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職不是等來的!自我察覺助你提前準備好下一個職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之前問了主管一個問題說「我一直在努力精進自己,什麼時候我會知道自己準備好了可以前往下一個職等?」

主管說「時間到了,你就是會知道」。

現在回頭想想,這個答案也未免太含糊了吧,是不是想話術我?

後來隨著年資漸長,大概理解要怎麼把這個含糊的概念轉換成淺顯易懂的評估方式,才知道這一切都需要自我察覺。

現在我覺得自我察覺在職涯升遷上非常重要,如果少了自我察覺而只是乾等機會,那麼相對來說升遷的速度會慢很多。


我自己通常會參考這些感覺來增加自我察覺的機率

1,感覺自己掉入了舒適圈

像是我學到了新的技能後實際上融會貫通,能應用到工作中,然後用相對少一點的力氣做得比較好。

或是我開始能夠更有效率的解決問題,不一定要按照原本的流程,開始可以思考怎麼在不影響大局的情況下走捷徑。

2,好像有蠻多可以試試看的機會出現

有些時後當公司內部出現了與自己職務匹配的職缺,然後覺得,好像自己已經能夠符合 Job description 上面的七成,這個就是一個很好得標竿。

或是同事們慢慢的以自己作為第一個詢問問題的人 (go-to-person),變得有點像是公司內部某個知識的專家,然後就可以從不同的部門發現一些多餘自己工作內容的需求,製造更多機會。

3,自己已經有意無意的開始接觸下個職等的事情

通常這種心情出現在完成一個超越自己能力的專案,或是達到了超乎預期的成果。

這時候就會意識到說,這樣做的事情好像不在我目前的工作範圍內,但是自己已經可以勝任。

或是完成某件事之後,主管對於自己的表現有高度的評價,甚至願意權力下放讓自己做更多事情。

但是就算實力到了也不一定會有機會升遷

常見的原因可能包含:

1,主管可能很忙,根本沒有想到你

主管要向上管理,還要帶團隊,所以注意力會被分散。

如果平常沒有向上管理,或是告訴主管自己做了什麼,主管可能根本不知道你已經準備好了。

2,主管可能只看得到自己的部門機會,不會知道其他部門或市場上的機會

主管有時候光是顧自己的團隊就自顧不暇了,通常不一定會知的其他部門可能有開缺。

甚至多數的時候主管可能還在爬組織內部的位階,所以不會去關心外部市場的機會。

3,有時候主管可能有私心不想放人

有些主管不一定會為了下屬的職涯發展著想,有時候糟糕一點的會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而選擇留住人。

因為放走了厲害的人除了團隊整體產能會下降以外,還要為了補人跑招募流程,很麻煩。

4,主管有其他政治籌碼,必須要選擇政治正確的人升遷

有些時候升遷是一場利益交換,為了確保年資或是制度能夠穩健,不一定所有的時候都一定升遷最厲害的人。

在主管眼中的時間軸和下屬是不同的,有時候可能為了長期的打算不得不做出短期的犧牲。


沒有機會就開始自己去爭取機會吧

就像跑步的時候,不用等教練或是別人告訴自己準備好了沒。

習慣了三公里就可以開始跑四公里,習慣了四公里就可以試試看五公里,然後這樣不斷的推進自己的極限。

我常常做的幾件事包含:

一,認真和主管討論設定期望,問他要怎麼做才可以升遷

按照遊戲規則走設定目標然後超越目標,做好向上管理,增加能見度。

這樣時間到了要舉薦升遷的時候,主管才會想起來一直以來都有討論這件事。

二,更新領英,隨時讓招募人員知道你的動向

職缺不會自動從天上掉下來,這時候我就會開始行銷自己,讓主管以外的人知道我有想要升遷或換工作的想法。

像是把 LinkedIn 改成 Open to work (for recruiter only),或是主動和想要未來工作的部門合作,建立 reputation。

三,主動投遞履歷和面試

這個應該是最少人做的,通常會一直擔心自己可能不會上所有就沒有然後了。

但是開始投履歷就會知道哪裡寫得不夠好,開始面試就會知道哪裡還要加強。

其實投遞履歷和面試都是需要練習才會準備好,可惜學校沒有教這件事就直接把學生推上社會大學的考場。

自我察覺在職涯升遷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觀察自己,當感覺自己掉入舒適圈、發現內部或外面好像許多可以試試看的機會、開始接觸下個職等的事情時,某種程度上就說明可能自己已經準備好了。

