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校園後,無論續走求學之路或成為職場小白兔,自傳是一種討人厭又非得做的第一件事。
這幾年遇過不少踩雷型自傳,大致可以歸納出5個點,是新鮮人自己就能嘗試避開,到時送專業編修時,也可以多少省點費用的小地方。
記得唸幼稚園、小學時,老師說自傳從家庭背景寫起;其實沒錯,因為你是真正的白紙,認識你最快方式就是從家庭入手。
不過,時光在走、經歷會有。建議提筆前,花點時間列出自己近年來跟職缺、申請校系相關的課內學習、課外參與、獲獎資歷、打工經歷等。若想提家人也沒問題,前提是跟你申請的動機有關。
真實案例:餐飲服務業
原文:我在台南長大,家中有4個成員,包含父母親、哥哥與我,父母從小都用民主、開放的教育方式教導我們,鼓勵我們獨立思考和選擇。
調整後:我成長在譽為美食之都的台南,常跟家人一起找尋美食....是我對餐飲產生興趣的起源。
10份提及成長背景的自傳裡,8份都說來自於開明的家庭,2份提「嚴格」教育,造就了自律,接著句點。
自我揭露沒有不行,記得把話說完,跟這份工作、科系有哪些正向關係。
從事HR多年的朋友曾說,自傳建議往前推一個,最多兩個階段就好,其他可表列在履歷裡。例如,社會新鮮人寫到高中可接受,但寫到國中會考全校第一就太多。(除非你要去應徵會考補習班老師,屬情有可原,放過你)
真實案例:轉外校廣告系
大二的國文系學生當時自傳原稿,從幼稚園學二胡,小學如何加入國樂團,高二精進到與同學們出國參賽等。
約250字都在敘述國樂學習歷程,或許是想表達自己的優勢是「持之以恆」,但與申請動機關聯不大的內容,要避免鉅細靡遺。試想,如果你是廣告系面試官,一天看10份,會不會跳過這份自傳?
不誇張,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請務必寫對資訊。曾遇過寫錯畢業學校、畢業科系、證照名稱、申請的公司名稱等都有。
雖然可以理解是誤植,但也傳達了部分的負面訊息給對方。
Maybe對很多HR或教授尚可accept。不過這邊討論的是,正式文件如何更好,加上中英混用,在某程度上會降低易讀性,個人不太建議。
經驗上最常發生在資工、業務相關的自傳裡。
例如「我曾在tsmc、台達電當intern,負責協助coding」、「負責經營公司的Amazon賣場,“CTR” 5%、"ROAS" 8,具備powerpoint能力」
這兩個案例有蠻多錯誤的,可以試著自己解決看看,我的編修建議請參考留言處。
曾遇過一位相當有料的工程師,待過許多產線和研究案,但寫法是想到什麼寫什麼。
例如,上一句提大學某課程的作業、下一句卻寫如何管理前公司產線團隊,接著又突然回到大學畢業成發題目,且中間無分段、無連接詞或轉折。
當然,自傳最好入手的其實就依時間排序,讀者也較容易看到脈絡,要避免告別流水帳就不多說了。
但若希望採倒敘或技能來分段的高階寫法,各段邏輯、轉折、連結等該如何正確相扣就要特別留意。
大致整理以正式文件角度來看,較常見的五個雷點並淺談可調整的方向。不過,真實自傳其實也相當有彈性、沒有絕對。每案的目標、情境都因人而異,甚至修同一堂課、同成績的人,經過包裝、判斷,最終呈現文字也會不同。
推薦信、履歷、讀書計畫又是另一個故事了,礙於篇幅慢慢再說。
*本文案例多已微調關鍵資訊,請勿對號入座與猜測身邊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