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念佛陀的九種德行–世間解 1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raw-image

世間解

佛陀對世間有徹底的認識,所以稱為世間解。 凡是世間一切生命的精神與物質,他都瞭若指掌。 佛陀認為,關注世界的起源或終結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他通過智慧,發現真理是隱藏在眾生的身心裡。

有一日,若希達薩(Rohitassa)天子問佛陀說:「是否可能通過飛行到達世界的盡頭,那裡沒有生,沒有老,沒有死,也沒有再出生? 」

佛陀回答道:

天人! 我從未說通過飛行可以到達沒有生與沒有死的境地。我亦從未說不能夠到達苦的盡頭。我說苦的生起和起因,苦的息滅和朝向滅苦的道路,就在這擁有想和心識的身體裡。

——《相應部》2相應26經

希達薩天子非常讚歎佛陀的知見,他敘述曾經於一世因為擁有廣大的神通,能在天空快速飛行,而生起了一個心願:想通過飛行到達世界的盡頭。他持續飛行了一百年,除了吃喝及睡覺,他從不休息。結果他死在路途中,最終還是不能到達世界的盡頭。

絕非通過飛行,得達世界的盡頭,
若不到達世界的盡頭,就沒有痛苦的解脫。
所以,只有那世間解、智者,
圓滿梵行,得達世界的盡頭,
已知世界的盡頭,他住於寂靜,
不希求此世間,他世間。
——《相應部》2相應26經

佛陀如此依四聖諦——苦、苦的起因、苦的息滅及滅苦之道路,得達世界的盡頭——涅槃,涅槃也稱為出世間法。他亦了知要成就出世間法,必須靠自己的努力,方能領悟。他說:

你們自己應當努力,如來只是指路者。
——《法句經》第276偈
raw-image

佛陀也徹底了知共有三種世間法:行世間,有情世間空間世間

【行世間 】Saṇkhāra Loka

行世間包括:

一世間,一切有情依食物而住。

二世間,是名與色。

三世間,是三種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

四世間,是四食

1. 或粗或細的物質食物

2. 觸食

3. 意思食

4. 識食

五世間,五取蘊——色、受、想、行、識。

六世間,六內處——眼、耳、鼻、舌、身、意。

七世間,七識住(心識住的地方)

1.欲界天

2.梵眾天

3.光音天

4.遍淨天

5.空無邊處天

6.識無邊處天

7.無所有處天

八世間,是八世間法

1. (成功獲利)

2. (損失衰敗)

3. (功德美譽)

4. (毀謗中傷)

5. (譏笑謾駡)

6. (歌頌讚美)

7. (稱心快樂)

8. (痛苦困難)

九世間,是九有情居所

1. 欲界天

2. 梵眾天(色界初禪)

3. 光音天(色界二禪)

4. 遍淨天(色界三禪)

5. 無想有情天 (色界四禪)

6. 空無邊處天

7. 識無邊處天

8. 無所有處天

9. 非想非非想處天

十二世間,是十二處分為六內處:眼、耳、鼻、舌、身、意;六外處:色、聲、香、味、觸、法。以上這些法稱為行世間,因為它們是靠因緣條件而生起的; 因緣分散時,它們即瓦解、消失、不復存在。 這些行世間,佛陀完全瞭解。

raw-image

有情世間 Satta Loka佛陀也了知有情世間的內心傾向,知道他們的習性,知道他們的意慾,知道他們多慾望,少慾望,知道有情的多垢,少垢,利根,鈍根,易教化者,難教化者,具備能力證悟涅槃者和無能力證悟涅槃者。

多慾望的眾生如佛陀的堂弟難陀(Nanda)。

少慾望的眾生如大迦葉尊者

少垢的眾生,如舍利弗摩訶目犍連尊者;

多垢的眾生如波斯匿王

他了知利根的眾生適合聽簡短之法,所以他向拔希亞(Bāhiya Dārucīriya)尊者開示簡短的法便成就了他的阿羅漢道果;對於鈍根者或喜歡聽聞詳細解說之眾生,佛陀則予以教導十八界等法,以使他們證悟聖道果。易教化者如柯瑪長老尼(Khemā)——智慧第一的女弟子,佛陀只為她開示短短的偈,她就證悟聖道果;難教化者如優婁頻羅迦(Uruvela Kassapa)尊者,佛陀施盡各種神通才折服他。