觀察別人,即使實力到了,也可能因為主管忙碌、視野有限、私心或政治籌碼等原因無法立即升遷。這時候退一步觀察大局,可以提前讓自己知道是否還值得繼續投資。

最後把觀察轉換成行動,主動爭取機會,像是與主管討論期望、行銷自己、主動投遞履歷和面試。


機會是自己創造出來的,有時候發現自己準備好然後內部也沒有向上空間時,就果斷的去市場上試水溫。

只有市場本身才最了解應徵的人是否準備好了。


avatar-img
54會員
72內容數
任職外商,旅居荷蘭,分享職場日常。✏️ 著作:一週一道面試題 | 我的客服人生 | 生產力駭客 | AI 生活應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彼得的外商隨筆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如何有效利用 AI 提升工作效率,並分享三個步驟:拆解工作流程找出 AI 可取代的部分、從外包「系統一」工作開始、提升「系統二」思維能力。作者強調 AI 無法取代人類獨特的思考和經驗判斷,應著重於 AI 與人類的協作,而非完全依賴 AI。
從西遊記角色分析職場生態,探討不同類型主管(唐僧、孫悟空、豬八戒)的特點與應對策略,並藉此點出職場生存之道與自我定位的重要性。
本文分享一位曾因自大而被降職的主管,如何透過學習聆聽,轉變管理風格,並提升團隊效能的經驗。文章闡述了從「糾正錯誤」到「引導思考」的過程,以及如何從中學習、成長,並將知識傳承給下屬。
想進入外商科技業的文組朋友們看過來!這篇文章分享如何運用自身的文組優勢,例如溝通能力和同理心,結合數據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成功進入外商科技業擔任營運相關職位,例如Operation、行銷、客服或專案經理等。文章更提供自我介紹範例,協助你精準表達自身價值,說服面試官錄取你。
這篇文章分享如何提升技能,以利進入外商科技業擔任營運相關職位,並著重於英文溝通和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文章中提及利用AI軟體練習英文口說,以及以樂高積木比喻數據分析的步驟,並舉例說明如何將數據視覺化以得出行動建議。
本文提供一個設定目標的完整流程,從SMART原則到克服挑戰,再到衡量目標與排序優先順序,並以實際案例說明如何應用,最後提醒讀者避免所有事情都當作緊急事項處理。
本文探討如何有效利用 AI 提升工作效率,並分享三個步驟:拆解工作流程找出 AI 可取代的部分、從外包「系統一」工作開始、提升「系統二」思維能力。作者強調 AI 無法取代人類獨特的思考和經驗判斷,應著重於 AI 與人類的協作,而非完全依賴 AI。
從西遊記角色分析職場生態,探討不同類型主管(唐僧、孫悟空、豬八戒)的特點與應對策略,並藉此點出職場生存之道與自我定位的重要性。
本文分享一位曾因自大而被降職的主管,如何透過學習聆聽,轉變管理風格,並提升團隊效能的經驗。文章闡述了從「糾正錯誤」到「引導思考」的過程,以及如何從中學習、成長,並將知識傳承給下屬。
想進入外商科技業的文組朋友們看過來!這篇文章分享如何運用自身的文組優勢,例如溝通能力和同理心,結合數據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成功進入外商科技業擔任營運相關職位,例如Operation、行銷、客服或專案經理等。文章更提供自我介紹範例,協助你精準表達自身價值,說服面試官錄取你。
這篇文章分享如何提升技能,以利進入外商科技業擔任營運相關職位,並著重於英文溝通和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文章中提及利用AI軟體練習英文口說,以及以樂高積木比喻數據分析的步驟,並舉例說明如何將數據視覺化以得出行動建議。
本文提供一個設定目標的完整流程,從SMART原則到克服挑戰,再到衡量目標與排序優先順序,並以實際案例說明如何應用,最後提醒讀者避免所有事情都當作緊急事項處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科技業的快速升遷經歷,從基層客服到外商高階經理人的過程。成功關鍵在於選擇與策略。在不同職涯階段,透過自我充實、有效管理、善用團隊和市場需求等方法,作者逐漸提升影響力,並強調選對時機和方向的重要性,在職場中找到「遊戲規則」進行反向操作,才能實現快速職涯進步。
Thumbnail
如何做好職涯計畫?你的職涯計畫做的對嗎?不用擔心。這篇文章靈感來自《第一次工作就該懂》,希望將幫助你重新審視你的職涯計劃,找出問題所在。不管你是剛入職場還是職場老鳥,這些練習讓你能更清晰地認識自己,並且設計出更彈性的職涯路徑。
Thumbnail
一個人走在職涯路上,若遇到困難或迷惘時,有人願意傾聽陪伴,適時引導思考,釐清問題、現況分析、擬定目標及行動方案,相信你會走得更順遂!一直以來,許多朋友找我諮詢的職涯議題,歸納常見三大類型:
Thumbnail
✨閱讀後你將學會:深入自我洞察:了解如何透過自身過往成就來識別個人的核心動機和能力。個性化職業導向:學會根據個人的動機模式來評估職涯路徑。提升職業適配度:掌握技巧以評估並選擇能夠激發熱忱與優勢的工作機會。
