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緣起&除邪分別(一)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raw-image

對治煩惱就像治療一個大瘡一樣,

你要看著它,不要讓它潰爛,
不要讓它繼續惡化,要及時消毒。

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精勤地努力,
終有一天這個大瘡會痊癒,
不再因為一點境界的碰觸,就痛苦難耐。

我們將永無生死之痛,成就無邊的善業,
像大威德一樣威風,掃蕩一切生死貧窮。

—引自《希望‧新生》心之勇士│福智文化


尋找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不忍眾生苦




【廣論‧消文】

一、科 判

raw-image


二、消文

本週進度: P187L6第二生此意樂之量者~ P190L2亦當修苦想
師父開示: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81b&st1=248&af2=82a&et2=1549






己二、彼生起之量

第二生此意樂之量者。如是由於苦集二諦及其十二緣起支門.詳細了知生死體相.欲捨生死.欲彼寂滅及欲證得。雖纔生此.亦是出離意樂.然唯爾許猶非止足.如六十正理論釋云.「處於無常熾然大火三地之中.如入火宅決欲超出。」又云.「如囚欲脫獄」等。如前所引.謂如誤入熾然火宅及墮牢獄.不樂彼處.能生幾許欲脫之心.即當發生如彼心量.次後更須令漸增長。

「於共中士道次修心」的第二部分,是「彼生起之量」

第二,生起中士意樂(希求解脫之心)的量。

發心之方便,從苦集二諦和十二緣起這兩個法門進入,按照義理觀察五取蘊,而詳細了解生死輪迴的體相,則自然生起想要脫離輪迴,息滅一切痛苦及證得寂滅果位的意樂。這樣的念頭雖然只有生起一點點,也算是出離意樂。然而僅有此量尚不足夠,應該達到像《六十正理論釋》中所說的量。釋中說:「處在無常猛火恆時燒燃的三有當中,要像不小心誤入火宅,拼命急著逃出那樣。」又說:「要像被關在牢獄中的死刑犯,剎那剎那,急求逃離。」相同地,對三界輪迴要產生這種出離心,即如前文所說,要能自然而然地生起急欲逃離火宅、牢獄那樣的心情,根本不願意多耽片刻;此時內心能生起多強的求解脫心,就是此處所要求的出離心之量。

進一步,即使生起了真實出離心,也不能得少為足,應該善為修習,使它繼續不斷地增長。

又此意樂如霞惹瓦說.若僅口面漂浮少許.如酸酒上所擲粉麵.則於集諦生死之因.見不可欲亦僅爾許。若如是者.則於滅除苦集之滅.求解脫心亦復同爾.故欲正修解脫道心.亦唯虛言。見他有情漂流生死.所受眾苦不忍之悲.亦無從起.亦不能生有大勢力策發心意無上真菩提心.故云大乘.亦唯隨言知名而已。故當取此中士法類.以為教授之中心而善修習。

又像霞惹瓦尊者說的:有些人只會在口頭上講講,就像撒在酸酒上的一點麵粉,全部浮在表面上毫無實際效用。由此,這些人對造成輪迴苦因的集諦,能生起多大厭捨,恐怕也不過爾爾。如果對造集苦的苦因,沒有發起誓欲滅除之心,那麼對能夠去除苦集的滅諦,會生起多大希求解脫之心,恐怕也沒有真實力量。由此,這些人即使表明要修習解脫正道,也只會是口頭上的空話罷了!再者,他們即使看到眾生在輪迴中受苦,恐怕也無以發起不忍的悲心;自然也不能生起為拔濟眾生於生死而誓欲成佛的真實菩提心。因此,說這個大乘好,也只是跟著大乘這個名詞講講而已,並沒有真實的內涵。

所以,身為大乘行者,當取此中士法類,作為教授之中心而善加修習。


己三、除遣於此邪執分別

第三除遣此中邪分別者。

「於共中士道次修心」的第三部分,是「除遣於此邪執分別」
第三,修習中士道法類時,須當破除一些錯誤的執著分別。

若作是云.若於生死修習厭患.令心出離.則如聲聞墮寂滅邊.於生死中不樂安住.故修厭患.於小乘中可名為妙.然諸菩薩不應修此(邪解)

