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家、更理想的生活的樣子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通常,只有在經歷人生重大生活變化,人們才會真正地整理、才會被迫需要清理自己的居住空間。例如結婚、生子、搬家、親人去世等。


前兩天的案子就是和前輩一起工作的搬家案。隨著大型黑色垃圾袋接二連三地被填滿、綁起、堆疊,可以說是佔據了一個小套房的量。

用了很久積滿灰塵的舊家具、玻璃杯、廚房用品、衣物、文件、紀念品、收藏品,等等。各種被收納得很好,但也被封印的物品們。

把客人的物品當成自己的物品,小心地翻閱查看,即便上面佈滿灰塵,與所謂的髒污。

對我來說,整理不只是整理,而是透過物品、透過整理,短暫地走入和參與了別人的人生。

無論是新大樓還是舊公寓,無論是精品名牌包,或是不織布與帆布袋,甚至是一個最普通的塑膠袋,和一張隨意寫了字的紙。對我來說都一樣,都是客人重要的東西。

因為對一般人來說一般的東西,也許對客人來說卻承載著不一般的故事和回憶。

而我心中對物品的價值定位是:會使用的、沒有被遺忘的,才有價值。束之高閣的、被歲月封印和冷落的,不是。

「沒有丟不掉的東西,只是要等故事說完」,有個講師曾經這麼說。這句話讓我覺得很浪漫,也在這次和前輩一起工作的時候,充分體會其意義。

女兒委託的整理師,原本以為可能有囤積症很難做斷捨離的長輩。

經過前輩用心引導:

「搬家要用新的、運勢才會好」

「不好的東西要捨棄、新家沒有雜物,風水才會好」

「紀念品選1個最喜歡的就好」

「沒有經過你允許的一個都不會丟」

「這些情況還好的我們幫你捐出去」

對待比較傳統不願意放手的長輩的話術和勸導,我這個不迷信的人卻百分百地認同。因為我深信,混亂的居住空間,如同腦袋或心中,雜亂糾葛的思緒。

只有當居住空間變得清爽無雜物,眼之所見、手之觸及,都是所愛之物。腦袋與自己的內心,也才會跟著變得通透、輕盈、活在當下。

我更相信,舒服和舒適的環境才更像「家」的樣子,才可以加深和改善家人之間的關係。因為透過物品才會更了解彼此的生命發生過、正在發生著哪些事?也才會更了解彼此的喜好、在乎的事、經歷、回憶。

我也是直到我爸生命的最後,整理到他的證書時,才知道他曾經被評比為優秀員工。在那之前,我從不知道。

反思我們汲汲營營、終其一生,不也是為了追求一個所謂「美好的家」、給家人「更理想的生活」嗎?

那麼,何不靜下心來先想想:所謂「美好的家、更理想的生活」,對你我而言是什麼樣子的呢?

raw-image



斷捨離與居家整理技巧|生活美學|自我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