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教我的事-焦慮告訴我(一)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身體教我的事」寫關於我的身體教我的一些事情、我如何面對,或許會有一些知識性的內容但多數內容會是個人故事、經驗的分享。

再次提醒這些都是很主觀的視角,大家可以參考,但有任何狀況都請尋求專業協助。

雖然被身心科醫生診斷為憂鬱症,但實際上我的病程裡時常會出現多樣化的症狀和情緒。今天想講的是,焦慮,是與憂鬱的低谷不同,另一種感受和症狀,要形容的話,我會說他讓我感覺如坐針氈、反胃想吐,很多時候我想要逃跑。

憂鬱症和焦慮症有些典型症狀,也就是會有相似症狀在兩種疾病間。而焦慮與焦慮症的不同大家可自行上網搜尋,另一個常被一起提到的是精神疾患是躁鬱症。

  • 相關資料請參考:

良醫健康網《心情不好,我到底是「憂鬱、焦慮、躁鬱」?精神科醫師教你從「時間、症狀」區分?是否該看醫生?》


焦慮的症狀

在我自己的情緒量表裡我認為焦慮跟憂鬱是不同向度的。另外症狀給我的感受是浮躁、不安的,就連想的事情和冒出的念頭也不太一樣。

我的症狀:

  • 失眠與夢魘:常有失眠、做惡夢,腦袋過度運轉導致睡不著或淺眠。

  • 情緒焦慮:極度焦慮,伴隨恐懼、不安焦慮時憂鬱情緒會稍緩。憂鬱的感覺是向下沉,焦慮的感覺是在原地起起伏伏。

  • 腸胃不適:胃食道逆流、拉肚子、噁心、脹氣等腸胃問題。

  • 身體緊繃身體會反映焦慮程度,我常肩頸緊繃、腰酸背痛、全身僵硬。另也有心悸、胸悶症狀。

  • 頭暈與疲倦:經常感到頭暈、頭痛或疲倦。

  • 認知困擾:覺得窒息、不想出門、「感覺大家都會注意我」,容易被外在環境的聲音、氣味、他人情緒或能量影響。


以上是我較常的症狀,他們會輪流出現,我最明顯感覺困擾的是我無法出門,只要一踏出門,就覺得外在環境所有東西都要侵入我,當時還在北部工作,搭大眾運輸工具時很困擾。

而這些症狀最嚴重是跟憂鬱症一起大爆發,約一年多前讓我很明確感受到他,當時因為我沒經歷過嚴重焦慮,甚至伴隨恐慌。

跟症狀掙扎幾個月後,我只能先投降,因為這些症狀已經嚴重影響我的工作和生活

而後我搬回台中老家,也花了很多時間和找尋方法調整自己,終於稍微弄懂焦慮,也更懂得自己。



我為什麼焦慮?

我的憂鬱症為何開始出現焦慮症狀,以下幾點是我整理的原因,他們是有脈絡的:

  • 生活與預期不符:五年前罹患憂鬱症後,生活和人生與原先想像大相逕庭,儘管我非常努力地想「解決」症狀並接受心理諮商,落差仍花了好幾年才調適

  • 社會標準壓力:二十八歲的我沒有健康的身心、穩定的工作、伴侶和足夠的儲蓄,無法符合社會對「完美」和「理想」的期待。

  • 病情不穩定:多年來努力治療病情,但依然反覆發作,五年內有三次嚴重滑落谷底,離「痊癒」遙遙無期

  • 對未來迷茫:多次經歷絕望後,我已對未來失去方向,包含五年來試過各種方法穩固自己,卻不一定有效,和「那起伏的病情將伴隨我一生」都讓我感到陌生和恐懼。

  • 社會框架束縛:我是多麼努力想拿掉憂鬱症患者的標籤,嘗試成為「正常人」,奮不顧身想要完成目標卻撲空跌倒,終於讓那執著成為我的束縛,讓我的憂鬱症,開始產生焦慮與恐懼


Who am I?

Who am I?

認出我是誰

我的焦慮源於無法符合社會標準、無法在病情起伏中穩固自己和對未來的恐懼

通過覺察和辨識,我開始學會與焦慮共存

我找到了「不符合框架」的自我、開始認回真正的自己,甚至我意識到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和生存策略,練習「有意識」的解除框架