有一些人會說:如果對生死輪迴勤修厭患,而令心出離,那麼就會像聲聞、獨覺墮入不樂住世的寂滅邊。因此,「修習厭患」對小乘行者可說善妙,能出生死,趣向解脫;但是大乘菩薩不應該修此,因為菩薩理應安住在生死中利益眾生。

《不可思議秘密經》云.「諸菩薩者.為欲成熟攝受有情.於生死中見大勝利.非於涅槃見如是利。」又云.「若諸菩薩.於生死行境生怖畏者.墮非行境。」又云.「薄伽梵.聲聞怖畏生死行境.菩薩返應周遍攝受無量生死。」此是倒執經義成大錯謬。

《不可思議秘密經》說:「大乘菩薩為了要成熟有情、攝受有情,觀見唯在輪迴中才能成辦救度眾生的大利益事。如果證了涅槃,脫離生死,反而沒辦法幫助眾生,也就沒有所謂的殊勝利益了。」又說:「如果菩薩對生死輪迴產生怖畏心,這不是菩薩應有的行徑。」又說:「世尊!聲聞、獨覺行者可以怖畏生死境界,但菩薩不應如此,反而應該不辭勞苦,在輪迴中周遍地、無有遺漏地救度無量眾生。」雖然這些人引經據典,但實際上是顛倒執取了經典之義理,而產生極大錯謬。

經說不應厭離生死.此義非顯由於惑業增上力故.漂流三有生老病死.是等諸苦不應厭離。是顯菩薩為利眾生.乃至生死最後邊際.擐披誓甲學菩薩行.雖總眾生一切大苦.一一剎那降自身心.然不由此厭離怖畏.於廣大行勤發精進.於生死中不應厭離。

經中所說「菩薩不應厭離生死」的意思,並非說對於由惑業力所制,而漂流三有、飽受生老病死等苦,不應厭離;而是顯示菩薩的悲願自在,為了利益眾生,寧可在生死苦海中,而不厭離。從發心開始,一直到成佛前最後邊際,菩薩披著精進鎧甲,努力圓滿一切菩薩行。

(最後邊際,是指菩薩修道分五道十地,從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到無學道成佛,其中修道有十地,十地之後的等覺菩薩就是成佛前最後身菩薩,他一直為了利益眾生而精勤努力,為了這個誓願而不厭離生死輪迴。)這期間儘管所有眾生受的苦,一一剎那都加在自己身上,也終不以此苦而心生怖畏厭離,繼續對廣大的菩薩行勤發精進,要在生死輪迴中救度眾生,這才是菩薩不厭離生死的原因,也才是經論上真正的意趣。

如是月稱論師亦云.「眾生眾苦無餘盡至.盡生死邊.剎那剎那種種異相損害身心.然不因此而起恐怖。眾生眾苦一時頓至.盡生死際發大勇進.剎那剎那悉能生起.一切眾生一切種智無量無邊珍寶資糧.知此因已.應當更受百千諸有。」為證此故.引彼諸經。

如月稱菩薩也說:「從現在起一直到生死界的最後邊際,即使一切眾生的所有痛苦剎那剎那都降在自己身上,以種種不同的苦相來損害自己身心,菩薩也不會因此而感到畏懼。即使一切眾生的所有痛苦同一時間都落到自己身上,菩薩也甘願承受,乃至盡生死邊際之間,發起勇猛精進的大願,希望能代眾生受無量苦。菩薩能如是發心,故一一剎那都能生起為利益眾生成就一切種智,而獲得無量無邊的珍貴資糧。當了知菩薩由勇猛利他反而能速疾圓滿資糧,以及成辦眾生得大義利的道理後,再苦他都願意去做,安忍受生於百千三有中。」為了證明此義,宗大師引述了諸多經論來證成。

