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卡片盒筆記法是如何幫助研究者成為他們故事中的英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盧曼的社會理論在我看來,


比較像是卡片盒筆記法的「結果」,而不是「目的」。


盧曼也是從一篇篇討論範圍窄,


討論議題很特定的文章開始,


一篇篇累積出他的社會理論。


從我實際寫論文的經驗來看,


當你在寫你前5篇的論文時,


看到的的確是一個具體的議題,


幾種經典的討論方式。


但當你進入了5-30篇的階段,


你會開始看見議題背後的研究社群,


以及研究社群背後的人類社會。


是什麼樣的機構在資助這個議題的研究?


他們在追求什麼?


是什麼樣的人群能受益於這個議題的研究?


他們有什麼困難?


研究活動本身,是將社會上的資源,


轉換為能解決社會上問題的策略。


而社會本身是在發展的。


社會在發展,就會產生新的問題,


就會產生對解決問題策略的需求。


卡片盒筆記法,


能夠幫助你看到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關聯,


問題與解法之間的關聯,


解法與解法之間的關聯。


當你能揮不止一把劍,


你會開始對「如何高效管理武器庫」有需求。


當你能殺不只一種龍,


你會開始對「如何高效管理龍圖鑑」有需求。


每個人都是自己故事裡的英雄。


你在殺怎麼樣的龍?揮舞著怎樣的劍呢?


