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生的問題大多是從關係來的。諸如與父母的關係、伴侶的關係、孩子的關係,還有與朋友、同事的關係,種種疑難雜症的問題,是我們每日煩憂、苦惱來源。
關係,在人生裡至關重要。我們在關係裡哭、在關係裡笑、在關係裡憤怒、哀傷、焦慮、不安,也在關係裡患得患失、左右為難。《一本你希望所愛之人讀過的書》的作者英國心理治療師——菲莉帕・派瑞(Philippa Perry),透過執筆的專欄與讀者的問答,以及舉辦座談會活動所收集到的各種人生問題,整理與分享出她的觀點,包括知識、想法和見解,無非希望有更多人從中獲得幫助,從相似的困境中,看見不同的角度,重新深察自己,分析出自己的問題起點,如此才真的能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
一本你希望所愛之人讀過的書(或許還有所厭)【全球百萬暢銷書《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作者暖心新作】
身為諮商心理師的我,閱讀本書也有許多收獲,同時又有一種穿越地理、空間和文化背景的共鳴,發現那些「人之常情」的存在;原來人們常想望別人能改變,對於別人的行為充滿著「為什麼」,對於自己的狀態也反應出許多的「為什麼」,以致我們花費了許多力氣在抵抗承認事實與現象,也無法深入去探究是「如何」走到這樣?
無從去探究「如何」,就很難進一步去了解需要調整和改變的會是什麼。人的奇妙之處,在於我們的思維模式在無意識下建立,爾後也會啟動這一種來自幼年時的生存方式(姿態)和適應行為,來因應當下所面對的問題。但因為來自未充分覺察過的認知信念與情感反應模式,因此就不自覺的困入小時候的處境,感到對幼年某些痛苦的情境再度無能為力,重複性經歷極度的焦慮與痛苦。例如,我們會僵化而執著的「堅持」某種原則或道理,自己卻說不上來為什麼。像是:
這些看起來的「堅持」,並含有大量「捨棄自我」、「忠誠議題」、「不能失去任何人」,正是年幼孩童時的渴望與天真的想像:只要我們放棄自己、順應大人與環境、盡力為他人捨命配合,那麼我愛的人就不會離我而去。
當這些未經覺察的信念體系主宰與支配你時,不論你長多大,有了什麼不同的生涯發展與專業能力,卻仍然持續受困在類似的地方、類似的坑洞中感到無助慌張、焦慮痛苦,消耗了自我,也讓關係常處於衝突、矛盾難解的問題中。
我們需要了解,去好好探究自己問題是「如何」發生的根源,並非要怪罪或否定自己,因為人都會犯錯,只要練習從過去的錯誤中學習、修改,再勇於接納新的錯誤的可能,再加以修正,我們就有機會不斷調整成為想要的自己。「改變自己」的力量始終在我們手上。這是派瑞想讓我們瞭解的事情。
我一直喜歡桌遊「大富翁」裡所設計玩家要抽「命運」與「機會」的環節。人生裡有命運也有機會,命運是我們不能改變,必須承載的部分,但機會卻是嶄新的,能為我們開創人生的局面和新發展的可能。
然而,在無意識中,人們傾向不相信自己能改變命運;對命運無法掌握的無能為力,讓個體一直希冀能藉由某個人的拯救,來促成改變自己的命運。
派瑞書裡頭寫到的觀念,也是我深深體會到的:「我們可以嘗試改變,瞭解自己掌握生活的力量,其實遠比你所知道的還要強大。尤其是,我們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想法,以及要它往哪個方向。」
《一本你希望所愛之人讀過的書》是一本引領我們去面對人生諸多課題的書,從如何去愛、如何爭執、如何改變,再到如何獲得滿足。如果你讀過,你一定會希望你所愛之人也能讀過,讓我們皆能握有改變自己的力量和鑰匙,讓生命獲得意義與實現價值,並真心感到滿足。
Okapi全文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