又於三有見為勝利之理者.即彼經說菩薩精勤義利有情.如於此事所發精進.如是其心而獲安樂。

菩薩在三有中看到殊勝利益的道理,即前述《不可思議秘密經》所說:菩薩看到真正努力去利益有情,有很特別的好處,所以對利他之事發起精進,內心也因此獲得安樂。

故不厭患三有之義.是於生死.義利有情不應厭患.當於此事而發歡喜。若由煩惱及業增上漂流生死.眾苦逼迫尚不能辦自己義利況云利他.此乃一切衰損之門.較小乘人極應厭患極應滅除。若由大悲願等增上.於三有中攝取生者.則應歡喜。

因此「不厭患三有」的本義,是指菩薩不厭患在生死中利益有情,反而應當對此歡喜承受。如果由煩惱和業的牽引而不斷漂流生死,飽受無量眾苦逼惱,如此連自利都顧不了,又怎麼能奢望利益眾生?因為由惑業而受生是一切衰損的根本,菩薩對此應較小乘行者更加萬萬倍的厭離、而欲滅除之。然而,若由大悲願力驅使,發願在三界中攝受眾生的菩薩,就不應厭患三有,而是想到能在生死中利益眾生,心中生起無限的歡喜。

此二不同。若未如是分別.如前宣說.則此說者.若有菩薩律儀.菩薩地說犯一惡作.是染違犯.恐繁不錄。

以上二種情況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對「不厭離」的內涵弄不清楚,不能善加分辨是願力化生,還是業力受生,就說「菩薩不應厭離生死」的話,那是犯了前面所說的邪分別。萬一說這話的人是曾受菩薩戒者,按照《菩薩地》所說,是犯了惡作,屬於染污罪。由於律儀的細節很多,此處恐其繁雜,不予多述。

故見三有一切過失.雖極厭離.然由大悲牽引意故.不斷三有者.是為希有。若見三有盛事.如妙天宮.愛未減少.借利他名而云我等不捨生死.智者豈能將以為喜。

菩薩雖深知輪迴一切過患,極端厭惡三有,然而受到大悲心的牽引,因為不捨眾生,仍然不斷在三有中受無量生死,這才是真正的稀有難得。相反的,有些人在見到三有盛事時,有如置身微妙天宮一般的歡喜,貪愛的心一點都沒有減少,卻假借利他的名義說:「我們不應捨離生死。」智者又豈會歡喜這種行徑?

中觀心論亦云.「見過故非有.悲不住涅槃.利他具禁行.而安住三有。」又菩薩地說百一十苦.是於一切有情.發大悲之因。由見如是無邊眾苦.心生恆常猛利不忍.而云於生死不稍厭患.極為相違。

《中觀心論》中也說:「菩薩明見三有一切過患,所以住於生死卻非愛取之「有」;受到大悲心趨轉,為求成辦利他,遲遲不願進入涅槃。這種為利益眾生、護守戒律的菩薩,是以大悲願力而安住在三有中。」又《菩薩地》說,看到眾生受無邊眾苦而總攝為一百一十種苦的逼迫損惱,即是菩薩大悲的由來。正因為見到三有眾生的無邊眾苦,菩薩由強烈的悲心而處於恆常、猛利的不忍當中。如果說菩薩對生死沒有一點厭患,這就完全曲解了菩薩的本意啊!

若於生死心善出離.次見有情皆自親屬.為利他故入三有海.此道次第亦是《菩薩觀行四百論》之意趣。

所以修心的次第應該是,先對生死過患引發出離心,而且自身已經善巧的能夠出離;其次,是見到有情都是自己往昔的親屬,現今正漂流在生死中受苦;為了救拔他們,明明知道是苦,卻以悲願主動入於三有海中。這個次第也和《菩薩觀行四百論》的意趣相符。

月稱論師於彼釋中亦詳明之.如云.「由其宣說生死過患.令意怖畏求解脫者.為令決定趣大乘故.世尊告曰.諸比丘有情類中.不易可得少數有情.經於長夜流轉生死.不為汝等若父若母兒女親族.隨一處所。」

