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髮毒藥》談打破猶太人是受害者的神主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既是加害者又是受害者 #德語電影

#既是加害者又是受害者 #德語電影


  去年10月7日開打的「以哈戰爭」,至今已打了九個多月。哈瑪斯方面,已三萬八千多人死亡(七成是婦孺)、八萬多人受傷、一萬多人失蹤及一百九十萬人在加薩走廊流離失所;以色列方面,則已一千五百多人死亡、一萬三千多人受傷、一人失蹤及二十萬人流離失所。哈瑪斯發動突襲,以色列炸醫院、炸難民營,甚至故意針對平民和民用物資進行攻擊、以飢餓作為作戰方法、謀殺或故意殺戮、性暴力等不人道的待遇,雙方皆被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指控犯下戰爭罪。


  若說民進黨的神主牌是「非核家園」,那麼西方歐美的神主牌便是「猶太人是受害者」因此永遠是對的。即便國內有反對聲音,如:今年四月中美國發生佔領各大學的反以色列抗議,美國政府寧願犧牲言論自由也不敢得罪背後的「猶」姓老闆(反以色列不等於反猶太)。然而,猶太人也是人,且從以哈戰爭中可知,猶太人並非總是對的。


  德國電影《金髮毒藥》(Stella. Ein Leben),正是試圖戳破猶太人的神話。故事改編自德國猶太人史黛拉・戈德施拉格(1922-1994)的生平故事,背景發生在二戰的納粹德國,主角史黛拉(Paula Beer飾)有著金髮碧眼,母親是音樂學院的老師,史黛拉從小便接受音樂訓練,大學時成為爵士樂團主唱,當時許多同學夢想移民美國。然而,隨著納粹對猶太人的嚴加控管,史黛拉和父母被帶至工廠強迫勞動。某天,納粹將猶太人強行帶走,史黛拉和父母躲過一劫,為了躲避查緝,史黛拉認識了偽造護照的猶太人,並開始從事偽造身份證的工作,直到被同夥出賣。正當準備送去奧斯維新集中營時,史黛拉哀求可擔任間諜,協助舉報躲藏在柏林的猶太人。


  自1943年9月起至二戰結束,史黛拉向納粹舉報數百名猶太人,也因此在猶太人間流傳「金髮毒藥」、「金髮幽靈」的稱號。


  本片在德國上映時即引發許多爭議,認為虛構成分太多。雖然文學上可接受虛構,但若放在歷史上,則難以接受。筆者認為,本片的價值在於跳脫「猶太人」的種族中心,轉向更普遍的人性中心。若僅將猶太人視為種族,僅比較種族間的差異,便容易忽略中族內部的差異;即並非簡單二分將所有二戰時期的德國猶太人都視為受害人、所有德國人都對不起猶太人。若以種族劃分猶太人與非猶太人思考歷史,便落入當年希特勒的思維;即化約種族間的差異,而忽略更大的個體間的差異。


  俗話說「先顧腹肚,才顧佛祖。」史黛拉不惜背棄同胞、當「抓耙子」,就算泯滅人性,也要活下去。然而,此人性若放在倫理學上,是否說得通?


  倫理學的三大規範倫理學:目的論、義務論和德性倫理學。就目的論而言,行為的對錯取決於行為所實現的「目的」或「結果」(好壞需先於對錯);即最大化幸福和最小化痛苦。史黛拉當間諜的目的或結果,僅增加個人的幸福,卻犧牲數百人的幸福及增加其痛苦,明顯違反目的論。


  就義務論而言,評估行為對錯,不完全由行為結果決定,而是由「行為本身」所具有的特點決定(對錯先於好壞);即行為應遵照奠基於必然、普遍的善意志(純粹理性)所訂定的道德法則。史黛拉當間諜的行為,本身就違反義務論的善意志。在康德的義務論中,即便家中躲藏猶太人,當納粹來敲門時,也不能說謊,因為行為的結果是偶然的而非必然的,是不可掌握的,但不說謊卻是必然的、可掌握的行為,故不管行為的結果如何,就行為本身,就不可說謊。


  最後,就德性倫理學而言,即以理想的人格典範作為道德核心,並持續的實現個體的潛能和目標。史黛拉當間諜雖然是為了保護父母免於禍害,卻不符合柏拉圖《理想國》中的四種德性;即智慧、勇敢、節制和正義。且史黛拉晚年自殺也有違亞里斯多德將幸福視為人生最高目標的德性倫理學。


  綜上,倫理學作為一種理論,關心人類行為的正當性和價值,以探討什麼樣的生活值得過?然而,在生活之前,必須先生存。而人性並不只有理性,還有直觀與本能。對於人性的探討,倫理學顯然是不夠的、有限的,如:康德的義務論明顯違反道德直覺,即便結果不可掌握、是偶然的,難道就可背叛他人?


