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獲得多項亞洲電影大獎的印度電影~《美味情書》,描述在政府部門服務35年的佛南德斯,自從妻子去世後便獨來獨往,性情孤僻,沉默寡言,面臨退休關頭,更感到無所適從。在原本嚴謹規律的人生道路上,被一次送錯的便當,改變了他的人生,隨著香味四溢又溫暖的便當,讓他意外脫離堅守的生活軌道,迎來一段不在預期中的未知浪漫。
賢慧的人妻伊娜煮得一手好菜,因為住在樓上的鄰居阿姨,時常熱心的教她煮菜,然後跟她說,要抓住男人的心,就要先抓住他的胃。伊娜每天精心為丈夫製作便當,嘗試挽救疏離的婚姻關係。一次陰錯陽差,伊娜準備的便當被誤送到佛南德斯手中。雖然兩人未曾見面,但開始以字條形式展開對話,也展開了從味覺到精神的交流,進而成為彼此的心靈支柱。
有別於一般印度電影的歡樂歌舞片形式,這部電影以一種更加貼近生活的樸實步調,探討印度女性的婚姻與愛情,也用記錄片的拍攝手法,呈現出印度特殊的便當文化,尤其以便當文化所串連起的浪漫題材也很特別。
電影一開始出現的是一輛長長的火車,和一大堆數量驚人,放在鐵架上等待被運送的便當。在印度,早上丈夫出門上班後,妻子會為丈夫準備便當,然後請便當快遞公司的人來家裡收便當,在中午前送到丈夫的公司。電影中,每台腳踏車都掛滿了各地收來的便當盒,然後集中在一起,運送的便當盒數量很壯觀,很佩服他們如何做到"幾乎"不會送錯?
因為好奇這麼龐大的便當量要怎麼運送,所以查了一下印度的便當運輸服務形式。
達巴瓦拉(dabbawala),在印度是一種行業,指「飯盒傳遞者」,即專門從事外送午餐便當的人,也就是"便當快遞"。 他們會從客戶的住家,將剛做好的便當送到指定的地點,然後將吃完之後的空便當盒,再送回客戶的住家。主要客戶為印度的商務人士,或是餐館的訂單。
孟買是印度人口最密集的城市,所以上班族都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到達上班地點。因此,他們不會回家或是去餐廳吃午餐,一般都是透過這種便當快遞的服務。
每個便當盒上通常會有區別的標記,例如:顏色或符號,也包括送達的火車站及建築物地址,再根據標記分組後,由火車運輸。在每個車站,會有當地負責的轉運站,再由該轉運站負責送至指定地點,而指定地點還有專門的人,分送至每個便當主人的桌上。午餐後的空便當盒,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再次被收集起來,送回客戶的家。
而這套龐大的送餐系統,已運行了120幾年,連哈佛商學院都有專門的課題來研究這種神奇的運轉,對這套便當運作系統做過科學計算,出錯率在600萬分之一。而這部電影剛好講的就是碰到這600萬分之一的出錯率 ....... 夠浪漫吧。
在印度,傳統的觀念,常覺得要用美食來抓住丈夫的心,如果便當有被吃光,妻子就會覺得被肯定。就像伊娜以為丈夫把她煮的菜都吃光了,覺得很開心。但事實上她的丈夫已經有了外遇,不管伊娜如何努力,丈夫仍是每天都很晚回家,而且對她很冷淡。
如果"心"已經不在了,用什麼東西都留不住吧 ......
有一天,上班時間交通大塞車,佛南德斯問司發生了什麼事?司機說因為有一個女人帶著孩子跳樓,所以造成大塞車,佛南德斯問司機,跳樓的女人叫什麼名字?他擔心是素未謀面的伊娜,因為他知道伊娜的丈夫外遇,擔心她想不開去跳樓。直到午餐時間,他再度拿到伊娜做的便當,他那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下來。
這讓我想起了"筆友"的定義,算是種半真實半虛擬的朋友?有時即使素未謀面,也可能會為對方的開心與悲傷有所共情。
當伊娜有負面想法的時候,佛南德斯告訴伊娜,事情往往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樣。他說有一天,在一輛很擁擠的火車上,佛南德斯感覺有人在碰觸他的下半身,但因人很多,他無法確認是誰在碰觸他,而他看見旁邊一位阿婆正在對他笑,他心中升起懷疑,「會是阿婆嗎?」後來他發現是被一只公事包的一角碰觸到,於是他轉頭向阿婆,也對阿婆微笑。
有時事情不是我們表面上看到的那樣,更何況是我們沒看到的事。
跟著佛南德斯學習的新員工謝克問他:「辦公室裡的人說,有一次你走路時,將一隻貓踼到巴士下面去,然後頭也不回的走了,是真的嗎?」
佛南德斯回說:「那是一個盲人,因為他向我問路,所以我就把他推到巴士下面。」謝克聽完後目瞪口呆 .......
然後佛南德斯又對謝克說:「你最好也小心點。」
謝克說:「這是個笑話,對吧?」。
辦公室裡面總是有一些不實的流言蜚語,而謠言止於智者。
佛南德斯跟伊娜說,在逛市集的時候,他看到一位街頭藝術家的畫作,那些畫乍看之下都一樣,但仔細看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因為每幅畫都略有不同。這幅多一輛汽車,那幅多一個人在巴士上睡覺,或是多一隻狗在過馬路。就像是使用同一個模版,但當下什麼引起畫家的注意,畫家就會加進去,而其中一幅,我彷彿看到了自己的過往,因此買下了它。
那幅畫讓佛南德斯想起了他童年的朋友、房子、學校全都消失了,雖然有些東西消失, 但有些東西仍保留著,像舊郵局、出生的醫院 ..... 等等。
人們都是健忘的,對於那些沒人可以一起分享的事情,正在被慢慢遺忘。
女兒曾告訴伊娜,在學校上課時,曾在課本裡讀到,有個地方叫「不丹」,在那裡每個人都是快樂的,他們沒有國民生產總值,卻有國民快樂總值。伊娜覺得,如果這裡也能像不丹,那該多好。
伊娜想到,她的母親和樓上鄰居阿姨,都在照顧長年生病的丈夫,每天一直重覆著餵食、擦澡 ...... 有一天,伊娜的父親去世了,母親告訴伊娜,原本以為如果她父親走了,自己不知道會怎麼樣,後來才發現,其實是如釋重負的感覺。瞬間,伊娜明白了自己想要什麼。
電影的最後,依娜賣掉了所有的手飾,她要放棄這段婚姻,帶著女兒離開,遠離這個沒有希望的地方,去她們所嚮往的地方生活。對於人生的這輛火車,她打算要去轉乘了,也許現在她的人生搭上了錯誤的火車,但她卻依稀看見正確的車站。
故事雖然沒有清楚交代佛南德斯和伊娜之後是否有在一起,但從這些美味情書的交流過程裡,伊娜已經溫暖的開啟了佛南德斯寂寞封閉的內心,而佛南德斯則喚醒了伊娜對生活的熱情和希望,彼此都度過一段治癒心靈的旅程。