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卡片盒的「編碼」與「雙向鏈接」的作用需要被區分開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近幾年來,帶有「雙向鏈接」的數位筆記軟體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大大地降低了人們對於寫筆記的壓力,而其所標榜的如神經網絡般的網絡形態,也使不少人相信這些軟體能夠承載盧曼所使用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雖然這可能是許多人的想法,但我想提供一點個人的使用經驗與反省,以表達我個人的不同想法。

從盧曼的卡片盒筆記法的操作方式來看,「雙向鏈接」作為一種將筆記關聯起來的方式,並不等於盧曼本人所使用的「筆記編號」。

回顧我個人使用數位筆記軟體的經驗,過往都是透過「雙向鏈接」來呈現筆記之間的關聯性,認為「雙向鏈接」能夠取代卡片盒筆記法的「編號」,但後來漸漸地意識到,「雙向鏈接」的作用雖能「聚攏關於某個字詞或觀念的相關筆記」,卻無法呈現不同筆記之間的邏輯關係。

如果僅只是將「雙向鏈接」視為「連結兩則筆記的憑藉」,那麼,這僅類似於在兩則筆記上加入同樣的標籤而已。兩則筆記雖被以「雙向鏈接」關聯起來,但這兩則筆記之間缺乏清楚的邏輯性。即便我們可以將「雙向鏈接」視為一種篩選筆記的手段,但既然筆記之間缺乏邏輯性,那麼,透過「雙向鏈接」所能搜尋到的結果,或許僅能表達出「A筆記和B筆記都提到OOO這個線索」,但是A筆記和B筆記的關係並不明確。

這樣的做法非常類似於「搜尋資料庫」的經驗。資料庫的線索非常零散,而我們利用某些字詞去搜尋資料庫,得到的是「該字詞在不同的文獻中被提到的情形」,但卻無法知道「為什麼這個字詞在這份文獻中出現」。

倘若我們不想知道「該字詞在不同的文獻中被提到的情形」,而希望知道「為什麼這個字詞在這份文獻中出現」,那麼,我們得探問的是「這個文獻所位處的脈絡為何」,而這並非是以字詞來搜尋相關文獻即可得到的結果。

為了解釋「為什麼這個字詞在這份文獻中出現」,我們需要透過其它的文獻(因而也需要透過其它的字詞去搜尋文獻)才可能解答這個問答。這正是為什麼我們在搜尋資料庫時,往往需要兩個以上的字詞,才能擴展我們對於「為什麼這個字詞在這份文獻中出現」的思考。

卡片盒筆記法中的「編碼」並不等同於筆記軟體中的「雙向鏈接」,因為前者的目的是透過觀察「編碼」所展示的筆記序列來呈現「思考的過程」,而後者的作用則是「匯聚與特定字詞(或是頁面、問題等)相關的內容」。

當我們考慮「字詞」的作用時,我們可能會發現,「字詞」本身所承載的「脈絡」是豐富的,這意味著特定「字詞」作為一個知識節點,其發展的方向存在有多種可能性。

從經驗上來說,任何的字詞都需要透過與其他「字詞」的組合,才能合乎我們從特定視角來思考問題的需求。正如我們在搜尋資料庫或在網路上搜尋資訊時,需要以多個「字詞」來進行搜尋,才有可能找出我們需要的資料。

在「編碼」的當下(將筆記加入卡片盒)必須自我反問,特定的知識點要被安置在哪個問題的脈絡中。以盧曼的做法來看,「編碼」的「先後順序」代表「我判斷1.1這張筆記卡片能夠與1筆記卡片對話」,這其中的關係可以是對於「1筆記卡片」進行補充、反駁、延伸等。

