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禪修/靜觀課程分享:香港法鼓山道場《日間四堂課初級禪訓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學佛的朋友知道我曾經嘗試了不同的靜觀*方法來安定情緒,在年初時便提議我正式學習,並推薦法鼓山香港道場的《日間四堂課初級禪訓班》。


透過呼吸來專注於當下,摒除雜念


該課程教導如何透過身體的動作、呼吸、打坐等方法來鍛鍊專注於此時此刻。我覺得這能夠幫助我在負面思想和情緒出現時覺察它,從而可以處理,所以我便報讀了於三月舉行的四堂、每次3小時的課程^。


工廠大廈裏面的學習世界


上課地點是在法鼓山道場位於荔枝角的會址。荔枝角以前是工業區,隨着香港經濟發展,工廠數目減少,部份工廠大廈被改裝成寫字樓或其他用途。法鼓山道場就是位於工廠大廈的兩層,裝修以木為主,簡約清雅。


本以為是十來人的小班講學,去到後才知道單是學員便有百餘人,除了兩位主講者(負責主持大部份程序的導師和引領大家進行打坐練習的法師)外,在場還有多位義工,每組也有義工組長。


我們在大禮堂內分成十多組圍着坐,每人有一個方墊,上面有一個蒲團。主講者就在大堂前方中央講解及引導大家練習。


raw-image



托水缽初體驗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後一課的「托水缽」。


全體學員在道場的長走廊末端排隊,每人雙手捧着一個盛滿清水的圓碗,任務是由走廊一端走至另一端然後折返,不許濺出水來。


全場變得鴉雀無聲,大家就是望着手中的那碗水,緩緩前行。


我起初十分專注,好像很快便能夠找到如何穩定地走出每一步路的方法,甚至可以加快速度,越過本來在我前面的幾位學員。當時真的有點沾沾自喜,覺得可以這樣一直走下去。


行到接近轉彎的位置,我濺出了第一滴水。我立即放慢腳步,但碗中的水依然不停地在起漣漪,唯有索性停下來站着,待水平復後才再次起步。


當時心很急,有很多念頭飛過,例如努力地回想初是如何做到穩健地行走。跟着又想到左臂因為做運動而扭傷了,這樣一動也不動地托着圓碗會否令肌肉更加受傷?我應否放棄?


總之,之前能夠集中精神專注碗中的水,現在卻是心亂了。


轉彎的這段路,我數得出前後六次有水從碗中濺了出來。


最後的一段直路,我看見了終點,那兒放着一個大水缸。我重拾穩定的步伐前進,再沒有水濺出來。


抵達後,義工指示我把碗中的水倒進大水缸內。當時心裏無奈一笑,這麼辛苦護在手中的水,最後原來是要倒掉


托水缽的領悟


跟着大家便在組裏分享各自的體悟。當我告訴大家我的水濺了六次時,有學員立即驚嘆說:「你是數着自己濺了多少次水!」她這個反應像鬧鐘一樣叫醒了我,我以為大家都是與我一樣計算着自己犯了多少次錯失,原來這不是必然,是我對自己苛刻啊。


組長說我初段行得暢順,之後遇上困難,這就好比人生,沒有一帆風順,着我要平靜看待這些起伏


有學員很驕傲的說她的水完全沒有濺出來。嗯,那她的領悟是甚麼呢,我在心裏問。


也有學員讚賞道場環境優美,組長問她如何做到邊行邊看,她說她是停了下來慢慢欣賞的。有趣!大家的任務雖然一樣,但心態很不同,這位學員是有閑情去觀賞四周環境呢。


「身在哪裏,心在哪裏」


我把托水缽的體驗告訴了那位學佛的朋友,她亦分享了她的觀點。她認為「別把水濺出」並非最終極的目標,「好好體驗專注」才是。水濺出了,便平和地承認這事實,接受它,然後繼續前行。到了最後用盡全力維護的水被倒掉,是去領悟在人生的路途別執着。但朋友提醒這並不是叫人躺平,相反,大家是要積極地活出每一個當下


這練習讓我想起導師時常提醒我們的一句說話:「身在哪裏,心在哪裏」。身心合一便能專注於當下,不用被念頭和情緒牽着走


註:

* 靜觀:我不熟悉佛教,對禪修一詞的了解甚膚淺。是次課程以注意身體和呼吸的練習為主,這是靜觀和禪修皆有的元素,所以本文也有採用「靜觀」這個大眾可能比較熟識的名稱。沒有在文中對「禪修」作出探討和闡述,敬請讀者見諒。

^ 報名方法:於法鼓山香港道場網站報讀。由於報名人數踴躍,建議留意課程公開報名時間,並盡快登入填交網上表格。


參考:

