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閱讀觀點104】沒有麵包,還能有愛情嗎?--《第二座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怎樣才是成功的人生?

有很高的功成名就、漂亮的房子、被納入合適的社交圈、美滿的家庭、跟好友吃美食,這些社會文化設定的目標,都被《第二座山:當世俗成就不再滿足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作者歸類在第一座山,很多人終其一生努力,登上第一座山的頂峰,卻只得到空虛;又或是在此時發生疾病、失去家人等意外,然後發現自己最深層、脆弱的部分,都不是第一座山能給予支持的。

raw-image


如果第一座山不是人生的最終解答,那麼第二座山也許是。第二座山指的是對家庭、志業、信仰與婚姻的承諾,喚醒更深層的自己,承擔更多責任。

第一座山重點在於自我與定義自己,成為菁英主義。第二座山在於擺脫自我與放下自己,成為平等主義,與需要幫助的人平起平坐。

第一座山的重點在於獲取,第二座山在於貢獻。看起來第一座山似乎比較世俗、自私,第二座山比較大愛、無私,不過作者在書中強調,個人或社會,都必須找到第二座山,且也不需要因此抹煞在第一座山的成就。

書中舉了很多例子,例如父母有了小孩,愛上小孩,會在心中起誓,只要小孩需要,就會一直在他身邊,也因此做出某部分的犧牲:雖然想一個人出去跑步,但最後還是選擇推嬰兒車散步,經過一段時間後,行為變成習慣,把小孩需求擺第一位,變成多數家長的天性,慢慢藉由關係的承諾,就會慢慢往第二座山上去。

另一個故事是,有個醫院清潔工進去因與人鬥毆而昏昏迷的年輕人病房打掃,當時病人的爸爸在病房外抽菸,沒看到這位清潔工打掃,於是怒氣沖沖指責清潔工沒有打掃,作者說,如果你是在第一座山,你可能會認為自身職責在打掃病房,病反駁「我有打掃,只是當時你在病房外抽煙沒看到」如果你是在第二座山,則會認為自身職責是為病患與家屬服務,體諒病人父親需要的是安慰,於是你會再把病房掃一次。

另一方面,這本書強調,現代社會太過於個人主義,強調人生是自我的實現,目標是追求個人的幸福,因此逐漸破壞家庭、鄰里、文化與國家等連結。而關係主義主張人是擁有愛與渴望能力的動物,當需求或是愛的出現,讓你做出承諾,將會依此投入在日常責任中,並為了公眾利益努力。

後記

在閱讀《第二座山:當世俗成就不再滿足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過程中,其實帶給我蠻大的衝擊,因為好幾次都想要放棄,原因在於覺得這本書有點過於高空、理想化。後來仔細思考,從過往閱讀的書籍來看,似乎是偏向爬往第一座山的類型,又或許我還在第一座山上,所以沒辦法完全參透這本書要表達的內容。

這也讓我想到《我可能錯了》作者在書中曾引用愛因斯坦所說:「理性是忠實的僕人,直覺是上天的恩賜,但我們創建社會卻只尊崇僕人,忘記恩賜。」在我們追求個人成功過程中,也因此拋棄了許多《第二座山》作者要強調的內容:維持跟周遭關係的承諾與連結,可能為了追求工作成功,少了深度溝通,即使回到家,還醉心於工作,而忽略用心陪伴家人,而人際關係的問題,往往是造成生活波動的最大原因。

最後,再看看現在社會生育率急速下降,許多人覺得環境困難,為了自己也為了孩子出生受苦,還是不要生小孩好,但如果完全以關係主義的承諾作為動力,似乎也不是改善這個狀況的解方,如果第一座山都爬不好,那有辦法往第二座山爬嗎?