「編碼」所關注的是「1.1筆記卡片」如何能與「1筆記卡片」對話的問題。在此,我們可以Johannes F.K. Schmidt 在Niklas Luhmann’s Card Index: Thinking Tool, Communication Partner, Publication Machine一文中的說明來理解盧曼的做法:

raw-image

(1)當新的一張卡片被寫出來時,而它能夠與「1.1筆記卡片」展開對話,那麼,新的卡片就會被編碼為「1.2」。

(2)當另一張卡片可以與「1.1筆記卡片」對話,但卻與「1.1筆記卡片」、「1.2筆記卡片」所共同的思考脈絡有別,那麼,新的卡片就應該被編碼為「1.1a」。

(3)若回顧「1」、「1.1」、「1.2」、「1.1a」這四張卡片,它至少形成兩個可能的思路:其一是「1→1.1→1.2」,其二是「1→1.1→1.1a」。此即透過編碼而形成的思考分枝。

「編碼」的目的不是「為卡片分類」,而是「為每一張筆記卡片尋找與另一張筆記卡片對話的機會」。「編碼」是要藉由「不同卡片之間存在著對話關係」的情形來使每一張卡片都有可能成為進入相關思考網絡的節點,而倘若我們看到一張筆記卡片的「編碼」相當地長,則顯示這張筆記卡片的內容與前面許多筆記卡片的內容是有關的。

既然「編碼」的目的是在於呈現「不同卡片之間的對話關係」,那麼,「編碼」就是促使想法能夠自然生長的「關鍵動作」。就此而言,倘若我們的筆記只是透過「雙向鏈接」來達到「聚攏零散的筆記」的作用,那麼,我們可能就不容易體會盧曼在「編碼」的當下著眼於不同筆記之間如何「對話」之做法的重要性。