月稱菩薩在《四百論廣釋》中也有詳細說明,釋中說:「由佛陀宣說了生死極大過患,使有情生起怖畏輪迴、希求解脫之心。又為了引導眾生趣入大乘,世尊便說:諸位比丘!經過了長夜生死流轉,在無邊的有情當中,幾乎找不到一位不曾做過自己父母、兒女、或親眷的人啊!」

了知世尊如斯言教.菩薩為以大乘道筏.度脫無始流轉生死.為父母等諸親眷屬.無依無怙諸眾生故.安忍躍入。

了知世尊這番言教的意涵之後,菩薩行者紛紛發願以大乘道(菩提心)為船筏,要度脫無始以來流轉生死、曾為自己父母親眷,而今正沉淪苦海無依無怙的一切眾生;所以安忍著種種眾苦,躍入生死海中。

無上密咒亦須此理.如聖天攝行炬論云.「以此次第.應當趣入極無戲論行。其次第者.謂修行者最初當念.無始生死所有大苦求涅槃樂.遍捨一切猥雜.下至王位自在.亦當修苦想。」

不僅大乘顯教,無上密乘更為注重修苦想和厭離心。如聖天菩薩在《攝行炬論》中所說:「應當以這個次第為基礎,趣入修習無戲論的密宗正行。這個次第就是,修行者先要思惟無始生死的所有大苦,以求出離三界,證涅槃樂;然後真實發起希求解脫之心,遍捨一切世間雜染,乃至於面對如王位般的權勢誘惑,也應修作苦想。」


師父心靈對話:

  1. 學習了四諦、十二緣起後,生起真實的厭離心了嗎? 為什麼厭離心生不起來 ?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81b&st1=493&et1=711
  2. 不忍別人受苦,想幫忙他人,這就是大乘道的精神嗎?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81b&st1=711&et1=830
  3. 師父說:你忙了半天,那真是盲修瞎鍊,可惜!不走錯路的關鍵在哪裡?眼前好像重重困難做不到的關鍵在哪裡?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81b&st1=970&et1=1544
  4. 菩薩「欣厭具足」的「欣」是欣什麼? 「厭」是厭什麼?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81b&st1=1544&af2=82a&et2=1549
    24會員
    61內容數
    一旦我們的內心調到一個學習的角度, 無論面對任何境界,我們只會計算學到了什麼——昇華內心,服務他人。 我們最在意的是內心的收穫,所謂欲平天下者,先平自心。 —《希望新生四季法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2春103班部落格 的其他內容
    想要達到生命深沉的寧靜和喜悅, 就必須戰鬥內心中那些亂七八糟的見解。 沒有用理性分析過的思路, 就像潰堤的河道一樣, 會造成災難。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下個決心讓自己幸福、快樂, 別習慣生活在憂悲苦惱 和各種情緒的糾結之中, 這才是真正漂亮的選擇!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學習以法調心 學會用法調伏心, 學會用法穿越困境, 學會用感恩的心看待你所得到的一切 ——包括痛苦。 #福智文化︱#心閱網︱#心靈小語 #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真如老師
    教典是離苦得樂的舟航, 每一條理路, 都會消滅我們 內心中的非量、 建立合量的理路。 所謂的合量, 就是什麼是快樂、什麼是痛苦; 什麼是快樂的因、快樂的果, 什麼是苦因和苦果, 教典中廣泛無謬地 宣說這些真理。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人生就這麼短, 得在有限的時間裡取得最有用的訊息。 什麼叫做有用? 對眾生離苦得樂最有價值的、 不隨著時代變遷而改變的真理。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想要達到生命深沉的寧靜和喜悅, 就必須戰鬥內心中那些亂七八糟的見解。 沒有用理性分析過的思路, 就像潰堤的河道一樣, 會造成災難。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下個決心讓自己幸福、快樂, 別習慣生活在憂悲苦惱 和各種情緒的糾結之中, 這才是真正漂亮的選擇!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學習以法調心 學會用法調伏心, 學會用法穿越困境, 學會用感恩的心看待你所得到的一切 ——包括痛苦。 #福智文化︱#心閱網︱#心靈小語 #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真如老師
    教典是離苦得樂的舟航, 每一條理路, 都會消滅我們 內心中的非量、 建立合量的理路。 所謂的合量, 就是什麼是快樂、什麼是痛苦; 什麼是快樂的因、快樂的果, 什麼是苦因和苦果, 教典中廣泛無謬地 宣說這些真理。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人生就這麼短, 得在有限的時間裡取得最有用的訊息。 什麼叫做有用? 對眾生離苦得樂最有價值的、 不隨著時代變遷而改變的真理。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十二因緣說明人怎麼形成來到世間,貫穿現在/過去/未來。任何人事都不可能沒有原因而發生。十二因緣分析過去現在至未來會怎麼發生
    作者:He ChangMing 共黨統戰台灣的手法與當年統戰國統區的手法極為類似 共黨對台灣的侵略,是當年蘇區 (蘇俄馬列的統治區域)侵略國統區的繼續。在此,敬告那些被共黨統戰的台灣人,共黨如今統戰台灣的手法與當年統戰國統區的手法極為類似: 1、當年共匪反复強調它們已經放棄了階級鬥爭,已經
    Thumbnail
    「念佛得成佛道: 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 —圓瑛法師. 又唯心淨土。並不是沒有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之佛土。乃是指真心體遍十方。量周沙界。即西方極樂淨土。亦不出自心之外。故曰唯心淨土。慎勿錯解唯心之義。念佛必定成佛。散心之人一稱佛名。尚能成佛。何況終身。專心持念。精進不懈。豈有不成佛之理耶。
    Thumbnail
    大學校園也可以來趟輕旅行,每個大學都有自己校園景觀。每個大學校園景觀反映出這個學校獨有特點與校園景致。台灣各個大學中歷史最悠久、景觀校園變化最豐富、台灣第一所頂尖國立大學首推國立台灣大學。在國立台灣大學有所謂十二個校園景色,瑠公圳生態池算是國立台灣大學校園中與醉月湖並列唯二個湖泊之一。 國立台灣大學
