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輕省負軛的」耶穌之道
----《跟耶穌學安靜》讀後感
John Mark Comer 的《跟耶穌學安靜:戒除空虛的忙碌,活出輕省負軛的人生》的英文書名是 The Ruthless Elimination of Hurry: how to stay emotionally healthy and spiritually alive in the chaos of the modern world,可以意譯為「狠狠地消除匆忙:在混亂的現代世界中如何保持情緒和靈命健康和活潑」,中文卻用了一個不同的譯名,使得更加貼近中文習慣用語。本書的結構也比較簡單明了,一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問題;第二部分談論解決辦法;第三部分提出放慢生活步調的四個操練。 最後是尾聲部分,進一步談論平靜的生活。
作者是一位美國牧者,他將有關消除匆忙的主題和自己的經驗整理成書,通俗易懂,讓讀者反思並進一步嘗試另外一種緩慢的生活方式,而這種生活也讓作者一步步 地邁向成熟,與自己和解並接納自己,使得作者自己變得更像耶穌,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者說:“我必須和解:接受我是誰,也必須接受我不是誰。我必須放下嫉妒、夢幻、會像癌症一樣擴散的焦躁不安。我必須心懷感恩接納:這就是我的人生。”(頁 226)
只有更好地接納自己和與自己和解,才能有一顆感恩和平靜的心緩緩與耶穌負軛同行,走過本來匆忙的人生。
這本書讓讀者在閱讀時有很多思考和衝擊。發現自己經年累月辛苦的人生乃是一種墜入紅塵囂囂世界的匆忙的迷幻狀態。如果不能回歸耶穌所教導的生活方式,可能會讓我們距離真理、道路和生命的本質更遠。因此,本書可以作為諸位牧者的人生的一本重要的參考書之一。
尤金 畢德生對耶穌身分問題如此提醒現在的牧者:2
耶穌的方式,結合了耶穌的真理,形成耶穌的生活。然而,耶穌身為真理的比喻,遠比耶穌身為道路的比喻獲得更多關注。我在北美任職牧師五十年。在我服事過的基督徒中,『耶穌是道路的比喻』是大家最常迴避的主題。(頁 088)
作者透過自己的人生體悟和對耶穌的生活方式的探究,用一句話總結的話就是:
輕鬆的人生是不存在的選項,輕省的軛是唯一的選擇。(頁 091)
作者認為現在教會重視的是倫理和神學,很少重視耶穌的道:
我深信,西方教會早已忽略一項事實:耶穌的道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套想法(神學)也不是一串該做和不該做的清單(倫理)。我的意思是,耶穌的道不僅限於神學和倫理,而是一種以耶穌的道為基礎的生活方式。我成長的教會很重視神學和倫理,卻對生活方式幾乎隻字不提。(頁 087)
的確,在現代社會匆忙的生活步調中,我們的確感到匆忙且碌碌的人生,尤其是對於許多牧者來講,感到自己在忙碌之中被撕裂的感受,很多牧者感到焦慮和憂傷,屬靈狀態也變得空虛空洞,半死不活,如此光景,使徒保羅告誡我們:「要愛惜光陰(善加運用時間),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弗 5:16)
所以,我們對 平庸的屬靈生活習以為常,活在憤怒、恐懼、自我關注和亢奮中,最終在匆忙中放棄了真正的人生。但是,我們是神揀選的僕人,是耶穌基督的精兵,是要傳揚耶穌的道(真理);那麼,如何成為耶穌基督的精兵呢?如何完成主交託的大使命呢?這樣匆忙的生活是牧者該追求的嗎?我們這樣的生活是否符合聖經的教導呢?耶穌是如何教導祂的門徒的呢?本書作者引導我們將眼睛注目在耶穌身上。
我們會發現,有一些著名的牧者常常將一些標籤作為其成功的標誌:「教會規模」、「書籍銷售量」、「講道邀請次數」、「社會地位」等等。但是,實際上,如此成功的牧者,有可能是:雖然滿口耶穌,實質上有可能卻是情緒不健全、屬靈膚淺、生活在匆忙和焦躁不安之中的人。3
作者認為,這些牧者可以被大家認定為成功的牧者,他可以牧會成功,卻輸掉自己靈魂。