Thumbnail
包括我,越來越多人選擇成為自雇者,這也是中年級朋友發展職涯第二曲線可行的做法之一,但在展開行動之前,仍然有些事必須先思考,才能順利展開自雇生涯。 特別是當習慣了把自我認同和工作綁在一起,就是把自尊和自我價值和工作掛鉤。工作表現好時,我們的自我認同就堅若磐石,但要是情況不順利呢?會減損自己的價值嗎?
Thumbnail
從下個月開始一直到七月,這段時間裡,會有許多人開始為進入職場而準備,或者是年後考慮轉換工作。又也許你已經離開職場好一段時間了,可能是三四年,也可能是五六年,現在想要回歸工作崗位。無論你是準備開始新的職場生活,或者是尋找一個令你想做的工作,今天的節目都將會對你有所幫助。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職涯定位與自我探索的文章,分享了作者對於自己職涯的思考與定位,並探討了定位力、專業力、行動力、影響力和變現力等方面的內容。
Thumbnail
轉職只是為轉而轉?如何找到方向?除了轉職有無其他可行的方案? 與本文一起探討如何從自我盤點到探索機會,開啟職業發展新視野。
Thumbnail
無論是初出茅廬的新人,還是擁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上班族,不同職涯階段都可能遇到各種挑戰和困惑。除了尋求他人幫助之外,有些人可能會選擇上課或尋求職涯諮詢。對現職感到不滿意或沒有前景?想設定職涯目標?職涯諮詢可以幫助你釐清方向、解決問題,制定行動計畫。
Thumbnail
最近在公司內部有兩個難得的輪調機會,兩個職位跟所需技能大相徑庭。在反覆思索這兩個職位的過程中,我找了企業內的經理人、人資、兩邊部門的大主管,甚至是認識多年的知己。 在思考職涯轉換的過程中,連帶思考衍伸了很多職涯上從未思考過的議題。 - 我為什麼想要轉換跑道? - 我想成為怎麼樣的人?我想培養什麼技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科技業的快速升遷經歷,從基層客服到外商高階經理人的過程。成功關鍵在於選擇與策略。在不同職涯階段,透過自我充實、有效管理、善用團隊和市場需求等方法,作者逐漸提升影響力,並強調選對時機和方向的重要性,在職場中找到「遊戲規則」進行反向操作,才能實現快速職涯進步。
Thumbnail
如何做好職涯計畫?你的職涯計畫做的對嗎?不用擔心。這篇文章靈感來自《第一次工作就該懂》,希望將幫助你重新審視你的職涯計劃,找出問題所在。不管你是剛入職場還是職場老鳥,這些練習讓你能更清晰地認識自己,並且設計出更彈性的職涯路徑。
Thumbnail
一個人走在職涯路上,若遇到困難或迷惘時,有人願意傾聽陪伴,適時引導思考,釐清問題、現況分析、擬定目標及行動方案,相信你會走得更順遂!一直以來,許多朋友找我諮詢的職涯議題,歸納常見三大類型:
Thumbnail
✨閱讀後你將學會:深入自我洞察:了解如何透過自身過往成就來識別個人的核心動機和能力。個性化職業導向:學會根據個人的動機模式來評估職涯路徑。提升職業適配度:掌握技巧以評估並選擇能夠激發熱忱與優勢的工作機會。
Thumbnail
包括我,越來越多人選擇成為自雇者,這也是中年級朋友發展職涯第二曲線可行的做法之一,但在展開行動之前,仍然有些事必須先思考,才能順利展開自雇生涯。 特別是當習慣了把自我認同和工作綁在一起,就是把自尊和自我價值和工作掛鉤。工作表現好時,我們的自我認同就堅若磐石,但要是情況不順利呢?會減損自己的價值嗎?
Thumbnail
從下個月開始一直到七月,這段時間裡,會有許多人開始為進入職場而準備,或者是年後考慮轉換工作。又也許你已經離開職場好一段時間了,可能是三四年,也可能是五六年,現在想要回歸工作崗位。無論你是準備開始新的職場生活,或者是尋找一個令你想做的工作,今天的節目都將會對你有所幫助。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職涯定位與自我探索的文章,分享了作者對於自己職涯的思考與定位,並探討了定位力、專業力、行動力、影響力和變現力等方面的內容。
Thumbnail
轉職只是為轉而轉?如何找到方向?除了轉職有無其他可行的方案? 與本文一起探討如何從自我盤點到探索機會,開啟職業發展新視野。
Thumbnail
無論是初出茅廬的新人,還是擁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上班族,不同職涯階段都可能遇到各種挑戰和困惑。除了尋求他人幫助之外,有些人可能會選擇上課或尋求職涯諮詢。對現職感到不滿意或沒有前景?想設定職涯目標?職涯諮詢可以幫助你釐清方向、解決問題,制定行動計畫。
Thumbnail
最近在公司內部有兩個難得的輪調機會,兩個職位跟所需技能大相徑庭。在反覆思索這兩個職位的過程中,我找了企業內的經理人、人資、兩邊部門的大主管,甚至是認識多年的知己。 在思考職涯轉換的過程中,連帶思考衍伸了很多職涯上從未思考過的議題。 - 我為什麼想要轉換跑道? - 我想成為怎麼樣的人?我想培養什麼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