    Thumbnail
    冬天就是採橘子的季節,自從去年聖誕節去了苗栗知名的網美地點『橙香森林』後,就對於黃澄澄的橘子樹念念不忘,愛吃橘子的孩子更是希望能夠親子體驗採收的感覺,這次新竹峨眉之旅,湊巧讓我們發現這裡就是橘子產地大宗,雖然不是網美景點,產的橘子也是香甜多汁,非常美味喔!
    Thumbnail
    我們來於無明。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父母也不知道他們是誰,我們不知道未來方向,因此從他人的身上去尋找味道,尋找方向,藉著他人不讓我們自己失望,這種存活模式形成我們的走向。所以,我們讓所有的「不圓滿」創造「我」的走向,但這些人事物都是無明的組合,所以「我」的走向也是無明的狀態。
    Thumbnail
    (十二)新北二子坪   瘸腿YouTuber要如何繼續旅遊工作呢?坐輪椅、讓人背、拄拐杖慢慢龜。   小孩子才做選擇,我三個都選,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坐轎子,但既然在選項之外,自然是沒辦法的。   至今為止,我能自己來就會用拐杖慢慢走,如果要旅遊工作就不行了。   如此,我們接下來該選擇什麼地點拍攝
    Thumbnail
    龍陽欣從水仙宮議完事出來時天光方破曉,熬了一宿的她無暇休息,看著水仙宮前程上躺滿了傷患,底下只有稻草勉強鋪成的便床,連包紮傷口的布都沒有,只能將衣褲撕成條暫時充當,將木棍拿來做支撐。   四處都是哀號聲,她知道還有更多的人被埋在瓦礫中,等待救援。 四方消息回報,此次地震甚至導致城牆倒塌,而府署目前只
    Thumbnail
    (十二) 正月十四 城內各處已掛起各式花燈,城門內外也高掛彩燈,廟宇前更是搭起燈樹,布置的一片富麗堂皇。 明日就是元宵節。 送姊上去百花樓看診後,慕生儒一步入皇龍布行,慕生儒就感覺到氣氛不尋常。 每個人都奮力地對著他擠眉弄眼,陳叔還邊眨著眼邊對他勾手指頭。 慕生儒摸不著頭緒,只得作揖行禮,「小生駑鈍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十二因緣說明人怎麼形成來到世間,貫穿現在/過去/未來。任何人事都不可能沒有原因而發生。十二因緣分析過去現在至未來會怎麼發生
    作者:He ChangMing 共黨統戰台灣的手法與當年統戰國統區的手法極為類似 共黨對台灣的侵略,是當年蘇區 (蘇俄馬列的統治區域)侵略國統區的繼續。在此,敬告那些被共黨統戰的台灣人,共黨如今統戰台灣的手法與當年統戰國統區的手法極為類似: 1、當年共匪反复強調它們已經放棄了階級鬥爭,已經
    Thumbnail
    「念佛得成佛道: 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 —圓瑛法師. 又唯心淨土。並不是沒有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之佛土。乃是指真心體遍十方。量周沙界。即西方極樂淨土。亦不出自心之外。故曰唯心淨土。慎勿錯解唯心之義。念佛必定成佛。散心之人一稱佛名。尚能成佛。何況終身。專心持念。精進不懈。豈有不成佛之理耶。
    Thumbnail
    大學校園也可以來趟輕旅行,每個大學都有自己校園景觀。每個大學校園景觀反映出這個學校獨有特點與校園景致。台灣各個大學中歷史最悠久、景觀校園變化最豐富、台灣第一所頂尖國立大學首推國立台灣大學。在國立台灣大學有所謂十二個校園景色,瑠公圳生態池算是國立台灣大學校園中與醉月湖並列唯二個湖泊之一。 國立台灣大學
    Thumbnail
    冬天就是採橘子的季節,自從去年聖誕節去了苗栗知名的網美地點『橙香森林』後,就對於黃澄澄的橘子樹念念不忘,愛吃橘子的孩子更是希望能夠親子體驗採收的感覺,這次新竹峨眉之旅,湊巧讓我們發現這裡就是橘子產地大宗,雖然不是網美景點,產的橘子也是香甜多汁,非常美味喔!
    Thumbnail
    我們來於無明。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父母也不知道他們是誰,我們不知道未來方向,因此從他人的身上去尋找味道,尋找方向,藉著他人不讓我們自己失望,這種存活模式形成我們的走向。所以,我們讓所有的「不圓滿」創造「我」的走向,但這些人事物都是無明的組合,所以「我」的走向也是無明的狀態。
    Thumbnail
    (十二)新北二子坪   瘸腿YouTuber要如何繼續旅遊工作呢?坐輪椅、讓人背、拄拐杖慢慢龜。   小孩子才做選擇,我三個都選,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坐轎子,但既然在選項之外,自然是沒辦法的。   至今為止,我能自己來就會用拐杖慢慢走,如果要旅遊工作就不行了。   如此,我們接下來該選擇什麼地點拍攝
    Thumbnail
    龍陽欣從水仙宮議完事出來時天光方破曉,熬了一宿的她無暇休息,看著水仙宮前程上躺滿了傷患,底下只有稻草勉強鋪成的便床,連包紮傷口的布都沒有,只能將衣褲撕成條暫時充當,將木棍拿來做支撐。   四處都是哀號聲,她知道還有更多的人被埋在瓦礫中,等待救援。 四方消息回報,此次地震甚至導致城牆倒塌,而府署目前只
    Thumbnail
    (十二) 正月十四 城內各處已掛起各式花燈,城門內外也高掛彩燈,廟宇前更是搭起燈樹,布置的一片富麗堂皇。 明日就是元宵節。 送姊上去百花樓看診後,慕生儒一步入皇龍布行,慕生儒就感覺到氣氛不尋常。 每個人都奮力地對著他擠眉弄眼,陳叔還邊眨著眼邊對他勾手指頭。 慕生儒摸不著頭緒,只得作揖行禮,「小生駑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