然而,「這種人生」並不是他想要的。作者重新定義成功的標準,透過觀察自己在跟隨耶穌作門徒的過程中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子的人?他發現自己罹患了匆忙症,作者總結了十項症狀:易怒、過度敏感、坐立難安、工作狂(或行為活躍停不下來)、情緒麻木、優先次序混亂、不好好照顧身體、逃避現實的行為、靈性生活下滑、孤立等(參頁 059-062)。
是的,當我們無法與神、會眾甚至自己的靈魂無法連結的時候,偶爾去禱告神的時候,卻會感到這些症狀出現在自己身上,感到自己焦慮且無法集中註意力,更無法享受上帝的同在的美妙。 這些絕對不是出於神,而實際上,耶穌教導門徒的時候,已經邀請我們來擔當「輕省的軛」: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安息。因為我的軛 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 11:28-30)
作者要求讀者要「一個字一個字慢慢讀,給自己時間消化和吸收」(頁 082)這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頁 082)。「耶穌邀請我們去負祂的軛,在人生旅程中與祂同行,學習祂如何輕鬆承擔人生的重量、暫離令人疲憊的社會、進入靈魂得以安歇的生活。」(頁 084)
因此,在負軛的沉重的畫面裡,我們可以看到作為一種農耕工具的軛,因著耶穌基督的口,讓門徒效法祂的樣式,看到祂的生活方式乃是負軛前行,且讓門徒與祂負軛同行,因為,耶穌會把工作生活裡的大多數重負都擔在自己身上,而門徒的軛卻會是輕省的,可以高興地與耶穌同行。
研究馬太福音的頂尖學者,弗雷德里克 戴爾 布魯納(Frederick Dale Bruner)對'輕省負軛'這項悖論的見解值得一讀:“軛是一種勞作工具。因此當耶穌提 到軛,我們可能會以為祂要給的,是疲憊勞動人口最不缺乏的東西。他們需要的是好睡的床或假期,不是軛。(頁 089-090)
作者對於現實的匆忙有著很清醒的意識,也清楚人生重負和人生艱難的來源,也悲觀地認為人們要憑藉自己減輕艱難人生的影響和逃避痛苦,絕無可能:4情緒,甚至靈性,都會為人生帶來重負;這種感覺人人都有,而且隨著年齡與日俱增。
輕鬆人生是一種迷思,更是一種混淆視聽的玩意,它無孔不入的廣告和花招百出的社群媒體所形成的文化副產品。「人生艱難」--這是句點,沒有逗點、沒有但是、沒有附註;這句話,歷史上的智者都曾經說過,而且沒有任何新科技、物質、藥物足以抹除人類的墮落 。我們在耶穌再來之前,能做到的頂多是減輕艱難人生的影響。但逃避痛苦,絕無可能。(頁 090)
全世界的人,無論是否參與教會,都在尋找逃避的方式,都在伊甸園外的重壓生活下探尋出口,但其實根本無處可逃。世界能給你的最佳出路,只不過是暫時分散注意力的方法,讓你繼續拖延或否認你無可逃避的艱苦和現實。(頁 091)
所以,作者認為只有到耶穌那裡,才可以得以平靜(安息):耶穌說:「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耶穌也勸我們不要為明天憂慮,主禱文裡只是為今天的麵包(不是明天的麵包)禱告。祂告誡我們: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 6:34)
作者認為我們務必與祂肩並肩來承擔人生的重量:
這就是為什麼耶穌不提供逃生出口,而是給了我們更好的東西:裝備。祂建議祂的學徒,採用全新的『輕省』方式,與祂肩並肩,來承擔人生的重量。如同兩頭犁田的公牛,並肩綁在一起,而其中大部分的重量,由耶穌承擔。跟隨祂的步調,和緩、從容、活在此時此刻,充滿愛、喜樂和平安。(頁 091)
是的,本書中有太多俯拾可得的智慧,但是,真理乃事來自耶穌基督那裡,耶穌的愛、喜樂、平安中,為所有人提供了一種「輕鬆背負人生重量」的方式。因此,我們只有效法耶穌的樣式,效法祂的安靜,才能獲得「輕省負軛的能力」。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