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類學初探-基礎辯論格式學習(3) | 是 vs 周遍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這裡,我想每天分享一些攝類學的筆記或心得。每篇文章都短小精悍,三分鐘內搞定,保證不會讓你頭大。這樣,大家可以每天輕鬆學習,進步一丟丟,逐步提升,學習過程輕鬆愉快~

而如果有任何錯誤,請各位先進不吝在討論區指出。


3. 理解“是”和“周遍是”的概念

在上一篇,攝類學初探-基礎辯論格式學習(2),當中已經說到了宗法(前陳是因)、隨辯(因周遍後陳)等關係了,但當中最容易搞混的內容就是“是”和“周遍是”的概念混淆,因此專門來分享一下~


攝類學初探-基礎辯論格式學習(2),隨遍和逆遍的討論中,理解“是”和“周遍”的概念至關重要。這兩個概念在攝類學中用來描述不同的邏輯關係,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研究法相,讓認知更清晰,佛教徒也可以藉此改變內心認知。


3a.“是”的概念

  • 說明:A 的概念內涵符合 B 的條件。
  • 示例:白法螺的顏色“是”顏色。
    • 解釋:白法螺的顏色這一概念符合顏色的定義

3b.“周遍是”的概念

  • 說明:A 的概念內涵外延全都符合 B 的條件,沒有例外
  • 示例:若是白色,“周遍是”顏色。
    • 解釋:白色這一概念的所有外延(如所有白色物體的白色,像是白襯衫的白色、白紙的白色等)”都符合”顏色的定義,沒有例外


熱愛分享佛教內容,正專注於學習攝類學,透過辯論逐步進入五大論的學習。 作為佛教辯論的入門新手,我一邊學習一邊整理筆記和心得,目標是讓思維像鋼鐵般清晰,不再輕易被唬弄! 如果你也對用邏輯思維來理解佛教教義和觀點感興趣,歡迎一起探索。 我喜歡邊學邊記錄,期待和大家共同成長,將佛法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陳是因"、"因周遍後陳"的概念對於深入學習攝類學至關重要。這些邏輯關係有助於我們在辯論中清晰地分析問題,避免混淆和誤解。特別是對於內心容易內耗的人,掌握這些概念可以幫助達到心靈的平靜和清晰,改變內心認知。
分享攝類學的基礎論式的格式,每天三分鐘,讓你學習沒負擔
攝類學,源自古印度,不僅用於解析佛教經典,更是一種強化邏輯和辯證技能的學問。透過嚴謹的邏輯分析,這門學問不限於佛教徒,對任何尋求提高思考能力的人都是一種寶貴的訓練。它幫助學習者精確分析信息,提升表達和問題解決能力,適用於各個學科和職業領域,是提升智慧和深度思考的理想工具。
我個人學習佛教辯論(攝類學)的小記錄:包含了動機、有趣的事情、以及一些小體悟
"前陳是因"、"因周遍後陳"的概念對於深入學習攝類學至關重要。這些邏輯關係有助於我們在辯論中清晰地分析問題,避免混淆和誤解。特別是對於內心容易內耗的人,掌握這些概念可以幫助達到心靈的平靜和清晰,改變內心認知。
分享攝類學的基礎論式的格式,每天三分鐘,讓你學習沒負擔
攝類學,源自古印度,不僅用於解析佛教經典,更是一種強化邏輯和辯證技能的學問。透過嚴謹的邏輯分析,這門學問不限於佛教徒,對任何尋求提高思考能力的人都是一種寶貴的訓練。它幫助學習者精確分析信息,提升表達和問題解決能力,適用於各個學科和職業領域,是提升智慧和深度思考的理想工具。
我個人學習佛教辯論(攝類學)的小記錄:包含了動機、有趣的事情、以及一些小體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