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看《腦筋急轉彎1》的時候是9年前,我才十一歲,當時覺得只是一部很普通的卡通,印象中覺得第一集有點無聊,要不是在兩個姐姐極力的推薦,跟我說「前奏一出來我就開始哭了 」、「這集會發現其實每個角色都很重要,不只是樂樂」、 「我感覺自己可以三刷」之下,還是去看了第二集。雖然第二集還是有讓我變得無聊的部分,但也有讓我覺得很讚的2個哭點和意外的地方。
哭點一:最樂觀的人也會有悲傷的時候
劇中樂樂第一次大抱怨,總是樂觀應對事情的她也會有無助、失落的時刻,當時第一個想法就是「這個角色終於裝不下去了吧」,承認自己的困惑與無能為力,不去假裝自己不畏懼任何事,而是將自己的需求和困難告訴身邊的人。
哭點二:「美好」從來都不是獨自存在的
當阿焦總是想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想把所有能顧及的情況都考慮進去,並且做出一個最「完美」的決定,基於這種害怕犯錯、想追求完美的信念讓他放眼「未來」卻忽略了「當下」,直到阿焦瘋掉、停不下來。阿焦一直籌備著那所謂「完美」的未來,卻忘了幸福與美好的未來本就不是獨自存在的,而是由日常的「每一天」形塑而來。
意外點:即便悲觀是正確的,也依然選擇樂觀
這是劇情裡我很喜歡的一部分,第一集的時候主角總是被這些情緒左右,直到第二集,主角進入青少年期,逐漸開始有了自我意識,能夠在部份的情境下自己做決定。劇情進入尾聲,當主角經歷了各種情緒,再次面臨到困境時,畫面來到了情緒控制台,「樂樂,她(指的是主角)選擇了妳。」厭厭說(其實我已經忘記是哪個情緒說的),意味著主角能夠有意識的決定,自己要以什麼情緒去面對困境。
結論:
這集許多角色都展現出了矛盾的一面,樂樂展現出了擔憂、阿焦展現了失控、憂憂展現了積極與努力。這些角色都各自扮演了一個情緒,但同時也飾演了一個「人」,樂觀、悲觀、憂慮、逃避與幸福,裡面的每一個情緒角色都和我們一樣擁有這些,只不過占比的不同,適應生活的方式也就有所不同。
祝福看這篇文章的你,都能找到適應這世界最舒服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