另外,還有具備能力證悟涅槃者,如三因者;以及無能力證悟涅槃者,如四惡道眾生和天生瞎眼、耳聾者。佛陀對一切有情的習氣及傾向,都瞭若指掌,所以他能因材施教,讓無數的眾生都能獲得利益。

raw-image

三十一界

四無色界地

31、非想非非想處—壽元 〔84,000大劫〕

30、無所有處界—壽元 〔60,000大劫〕

29、識無邊處界—壽元 〔40,000大劫〕

28、空無邊處界—壽元 〔20,000大劫〕
第四禪〔十六色界地〕

27、色究竟天—壽元 〔16,000大劫〕

26、善見天—壽元 〔8,000大劫〕

25、善現天—壽元 〔4,000大劫〕

24、無熱天—壽元 〔2,000大劫〕

23、無煩天—壽元 〔1,000大劫〕

22、無想有情天—壽元 〔500大劫〕

21、廣果天—壽元 〔500大劫〕

第三禪

20、遍淨天—壽元 〔64大劫〕

19、無量淨天—壽元 〔32大劫〕

18、少淨天—壽元 〔16大劫〕

第二禪

17、光音天—壽元〔8大劫〕

16、無量光天—壽元〔4大劫〕

15、少光天—壽元〔2大劫〕

初禪

14、大梵天—壽元 〔1中劫〕

13、梵輔天—壽元 〔1/2中劫〕

12、梵眾天—壽元 〔1/3中劫〕
〔十一欲界地〕

欲善趣地

11、他化自在天—壽元 〔16,000天年〕

10、化樂天—壽元 〔8,000天年〕

9、兜率天—壽元 〔4,000天年〕

8、夜摩天—壽元 〔2,000天年〕

7、三十三天/〈帝釋天〉—壽元 〔1,000天年〕

6、四大王天—壽元 〔500天年〕

5、人—壽元 〔不定〕

惡趣地

4、阿修羅 —壽元 〔不定〕

3、餓鬼 —壽元 〔不定〕

2、畜生 —壽元 〔不定〕

1、地獄 —壽元 〔不定〕

空間世間Okāsa-loka空間世間包含了有情居住的世間。有情居住的世間稱為三十一界,由欲界、色界和無色界組成(請參考上一頁的圖表)。

佛陀瞭解什麼樣的眾生居住在什麼樣的空間:如住在欲界最低層的地獄眾生;住在大地的人類、鬼、阿修羅及畜生;住在人類之上的六層欲界天的天人,天界的眾生是因為修行善業所帶來的善報,如孝順父母、佈施、持戒、忍辱、尊敬長者、聽經、講經及禪修(近行定或觀禪之善業)。

raw-image

包括四大王天(Cātumahārājika)、三十三天(Tāvatimsa)、夜摩天(Yāma)、兜率天(Tusita)、化樂天(Nimmānarati)及他化自在天(Paranimmitavasavatti)。欲界之上的是十六層色界天,是梵天神的居住地。

色界梵天神:因其生前修習並證得某種色界禪那,且至死時還保有該禪定而投生於色界梵天。五根中,他們只有眼根和耳根;無性別之分,但顯現為男性天神。其中有一層無想有情天,該處有情只有色法而無名法。他們能投生於梵天是因為生前修習並證得某種色界禪定的結果。

色界禪定可分為初禪,二禪、三禪和四禪。色界之上是四層無色界天,是無色界梵天神的居住地。他們因生前修習並證得某種無色禪定,且至死時還保有該禪定而投生於無色界梵天。他們是只有心識而沒有色身的眾生,壽命可長達八萬四千大劫。

raw-image

三十一界組成一個宇宙,佛陀對宇宙間三十一界眾生的住處、形象、壽命以及他們為何出生於某某地瞭若指掌。佛陀瞭解整個宇宙各個世界體系,包括日月的運行、宇宙位置與方向、大地的厚度、支援大地的水之深度、圍繞全世界的輪圍山,以及有五百個小島圍繞著的各大洲。