法鼓山香港道場 《日間四堂課初級禪訓班》:由於發文時未有新一期的課程簡介,所以以下連結是用了已經過去的禪訓班資料 https://www.ddmhk.org.hk/landing/event-detail/adadadca5a5c493739eae128612e6021





很感謝你讀到這兒,讓我的文字能夠與你觸碰🌻



如欲轉載或引述,敬請與我聯絡,謝謝!
文字©黃璧怡(stargazzze113@gmail.com)
圖片© — 見圖片說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是以身入禪啊!有時候人就是會看不見自己,透過行動來了解內心,進而領悟!是個很好的活動呢!
黃璧怡-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4/27
林燃(創作小說家) 「以身入禪」,林燃這四個字真能為這個課程作總結。因為背包等私人物件全都要放在儲物櫃,所以大家沒有紙筆來做筆記,在課堂就是聽講解和學着做,是通過實踐來學習。
氣泡水-avatar-img
2024/04/27
感覺這次禪修,璧怡有很多的收穫👍。「平和地承認這事實,接受它,然後繼續前行。」⋯⋯這真的很重要。^ ^
黃璧怡-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4/27
氣泡水 真的,那體驗很深刻,收穫是意外的豐富^^
天敏的天空-avatar-img
2024/04/27
璧怡~好棒的分享!👏👍透過端水來自我觀察與成員間各自體會分享,細數知悉自己其中心裡的想法前後的變化,從他人的經驗再反觀,到最後辛苦端的水卻是倒掉!這活動真是很棒的體驗過程,值得自己日後細細品味反思體會!放慢腳步,留意自己當下的腳步,反觀內心變化,放下那些片段,自我覺察力也跟著提升,真是人生中時常一再需要學習與面對的過程!😊
黃璧怡-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4/27
天敏的天空 天敏的回饋進一步幫助我去作更深的感悟,好多謝你啊!😘
李英華-avatar-img
2024/04/27
1「有學員很驕傲的說她的水完全沒有濺出來。嗯,那她的領悟是甚麼呢,我在心裏問。」 她很「驕傲」,她什麼都沒悟到吧!2「水濺出了,便平和地承認這事實,接受它,然後繼續前行。」 這過程體驗了人生的不順利,承認並接受。3「她認為「別把水濺出」並非最終極的目標,「好好體驗專注」才是。」 這說出了人生旅程,欣賞過程不要太在得失。4「到了最後用盡全力維護的水被倒掉,是去領悟在人生的路途別執着。」 人生最後終究一場空。5謝謝璧怡分享,原本我会以為「別把水濺出」是努力的目標,最後才知這不是這活動的目的。
黃璧怡-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4/27
李英華 我原本也是這樣想啊。別濺水的確是我們的任務,但我的朋友是叫我把心神放在覺察自己在整個過程的感受,我猜她是這個意思吧^^
好有趣的體驗~~透過托水缽來感受托水缽~~提醒了我們行為本身沒有對錯,也沒有目的,也不需要結果,只是托水缽~感謝分享~~
黃璧怡-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4/27
布蘭達&維尼 布蘭達&維尼形容得太好了,很多謝你幫助我更加釐清托水缽所帶出的課題喔~
avatar-img
黃璧怡 i人生活
14.0K會員
144內容數
歡迎你到來!希望你喜歡這裏的內容🌻
黃璧怡 i人生活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如何讓愛可以歷久常新?張艾嘉填詞的《對不起我忘了我愛你》就道出三句令愛繼續下去的說話,由鄭秀文及馮德倫合唱。這首歌是電影《世間有她》的插曲,由黃艾倫和翁瑋盈負責作曲和編曲。本文作者特別分享了男女聲的安排如何令她覺得這首歌曲的意思是為關係找回初心,繼續一起走下去。
Thumbnail
2025/04/24
如何讓愛可以歷久常新?張艾嘉填詞的《對不起我忘了我愛你》就道出三句令愛繼續下去的說話,由鄭秀文及馮德倫合唱。這首歌是電影《世間有她》的插曲,由黃艾倫和翁瑋盈負責作曲和編曲。本文作者特別分享了男女聲的安排如何令她覺得這首歌曲的意思是為關係找回初心,繼續一起走下去。
Thumbnail
2025/04/17
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阻礙斷捨離的心理因素,為何不捨得丟棄東西,做成舊物囤積在家。直至近年她終於明白到「物件可能會有用得着的一天」是錯誤的想法,也分享了三個幫助自己把舊物丟棄的方法,最重要的心態就是願意捨得放下依附在舊物的情緒和回憶。最後作者指出房間空間感大了,心裏也跟着變得舒暢。
Thumbnail
2025/04/17
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阻礙斷捨離的心理因素,為何不捨得丟棄東西,做成舊物囤積在家。直至近年她終於明白到「物件可能會有用得着的一天」是錯誤的想法,也分享了三個幫助自己把舊物丟棄的方法,最重要的心態就是願意捨得放下依附在舊物的情緒和回憶。最後作者指出房間空間感大了,心裏也跟着變得舒暢。