  片中史黛拉的父母最後被送上火車,母親對史黛拉說:「不要給我們太多希望。」其父母最後果真被送往奧斯維新集中營,而非原先認為的集中營。雖然期望越大就可能失望越大,然而,若沒有了奠基於希望的生存,如何減少戰亂時的痛苦與活下去的勇氣?願早日世界和平。

為了活命,你會怎麼選擇?《金髮毒藥》全球獨家史黛拉角色預告 6.28 全台上映 人性墜惡深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66會員
657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03/18
  《Unmet-某腦外科醫的日記-》(アンメット ―ある脳外科医の日記―)改編自同名漫畫,最大差異在於,漫畫主角是三瓶醫生(若葉龍也飾),日劇則是川內醫生(杉咲花飾)。   「盡全力度過今天,因為我只有今天。」   本劇描述兩年前發生車禍、腦外科的川內醫生,術後造成記憶力喪失。記憶
Thumbnail
2025/03/18
  《Unmet-某腦外科醫的日記-》(アンメット ―ある脳外科医の日記―)改編自同名漫畫,最大差異在於,漫畫主角是三瓶醫生(若葉龍也飾),日劇則是川內醫生(杉咲花飾)。   「盡全力度過今天,因為我只有今天。」   本劇描述兩年前發生車禍、腦外科的川內醫生,術後造成記憶力喪失。記憶
Thumbnail
2025/03/14
          《米奇17號》(Mickey 17)由《寄生上流》奉俊昊導演執導及改編自Edward Ashton的科幻小說《米奇7號》。內容描述:2054年,主角米奇(Robert Pattinson飾)因創業失敗躲避地下高利貸的追殺,自願成為前往外星殖民地的「消耗工」,工作內容就是「消耗」
Thumbnail
2025/03/14
          《米奇17號》(Mickey 17)由《寄生上流》奉俊昊導演執導及改編自Edward Ashton的科幻小說《米奇7號》。內容描述:2054年,主角米奇(Robert Pattinson飾)因創業失敗躲避地下高利貸的追殺,自願成為前往外星殖民地的「消耗工」,工作內容就是「消耗」
Thumbnail
2025/02/28
  《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入圍奧斯卡十項提名,內容描述1947年,二戰時曾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Buchenwald)的猶太人、匈牙利裔、師承包浩斯的建築師拉斯洛(László Tóth),在戰後移民美國的故事。   撇開本片採用了VistaVision的拍攝技術、片
Thumbnail
2025/02/28
  《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入圍奧斯卡十項提名,內容描述1947年,二戰時曾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Buchenwald)的猶太人、匈牙利裔、師承包浩斯的建築師拉斯洛(László Tóth),在戰後移民美國的故事。   撇開本片採用了VistaVision的拍攝技術、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新仇舊恨 以色列與埃及。 巴比倫攻陷耶路撒冷,以色列人「是可忍、孰不可忍」,與埃及成立共同戰線對抗巴比倫,然而以色列人似乎忘記了,自家人曾經被埃及奴役、屠殺男嬰,這些血淋淋的舊恨,因著新仇與埃及交好。 「反攻大陸」「漢賊不兩立」是國民政府早期來台的政治標語,如今,「聯共制台」「化獨促統」又
Thumbnail
新仇舊恨 以色列與埃及。 巴比倫攻陷耶路撒冷,以色列人「是可忍、孰不可忍」,與埃及成立共同戰線對抗巴比倫,然而以色列人似乎忘記了,自家人曾經被埃及奴役、屠殺男嬰,這些血淋淋的舊恨,因著新仇與埃及交好。 「反攻大陸」「漢賊不兩立」是國民政府早期來台的政治標語,如今,「聯共制台」「化獨促統」又
Thumbnail
這些犯下殺害手無寸鐵的巴勒斯坦平民的士兵,在他們百年之後,何有顏面面對曾經死在德國集中營的先祖:我們的犧牲為你們博得全世界的同情與幫助,經歷兩千年的顛沛流離,終得以完成建國的心願,你們卻和納粹一樣,犯下連禽獸都不如的罪行。
Thumbnail
這些犯下殺害手無寸鐵的巴勒斯坦平民的士兵,在他們百年之後,何有顏面面對曾經死在德國集中營的先祖:我們的犧牲為你們博得全世界的同情與幫助,經歷兩千年的顛沛流離,終得以完成建國的心願,你們卻和納粹一樣,犯下連禽獸都不如的罪行。
Thumbnail
本文抨擊某方人士的"加薩人道危機"乃認知戰說,將之歸類於納粹餘孽的“猶太大屠殺否認說”、日本右翼的“南京大虐殺の虚構”論、土耳其民族主義者的"亞美尼亞人大屠乃謊言"說。無人能捏造出加薩正在發生人道危機,是以色列將反戰、反殖民、反強凌弱等人道主義抗議都說成"全球反猶陰謀",才催生了這個全球性反以陣線。
Thumbnail
本文抨擊某方人士的"加薩人道危機"乃認知戰說,將之歸類於納粹餘孽的“猶太大屠殺否認說”、日本右翼的“南京大虐殺の虚構”論、土耳其民族主義者的"亞美尼亞人大屠乃謊言"說。無人能捏造出加薩正在發生人道危機,是以色列將反戰、反殖民、反強凌弱等人道主義抗議都說成"全球反猶陰謀",才催生了這個全球性反以陣線。