avatar-img
86會員
139內容數
閱讀面向會包含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習慣強化、閱讀寫作技巧與人際關係等面向,並希望整理不同作者的觀點,內化成自己的想法,打造適合自己的系統。如果這也是你(妳)追求的目標,歡迎一起加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滾石西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早上擺脫鬧鐘起床,到白天專注工作,再到晚上就寢睡覺,你有想過大腦是如何運作的嗎? 《大腦先生的一天》用時間點切割各個章節,闡述大腦在這些時間點扮演的角色,以及會受到的影響。從早上六點半醒來,該不該按下貪睡鍵開始,到晚上九點告訴你應該上床睡覺,不要再閱讀。 書中有兩點讓我比較印象深刻的事,第
卓別林曾說: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是喜劇。《火來了,快跑》作者大師兄用詼諧的語調,描述了在火葬場的所見所聞,大多數是生離死別,有悲劇,也有些是溫暖收尾的悲劇。我們以讀者的角度來看這些大師兄筆下的悲劇,到底算是悲劇還是喜劇?一時間好像也無法辨識。 大師兄提到,很多家屬會在棺木上塗上對往生者有意義的圖案
關於教養的書籍,西恩之前分享過《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跟《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這次看的《媽媽的說話練習術》是韓國擁有17年資歷的國小老師尹智映所寫,雖然有多年的資歷,作者卻也曾被女兒說過覺得學校的老師「教得比較好」,原因是學校的老師不會生氣,媽媽會。 《媽媽的說話練習
《原子習慣》過去這段時間長期霸榜,之前看過一次不過沒寫心得,心想如果【超閱讀觀點】第100篇的書要有一定代表性的話,那麼想必《原子習慣》再適合不過,於是把《原子習慣》速讀一次,再檢視從2021年8月發表第一篇【超閱讀觀點】至今,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點,分享給大家。 身分認同的重要性--我是誰,所
隱居山林的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26歲事業成就達到頂峰時,發現成功與快樂是兩回事,他的成功沒有帶來相等的心靈富足,因而開始了17年的森林寺院修行,返鄉後的憂鬱巨浪、與漸凍症並肩走向死亡的日子,作者把它記錄下來,集結成《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這本書。
《內在原力》是金石堂2023年度TOP20暢銷書第1,書中提供9個設定,讓讀者可以活出最好的人生版本,這9個設定在書中的排序是,一人公司、三種工作、利他共贏、成功方程式、站對地方、無限思維、沒有壞事、包容力與常保初心。 作者愛瑞克提到,這9個都是彼此獨立的,前五項較偏向對外,後五項較偏向對內,建議
從早上擺脫鬧鐘起床,到白天專注工作,再到晚上就寢睡覺,你有想過大腦是如何運作的嗎? 《大腦先生的一天》用時間點切割各個章節,闡述大腦在這些時間點扮演的角色,以及會受到的影響。從早上六點半醒來,該不該按下貪睡鍵開始,到晚上九點告訴你應該上床睡覺,不要再閱讀。 書中有兩點讓我比較印象深刻的事,第
卓別林曾說: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是喜劇。《火來了,快跑》作者大師兄用詼諧的語調,描述了在火葬場的所見所聞,大多數是生離死別,有悲劇,也有些是溫暖收尾的悲劇。我們以讀者的角度來看這些大師兄筆下的悲劇,到底算是悲劇還是喜劇?一時間好像也無法辨識。 大師兄提到,很多家屬會在棺木上塗上對往生者有意義的圖案
關於教養的書籍,西恩之前分享過《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跟《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這次看的《媽媽的說話練習術》是韓國擁有17年資歷的國小老師尹智映所寫,雖然有多年的資歷,作者卻也曾被女兒說過覺得學校的老師「教得比較好」,原因是學校的老師不會生氣,媽媽會。 《媽媽的說話練習
《原子習慣》過去這段時間長期霸榜,之前看過一次不過沒寫心得,心想如果【超閱讀觀點】第100篇的書要有一定代表性的話,那麼想必《原子習慣》再適合不過,於是把《原子習慣》速讀一次,再檢視從2021年8月發表第一篇【超閱讀觀點】至今,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點,分享給大家。 身分認同的重要性--我是誰,所
隱居山林的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26歲事業成就達到頂峰時,發現成功與快樂是兩回事,他的成功沒有帶來相等的心靈富足,因而開始了17年的森林寺院修行,返鄉後的憂鬱巨浪、與漸凍症並肩走向死亡的日子,作者把它記錄下來,集結成《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這本書。
《內在原力》是金石堂2023年度TOP20暢銷書第1,書中提供9個設定,讓讀者可以活出最好的人生版本,這9個設定在書中的排序是,一人公司、三種工作、利他共贏、成功方程式、站對地方、無限思維、沒有壞事、包容力與常保初心。 作者愛瑞克提到,這9個都是彼此獨立的,前五項較偏向對外,後五項較偏向對內,建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少人一生都在追求成功,但多數人卻不得其門而入,可能是找不到方法,或是過於激進,也有人根本就不知道怎樣才算成功,畢生追求的是別人眼裡所認為的成功。 我認為追求成功的重點是在於那個過程,而非僅看是否達到那個所謂成功的目標,我們的未來都會因為我們目前所做的決定而改變,而我們的選擇與決定,通
