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腦儲存事物與概念的記憶,是分佈式儲存在一個龐大的神經網路。」
這好像蠻有道理,也解釋了寫作的時候,感覺很多回憶透過寫著寫著都連結起來。
所以,其實很多想法就在我們的腦子裡,但要怎麼有效將這些想法叫回來不容易。
我研究卡片盒筆記法收穫最大的,是把想法編號做索引的這個操作。
例如現在我每天在社群媒體分享的300字短文,我也會給短文編號。
有編號,就可以引用,就可以重讀,那麼想法就會有重新迭代的機會。
一則筆記能夠怎麼被引用,怎麼被重讀,是高效率使用Obsidian的關鍵。
現在我將閱讀的內容轉為一塊一塊的資訊塊,每個資訊塊的標題,
會標記書名,章節位置,段落位置。
這樣當我看到資訊塊的標題,就很容易能找回原本文本所在的具體位置。
而每則資訊塊裡面提到的關鍵字,我會打上標籤,
如此在未來就可以根據關鍵字來找回相關的資訊塊。
學習其實就是持續重複,而每次的重複都看到新的點。
把Obsidian的內容引用做好,就很自然可以重複重要的內容,學習也就自然很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