佛陀也瞭解了大地下面的八大地獄及圍繞大地獄的128個小地獄、大地之上的六欲天(天人的住處)、十六色界天及四無色界天等。 無論是有邊或無邊的世界,佛陀亦能以無限的智慧瞭解通達。佛陀如此遍知世間,所以他是「世間解」。

raw-image

善戒尼師–個人簡介

👉 點擊查看:善戒尼師簡介

善戒尼師–書籍

👉 點擊查看:書籍結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20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 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五蘊的譬喻 (一)色蘊 (rūpa khandha) Rūpa稱為色,是因為它會被冷
Thumbnail
2023/06/20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 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五蘊的譬喻 (一)色蘊 (rūpa khandha) Rūpa稱為色,是因為它會被冷
Thumbnail
2023/06/18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覺悟的內容 佛陀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寶座中,親自證悟一切真理。什麼真理?那便是在佛陀還未成
Thumbnail
2023/06/18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佛陀 Buddho 佛陀是指(覺悟)的意思。因為他從解脫的究竟智慧中,覺悟一切所應知的,包括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切,所以稱為(佛)。 覺悟的內容 佛陀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寶座中,親自證悟一切真理。什麼真理?那便是在佛陀還未成
Thumbnail
2023/06/17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2023/06/17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如果我們修佛,能夠修到這種境界,知道一切如夢幻泡影。那麼什麼豪宅名車,什麼恩怨情仇,什麼貪噌癡慢疑,又有什麼好在意的呢?是不是?
Thumbnail
如果我們修佛,能夠修到這種境界,知道一切如夢幻泡影。那麼什麼豪宅名車,什麼恩怨情仇,什麼貪噌癡慢疑,又有什麼好在意的呢?是不是?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Sayalay Susila)–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人天導師 Satthā Deva Manussānaṃ 佛陀是能帶領諸天神與諸人類度脫生死諸險難的導師。他以現世、來世的人天快樂和究竟解脫等種種適宜的方式來教導人類、天神以及梵天神,令他們捨棄易使人沉淪的五慾(色、聲、香、味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世間解 佛陀對世間有徹底的認識,所以稱為世間解。 凡是世間一切生命的精神與物質,他都瞭若指掌。 佛陀認為,關注世界的起源或終結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他通過智慧,發現真理是隱藏在眾生的身心裡。 有一日,若希達薩(Rohitassa)天子問佛陀說:「是否可能通過
Thumbnail
原創–善戒法師–收錄於《朝向幸福快樂之道》 世間解 佛陀對世間有徹底的認識,所以稱為世間解。 凡是世間一切生命的精神與物質,他都瞭若指掌。 佛陀認為,關注世界的起源或終結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他通過智慧,發現真理是隱藏在眾生的身心裡。 有一日,若希達薩(Rohitassa)天子問佛陀說:「是否可能通過
Thumbnail
時間是什麼?空間是什麼?我們認識宇宙的維度是不是也可能存在著極大的侷限呢?……誰說,我們就非得要一直玩這種遊戲呢?
Thumbnail
時間是什麼?空間是什麼?我們認識宇宙的維度是不是也可能存在著極大的侷限呢?……誰說,我們就非得要一直玩這種遊戲呢?
Thumbnail
―每天唸心經― 心經全文意思解析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看這佛法的真理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如何來了解這上等法界的智慧 照見五蘊皆空 怎樣能使心、食、衣、住、行的平衡 度一切苦厄 才能解決身邊的一切困難 舍利子 佛法 色不異空 • 空不異色 色界是無空相;空界也絕無色相 色即是空 • 空即是
Thumbnail
―每天唸心經― 心經全文意思解析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看這佛法的真理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如何來了解這上等法界的智慧 照見五蘊皆空 怎樣能使心、食、衣、住、行的平衡 度一切苦厄 才能解決身邊的一切困難 舍利子 佛法 色不異空 • 空不異色 色界是無空相;空界也絕無色相 色即是空 • 空即是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我遍修行經劫海」是說明修行的時間,像大海一樣無量無邊的劫,不斷地修行到成佛為止。頌文接著講到修行的內容,首先講諸佛,「一切如來語清淨」,為什麼稱之為清淨呢?因為佛證得身語意三密。 所以頌文的「一言具眾音聲海」,即是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我遍修行經劫海」是說明修行的時間,像大海一樣無量無邊的劫,不斷地修行到成佛為止。頌文接著講到修行的內容,首先講諸佛,「一切如來語清淨」,為什麼稱之為清淨呢?因為佛證得身語意三密。 所以頌文的「一言具眾音聲海」,即是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