Thumbnail
2025/03/27
作者分享了《孤獨的美食家》電視電影系列吸引的地方,認為拍攝手法幫助大家跟着松重豐飾演的井之頭五郎,一同進行了一場愉快的食物靜觀練習,透過專注於進食去感受生活,締造幸福感。本文也介紹了該電影的內容和優勝之處,也指出與電視劇的的分別。
Thumbnail
2025/03/27
作者分享了《孤獨的美食家》電視電影系列吸引的地方,認為拍攝手法幫助大家跟着松重豐飾演的井之頭五郎,一同進行了一場愉快的食物靜觀練習,透過專注於進食去感受生活,締造幸福感。本文也介紹了該電影的內容和優勝之處,也指出與電視劇的的分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內觀課程的心得,詳細描述了作者面對身體健康的執著,並且再次體認佛法是修心,重點不在於出現何種感受,而是如何透過觀察感受來消融心的習氣反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內觀課程的心得,詳細描述了作者面對身體健康的執著,並且再次體認佛法是修心,重點不在於出現何種感受,而是如何透過觀察感受來消融心的習氣反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作者對法鼓山宗教文化的初次接觸和對新聞寫作課的感想。作者對法鼓山低調的宣傳方式提出疑問,同時分享了受到新聞寫作課啟發的心得。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作者對法鼓山宗教文化的初次接觸和對新聞寫作課的感想。作者對法鼓山低調的宣傳方式提出疑問,同時分享了受到新聞寫作課啟發的心得。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參加法鼓山香港道場的初級禪訓班體驗,學習透過身體的動作、呼吸、坐禪等方法來鍛鍊專注於此時此刻,並特別描述了托水缽的練習,領悟「身在哪裏,心在哪裏」,活在當下。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參加法鼓山香港道場的初級禪訓班體驗,學習透過身體的動作、呼吸、坐禪等方法來鍛鍊專注於此時此刻,並特別描述了托水缽的練習,領悟「身在哪裏,心在哪裏」,活在當下。
Thumbnail
對於初學者來說,打坐可以從五分鐘、十分鐘開始,先養成習慣。在打坐之前要處理好雜事,放下雜念。文章先介紹打坐的一些基本方法,然後演繹了一個10分鐘的放鬆禪體驗。最後,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了簡單總結,並預告了下一次課的內容。
Thumbnail
對於初學者來說,打坐可以從五分鐘、十分鐘開始,先養成習慣。在打坐之前要處理好雜事,放下雜念。文章先介紹打坐的一些基本方法,然後演繹了一個10分鐘的放鬆禪體驗。最後,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了簡單總結,並預告了下一次課的內容。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禪修對生活和快樂的益處的文章,深入討論了禪修對情緒管理、认知方式、快樂機制和更廣泛的福報的影響。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禪修對生活和快樂的益處的文章,深入討論了禪修對情緒管理、认知方式、快樂機制和更廣泛的福報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將分享有關禪修對世俗生活的好處、禪修在科學上的作用,以及一些建立理性或感性認知的可能方法。文章還會討論刻板印象和錯誤認知關於禪修的問題,以及禪修對解決情緒問題和壓力的重要意義。
Thumbnail
本文將分享有關禪修對世俗生活的好處、禪修在科學上的作用,以及一些建立理性或感性認知的可能方法。文章還會討論刻板印象和錯誤認知關於禪修的問題,以及禪修對解決情緒問題和壓力的重要意義。
Thumbnail
感受著法鼓山生活的體驗,滿滿的感慨和收穫,這次靜心之旅讓我重新找回了內心的寧靜。通過一連串的體驗,我意識到平淡的生活也能帶來滿足;另一方面,營隊中經驗到的此時此刻,讓我意識到自己多年的習慣對身體的影響,就好比生命這條軸線上的check point,使我重新檢視自己的過去和未來,領悟到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Thumbnail
感受著法鼓山生活的體驗,滿滿的感慨和收穫,這次靜心之旅讓我重新找回了內心的寧靜。通過一連串的體驗,我意識到平淡的生活也能帶來滿足;另一方面,營隊中經驗到的此時此刻,讓我意識到自己多年的習慣對身體的影響,就好比生命這條軸線上的check point,使我重新檢視自己的過去和未來,領悟到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