焦慮和恐懼就如同「憂鬱症」一樣,成為我的指引,讓我看見更多、更廣闊的自己,甚至,他們教我找到,穩固自己的方法





歡迎你

  1. 加入沙龍會員、購買方案,幫我按愛心、收藏、留言、分享,並持續關注我的文章。
  2. 追蹤我的InstagramThreads,簡單快速的了解身心學,也歡迎找我體驗課程
  3. 其他合作邀約:💌[email protected]
4會員
12內容數
社工出身,看過也陪伴他人的風風雨雨,直到自己罹患「憂鬱症」,我開始認識自己和「憂鬱症」,並從心理、情緒、身體、靈性層面去踏尋如何扎根自己、我是誰等課題。現在正在進修身心學,嘗試將學習到的一切實踐到生活中。 📮合作邀請:[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是我條件太差嗎?為什麼即便用了交友軟體還是找不到女友?】男性在使用交友軟體的困境交友軟體中的性別差異 不知道你是否因為交友軟體,卻遲遲配對不到對象,而感到心煩焦慮呢?這個問題應該是男性比較容易遇到。 先前有女性的朋友A和我聊天,分享自己在交友軟體上所配對到的對象和經歷。 A在過去因為專注於課業與工作,未曾有過情感經驗,近期初次使用交友軟體後,覺得在上面遇到許多願意聊天認識的
Thumbnail
avatar
陪伴失敗者的人
2023-11-04
身體教我的事:睡姿是我們內在的形狀新上架的一集Podcast來聊聊「睡姿」。   以前在網路上看到一些心理測驗文章「用睡姿看你的個性」,覺得很有意思,甚至頗為準確。也追蹤過的幾位物理治療師,提到身體如果有那些小毛病,往往會選擇特定的睡姿。   可見「睡姿」這件事背後大有文章,並不是單純找一個舒服的姿勢躺上去,睡得著就好,而是「生理」
Thumbnail
avatar
柚子甜剝心事
2023-08-01
用繪本教孩子如何維護「身體自主權」!《身體的界線》《奇怪的陌生人,走開!》《祕密派對》《我要學會說不》MeToo事件連環爆,原來曾經被大大小小性騷擾的女性如此之多!看到這些新聞,我第一個想法是,我該怎麼保護自己的女兒,給他正確的身體自主權觀念,並且勇敢地說「不」! 這裡推薦幾本繪本,還有一本給家長們的書,希望我們一起保護孩子健全成長!
Thumbnail
avatar
小雲朵噠噠噠
2023-06-16
【5-8歲性教育】 除了教「我從哪裡來?」跟「身體界線」之外,還有各種的「人際關係」,來聊聊親情、友情跟愛情吧!關係教育是最重要的第一課,孩子可以了解各種家庭類型和成員在家庭中的不同角色和責任,知道社會性別不平等如何影響家庭成員的角色和責任以及家庭成員對培養孩子的價值觀至關重要。另外,學習友誼的不同類型和友誼建立在信任、分享、尊重、同理心和團結的基礎。
Thumbnail
avatar
Monica Tsai
2023-03-10
觀影│《尋找身體》:我們的友情建築於一起被殺六名高中生在同一個班級,平時卻沒什麼交集,共通點是內在的空虛寂寞,還有被捲入的「尋找身體」活動。六人的時間停在七月五號那天,每到晚上,他們就被集合到學校教堂,幫一個被殺死的小女孩尋找身體殘塊,沒有湊齊完整的身體,「明天」就永遠不會到來。
Thumbnail
avatar
Yuni同學
2023-02-24
【兒童繪本】我的身體哪裡最重要?第一本教孩子認識身體的性教育啟蒙書新聞上時而所聞兒童性暴力事件,許多父母在膽戰心驚的同時,也有感於不知道該如何向孩子開啟性教育的話題,作者身為一名母親及婦產科醫師,也意識到及早推廣性教育才能使類似的事件得以杜絕,因此創作了這一本淺顯易懂且不分性別的繪本教材。 這本繪本先以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孩子思考身體哪個部位最重要?再慢慢帶出最重要的
Thumbnail
avatar
射手媽咪婷婷
2023-01-19
那些身體上的障礙教會我們什麼?--廢慢塔羅心旅行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遇到過一些身體有障礙殘疾的人士,他們有的可能是先天帶來的缺陷,有的可能是疾病或意外,而有的則是歲月帶來的老邁與退化。不可諱言地,無論是哪一種原因造成的身體殘疾,每個人或老、或病,總都有機會親身遭逢到。
Thumbnail
avatar
廢慢老師
2022-11-22
改變身體的價值:我從《身體調校聖經》學到的事身體調校聖經是一本提供高效率增肌、減脂方法的書,而我想分享的是書中說的「改變身體的價值」,並且說明改變身體最重要的三件事。
Thumbnail
avatar
星期Leo的讀書會
2022-05-16
【演講後記】老師也在努力學習「如何教學生」,那身為Z世代的我們還在抱怨教育體制嗎?12月去醒吾科大一個工作坊當青年講師,參加工作坊的人是不同科大的老師,而主題是要了解Z世代,也就是我們這些高中生、大學生,讓他們克服在安排課程或是教學上的種種問題
Thumbnail
avatar
馬它mata x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