卡片盒筆記法,就是劍與龍的管理方法。

avatar-img
542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學術寫作是一門實用,但難以傳授的技術! 本文將分享我如何幫助學生,在3至6個月內完成他們的第一篇研究論文。 這裡分享我學習華楠的《如何打造創意生產的流水線》後,獲得對學術寫作的三個關鍵啟發 ▋啟發1 - 零配件生產過程:拆解論文結構 學術論文最基本包含五個部分:導入、文獻、方
「認真休息就可以認真工作」 這個理念我十分有共鳴。 我自己現在原則上是週日到週四認真做UCLA統計機器學習博士後的研究員工作, 而週五週六就會安排休息,去洛杉磯市區逛逛,或者讀讀各種閒書。 透過這樣把工作與休息分開, 能保持我在不同的日子有不同的心智狀態, 對我的
學術這座大廟, 每年都需要很多新的工人進來抬轎。 而就我觀察, 年輕的專業工人,都覺得有一天自己能翻身, 幻想自己抬轎幾年後, 就有被動收入一樣的大量掛名論文。 這些工人會固守自己擅長的那面牆, 愈蓋愈大,愈蓋愈廣。 但真正能當上學術將軍的,
That slip boxes can be recommended as partners of communication is first of all due to a simple problem about technical and economic theoretical resea
如果你是Obsidian的用戶, 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更有效地組織和利用你的筆記內容。 透過標籤系統, 你可以更輕鬆地找到相關筆記, 並建立知識網絡。 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透過標籤來提升你的Obsidian筆記價值。 ▋訣竅1 - 善用標籤來組織信息 在Obsi
對於熱衷於寫作和知識整理的你,掌握數位入庫技術能夠讓你的思維更加清晰,創意更加連貫。將傳統筆記轉化為數位格式不僅優化了你的知識管理過程,而且還能夠增強想法之間的連結,讓創意的火花更易於迸發。但這個過程並非沒有挑戰,下面我將分享三大挑戰以及如何克服它們,從而發揮數位入庫的最大潛力。 挑戰1 - 從手
學術寫作是一門實用,但難以傳授的技術! 本文將分享我如何幫助學生,在3至6個月內完成他們的第一篇研究論文。 這裡分享我學習華楠的《如何打造創意生產的流水線》後,獲得對學術寫作的三個關鍵啟發 ▋啟發1 - 零配件生產過程:拆解論文結構 學術論文最基本包含五個部分:導入、文獻、方
「認真休息就可以認真工作」 這個理念我十分有共鳴。 我自己現在原則上是週日到週四認真做UCLA統計機器學習博士後的研究員工作, 而週五週六就會安排休息,去洛杉磯市區逛逛,或者讀讀各種閒書。 透過這樣把工作與休息分開, 能保持我在不同的日子有不同的心智狀態, 對我的
學術這座大廟, 每年都需要很多新的工人進來抬轎。 而就我觀察, 年輕的專業工人,都覺得有一天自己能翻身, 幻想自己抬轎幾年後, 就有被動收入一樣的大量掛名論文。 這些工人會固守自己擅長的那面牆, 愈蓋愈大,愈蓋愈廣。 但真正能當上學術將軍的,
That slip boxes can be recommended as partners of communication is first of all due to a simple problem about technical and economic theoretical resea
如果你是Obsidian的用戶, 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更有效地組織和利用你的筆記內容。 透過標籤系統, 你可以更輕鬆地找到相關筆記, 並建立知識網絡。 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透過標籤來提升你的Obsidian筆記價值。 ▋訣竅1 - 善用標籤來組織信息 在Obsi
對於熱衷於寫作和知識整理的你,掌握數位入庫技術能夠讓你的思維更加清晰,創意更加連貫。將傳統筆記轉化為數位格式不僅優化了你的知識管理過程,而且還能夠增強想法之間的連結,讓創意的火花更易於迸發。但這個過程並非沒有挑戰,下面我將分享三大挑戰以及如何克服它們,從而發揮數位入庫的最大潛力。 挑戰1 - 從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Thumbnail
如何用自己的想法卡片,快速組合、輸出成為作品。從『筆記、與想法的不同』到『運用《卡片盒筆記法》直接輸出,寫成短文、長文』都是實用的技巧,尤其對小說創作者相當有幫助。
Thumbnail
關於筆記,我們以為有記有保佑,或記得越詳細越好;關於寫作,我們以為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知如何從先前的筆記中來挖寶。許多對筆記的迷思,妨礙人們成為多產的寫作者,使生產力無法提升。看官們,請繼續跟著我的腳步,讓我來跟大家介紹卡片盒筆記法。它的精髓,不僅在於做筆記的方式,更在於做筆記的心態!
Thumbnail
教育哲學講師 Sönke Ahrens 參考德國社會學家 Niklas Luhmann 的筆記方式,總結出「卡片盒筆記」,卡片盒筆記方法旨在解決閱讀後沒有正確輸入,事後無法使用或活用,以及輸入後無法產出,對生活沒有實質影響的問題。本書適合有在進行內容創作的朋友,幫你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
近幾年來,帶有「雙向鏈接」的數位筆記軟體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大大地降低了人們對於寫筆記的壓力,而其所標榜的如神經網絡般的網絡形態,也使不少人相信這些軟體能夠承載盧曼所使用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雖然這可能是許多人的想法,但我想提供一點個人的使用經驗與反省,以表達我個人的不同想
經過大約兩年使用筆記軟體的過程,赫然發現,不少筆記軟體都將「雙向鏈接」與「卡片盒筆記法」掛鉤,但若仔細看盧曼的操作方法,「雙向鏈接」與盧曼對於卡片筆記的連結方式無法直接地等同起來。 觀察盧曼為筆記編號的方法,雖然其核心也是連結,但其連結筆記的方式有其特定的邏輯。 其實筆記的「編碼」關注的就是邏輯
Thumbnail
關於「追求不費力」這點,《卡片盒筆記》一書中所研究的筆記盒創始使用者,多產的魯曼不僅強調從來不強迫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甚至還說過:「我只做容易做的事。我只寫下我當下知道怎麼進行的東西。如果我有片刻猶豫,我會先擱在旁邊,去做別的事。」
Thumbnail
"康德:要有勇氣運用自己的理解力" ◾寫下來是最重要的事 →必須理解後闡述 →閱讀時,手拿著筆或用電腦記錄下來筆記! ◾培養成長型心態 自己願意做得更好而改變,從中獲得快樂(內在的反饋獎勵機制) *用自己的話寫出理解的內容,是寫作者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Thumbnail
如何用自己的想法卡片,快速組合、輸出成為作品。從『筆記、與想法的不同』到『運用《卡片盒筆記法》直接輸出,寫成短文、長文』都是實用的技巧,尤其對小說創作者相當有幫助。
Thumbnail
關於筆記,我們以為有記有保佑,或記得越詳細越好;關於寫作,我們以為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知如何從先前的筆記中來挖寶。許多對筆記的迷思,妨礙人們成為多產的寫作者,使生產力無法提升。看官們,請繼續跟著我的腳步,讓我來跟大家介紹卡片盒筆記法。它的精髓,不僅在於做筆記的方式,更在於做筆記的心態!
Thumbnail
教育哲學講師 Sönke Ahrens 參考德國社會學家 Niklas Luhmann 的筆記方式,總結出「卡片盒筆記」,卡片盒筆記方法旨在解決閱讀後沒有正確輸入,事後無法使用或活用,以及輸入後無法產出,對生活沒有實質影響的問題。本書適合有在進行內容創作的朋友,幫你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
近幾年來,帶有「雙向鏈接」的數位筆記軟體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大大地降低了人們對於寫筆記的壓力,而其所標榜的如神經網絡般的網絡形態,也使不少人相信這些軟體能夠承載盧曼所使用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雖然這可能是許多人的想法,但我想提供一點個人的使用經驗與反省,以表達我個人的不同想
經過大約兩年使用筆記軟體的過程,赫然發現,不少筆記軟體都將「雙向鏈接」與「卡片盒筆記法」掛鉤,但若仔細看盧曼的操作方法,「雙向鏈接」與盧曼對於卡片筆記的連結方式無法直接地等同起來。 觀察盧曼為筆記編號的方法,雖然其核心也是連結,但其連結筆記的方式有其特定的邏輯。 其實筆記的「編碼」關注的就是邏輯
Thumbnail
關於「追求不費力」這點,《卡片盒筆記》一書中所研究的筆記盒創始使用者,多產的魯曼不僅強調從來不強迫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甚至還說過:「我只做容易做的事。我只寫下我當下知道怎麼進行的東西。如果我有片刻猶豫,我會先擱在旁邊,去做別的事。」
Thumbnail
"康德:要有勇氣運用自己的理解力" ◾寫下來是最重要的事 →必須理解後闡述 →閱讀時,手拿著筆或用電腦記錄下來筆記! ◾培養成長型心態 自己願意做得更好而改變,從中獲得快樂(內在的反饋獎勵機制) *用自己的話寫出理解的內容,是寫作者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