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曼的社會理論在我看來,
比較像是卡片盒筆記法的「結果」,而不是「目的」。
盧曼也是從一篇篇討論範圍窄,
討論議題很特定的文章開始,
一篇篇累積出他的社會理論。
從我實際寫論文的經驗來看,
當你在寫你前5篇的論文時,
看到的的確是一個具體的議題,
幾種經典的討論方式。
但當你進入了5-30篇的階段,
你會開始看見議題背後的研究社群,
以及研究社群背後的人類社會。
是什麼樣的機構在資助這個議題的研究?
他們在追求什麼?
是什麼樣的人群能受益於這個議題的研究?
他們有什麼困難?
研究活動本身,是將社會上的資源,
轉換為能解決社會上問題的策略。
而社會本身是在發展的。
社會在發展,就會產生新的問題,
就會產生對解決問題策略的需求。
卡片盒筆記法,
能夠幫助你看到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關聯,
問題與解法之間的關聯,
解法與解法之間的關聯。
當你能揮不止一把劍,
你會開始對「如何高效管理武器庫」有需求。
當你能殺不只一種龍,
你會開始對「如何高效管理龍圖鑑」有需求。
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裡的英雄。
你在殺怎麼樣的龍?揮舞著怎樣的劍呢?
卡片盒筆記法,就是劍與龍的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