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科幻外衣的末日預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不!》劇照

《不!》劇照


「我必將可憎汙穢之物拋在你身上,辱沒你,為眾目所觀。」──《那鴻書》3:6

城市的罪惡和敗壞。我們早就在許多漫畫、文學、影視作品中看見。城市裡的七宗罪,虛偽貪婪的高譚市孕育癲狂的小丑,遊走法律邊緣的拯救者打上一盞蝙蝠燈,暗夜限定的正義,企圖拯救別人,卻拯救不了自己。

《那鴻書》是舊約《聖經》的其中一卷書,內容主要是上帝對亞述帝國尼尼微城的審判。

「禍哉,這流人血的城,充滿謊詐和強暴。搶奪的事,總不止息。」──《那鴻書》3:1

《不!》電影起頭引用《那鴻書》的話,即是上帝毀滅尼尼微的預言,也是《不!》諸多奇異現象的根源。

Bad miracle,凶兆?

電影第一幕是多年前的一場悲劇。參與美國情境喜劇的猩猩演員,在演出中突然失控,暴怒攻擊舞台上的人類演員。觀眾席從歡笑到尖叫四起,逃竄。沒有人知道猩猩為什麼突然發狂?還有現場為什麼有一隻鞋子毫無支撐的直立著,始終不倒?

《不!》除了起初的經文,沒有特別對神或信仰展開論述,但用許多無法解釋的現象,代指超出自然和人類力量的「無形的手」的存在。猩猩的發狂並不是偶然。

彷彿上帝對世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當猩猩失控,攻擊,鮮血遍地,情境喜劇現場,仍不停閃爍請觀眾「鼓掌」的指示燈。這是片中最顯著的諷刺。既然人們如此喜愛舞台,為博取關注,為爆紅獲利,情願造假、攻訐、嘲笑、歧視......。那麼就遂了你們的意吧,「為眾目所觀」,讓毀滅都成為一台戲。

在那之後的許多年,又出現異象。主角歐傑聽見了,從空中傳來的聲音,有尖叫有哀號。隨後,父親離奇死亡。有人說是飛機掉了什麼剛好砸中,但他知道不是。

看,那朵不動的雲,始終在那裡。

如果不能解釋的拯救,是Miracle,神蹟,那無從解釋的災難,bad miracle又該叫做什麼?

歐傑的妹妹安,搖了搖頭,bad miracle 該叫什麼她不知道 ,但她知道,如果天上真有什麼。拍,拍就對了。拍了可以賺錢,可以上歐普拉秀,一炮而紅不說,好一陣子可能都不愁吃穿。所以不只拍,還要拍得清晰,拍得保密。否則網路上一堆粗製濫造的影片,假消息,嗜血的八卦媒體,早把大家的胃口撐開,再填塞到反胃。就算是真的,又有多少人相信?

第二次的毀滅,同樣是舞台,遊樂園的露天演出,呼應情境喜劇現場。遊樂園老闆是猩猩事件倖存的亞裔男孩小朱,儘管親歷毀滅的現場,隨著時間過去,災難彷彿沒有在小朱身上留下印記,好像上帝帶領出埃及的以色列人並不記得恩典,也未記取教訓。過去的一切反而成為獲利、再度博取關注的談資。小朱收集了事發現場的鞋子、照片、生日帽、衣物,當作一門生意,供人付費參觀。如同歐傑和妹妹,和多數現代人,不論發生什麼,第一時間都是拿出手機拍照錄影開直播。小朱以為自己是「天選之人」,受到從天上來的「觀察者」的信任,能將倖存歸功於自己,進而將神蹟、災難,都當作演出,展現在世人眼前。

但人的生命終究不操之在己,什麼時候給,什麼時候收,都只屬於上帝。

我們不配擁有神蹟。

以未知生物反映社會和人心

嚴格來說,《不!》不能算科幻片,雖然貌似有外星生物,但片中沒有對這個生物解釋太多,沒有真正的分析認識,沒有從哪裡來往何處去,沒有目的和意圖,只是不停張開大口,餓了就吃,彷彿人們無盡的慾望,永無止盡的飢渴。《不!》也並非傳統探討末日或審判的電影,它沒有血腥戰鬥,沒有極端的人性醜惡或撲天蓋地的全球災害,也沒有喪屍和變種病毒。

比起來《不!》某些方面更像《哥吉拉-1.0》,以巨大的恐懼,反映社會現實,受制其中的人心和集體困境。

《哥吉拉-1.0》把背景設在二戰後的日本社會,一切都要重建的荒蕪,在上位者慣性罔顧人民的欺瞞和謊言,個人和集體的創傷。而《不!》的背景,同樣是創傷,只是肇因於當代發達資本社會下,個體的工具化,市場化。當價格等同於價值,個人情感和需求,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所以爸爸隨意奪走女兒的馬去拍電影,猴子要穿起花襯衫上台表演。若動物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而失控,沒關係,換別隻,別的動物,或乾脆AI吧。激動得太過,大不了給牠一槍,像白人警察那樣輕易的殺掉一個黑人,都不算回事。