當我意識到如上的情形後,我傾向認為,我們需要的未必是以許多的「雙向鏈接」來形成的複雜的知識網絡或圖譜,而是參照「編碼」來觀察不同的筆記如何被作為思考特定問題,並表達我們對於特定問題進行思考的痕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個大學兼任老師的教學與自學
10會員
55內容數
一個在大學兼任通識課教學的打工仔 偶爾寫點教學或自學的心得
2025/01/04
堯舜禪讓之事,眾所周知,但在確認舜是否真的具有治理天下之德時,堯用了一些方法測試他,所謂「歷試諸難」。按照《尚書》記載,舜在五倫、各種職官、招待外國賓客等事上,都有好的表現,甚至讓他進入山林而遇到烈風雷雨,他也沒迷路(「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這些考驗長達三年,於是堯決定要禪位給舜。
2025/01/04
堯舜禪讓之事,眾所周知,但在確認舜是否真的具有治理天下之德時,堯用了一些方法測試他,所謂「歷試諸難」。按照《尚書》記載,舜在五倫、各種職官、招待外國賓客等事上,都有好的表現,甚至讓他進入山林而遇到烈風雷雨,他也沒迷路(「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這些考驗長達三年,於是堯決定要禪位給舜。
2025/01/04
在某校通識中心兼課已經四年半,常常在想的是,很多人對於思想史這種東西,覺得很有距離,那到底有無可能讓它變得有趣一點呢? 以我自己的研究經驗來想,思想,尤其是我研究的政治思想,其實並不虛無縹緲,而是與我們如何理解群體生活密切相關。
2025/01/04
在某校通識中心兼課已經四年半,常常在想的是,很多人對於思想史這種東西,覺得很有距離,那到底有無可能讓它變得有趣一點呢? 以我自己的研究經驗來想,思想,尤其是我研究的政治思想,其實並不虛無縹緲,而是與我們如何理解群體生活密切相關。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flomo卡片筆記軟體創始人劉少楠,劉白光,在書中分享了他們多年研究、解決數百萬筆記用戶痛點的筆記心法。記筆記的目的是什麼?要怎麼做筆記,才不會淪於「知識的搬運工」?那麼多筆記應該怎麼分類呢?
Thumbnail
flomo卡片筆記軟體創始人劉少楠,劉白光,在書中分享了他們多年研究、解決數百萬筆記用戶痛點的筆記心法。記筆記的目的是什麼?要怎麼做筆記,才不會淪於「知識的搬運工」?那麼多筆記應該怎麼分類呢?
Thumbnail
關於筆記,我們以為有記有保佑,或記得越詳細越好;關於寫作,我們以為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知如何從先前的筆記中來挖寶。許多對筆記的迷思,妨礙人們成為多產的寫作者,使生產力無法提升。看官們,請繼續跟著我的腳步,讓我來跟大家介紹卡片盒筆記法。它的精髓,不僅在於做筆記的方式,更在於做筆記的心態!
Thumbnail
關於筆記,我們以為有記有保佑,或記得越詳細越好;關於寫作,我們以為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知如何從先前的筆記中來挖寶。許多對筆記的迷思,妨礙人們成為多產的寫作者,使生產力無法提升。看官們,請繼續跟著我的腳步,讓我來跟大家介紹卡片盒筆記法。它的精髓,不僅在於做筆記的方式,更在於做筆記的心態!
Thumbnail
在閱讀 Sönke Ahrens 的《卡片盒筆記》後,我分享了自己的筆記方式,涵蓋作筆記的目的性、12道最愛的難題、少即是多、建立連結等要點,並介紹靈感筆記、文獻筆記和永久筆記三種筆記方式。透過這些筆記方式,對照所閱讀的文章和書籍產生新關聯,是過濾、提煉和再創作的過程。
Thumbnail
在閱讀 Sönke Ahrens 的《卡片盒筆記》後,我分享了自己的筆記方式,涵蓋作筆記的目的性、12道最愛的難題、少即是多、建立連結等要點,並介紹靈感筆記、文獻筆記和永久筆記三種筆記方式。透過這些筆記方式,對照所閱讀的文章和書籍產生新關聯,是過濾、提煉和再創作的過程。
Thumbnail
教育哲學講師 Sönke Ahrens 參考德國社會學家 Niklas Luhmann 的筆記方式,總結出「卡片盒筆記」,卡片盒筆記方法旨在解決閱讀後沒有正確輸入,事後無法使用或活用,以及輸入後無法產出,對生活沒有實質影響的問題。本書適合有在進行內容創作的朋友,幫你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
Thumbnail
教育哲學講師 Sönke Ahrens 參考德國社會學家 Niklas Luhmann 的筆記方式,總結出「卡片盒筆記」,卡片盒筆記方法旨在解決閱讀後沒有正確輸入,事後無法使用或活用,以及輸入後無法產出,對生活沒有實質影響的問題。本書適合有在進行內容創作的朋友,幫你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
Thumbnail
你有在使用卡片和筆記系統嗎?這是一種強調有效連結和處理知識的知識管理系統 因為Notion沒有視覺化的連結與白板,所以其實我曾經嘗試過使用其他軟體 最後還是回來Notion 加上自動編號之後,目前這個模板讓我寫作輸出的時候輕鬆很多 只需要專注地寫下所有想法跟收集來的摘要,最後簡單排序就能組成文章了!
Thumbnail
你有在使用卡片和筆記系統嗎?這是一種強調有效連結和處理知識的知識管理系統 因為Notion沒有視覺化的連結與白板,所以其實我曾經嘗試過使用其他軟體 最後還是回來Notion 加上自動編號之後,目前這個模板讓我寫作輸出的時候輕鬆很多 只需要專注地寫下所有想法跟收集來的摘要,最後簡單排序就能組成文章了!
Thumbnail
篇寫給「已經有在做卡片筆記法,但有點掙扎,覺得怎樣都抓不到竅門的人」看。
Thumbnail
篇寫給「已經有在做卡片筆記法,但有點掙扎,覺得怎樣都抓不到竅門的人」看。
Thumbnail
讀《卡片盒筆記》,如何 30 年寫 60 本書的底層邏輯
Thumbnail
讀《卡片盒筆記》,如何 30 年寫 60 本書的底層邏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