Thumbnail
上次提到成功的定義是多樣且主觀的,取決於每個人的價值觀、興趣和生活目標。如果再從更廣泛和多樣化的角度來理解「成功」還可以包含哪些範疇,那真的就可大我可小我、可巨觀可微觀、可內在可外顯。
Thumbnail
從職業生涯到個人生活,都在不同層次的需求中追求成功,而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皆不同,這是一個主觀且多樣的過程。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出發,探討了成功與個人不同需求的滿足過程之間的關係,對於成功是否應有多元定義的思考。
Thumbnail
“人總會越活越好。人生中會出現這樣的時刻,只不過有些人早一點、有些人晚一些;你發現了人生的真正目的。”   好書分享:第二座山-當世俗成就不再滿足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 作者:David Brooks 翻譯:廖建容 天下文化出版   第一座山是我們熟悉的社會運作模型,念一個好的
Thumbnail
人生有很多的目標,我們總是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是獨立的,證明自己是成功的,創造自己的成就與地位。這是人們最在意關心的議題,自我實現避免不了是否成功,結婚也避免不了對象身分地位與自己是否相配,有沒有房有沒有車,收入是多少,頭銜是什麼。
Thumbnail
成功的感覺來自於得到,一旦得到,那個狀態就會變成靜態,因為它没有更高的層次可以攀登,連再增加一絲滿足也很難,反要時刻擔憂已經到手的會不會怱然失去。故而在許多的宗教信仰裡,都異曲同工的教導我們不要去追求外物上的得到,應該將一切的心思意念全都放在「天上」。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慶祝自己的小成功、價值被愛被尊重的重要性,並鼓勵我們以自己為出發點,現在就行動並展現正確的事情。文章中也引用了《第二座山》中的譬喻,告訴我們在完成人生第一座山後,應該如何攀登為他人服務的第二座山。
Thumbnail
「你是誰都無所謂,成功並沒有差別待遇,只要達成需要完成的任務,成功自然會找上門。」
Thumbnail
過去的教育總是告訴我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或是「吃苦當作吃補」,勉勵我們想要成功就必定要經歷過艱辛的階段,也因此有些人深信做某一件事肯定要讓自己很痛苦才能嚐到收穫的果實。 但這樣的思維難道沒有自虐的成份存在嗎?甚至有些人還不斷宣揚自己過去慘痛的經歷來凸顯自己現在的成就,並且告訴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少人一生都在追求成功,但多數人卻不得其門而入,可能是找不到方法,或是過於激進,也有人根本就不知道怎樣才算成功,畢生追求的是別人眼裡所認為的成功。 我認為追求成功的重點是在於那個過程,而非僅看是否達到那個所謂成功的目標,我們的未來都會因為我們目前所做的決定而改變,而我們的選擇與決定,通
Thumbnail
上次提到成功的定義是多樣且主觀的,取決於每個人的價值觀、興趣和生活目標。如果再從更廣泛和多樣化的角度來理解「成功」還可以包含哪些範疇,那真的就可大我可小我、可巨觀可微觀、可內在可外顯。
Thumbnail
從職業生涯到個人生活,都在不同層次的需求中追求成功,而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皆不同,這是一個主觀且多樣的過程。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出發,探討了成功與個人不同需求的滿足過程之間的關係,對於成功是否應有多元定義的思考。
Thumbnail
“人總會越活越好。人生中會出現這樣的時刻,只不過有些人早一點、有些人晚一些;你發現了人生的真正目的。”   好書分享:第二座山-當世俗成就不再滿足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 作者:David Brooks 翻譯:廖建容 天下文化出版   第一座山是我們熟悉的社會運作模型,念一個好的
Thumbnail
人生有很多的目標,我們總是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是獨立的,證明自己是成功的,創造自己的成就與地位。這是人們最在意關心的議題,自我實現避免不了是否成功,結婚也避免不了對象身分地位與自己是否相配,有沒有房有沒有車,收入是多少,頭銜是什麼。
Thumbnail
成功的感覺來自於得到,一旦得到,那個狀態就會變成靜態,因為它没有更高的層次可以攀登,連再增加一絲滿足也很難,反要時刻擔憂已經到手的會不會怱然失去。故而在許多的宗教信仰裡,都異曲同工的教導我們不要去追求外物上的得到,應該將一切的心思意念全都放在「天上」。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慶祝自己的小成功、價值被愛被尊重的重要性,並鼓勵我們以自己為出發點,現在就行動並展現正確的事情。文章中也引用了《第二座山》中的譬喻,告訴我們在完成人生第一座山後,應該如何攀登為他人服務的第二座山。
Thumbnail
「你是誰都無所謂,成功並沒有差別待遇,只要達成需要完成的任務,成功自然會找上門。」
Thumbnail
過去的教育總是告訴我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或是「吃苦當作吃補」,勉勵我們想要成功就必定要經歷過艱辛的階段,也因此有些人深信做某一件事肯定要讓自己很痛苦才能嚐到收穫的果實。 但這樣的思維難道沒有自虐的成份存在嗎?甚至有些人還不斷宣揚自己過去慘痛的經歷來凸顯自己現在的成就,並且告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