《不!》是喬登‧皮爾(Jordan Peele)第三部導演長片,作為非裔美國人,對歧視和人的工具性有特殊的敏銳,他的作品也不斷運用這些元素。從《逃出絕命鎮》直面種族衝突,到《不!》則以科幻驚悚,融入社會寫實,把不經意的歧視帶入日常言談之間,如電影中劇組人員的竊笑,店員的輕蔑。批判當代的網路亂象,卻並非全然嘲諷,仍試圖帶出亂象背後,人的失落,何以失落。

不夠能言善道,行事作風也不符合當代潮流的歐傑,不意外的要受挫。而妹妹安,看似雲淡風輕的講起那匹被爸爸奪走的馬,自己都不明白為何要糾結。我們知道,那絕不是無足輕重的回想。

原來那樣的奮力,一定得抓住人的目光,或者,踩著什麼往上爬,努力證明自己。內核都是恐懼。

恐懼抑或焦慮,無疑是現代人愈來愈難以救贖的創傷。科技盛世,取代變得更輕易。可預見的未來,人本性的自我中心,也只能放大,再放大。像條一路衝刺的下坡路,前行了就再難回轉。

說末日,或許太重。

如果審判或毀滅,是因人的敗壞,或許不是偶發性的大奸大惡,而就是這些,習以為常的,無時無刻在周遭,在自身。累積著的罪,直到滿溢,迎接下一次的毀滅。

《不!》劇照

《不!》劇照

《不!》作為商業類型片,喬登‧皮爾還是放進屬於個人的作者表達。許多值得玩味的細節,可以互相對照。如呼應《聖經》經文的情境喜劇現場、遊樂園露天舞台;片場的綠幕,生物的綠色口器;引發生物死亡和猩猩暴怒的兩次氣球爆破。「不要對視」,作為電影裡對抗怪物的消極手段,也像一句消極對抗人性之惡的回應,好像我們說面對劣質的內容和媒體就不要點、不要看。固然消極,卻是身處現世的我們,不多的,能夠做出的選擇和堅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蘿娜自語-avatar-img
2024/07/28
最後文章中的一句 :「固然消極,卻是身處現世的我們,不多的,能夠做出的選擇和堅持。」昔日神籍著先知拿鴻安慰以色列人,不要因為亞述國的殘暴邪惡而絕望恐懼,因為神是公義的,亞述最後也被巴比倫毀滅。這不也是神透過聖經說給現今的基督徒聽嗎? 在這個看似黑暗混亂的時代裡,因為有基督十架的愛,所以仍然有盼望有亮光。
林倚-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7/29
蘿娜自語 確實,毀滅的另一面也是拯救
avatar-img
林倚的沙龍
61會員
57內容數
林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趁著復活節檔期上映的《萬王之王》(The king of kings),改編自英國文豪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聽狄更斯講耶穌》,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認識耶穌,他用質樸的語言、平易近人的文字,寫下耶穌生平故事書。所以《萬王之王》也是由一個父親和孩子講故事的方式開始。
Thumbnail
2025/04/28
趁著復活節檔期上映的《萬王之王》(The king of kings),改編自英國文豪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聽狄更斯講耶穌》,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認識耶穌,他用質樸的語言、平易近人的文字,寫下耶穌生平故事書。所以《萬王之王》也是由一個父親和孩子講故事的方式開始。
Thumbnail
2025/03/14
遲至今年才看了《聽海湧》,想起好久以前看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曾經以為識得的自己,兜兜轉轉,兢兢業業了大半生,才意識到過去的種種,時間、心神、情感,竟無一不是錯付,此後必然迎向瓦解,碎裂,成為虛無抑或成為癲狂,此外大概難有其他。
Thumbnail
2025/03/14
遲至今年才看了《聽海湧》,想起好久以前看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曾經以為識得的自己,兜兜轉轉,兢兢業業了大半生,才意識到過去的種種,時間、心神、情感,竟無一不是錯付,此後必然迎向瓦解,碎裂,成為虛無抑或成為癲狂,此外大概難有其他。
Thumbnail
2025/01/05
《石門》和《一部未完成的電影》時空背景都跨進疫情那些日子,彷彿一腳踩空,還沒弄清楚自己身在何處,就被突然其來的病毒,嚴厲的封控,有錢還不見得買得到的口罩,兜得暈頭轉向。但故事其實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Thumbnail
2025/01/05