Thumbnail
在 YouTube 上觀看「以色列、巴勒斯坦 到底有什麼仇?猶太人、阿拉伯人的百年恩怨 哈瑪斯、巴勒斯坦是什麼關係? @cheapaoe」https://youtu.be/luMF5x-IHys?si=i1-zrIK5ncIeq0Pr 在 YouTube 上觀看「以巴衝突4000年前就發生?
Thumbnail
在 YouTube 上觀看「以色列、巴勒斯坦 到底有什麼仇?猶太人、阿拉伯人的百年恩怨 哈瑪斯、巴勒斯坦是什麼關係? @cheapaoe」https://youtu.be/luMF5x-IHys?si=i1-zrIK5ncIeq0Pr 在 YouTube 上觀看「以巴衝突4000年前就發生?
Thumbnail
殘缺歲月已成過往 二戰結束後,猶太人已不可能成為Odessa主要族群之一了,蘇聯官方的心態仍是反猶的,加以限制他們從流亡地回來。在1968~1980年之間,有兩萬四千名猶太人永遠離開了Odessa,佔猶太人總數的¼。在Gorbachev統治時期到蘇聯解體之後,那就更多人選擇離去。
Thumbnail
殘缺歲月已成過往 二戰結束後,猶太人已不可能成為Odessa主要族群之一了,蘇聯官方的心態仍是反猶的,加以限制他們從流亡地回來。在1968~1980年之間,有兩萬四千名猶太人永遠離開了Odessa,佔猶太人總數的¼。在Gorbachev統治時期到蘇聯解體之後,那就更多人選擇離去。
Thumbnail
  朋友们好,好久没有谈过巴以冲突了。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哈斯在袭击以色列前,难道没有想过将会可能面临的后果吗?以色列拥有着庞大的陆海空三军力量还有精良的装备等等。这是为什么?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我觉得很明显,他们是知道的,尤其是躲在中东富国卡塔尔背后的哈马斯领导层。
Thumbnail
  朋友们好,好久没有谈过巴以冲突了。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哈斯在袭击以色列前,难道没有想过将会可能面临的后果吗?以色列拥有着庞大的陆海空三军力量还有精良的装备等等。这是为什么?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我觉得很明显,他们是知道的,尤其是躲在中东富国卡塔尔背后的哈马斯领导层。
Thumbnail
10月7日,加薩的哈瑪斯組織向以色列發射數千枚土製火箭,其武裝人員用各種方法越過阻隔攻入,殺死千餘人,綁架一兩百人。好哇哈瑪斯,真正不知死,你壞了。(註1) 以色列建國之後,打贏了幾場中東戰爭,拳頭母愈來愈大粒,奉行睚眥必報主義,而且加n倍奉還,誰惹他們,就打到叫不敢為止。近一二十年來,巴勒斯坦屢
Thumbnail
10月7日,加薩的哈瑪斯組織向以色列發射數千枚土製火箭,其武裝人員用各種方法越過阻隔攻入,殺死千餘人,綁架一兩百人。好哇哈瑪斯,真正不知死,你壞了。(註1) 以色列建國之後,打贏了幾場中東戰爭,拳頭母愈來愈大粒,奉行睚眥必報主義,而且加n倍奉還,誰惹他們,就打到叫不敢為止。近一二十年來,巴勒斯坦屢
Thumbnail
以巴衝突的始末,相信大家都不需要我多費唇舌。突如其來的阿克薩洪水行動,令沉浸在猶太傳統節日住棚節 (Sukkot) 氣氛中的人們錯不及防。基於「非我族類」展開的暴力,太陽底下無新鮮事;1000 年前,英格蘭人也對維京人發動了「洗澡水行動」。
Thumbnail
以巴衝突的始末,相信大家都不需要我多費唇舌。突如其來的阿克薩洪水行動,令沉浸在猶太傳統節日住棚節 (Sukkot) 氣氛中的人們錯不及防。基於「非我族類」展開的暴力,太陽底下無新鮮事;1000 年前,英格蘭人也對維京人發動了「洗澡水行動」。
Thumbnail
巴勒斯坦的「哈瑪斯」是「伊斯蘭抵抗運動」( Harakat al-Muqawama al-Islamiya)的縮寫。哈瑪斯的目標為「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消除」,手段是以武力殲滅以色列,創始人是巴勒斯坦宗教領袖謝赫-艾哈邁德-亞辛 (Sheikh Ahmed Yassin),他在1987年創建了哈瑪斯。
Thumbnail
巴勒斯坦的「哈瑪斯」是「伊斯蘭抵抗運動」( Harakat al-Muqawama al-Islamiya)的縮寫。哈瑪斯的目標為「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消除」,手段是以武力殲滅以色列,創始人是巴勒斯坦宗教領袖謝赫-艾哈邁德-亞辛 (Sheikh Ahmed Yassin),他在1987年創建了哈瑪斯。
Thumbnail
(10/12 GMT00:00更新) 以色列-哈瑪斯戰況:死亡人数激增至 2300 人
Thumbnail
(10/12 GMT00:00更新) 以色列-哈瑪斯戰況:死亡人数激增至 2300 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