書相關的任何議題,我應該在那年的1111之後就關上了所有跟出版有關的粉絲頁,除了工作有往來、出版界的朋友外,我就不再追蹤那些「只把Facebook拿來做行銷」的作者、出版人的帳號(即使是朋友我也不加!因為真的很像在看廣告XD)
做了電子書來賣後,在數據上的確是「被借閱」的數量遠遠大於「被購買」的數量,在文化部推廣雲端書庫的借閱之下,我也從「被借閱」的次數得到一些收入。當然,被借閱的所得遠遠不及「被購買」的金額,這也讓我思考過,究竟要不要把書放上雲端書庫以被借閱的方式讓讀者閱讀?
如果每個人都用借的,就沒有人要買了怎麼辦?(假設一本書定價為三百,自出版、找經銷商發行的,一本書可以拿到一百多一點點,但被借閱一次可能只收不到五元,這看怎麼談比例或折扣讓折的條件而有所不同。)
對於一個沒有流量也沒有名氣更沒有資源的小作者(我)來說,我可能比較專注思考「怎麼讓更多人知道我、看見我」,把書放上雲端書庫更像是一種「行銷」的手法!且不論到底有沒有人要買或借?「要讓更多人知道我、看見我」才是創造「買我」的機會吧!先且不說「借不用錢」「買要付錢」這兩件事!在這個閱讀力低落的年代,更要思考的是「怎麼讓人想要閱讀」這件事吧?
如果閱讀習慣、閱讀人口都降到難以支撐出版的時候,管他借還是買,很殘酷的事實就是:「沒有人(沒有太多人)要讀書啊!」但喜愛閱讀的族群還是有,而且撇除「書」(紙本或電子書)這種形式,大部分人的生活其實無時無刻都在讀、在閱讀訊息啊!
那麼,去把願意讀「書」的讀者找出來,或是去養成「讀」書的習慣,可能對我來說,才是比起思考「被借閱的時候我拿到好少錢」這件事重要許多!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借閱」,很多人甚至是先借了覺得可以才下手買的,那麼身為一個想要做書賣書、想把部落格文章都結集成冊、自出版的作者來說,我想「說服讀者」把我整理好也編輯好過的文章(雖然你可能在網路上看過)以書籍形式放進自己的書櫃,才是我首要做的事吧!至於放上雲端書庫提供借閱,可能更像是我用了四個平台、四個社群網站勤奮不懈的寫文、推文是一樣的功用:
這就是個分眾時代,你永遠不知道其他地方還有沒有你的目標族群?你有沒有可能就那麼恰好地,在哪個瞬間,得到了珍貴的、你完全沒有料想過的青睞!(尤其是我這種名不見經傳、沒有流量、不愛拋頭露面、不愛跟風,也不太懂怎麼展現自己的作者!任何一種被看見都是珍貴的。)或者再從這樣的過程中,漸漸地建立起小小的讀者群,少少的,始終專一、忠誠的讀者!
我想若我有一天能成為很暢銷的作者,我應該也不會在乎借閱有沒有分潤到收入、是不是分得太少了?對現階段的我來說,100個人借閱我可以看兩場電影、租一個月的Netflix+一杯星巴克呢!(我的夢想真小啊XDDDDD)
也當然,如果你喜歡我這樣勤奮不懈,也還覺得我寫的文還行,那就用買的支持我吧!整理過、編成書的文章,還是跟網路上部落格寫爽的有差啦!
話說,我即將出國玩,網上廣告蓋版的、字花花綠綠的、重點講得不清不楚的文章真是看得我頭痛,不如買書來看~喔對!我回來也會再寫新的書!真的帶點旅行攻略的那種!到時,我應該直接做成書,而不放在部落格和文字平台了!而原先日本三十天的遊記,我也從部落格全面撤下放上購買連結:
不論是買還是借,我都歡迎你光臨,期待有一天你成為我的頭號粉絲:
《一個人上路,去日本住三十天!》購書與借書連結:https://lihistatus.com/aqke5
https://activity.books.com.tw/crosscat/show/sys04001_A00000050245/1/?place=E220505000000129&area=77
不管這世界多少人拋棄了書,不管這世界如何看待出版會不會已死!你想做什麼你就去做;這世界不會因為你的哀嚎、他的看衰而改變使用者習慣,但這世界因為你的專注、你的誠懇,讓你正在做的事情而存在!
喔對了!matters或方格子的讀者可以打賞給我,覺得打賞沒支持到我或是覺得付錢沒有拿到東西,就來買書吧!哈哈哈哈!
圖:《一個人上路,去日本住三十天!》購書與借書連結頁面的截圖。台灣雲端書庫Facebook幫我做的圖檔。博客來熱賣新書88折,有46人收藏耶!如果你是其中一個,快來帶回家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