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憂鬱的演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憂鬱的演化:人類情緒本能如何走向現代失能病症


📝閱讀心得

這本也是最近在研究的關鍵字:憂鬱現實主義、防禦性悲觀、享樂適應。所找的資料:

  • 亞伯蘭森與艾洛伊的研究被稱為「憂鬱現實主義」(Depressive Realsim),其成果激發了其他大多很精密的實驗,證明心情低落能以各種方式令思考變得更周慮、更清晰。
  • 「壞心情會強化認知功能」,這一點就應該會讓人停下來思考,我們說的心情「正常」到底是什麼意思。如果心情不好的人偶爾可以很準確地感知世界,那麼心情「正常」而健康的人或許就和現實有點脫節了。至少有一些資料指出,心情正常的人可能常出現正向錯覺、過度自信、無視錯誤的現象。
  • 重度憂鬱的人有辦法產生扭曲程度相當驚人的想法,而這些想法似乎與憂鬱的現實主義完全對立。我們很難看出來人可以從「我是惡人」、「全世界的罪孽都是我犯下的」或者「我想我全身的器官不斷從裡爛到外」等錯亂的想法中得到什麼好處。

在《正面思考的假象》副標寫到「樂觀偏誤如何讓我們過得更好,卻又自取滅亡?」,樂觀偏誤是保持心情愉悅的關鍵,卻也會自取滅亡,但另一方面,一些難以重新詮釋正向意義的核心信念,也確實無所益處,或許回到《與焦慮和解2》的過猶不及?


由於人類具有強大的自我監控能力,所以還有一種很特別的弱點:我們無法改變心情。這一點在貝琪身上看得出來,她說道:「身為目標導向的人,我一直尋找(並且嘗試)可以快速擺脫憂鬱的方法,包括接受治療、打坐、服用安眠藥、試著做一些『會帶給我歡樂的事』,結果只有幫倒忙,因為我在做這些事的時候其實感到很絕望」。隨著憂鬱症一天天持續,無法改變心情一事逐漸變成惱人的想法:「為什麼就是好不起來?」、「為什麼如此軟弱?」這些自我監控的說法會成為反芻的飼料,而反芻又令憂鬱症更加惡化。這些事實再一次提醒我們,高等的語言能力確實是一種矛盾的天賦。

思考能力、預測未來能力,或許是一種矛盾的天賦,確實焦慮與憂鬱很大一部分源自於認知能力。

這些療法能延緩低落心情發展成憂鬱症,而且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會把內在說話者的音量調低,抑制我們分析意義。接納療法、正念療法或者認知行為療法——這些療法全都涉及建構包容力,允許自己有負面想法,透過這個方法來打破以想法為基礎的反芻循環,封鎖這條人類獨有的憂鬱症之路。

接納療法、正念療法或者認知行為療法等我喜愛的療法,確實其共同特徵,就是會把內在說話者的音量調低,抑制我們分析意義。這裡重點在於意義經過分析、量化就死亡了,例如如果分析「愛」成為具體的目標、清單、列表,將「愛」用KPI績效指標量化、具體化,那「愛」就死亡了。

不過這邊形成個兩難,意義感雖然使用模糊的「方向」比起具體的「目標」為佳,因為目標具有能量化、分析、計畫性,不過意義目標化後似乎也死亡了,目標化也帶來憂鬱與焦慮,因為其呈現出自己與目標的距離與相對性。

而接納療法、正念療法或者認知行為療法等「抑制分析意義、調低內在說話者音量」是否也是種逃避呢?關閉思想、只活在當下是好的選項嗎?

令人沮喪的是,人類的缺陷不是憂鬱症的成因,它反而是我們的特長造成的。


我們的情感系統並不是以實現最終持久的愉快狀態為目的。一個目標達成後,強烈的幸福感消失得很明顯,心理學家與經濟學家還為這個現象取了一個外號:享樂適應。

斯多葛主義、佛法等都與「享樂適應」相關,不過「瞭解享樂適應」本身是否是種「憂鬱現實主義」或「防禦性悲觀」呢?有「樂觀偏誤」的人是否預設會忽略「我們的情感系統並不是以實現最終持久的愉快狀態為目的」這項事實?

這邊又遇到兩難,認知取向治療著重於釐清「認知偏誤」,不過部分的「認知偏誤」卻是幸福與快樂的原因,例如「樂觀偏誤」。斯多葛主義、佛法角度傾向於全部釐清,以達成「不動心」、「無所住」類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似乎會形成憂鬱現實主義或防禦性悲觀。

簡言之,「忽略享樂適應」可能是種「樂觀偏誤」以維持幸福快樂的狀態,「瞭解享樂適應」雖然接近事實,但卻容易導致憂鬱、焦慮、荒謬、虛無、無意義。

叔本華認為「生命的全貌幾乎是痛苦到讓人無法深思並探究。生命全賴於我們對它的一知半解」,或許如果目標是幸福與快樂,維持著一知半解、偏誤的狀態,不要看太清楚、想太透徹才是解方?於是來到了虛無主義:

當他要他們解釋他們的幸福時,他們就不再膚淺和無知了;他們不得不離開糊裡糊塗的狀態而變得擁有自我意識。並非他們是幸福的這一點揭示了他們的虛無主義;而是他們向一個悲觀主義者解釋他們為什麼幸福的嘗試,揭示了他們的虛無主義。表面上看,他們是心心相印的伴侶。但一切僅此而已。更深入探討的嘗試揭示了不存在什麼更深入的東西。—《虛無主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子非魚的沙龍
116會員
507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子非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19
牛津非常短講
Thumbnail
2024/11/19
牛津非常短講
Thumbnail
2024/11/06
全面剖析「悔恨」背後的行為科學,將「遺憾」化為高效行動力
Thumbnail
2024/11/06
全面剖析「悔恨」背後的行為科學,將「遺憾」化為高效行動力
Thumbnail
2024/11/05
全面剖析「悔恨」背後的行為科學,將「遺憾」化為高效行動力
Thumbnail
2024/11/05
全面剖析「悔恨」背後的行為科學,將「遺憾」化為高效行動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憂鬱和焦慮都與「失去」有關 憂鬱是因為過去失去了某些事物,焦慮則是擔心未來可能會失去某些事物。其實兩者都是想變得更好,但卻執著於過去與未來,無法專注在當下。 憂鬱與意志力無關 有些人可能對憂鬱有偏見,認為是抗壓性太低,又或是意志力不堅強。但其實憂鬱就像心靈的感冒,任何人遇到巨大的壓力都有可能因
Thumbnail
憂鬱和焦慮都與「失去」有關 憂鬱是因為過去失去了某些事物,焦慮則是擔心未來可能會失去某些事物。其實兩者都是想變得更好,但卻執著於過去與未來,無法專注在當下。 憂鬱與意志力無關 有些人可能對憂鬱有偏見,認為是抗壓性太低,又或是意志力不堅強。但其實憂鬱就像心靈的感冒,任何人遇到巨大的壓力都有可能因
Thumbnail
雖然國人已經逐漸接受「心理和身體一樣會生病」的概念,但是仍然有不少似是而非的迷思。其實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對心理健康議題態度更開放的美國民眾也不例外。 這類有關心理健康的迷思,不但可能造成對自己與他人的誤解,甚至會影響尋求幫助的機會。
Thumbnail
雖然國人已經逐漸接受「心理和身體一樣會生病」的概念,但是仍然有不少似是而非的迷思。其實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對心理健康議題態度更開放的美國民眾也不例外。 這類有關心理健康的迷思,不但可能造成對自己與他人的誤解,甚至會影響尋求幫助的機會。
Thumbnail
『刻意冷靜』這本書『自我覺察』的能力如何幫助我們的理智戰勝故步自封的心態。而『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則是介紹用更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如何練習『自我覺察』。本文將兩本書有關『自我覺察』的部分整合在一起介紹。
Thumbnail
『刻意冷靜』這本書『自我覺察』的能力如何幫助我們的理智戰勝故步自封的心態。而『是情緒糟,不是你很糟』則是介紹用更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如何練習『自我覺察』。本文將兩本書有關『自我覺察』的部分整合在一起介紹。
Thumbnail
《憂鬱的演化:人類情緒本能如何走向現代失能病症The Depths: The Evolutionary of Origins of the Depression Epdemic》 📖書籍簡介: 假設演化後的能力都有助於繁衍後代,那麼為何「憂鬱」這種擾人的情緒會留下來呢? 一心想成為歷史學家的強納森
Thumbnail
《憂鬱的演化:人類情緒本能如何走向現代失能病症The Depths: The Evolutionary of Origins of the Depression Epdemic》 📖書籍簡介: 假設演化後的能力都有助於繁衍後代,那麼為何「憂鬱」這種擾人的情緒會留下來呢? 一心想成為歷史學家的強納森
Thumbnail
憂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健康疾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造成嚴重困擾。本文探討了憂鬱症的症狀、察覺自身狀況的方法、專家建議以及自我照顧技巧。通過了解和應對憂鬱症,患者可以改善身心健康,找到減輕症狀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藉著這篇文章,能夠呼籲大家正視身心健康問題,擁抱身心健康,並提供專業的建議和自我照顧技巧
Thumbnail
憂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健康疾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造成嚴重困擾。本文探討了憂鬱症的症狀、察覺自身狀況的方法、專家建議以及自我照顧技巧。通過了解和應對憂鬱症,患者可以改善身心健康,找到減輕症狀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藉著這篇文章,能夠呼籲大家正視身心健康問題,擁抱身心健康,並提供專業的建議和自我照顧技巧
Thumbnail
憂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它可以影響人們的情感和行為,讓他們感到沮喪、無助和絕望。憂鬱症不只是一種情緒低落,它還可能對個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在這篇部落格中,我們將探討憂鬱症的症狀、原因以及治療方法。
Thumbnail
憂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它可以影響人們的情感和行為,讓他們感到沮喪、無助和絕望。憂鬱症不只是一種情緒低落,它還可能對個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在這篇部落格中,我們將探討憂鬱症的症狀、原因以及治療方法。
Thumbnail
焦慮就是恐懼,是原始且天生自然的反應,適當的焦慮有助於激發潛力、留下專注,做出更好的表現,但如果焦慮持續、重複出現,就是罹患焦慮症。 善待自己與善待他人並不矛盾,如果能開始對自己更加仁慈,也就能給予他人更多的善意。
Thumbnail
焦慮就是恐懼,是原始且天生自然的反應,適當的焦慮有助於激發潛力、留下專注,做出更好的表現,但如果焦慮持續、重複出現,就是罹患焦慮症。 善待自己與善待他人並不矛盾,如果能開始對自己更加仁慈,也就能給予他人更多的善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