《石門》和《一部未完成的電影》時空背景都跨進疫情那些日子,彷彿一腳踩空,還沒弄清楚自己身在何處,就被突然其來的病毒,嚴厲的封控,有錢還不見得買得到的口罩,兜得暈頭轉向。但故事其實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看猩球崛起時,每次看到猩猩、狒狒說人話,我就會出戲,職業病使然,以發聲構造來看,猩猩、猿猴、狒狒等都很難講的出人話。 其中的原因多,在《人類簡史:一趟橫跨人類三百萬年的時空之旅》書中提到幾個原因,咽腔(喉骨、聲帶等)、神經系統的成熟;直立行走還使人類的肺部等生理器官得以發展,這也為語言的產生準備
Thumbnail
在看猩球崛起時,每次看到猩猩、狒狒說人話,我就會出戲,職業病使然,以發聲構造來看,猩猩、猿猴、狒狒等都很難講的出人話。 其中的原因多,在《人類簡史:一趟橫跨人類三百萬年的時空之旅》書中提到幾個原因,咽腔(喉骨、聲帶等)、神經系統的成熟;直立行走還使人類的肺部等生理器官得以發展,這也為語言的產生準備
Thumbnail
「我必將可憎汙穢之物拋在你身上,辱沒你,為眾目所觀。」──《那鴻書》3:6 參與美國情境喜劇的猩猩演員,在演出中突然失控,暴怒攻擊。觀眾席從歡笑到尖叫四起,逃竄。沒有人知道猩猩為什麼突然發狂?還有現場為什麼有一隻鞋子毫無支撐的直立著,始終不倒?
Thumbnail
「我必將可憎汙穢之物拋在你身上,辱沒你,為眾目所觀。」──《那鴻書》3:6 參與美國情境喜劇的猩猩演員,在演出中突然失控,暴怒攻擊。觀眾席從歡笑到尖叫四起,逃竄。沒有人知道猩猩為什麼突然發狂?還有現場為什麼有一隻鞋子毫無支撐的直立著,始終不倒?
Thumbnail
【黑猩猩的命也是命】 「他們奪走了我的丈夫,我請求伸張正義,卻遭到拒絕,我好憤怒,正義完全受人類操控,這場審判對我們動物來說一點都不公平!」 充滿野心的奇作!審判所演示的,是自然界中粗暴、惡劣、自私的生物千百年來努力想建立的美善社會,若有靈萬物學習了語言,會對脆弱又微小的智人群說些什麼呢?對人類
Thumbnail
【黑猩猩的命也是命】 「他們奪走了我的丈夫,我請求伸張正義,卻遭到拒絕,我好憤怒,正義完全受人類操控,這場審判對我們動物來說一點都不公平!」 充滿野心的奇作!審判所演示的,是自然界中粗暴、惡劣、自私的生物千百年來努力想建立的美善社會,若有靈萬物學習了語言,會對脆弱又微小的智人群說些什麼呢?對人類
Thumbnail
生命的天平,物種的法碼,不等值?! 初閱《大猩猩審判日》,舉世爭議的「電車難題」旋即躍入腦海,極為類似無限循環的辯論,孰是孰非?大約就是不同角度切入的截然。不過,從看似以人類為主導的世界,能夠開庭審判動物園僅因人類兒童誤入大猩猩領地可能因而喪命,即選擇格斃閒適居家的奧馬利(大猩猩)一案,或許也算是
Thumbnail
生命的天平,物種的法碼,不等值?! 初閱《大猩猩審判日》,舉世爭議的「電車難題」旋即躍入腦海,極為類似無限循環的辯論,孰是孰非?大約就是不同角度切入的截然。不過,從看似以人類為主導的世界,能夠開庭審判動物園僅因人類兒童誤入大猩猩領地可能因而喪命,即選擇格斃閒適居家的奧馬利(大猩猩)一案,或許也算是
Thumbnail
如果有一天,地球的主宰不再是人類,而是猿類,我們該如何面對? 《猩球崛起》系列中的核心衝突:仁慈與仇恨、合作與對立。凱撒代表了希望和可能性,即猿類和人類可以和平共處。牠的領導基於信任、智慧和道德感。
Thumbnail
如果有一天,地球的主宰不再是人類,而是猿類,我們該如何面對? 《猩球崛起》系列中的核心衝突:仁慈與仇恨、合作與對立。凱撒代表了希望和可能性,即猿類和人類可以和平共處。牠的領導基於信任、智慧和道德感。
Thumbnail
在沒有任何期待下走進戲院, 從沒想到這部片還能給我驚喜, 這個系列原本是科幻驚悚片, 但卻透過猩猩部族的鬥爭 與殘存人類的求生過程, 開展一部隱喻種族差異的文明史詩。 我非常喜歡猩猩男一諾亞部族以「馴鷹」作為族群標記的設定, 就像蒙古人,後人聯想就是天下無敵的騎兵, 諾亞馴鷹的過
Thumbnail
在沒有任何期待下走進戲院, 從沒想到這部片還能給我驚喜, 這個系列原本是科幻驚悚片, 但卻透過猩猩部族的鬥爭 與殘存人類的求生過程, 開展一部隱喻種族差異的文明史詩。 我非常喜歡猩猩男一諾亞部族以「馴鷹」作為族群標記的設定, 就像蒙古人,後人聯想就是天下無敵的騎兵, 諾亞馴鷹的過
Thumbnail
帶有原始風味的科幻電影, 以猩猩重演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 反思人性的光明面與黑暗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帶有原始風味的科幻電影, 以猩猩重演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 反思人性的光明面與黑暗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